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出城篇

趙桓出城篇

趙桓頓時覺得眼前迷霧被撥開了,事實俱在,看來金國人並不是那麼兇殘嘛。他的心靈鬆動了些,能思考些問題了,如明天派什麼人出城和金國人談判…

這時他當然不知道金軍之所以沒進攻的真正原因,正是因開封城的老百姓。他們殺了使者、尋找武器,要巷戰,這些都讓完顏宗翰、完顏宗望深深的忌憚。這城裡有近100萬人口,如驟然面臨絕境,臨死反擊的話,金軍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那麼再給出一條活路怎樣?讓城裡人面臨絕境、習慣絕境,進而忍受絕境,是不是更好呢?

絕妙的是宋朝上層某些“聰明理智”的人會幫着金軍去順着這思路,去完善所謂的“和談活路”…

27日,宋朝派出和談使臣:宋徽宗第7子、濟王趙栩、首相何慄。當天何首相磨磨蹭蹭不願上路,趙桓一連催促他好多遍,他仍頻頻回顧,就是不走。這真讓人爲難,國難當頭,首相怯懦,讓人拿他怎麼辦呢?

這時有一人走了出來,當衆斥罵他“致國家如此,皆爾輩誤事。今社稷傾危,爾輩萬死何足塞責”此人李若水,北宋朝最後的忠臣。後人評價“北宋亡國李若水、南宋亡國文天祥。有此二人,大宋國亡,而精神不亡”

何慄終於上馬了,他腳軟得沒法踏蹬,要人扶着才勉強坐穩。從皇宮出發,走朱雀門出城,一路上,他的馬鞭居然一連落地3次!

這樣的膽子,要怎樣去談判呢?但請注意:我只是說這樣的膽子,卻沒說這樣的人。何慄是個複雜的人,他並非人們印象中驕橫腐朽、不知所謂的老資格文官。他很年輕、很奮進,甚至很正義。

何慄,11年前。27歲的他考中了狀元,仕途很順利,做到了御史臺老大。在這個位置上,他彈劾了六賊之一的王黼。把這國賊發配出京城,也讓新皇帝趙桓牢牢記住了他,將他提拔進宰執隊伍。之後,首相唐恪要他附議,將河北、河東之地全部割給金國,他不同意,所以就辭職了。

無奈時事變幻,這個世界太荒誕了,堂堂大宋朝首相居然變成了一笑話,被開封市民在城牆上追殺。騎馬逃命後才活下來,何慄像是救場一樣,火線上崗,又接下了這塊燙手山芋…

這是他做首相的第27天,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麼:他主張起用趙構、宗澤等回師勤王;他主張堅守城池待援;他號召百姓展開巷戰…這些做得怎樣?

絕大多數史書都着重提出他掉了3次馬鞭子。由此就給他貼上了怯懦無能的標籤,這是不是太苛求了呢?畢竟他只是個文官,連武將們都不敢去招惹金兵,他一介書生的怯場,難道很不正常嗎?那麼原諒他?這卻沒法繞過郭京這神棍騙子。說到底:神兵們之所以能登上城牆,除孫傅外,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

談判開始!讓何慄大出意外的是:傳說中兇狠殘暴的未開化人種居然非常的溫和理智。甚至彬彬有禮。完顏宗翰、完顏宗望說“自古以來,有南即有北,哪一個都是不能缺少的。現在我們要求的,不過是割讓一些土地而已”

何慄大喜!這句話透出兩個意思:1有南即有北,哪個都不能缺。這是承認宋朝的存在,金軍表明了不想趕盡殺絕。2金國人開價了。只是割讓土地,從以往慣例來看,戰爭中割讓土地是有規範的,一般來說,不會多於戰勝方已佔領的。也就說很可能是以黃河爲界?宋朝能保住黃河天險及整個京畿地區?這簡直是夢幻的。何慄甚至想:早知這樣,何必打什麼仗嘛,直接割了多省事…

當天宋金兩國首腦們愉快結束了交談,雙方都很滿意,認爲這是一文明、互惠、成功的大會,對於兩國都有着光明美好的前景。何慄、趙栩急着告辭,要回城去把這好消息告訴皇帝。完顏宗翰等親切地送他們出營,臨別前,提了一小小要求:他們希望能在城外見到傳說中風雅博學的宋朝太上皇趙佶陛下…

何慄回城後,全開封人都長出口氣…原來真的沒到山窮水盡的絕境啊!這裡面也包括皇帝趙桓,興奮之下的他同意了一切,並主動表示可以代替父親宋徽宗出城…這種情緒也感染了整個官場。當天,頂級高官們誰也沒回家,就在皇宮辦事大廳裡推杯換盞,喝了頓慶功酒。席間他們一致決定:要趁熱打鐵,讓和談立即進行!爲此,他們建議趙桓要儘快出城和金軍相見…

28日,何慄再往金營,告知大宋欽宗皇帝將親自出城,來金營談判的消息。

1126年閏11月30日,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中原漢族皇帝第二次被入侵的異族人逼到絕境。800餘年前,西晉懷帝司馬熾、愍帝司馬鄴2人被匈奴人俘虜,受盡屈辱死去。而這一天,宋欽宗趙桓帶着首相何慄、中書侍郎陳過庭、同知樞密院孫傅第一次走出開封城,去往金營。城裡由兩位僉書樞密院事曹輔、張叔夜留守。

走出開封城,從南薰門開始,就全是金軍了。趙桓一行人當即下馬,金軍一直把他們帶到了青城。這裡遠遠不是金營,更沒有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只有一個口信:完顏宗翰說這不是私人約會,而是代表兩個國家。宋朝必須先寫降表,才能讓見面有意義…

這一點並沒讓趙桓等人意外。他們這次來就是爲了和談,說白了就是有條件的投降。面對現實,連外城都陷落了,只要能保住命,還有什麼是不能答應的呢?

趙桓讓隨行的御用筆桿子孫覿執筆,寫這份降表。他給這份文件定下了基調,說要突出“請和稱藩”這4個字。稱藩也就是從屬國。

降表很快寫好了,派人送過去,卻被退了回來。理由是大太子殿下仔細讀了幾遍,覺得詞句隨意,文采不夠…宋朝人鬱悶!

歷史沒能留下完顏宗翰的學歷,不知他有多大才學。但基本可估算出來,完顏宗翰憑什麼指摘文明程度居於人類之巔的宋朝文人?

但宋朝不得不馬上重寫。爲過關。孫覿一連寫了好幾次,結果毫無例外都被退回。最後趙桓都煩了,他派當年的狀元郎、現首相大人何慄出馬,合孫、何兩人之力去完成它!

而完顏宗翰也終於說出了他心底裡的真正願望。他喜歡漢人的四六對偶句式。他覺得如把降表寫成歌賦,那該是多麼新穎別緻,絕對是古往今來獨一份的作品。他完顏宗翰的名字絕對會隨這份降表流傳千古。

於是一份四六對仗的降表出爐了。還別說,文字這東西就是奇妙,無論多惡劣的事,都能搞出風雅來。如“三匝之城,遽失藩籬之守。七世之廟,幾爲灰燼之餘。既煩汗馬之勞,敢緩牽頭號之情…上皇負罪以播遷,微臣損軀而聽命…社稷不隕。宇宙再安”

看着這份降表,完顏宗翰反覆閱讀、再三推敲。功夫不復有心人,他又找出幾處紕漏,他把“大金皇帝”的“大金”2字抹去,把“大宋皇帝”4個字全都抹去。確保了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的地位唯一性。把“負罪”改爲“失德”彰顯金國出兵是很正義的。把“宇宙”改成“寰海”像宇宙之類的詞都太大了,從此不再適用於漢人,只能由女真人專用…

做完這些,宋金雙方首腦終於見面。不過完顏宗翰說:我們還沒得到大金皇帝的聖旨,所以暫且委屈您在青城睡一晚上,明天我們再談…當天,開封百姓從皇城的宣德門一直排隊到外城的南薰門。在風雪中翹首盼望自己的皇帝歸來…

12月1日,一個叫蕭慶的人穿過開封內城,走進皇城,住進了尚書省。從這一刻起,宋朝所有政令都要經這個人審批之後,才能下發實行…政權被接管了!

當天。相州,康王趙構正式就任天下兵馬大元帥,這時他有了萬餘的兵力,班底已非同小可,他率着這萬餘軍隊渡過黃河。到達大宋的北京大名府。很多帝國精英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了他身邊。這時,大元帥閣下壯懷激烈、慷慨激昂了一下。

趙構令:全天下兵馬向大名府集結,大元帥府將從此地開始反攻入侵者!此令一下,從者雲集。宋朝並不是沒敢戰之士,相反很多人都氣紅了眼、快憋爆炸了,金兵只在一些懦夫眼裡是洪水猛獸,在勇者面前算什麼?況且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一直傳承着一種信念——不崇拜強者、不服從強權!中國人崇拜的是仁義,愛的是種風清雲淡式的自由。如有強者入侵呢?如對抗不了註定要被滅亡呢?很簡單!“寧教身死,不教名滅”“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死亡,從不是什麼可怕的事!

最早到的是張俊,他跟着信德知府樑楊祖率3000兵馬,到大名府報到,被任命爲元帥府後軍統制。

跑第二名的是劉光世,他從西北開始,一直要到4個多月後、追到了山東濟州府,才追上了趙構。這一路上他開動腦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超級智慧,在聽話和不聽話間準確選擇,讓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

他開始跑的時間是第二次開封保衛戰前夕,宋欽宗傳書天下兵馬進京勤王時。作爲一頂級衙內,劉光世百分百執行政府命令,帶兵火速從西北駐地開拔!

跑到半路,唐恪的命令傳到,令天下所有勤王部隊各回原地,不許到開封城來!首相傳達皇帝詔書?這是天底下最有效的命令?於是所有部隊向後轉,唯獨劉光世!

這小子堪稱兩宋之交所有風雲人物裡最鬼頭鬼腦的東西,加上他從小就混在權力層裡,各種官方把戲他全懂,瞬間就解讀出了唐恪的小心思。那絕對會出事,國家肯定需要軍人…而軍人需要機遇!尤其是他和他父親這樣有了失敗紀錄、急於翻身的軍人!前進、不聽首相命令的前進!

事關前程,劉光世的決心超級堅定。隨着離開封城越來越近,什麼人都能遇到,一支敗兵把京城裡的事說了出來。當時劉衙內的部下們就不幹了:搞什麼?既違抗命令,還讓我們送死?

劉光世很鎮定,告訴他們:這消息過期了,最新消息是開封城已陷落,兩位皇帝已逃了出去,方向是南方,只要追到,“功莫大於保駕”大家還等什麼?於是全體出發,他們一路南行,追到了山東境內的濟州,找到了即將繼位的趙構…趙構很高興,這是他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軍隊的時候,有老牌的西北軍突然出現,實在驚喜。劉光世被火線提拔!

劉光世抓住機遇,千里奔襲,搶到了一好大頭銜,在失去父親劉延慶後抱住了更粗更牢靠的一條大腿,從此人生前景大放光明…

相比張、劉兩人,吳氏兄弟仍在平淡中,他們老老實實駐紮在防區,和老對手西夏人對峙。這是對實心人,立身處世都從正道走,他們認定自己的身份和職責。既是軍人,那麼自然要用軍功說話。等待他們的是即將爆發的決定大宋西軍命運的大決戰!

這段時間裡韓世忠很忙,百忙中,他託人給趙構帶了個話,說他百分百的擁護趙構做任何事、可爲趙構做任何事…最後想想,還是再直接些吧:他勸趙構直接當皇帝!

說完了這些,他衝出大名府,砍進了一大羣金兵人叢裡。有多少?好幾萬吧(酋帥率衆數萬至),而韓世忠手下只有1000人!

他就帶着這麼點人衝出城牆,直奔金兵的統兵大酋去了。沒意外,幾乎是成例了,韓世忠一個人衝過去,把擋道的全乾翻,一刀砍倒了該酋,之後戰鬥就結束了(單騎突入,斬其酋長,遂大潰)

成吉思汗篇蘇洵成長篇東明事件篇宋金議和篇諸國分合篇青苗新法篇王李起義篇世忠北伐篇似道出兵篇熙宗遇弒篇大遼亡國篇柴榮託孤篇符家三女篇孟氏皇后篇皇業肇基篇吳璘撤軍篇布武崇文篇李綱登場篇淮西之戰篇張浚勤王篇韓琦霸道篇望都之戰篇趙昚皇子篇仁瞻斬子篇夷簡首相篇向氏登場篇完顏登場篇遠征幽燕篇光宗被廢篇元昊之死篇狄青平叛篇種姚敗亡篇大遼亡國篇北伐前奏篇富平決戰篇貴妃薨逝篇完顏登場篇張浚亂搞篇濮議之爭篇上太祖駕崩篇景炎改元篇平夏大捷篇英宗登基篇布武崇文篇議和失敗篇榮耀三川篇皇統和議篇濮議之爭篇下澶淵前奏篇熙河開邊篇李煜歸降篇道教之盛篇開封之戰篇泰山封禪篇擅移皇陵篇熙宗遇弒篇景炎流亡篇金軍反攻篇平夏築城篇太子冊立篇遇郭乃安篇世宗自立篇度宗駕崩篇宋金開戰篇北伐前奏篇第一 英主篇北伐前奏篇南宋內政篇哲宗駕崩篇平定荊湖篇西軍勤王篇神秘木牌篇金軍南征篇狄青罷官篇英宗駕崩篇蒙古草原篇徽宗登基篇仙人前戰篇雪夜定策篇成吉思汗篇南宋內政篇遼後遭誣篇河東之戰篇太后撤簾篇哲宗駕崩篇岳飛出生篇處機西行篇平夏築城篇新黨掌權篇岳飛剿匪篇金國遷都篇叛軍失敗篇蒙古叛亂篇僞齊被廢篇風波慘案篇多苦多難篇局勢透析篇僞齊被廢篇熙河前奏篇寇準砸人篇
成吉思汗篇蘇洵成長篇東明事件篇宋金議和篇諸國分合篇青苗新法篇王李起義篇世忠北伐篇似道出兵篇熙宗遇弒篇大遼亡國篇柴榮託孤篇符家三女篇孟氏皇后篇皇業肇基篇吳璘撤軍篇布武崇文篇李綱登場篇淮西之戰篇張浚勤王篇韓琦霸道篇望都之戰篇趙昚皇子篇仁瞻斬子篇夷簡首相篇向氏登場篇完顏登場篇遠征幽燕篇光宗被廢篇元昊之死篇狄青平叛篇種姚敗亡篇大遼亡國篇北伐前奏篇富平決戰篇貴妃薨逝篇完顏登場篇張浚亂搞篇濮議之爭篇上太祖駕崩篇景炎改元篇平夏大捷篇英宗登基篇布武崇文篇議和失敗篇榮耀三川篇皇統和議篇濮議之爭篇下澶淵前奏篇熙河開邊篇李煜歸降篇道教之盛篇開封之戰篇泰山封禪篇擅移皇陵篇熙宗遇弒篇景炎流亡篇金軍反攻篇平夏築城篇太子冊立篇遇郭乃安篇世宗自立篇度宗駕崩篇宋金開戰篇北伐前奏篇第一 英主篇北伐前奏篇南宋內政篇哲宗駕崩篇平定荊湖篇西軍勤王篇神秘木牌篇金軍南征篇狄青罷官篇英宗駕崩篇蒙古草原篇徽宗登基篇仙人前戰篇雪夜定策篇成吉思汗篇南宋內政篇遼後遭誣篇河東之戰篇太后撤簾篇哲宗駕崩篇岳飛出生篇處機西行篇平夏築城篇新黨掌權篇岳飛剿匪篇金國遷都篇叛軍失敗篇蒙古叛亂篇僞齊被廢篇風波慘案篇多苦多難篇局勢透析篇僞齊被廢篇熙河前奏篇寇準砸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