狄青罷官篇

狄青罷官篇

王素很想說象。可惜開封府裡有當夜的備案記錄。當時開封城有規矩,誰家夜裡要做醮事燒紙錢之類,要先通知官府,這樣就不會引起火災恐慌。所以當狄青家裡煙火升騰,外面人等奔走相告,來救火啊,去通知開封府!

就是這麼個事情,但小道八卦的升級性是無敵的!第二天,煙火就變成了怪光,緊接着怪光己沒法吸引眼球,要來點更勁爆的。

第二件事和開封城這次雨災有關。說來這也怪趙光義,當年死活不讓他哥遷都,結果這地勢平緩的開封城,戰時無險可守,水來了就是個巨大的人工湖。人人都在水裡泡着,百姓沒法只能忍,官員們都往高處搬。狄青選了個非常平民化,甚至集市化的地方相國寺。

相國寺,一般稱大相國寺,在北宋歷史上佔有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無人不知,被東亞所有種族所向往。不是由於它佛教地位多麼崇高,而是它經濟效應無比巨大。帝國四面八方向京城開封彙集的水路碼頭,都有一共同終點站,那就是大相國寺。這裡繁華、這裡吵雜、這裡非常有錢、這裡非常平民。於是低調的狄青就選擇了在這裡避水災。

可狄青走到哪都是平民的焦點,何況還到了平民數量超級多的大相國寺。他的一舉一動開始在千萬 雙眼睛注視下,於是另一些傳說迅速流傳開來…

外面瓢潑大雨,狄青在相國寺正殿裡行走坐臥,這副場景是多麼令人神往啊神聖莊嚴的殿堂,魁偉英武的軍方第一人高視闊步,軒昂往來,讓外面黎民百姓看得如醉如癡。尤其當時主人公還身披一領黃色衣袍…

這還是狄青嗎?這分明是大宋開國之祖趙匡胤!

真是罪大惡極、駭人聽聞!大宋文官集團迅速達成統一意見。立國近百年終於出現了一頂風作案的奸雄,一旦讓他得勢,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己加身了就會重演!那時刀兵四起。國將不國,連帶着我們的幸福生活也得徹底泡湯!

同志們,我們還等什麼?聯合起來,把狄青消滅在相國寺裡!

一呼百應,出手的人很多。簡短節說,選出最有名望、打擊力度最大的2個人作代表。他們就是宋朝頂級文人兩制官的各自一位:知制誥劉敞、翰林學士歐陽修。

劉敞從始自終對這件事超熱心,在狄青家“怪”光沖天之夜充當報警人去見開封府尹王素後,又集中精力給皇上寫了封奏章。內容把狄青周圍近年來所有奇聞怪事列總了下,最後歸納出一主題“…今外說紛紛,雖不足信。要當使無後憂,寧負青,無使負國家”他全是出自一片愛國忠君之心,纔要讓狄青下地獄的!儘管他自己也說:我列舉的所有奇聞怪事都沒實際根據。

較無厘頭?相比之下,歐陽大才子的文章纔有點看頭,他曾專門寫過篇命題論文,名字就叫做論狄青。文章仔細回顧了狄青出人頭地的官方記錄,說他出自行伍,號爲勇武。在西北戰場上所向披靡,在兩廣平叛,挽回國家局勢。非常的客觀,之後還特別聲明瞭下。狄青當樞密使4年來沒任何過錯。這是不是成了篇歌頌狄青好榜樣的樣板文了呢?且慢!國手佈局,步步緊逼!歐陽大才子筆鋒一轉,但“蓋軍士本是小人…”他真是老毛病改不了,什麼事都從君子、小人的分界線上來說事。在歐陽修心裡。所有軍人都是奸詐、無德、低級、危險的劣等分子!之後的話可想而知了,他論述了狄青多麼的得軍心,更得民心。長此以往…且還有了上古時的中華玄學總根據來印證“水者陰也。兵亦陰也,武臣亦陰也”以此類推,現在又是發洪水,又是下大雨,都是武將們帶來的禍患,上天給我們示警呢!所以請陛下及早把狄青貶出朝廷。這是爲天下做好事,也是對狄青本人的愛護。免得以後出了大事,不得不殺他!

最終,狄青的罷免提案終於浮上了水面。提案遞交的方式很高超,是中書省的集體提議,不是哪個人,更與西府各大臣沒關係。也就說:沒哪個具體的人和狄青過不去,是“大家”都想這麼說的!

面對罷免,狄青心情複雜,這時就要說一下,他爲什麼在4年時間裡,面對那麼多顯而易見的指責非議,還定要留在樞密使位置上不下來?還有:4年前爲了他當樞密使,宰相龐籍和參知政事樑適掐成一團,他也視而不見,定要當這樞密使?千年後總有人說:狄青你就名利心輕點,扔了這官又能怎樣?不就一身輕鬆,活到百年了嗎?對不起!如狄青真這樣做了,他還是一熱血沸騰、敢勇爭先、永不放棄的好漢子嗎?他是英雄!他有與生俱來的自豪感!在他少年犯罪從軍時,都不把東華門外的“好男兒”放在眼裡的自尊!雖起步不同,但都是靠着自己努力,完成了人生由低到高的艱苦跋涉!走過了這一程,憑什麼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出人頭地?

在這樣的心情底蘊下,他讀完罷免提案,走到了皇帝面前。說了這樣一句話“臣無功而受兩鎮節麾,無罪而出典外藩,這不公平”前一句是自謙,後一句是憤慨,百戰之功,無罪罷免,我不服!

皇帝同意,這的確不公平。他安撫了下狄青,讓他先回避,接着找來文彥博“狄青是忠臣”皇帝這樣強調。

封建時代,寧用忠、不用能。這是條總原則。只要符合這一點,哪怕你腦子很蠢,手腳也不乾淨,一樣得上級歡心。這時仁宗就提出這一點,可說是要在根子上給狄青定性。這是好同志,我要留任他!

可文彥博就是有那樣的能耐,一句話就能讓優點變炸彈“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

注意:這就是宋朝臣子的特色、就是名臣士大夫的風骨!他們敢拿自己王朝的開國皇帝說事!趙匡胤難道不是柴榮的忠臣嗎?要皇帝怎樣回答?說是?好!爲什麼叛變了?宋朝哪來的?說不是?那就慘了!您在說自己的祖宗是個不忠不孝的亂臣賊子…

當天仁宗再沒說一句話。皇帝和宰相間橫亙着一道致命的沉默,這讓狄青命運被確定,而同時這也讓文彥博的政治生涯產生了一斷點。說來這其實也是文大人的一個失誤。

於是,狄青接到了一非正式命令。他被賜予一特殊榮譽,就像二戰中希特勒給他的陸軍元帥隆美爾的命令一樣你可以保留你的軍銜、家人的安全。擁有追悼會。只是必須自殺狄青,宋朝給你的最後一個恩賜就是你可自己提出辭職申請,有一體面的下崗理由…

接到這命令,狄青仍沒執行,他無論如何都想不通,於是他就要去問!狄青直接去到中書省政事堂,問自己到底有什麼罪名!

接待他的人正是首相文彥博。狄青像自己找抽一樣地追問,結果就得到了最真實的答案。或許在文彥博想來,狄青定是知道了是他在搗鬼才來的吧?文大人直瞪着狄青說“無他,朝廷疑你爾”沒別的。就是懷疑你!

狄青在那一瞬間信心崩潰,一直支撐着他的信念倒塌了!狄青被這句話悚然驚呆,連退好幾步,再沒話說,黯然走出中書省,走出皇宮,走出東京汴梁城。8月14日,他被“提升”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宰相之職出判陳州。

臨走前。他對自己一親信說:我此去必死。親信不解,狄青笑了笑,陳州出產一種梨,名叫“青沙爛”青此去。必爛死。

被他說中了。他去陳州不過半年,次年的3月24日就死於“背疽”這種病在古代較多發,較著名有范增、徐達,都是憂憤交集。無可奈何地死去,基本等同於氣死。狄青也是這樣,他在陳州的半年。每隔半月,朝廷就派人去“問撫”一番,這種待遇數遍宋史319年,只有狄青這一份!真不知他做了什麼,朝廷這樣“愛”他?

他死了,文彥博和當時整個文官集團,沒誇張,事實上沒任何一個官員,說過狄青不應罷免。他們得逞了!接替樞密使位置的是他們非常認同的一同道中人:韓琦。了不起的韓相公終於回到了組織懷抱,重新當上了宋朝宰執大臣!

世界終於恢復秩序,宋朝官場變得安寧和諧。狄青的罷、狄青的死,不管冤不冤枉,都非常符合宋朝立國精神。守內而虛外,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不管怎樣,我們不會被自己人欺負!殺死狄青的不是文彥博,不是哪個具體的宋朝大臣,而是宋朝大氣候,狄青是被那個時代壓死的!就算沒文彥博,也會有武彥博;沒歐陽修,也有歐陽理。總會有文人跳出來找他麻煩。狄青,就是風暴中輾轉飄浮的一片落葉,被風吹上了雲端,又被風颳落到塵埃,一切身不由主,且很快就會淡忘了…

直到神宗年間,那時帝國熙河開邊,苦無良將,纔想起了這位英年早逝的常勝將軍。而在他剛剛被罷免、或剛剛死去時,舉國無人思念他,只有一行乾巴巴的官方記錄贈中書令,諡武襄…

與狄青被罷樞密使同時,請仁宗早立皇太子的奏章也一直未停過。8月5日,範鎮已是第6次上疏建儲了,折騰得沒完沒了,最後皇帝和宰相們達成了一默契,給範鎮調個工作吧。11日,他被任命爲戶部員外郎兼雜御史。不過這也沒用,範鎮鐵了心了!他拒不上崗,回家躺着較勁,一挺就是3個月。當人們再看到他時,都認不出來了。範鎮鬚髮皆白,就像過昭關時的伍子胥…嘉佑元年105611月11日,範鎮被重新任命爲起居舍人、集賢殿修撰。

26日,大契丹羣臣給遼道宗帝后上尊號。投桃報李,27日,遼道宗封皇太叔耶律重元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其子涅魯古進封楚國王,百官皆有升遷。

12月上旬,開封府尹曾公亮升參知政事。包拯權知開封府,開始了爲期一年半的‘包龍圖打坐開封府’這一年半里並沒發生什麼特別大的案件,一件也沒!有的只是包大人的工作作風。他讓百姓們能隨時見到帝國首都長官及開封市最高檢查院院長。

包拯下令把衙門口打開!無論誰有什麼冤屈,都可進來告狀!絕不會再有層層關卡,讓不識字、不知法、不懂門路的良民有冤無處訴…

憑良心講,只此一點,就足以讓平民百姓們記他到永遠!至於那些挑戰貴族強權的故事嘛?在這期間也有過一次。就是發大水時,開封惠民河河水大漲,民房淹了一大片。查原因,是有些達官顯貴們在河上修了些水榭花園。其中最大一個,就是位太監的產業。

包拯一點沒含糊,找來地契,查看原圖,只要有違建,立即拆除!嚴格說,這遠遠不足以讓他成爲鐵面無私、斷案如神的包青天。可人民,特別是中國人民所要求的實在不多!只要是有心爲民做事的,不管做到了哪一步,人民都會歌頌他、紀念他、神話他,把他當作黑暗裡的明燈,來安慰在現實社會裡被打擊到體無完膚的心靈!

17日,西夏太后沒藏氏被殺。事情起因於沒藏太后那無法抑制的淫慾。野利遇乞、李元昊都死了之後,沒藏氏看上了第3個男人:李守貴、第4個男人:吃多已。於是兩個男人爲她爭風吃醋,大打出手。先是李守貴殺死吃多已、沒藏太后,隨即李守貴又被沒藏訛龐所殺。之後,訛龐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9歲的皇帝李諒祚。身兼國舅、國丈、國相的沒藏訛龐是西夏國內說一不二的頂級權臣!……

安石登場篇寇準歸來篇哲宗駕崩篇蔡州終點篇濮議之爭篇下同文之獄篇風捲殘雲篇僞齊南侵篇雍熙北伐篇遍地烽火篇皇帝性情篇神宗崩潰篇元昊突襲篇海陵登場篇熙宗遇弒篇汝愚罷相篇宋金轉型篇孝宗禪位篇符離之潰篇西遼西夏篇金軍南征篇趙普罷相篇哀宗出逃篇聖宗駕崩篇悲情好水篇趙佶崇道篇濮議之爭篇上元佑黨人篇夷簡首相篇戰局轉折篇神宗崩潰篇兵臨城下篇德險之爭篇遼金首戰篇開封城破篇惠卿強勢篇理宗駕崩篇確立國本篇趙佶轉型篇澶淵前奏篇西夏內亂篇瀟灑撤軍篇岳飛撤軍篇侂胄轉念篇新政失敗篇吳曦自立篇遼後遭誣篇局勢透析篇開封之戰篇英宗駕崩篇開封之戰篇舊黨罷免篇仁朝文人篇出兵南漢篇初使契丹篇北宋亡國篇宗弼崩潰篇清明上河篇隱相登場篇蒙金決戰篇蒙哥伐宋篇北伐前奏篇寇準歸來篇最後南侵篇靈素倒臺篇德險之爭篇趙桓出城篇定川絕唱篇治河方案篇度宗駕崩篇魏勝首戰篇皇帝遇刺篇秦檜專權篇岳飛撤軍篇風捲殘雲篇德昭之死篇河東之戰篇蒙古伐金篇夏竦回京篇二次南征篇變天前奏篇皇帝護短篇號令天下篇張浚回朝篇熙宗神經篇治河失敗篇最大危機篇宋金激戰篇北遼立國篇章楶守邊篇蒙金決戰篇出兵南唐篇宋遼激戰篇嶽軍苦戰篇大金立國篇柴榮北征篇孟氏皇后篇號令天下篇景炎內訌篇天書降臨篇
安石登場篇寇準歸來篇哲宗駕崩篇蔡州終點篇濮議之爭篇下同文之獄篇風捲殘雲篇僞齊南侵篇雍熙北伐篇遍地烽火篇皇帝性情篇神宗崩潰篇元昊突襲篇海陵登場篇熙宗遇弒篇汝愚罷相篇宋金轉型篇孝宗禪位篇符離之潰篇西遼西夏篇金軍南征篇趙普罷相篇哀宗出逃篇聖宗駕崩篇悲情好水篇趙佶崇道篇濮議之爭篇上元佑黨人篇夷簡首相篇戰局轉折篇神宗崩潰篇兵臨城下篇德險之爭篇遼金首戰篇開封城破篇惠卿強勢篇理宗駕崩篇確立國本篇趙佶轉型篇澶淵前奏篇西夏內亂篇瀟灑撤軍篇岳飛撤軍篇侂胄轉念篇新政失敗篇吳曦自立篇遼後遭誣篇局勢透析篇開封之戰篇英宗駕崩篇開封之戰篇舊黨罷免篇仁朝文人篇出兵南漢篇初使契丹篇北宋亡國篇宗弼崩潰篇清明上河篇隱相登場篇蒙金決戰篇蒙哥伐宋篇北伐前奏篇寇準歸來篇最後南侵篇靈素倒臺篇德險之爭篇趙桓出城篇定川絕唱篇治河方案篇度宗駕崩篇魏勝首戰篇皇帝遇刺篇秦檜專權篇岳飛撤軍篇風捲殘雲篇德昭之死篇河東之戰篇蒙古伐金篇夏竦回京篇二次南征篇變天前奏篇皇帝護短篇號令天下篇張浚回朝篇熙宗神經篇治河失敗篇最大危機篇宋金激戰篇北遼立國篇章楶守邊篇蒙金決戰篇出兵南唐篇宋遼激戰篇嶽軍苦戰篇大金立國篇柴榮北征篇孟氏皇后篇號令天下篇景炎內訌篇天書降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