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宗駕崩篇

理宗駕崩篇

最後此案終於查清,費寅因誣陷被誅、趙璧的讒言也被忽必烈批評。

賈似道抱怨已畢,如今在朝中說一不二,於是又起了斂財的念頭。臨安知府劉良貴、兩浙西路轉運使吳勢卿趁機獻上一條買公田之策,賈似道以爲奇計,便讓御史陳堯道、曹孝慶、虞毖、張希顏等人上疏,請求實行。2月7日,宋理宗下詔設置官田所,負責收買田地爲公。由劉良貴、陳訔爲正副提領。給事中徐經孫上疏條陳其害,反被御史舒有開彈劾罷官。兩浙西路安撫使魏克愚又上疏指出買公田的八大危害,奏章如泥牛入海…

甚至由宋理宗手詔的“可秋成後續議施行”竟觸怒了賈似道,賈似道憤然上疏辭職,暗地裡又讓何夢然,陳堯道,曹孝慶等御史們上疏請留,又勸皇帝要下詔慰勉。

無奈的宋理宗只能下詔三省,馬上實行收買公田“當始於浙西,諸路視之爲例”賈似道先把自己在浙西的萬畝私田賣做公田,接着是宋理宗的親弟弟、皇太子趙禥的生父榮王趙與芮也賣出私田千畝…自是朝野無敢言者。之後,劉良貴等人就能把黑手伸向廣大勞苦百姓們了!百姓們紛紛被要求賣出自己的田地,換來的只是一個“爲國分憂”的虛名,試問有何用處?

13日,忽必烈來到開平府。派出王德素、劉公諒爲正副國信使,出使南宋。並帶上自己給宋理宗趙昀的親筆信,問對方爲什麼要扣押自己的使者郝經?

本月,忽必烈下詔“軍器由諸路置局,專門製造。私造者死。民間有不輸官者,與私造同”

3月23日,忽必烈開始在燕京建造太廟。

本月,汪良臣攻打夔州路的重慶,南宋朱禩孫出兵迎戰。被汪良臣斷其歸路。宋軍大敗。來不及逃回城的,皆被蒙古軍所殺。

5月6日,忽必烈下旨:設立樞密院。由長子、燕王真金爲中書令兼判樞密院事。

9日,忽必烈下令:升開平府爲上都。

12日,忽必烈設立燕京平準庫。以均平物價、通利鈔法。

6月10日,忽必烈下令在河東南路的首府平陽府建立帝堯廟。

12日,公田法實行僅僅四個月,兩浙西路的平江府、鎮江府、嘉興府、江陰軍、安吉州、常州6郡已買到350餘萬畝的公田。18日,宋理宗下詔給劉良貴進官兩轉,其餘官員亦進秩有差。

忽必烈爲人謹慎周密。和他的大哥蒙哥不同,每次行動前都要完善的計劃。對於伐宋,他採取了全瓣的進攻方案,與之前先蜀川、再江南的方案截然不同!而這,來自於南宋叛將劉整的建議!

劉整曾以18騎襲破金國的信陽軍城,軍中稱其爲“賽存孝”可見其個人勇力之強。但歷史證明:這人最珍貴的還是他的眼光!被公認的“亡宋第一漢奸”劉整投降蒙古後,給忽必烈帶去了一個建議:與其千里輾轉去“斡腹”先雲南、再四川、再江南,尤其釣魚城已成天塹,連上一任蒙古大汗都飲恨城下。何如攻破荊襄、直面江南?

很多人都會很奇怪:以中國大地之廣闊、長江流域之綿長,何處不可渡江?哪裡不可通臨安?爲什麼只限於這幾點?像除它們之外,就再沒路可通臨安了?還真就是這樣!

南宋三大戰區,非蜀川。就剩下京湖、兩淮。兩淮是南宋兵力最雄厚的地區,一度高達20多萬。這裡湖泊衆多、水寨星羅其布,很像是蜀川的山城。蒙古人曾竭力進攻了三次,都以慘敗收場!水。對蒙古人來說,遠比山還要可怕!

那麼欲破江南,就唯有京湖!具體指的就是襄樊!

襄陽、樊城。是兩個互爲依託的城池,它們隔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而建。這裡整體地貌是襄漢平原,非常便於騎兵的運動作戰。歷史上,它的作用非常奇妙,要看當時是什麼形勢?如是大一統時期,它非常普通,沒任何顯眼;但如是南北對峙,它的重要性便立即凸顯!它是南船北馬的分界點!北方政權擁有它,可順勢吞併東南;南方政權有了它,就可圖謀北方!

何況除這裡之外,也沒什麼是蒙古軍可以突破的地方了?所以忽必烈下令:竭盡全力,忽悠南宋的襄陽守將呂文德!

呂文德的呂氏集團這時已建立起來了!賈似道打壓了幾乎所有武將,當然還得扶植一些起來,這纔好支配南宋軍隊。而呂樵夫當年在鄂州的良好表現這時就帶來了鉅額回報!他成了賈似道的親信!襄陽此時就在他的管轄下!這幾年的和平歲月裡,他漸漸變得貪婪、遲鈍。值此享受歲月,蒙古人給他來了封信…信中,忽必烈建議在襄陽附近展開雙邊貿易。

這是巨大商機!主管者每天都會收入鉅額的稅金,還能順勢產生很多隱性財富!何樂而不爲?尤其是這和平時期?呂文德同意了。蒙古人又很合情理地提出:爲保證蒙古商人的安全,請求修一座非常小的土牆堡壘?呂文德想了想,也同意了…

7月,榷場和小堡壘建造完成。榷場修在樊城東面的白河口、小堡壘建在襄陽東南30裡的鹿門山。這兩個工程開工後,立即有人發覺不對頭!

呂文德的親弟弟、大將呂文煥親自去見他哥哥,提醒呂大樵夫別忘了襄陽的地形是怎樣的?

當地民謠有“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之說,指的是樊城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而襄陽兩面阻江,分別是北面和東面的漢江、西面的檀溪,也就是三國劉皇叔騎的盧馬極限飛躍的那條溪水。兩面環山,分別是城西的萬山、城南的楚山、峴山、百丈山等羣山…而守襄陽,其實守的就是這些水和這些山!定要阻敵兵于山水之前,等敵軍突破了這些,襄陽也不過就是座孤城而已!

蒙古軍修堡壘的鹿門山更重要!它是漢水折南入襄陽時的對岸,正是水路咽喉!這裡若被蒙古軍佔據,早晚是禍害!

呂文德哈哈一笑“弟弟,你之所以是弟弟。正是因只知憂、不識戰。讓蒙古人去修!如真的開戰,只等雨季,那裡會變成我的致勝之地”

雨季,漢江漲水,呂文德賴以成名的水軍會驟然殺過去,不識水戰的蒙古軍註定悲劇!這個理論在當時被認爲是千真萬確的?其實錯到了姥姥家!

劉整是後來文天祥等人公認的“亡宋第一漢奸”這麼尊貴的稱號當然不是隻因他獻了個建議就能得到。劉整還改造了蒙古水軍!

蒙古這時水軍士兵達7萬以上,大型戰船近5000艘,不論數量、質量,還是素質、戰術上都已全面超過了南宋!

這些都在北方靜悄悄的進行着,而長江之南一點都不知道…

有了這樣的底氣。加上襄陽呂文德的麻痹,蒙古人一開工就沒完沒了!鹿門山的堡壘修成,白河口又添了兩座,緊接着萬山上也修起一座,襄陽城外圍的山巒屏障幾乎都落入蒙古人之手!兵不血刃就丟了這些戰略要地!

20日,宋理宗不顧滿朝官員的反對,下詔召回流放在外的董宋臣,仍讓他做入內內侍省押班!

8月9日,忽必烈命阿託、商挺兩人在成都建立行樞密院。凡成都、順慶、潼川諸路的都元帥府。並聽其節制。17日,忽必烈傳諭百官“傳旨若有疑者,須覆奏”9月8日,忽必烈下令設立漕運河渠司。

10月13日。南宋朝廷撥錢140萬緡,命兩浙西路的六郡設置公田莊。

王堅被賈似道排擠調任之後,由其副將張珏繼任釣魚城守將。18日,宋理宗任命張珏兼任合州知州。

景定5年(1264)1月23日。忽必烈下令設立諸路平準庫。27日,忽必烈下令罷南邊互市,嚴厲禁止販賣軍器、馬匹、越境私商。2月18日。忽必烈下令選儒士編修國史、譯寫經書。28日,忽必烈來到上都開平府,詔諸路總管史權等23人赴上都覲見。

3月6日,王堅在和州知州任上鬱鬱而終。

24日,忽必烈讓尚書宋子貞陳時事。宋子貞上書言十事。忽必烈命中書省一一行之。26日,忽必烈設立漕運司。

本月,賈似道上奏:請設立四分司,以分領浙西公田,開始徵收田租。

4月3日,夏貴被任命爲四川安撫制置使兼重慶知府。

23日,忽必烈以李璮同黨的罪名,處罰張邦直兄弟及姜鬱、李在等27人。

本月,宋將張喜攻打夔州路達州的蟠龍城,被蒙古安撫使楊文安所敗。張喜逃往利州東路巴州與達州交界的得漢城,又被楊文安偷襲所敗。

5月22日,安南國進貢,宋理宗詔卻之,並厚賜以獎勵對方的恭順。

6月1日,兩浙東路衢州常山縣土寇詹沔作亂,衢州知州謝塈棄城而遁。御史上奏:詹沔之變,皆因謝塈信任都吏徐信而成。宋理宗下詔:徐信斬首抄家、謝塈罷官,永不敘用。

22日,宋理宗又命董宋臣兼管御前馬院、御前酒庫。董閻羅一直受到趙昀的寵愛,可惜不久兩人便雙雙去世。

本月,夏貴率宋軍攻打夔州路達州的虎嘯山。蒙古宣撫使張庭瑞堅守城池,直到焦德裕率援兵趕來。夏貴撤走,焦德裕追擊,在鵝谿擊敗宋軍。

7月2日,有彗星出現。5日,宋理宗下詔求直言。

趙景緯上書,指出百姓如今有六不悅。陛下只有做到八件事,才能人心悅而天意解。牟子纔則上疏請罷公田。面對無數彈劾公田不便、民間愁怨的奏章,賈似道上書力辯,並請求辭職。劉良貴也自陳自己的功勞,但也請求與賈似道一起辭職。宋理宗拒絕。臨安府學生葉李、蕭規上書彈劾賈似道專權、誤國害民,以致上天降災。賈似道大怒,命臨安知府劉良貴以僭用金飾齋扁的罪名將二人下獄。親筆拒絕了牟子才的求情信之後,賈似道命令將葉李流放漳州、蕭規流放汀州。

25日,蒙古人在原金國南京路河南府的龍門鎮建成禹廟。

27日,忽必烈規定用御寶制:凡宣命、一品、二品用玉;三至五品用金。其文曰“皇帝行寶”者,即位時所鑄,惟用之詔誥。別鑄宣命金寶行之。

本月。阿里不哥與諸王玉龍答失、阿彌達及其謀臣不魯花、呼察圖們等人親自來到上都開平府,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以大家同是成吉思汗之後饒恕了阿里不哥等諸王。只歸罪不魯花等,說他們導王爲惡,當處死刑。還有阿里不哥餘黨千餘人,在木華黎四世孫安圖的諫言下,全都無罪釋放。

之後,忽必烈又遣使去往波斯,傳達自己的聖旨:命五弟旭烈兀在那裡建立自己的伊利汗國,定都帖必力思。經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的三次西征,蒙古人終於建立起了地跨歐亞大陸的四大汗國。據說從帝國中心騎馬向四面八方前進。都要一年時間才能到達邊境…不過四大汗國雖名義上歸屬元朝皇帝,實際早已成爲獨立國家,各行其事…

隨着阿里不哥的投降、伊利汗國的建立,蒙古大帝國重新統一,忽必烈成爲世間最大帝國的新主人。空前的猛獸出籠了!不知南宋爲之做了些什麼準備?忽必烈終於整合了內部,開始向外拓張!所謀求者不外乎南宋!在當時的世界版圖上,蒙古人馬鞭所及之地,也就只有這片土地還堅持着主權!對此,賈似道與南宋倒是毫不在乎!

本月。參知政事楊棟被御史彈劾,說他以彗星爲蚩尤旗,欺天罔君。於是被罷職。

8月4日,忽必烈下令設立諸路行中書省。以中書省丞相耶律鑄、參知政事張惠等行省事。隨後,忽必烈頒行新立行中書省條格:幷州縣、定官吏員數、分品從官職、給俸祿、頌公田、計日月以考殿最、均賦稅、招流移、恤鰥寡、勸農桑、驗雨澤、平物價、禁擅用官物、凡軍馬不得停泊村坊、詞訟不得隔越陳訴。

12日,忽必烈接受王鶚建議,命劉子聰還俗。賜名劉秉忠,以竇默之女妻之。拜太保、參預中書省事、賜第奉先坊。劉秉忠上奏:請忽必烈定都於燕(原遼南京、金中都、今北京城)忽必烈從之,14日。燕京正式改名中都。16日,忽必烈又接受劉秉忠的建議,改年號爲至元。大赦天下。

忽必烈召孟攀鱗入見。孟攀鱗提出:如郊祀天地、祠太廟、制禮樂、建學校、行科舉、擇守令以字民、儲米以贍軍、省無名之賦、罷不急之務、百姓庶官統於六部、紀綱制庶悉由中書,這些都是長久之計。又論王鶚、許衡二人的優劣,孟攀鱗說“王鶚文華之士,可置翰苑;許衡明經傳道,可爲後學矜式”

17日,彗星消失。23日,彗星重新出現。趙景緯、王應麟、高斯得等人再次上疏,論行公田之害與賈似道專權。30日,彗星消失。從出現到消失,共歷40餘日。

9月1日,忽必烈設立翰林國史院。

本月,建寧府學教授謝枋得上疏彈劾賈似道,有“權奸擅國,天心怒、地氣變、民心離、人才壞,敵兵必至、趙氏必亡”等語,福建路漕運使陸景思將原稿呈於賈似道。賈似道大怒,命舒有開彈劾謝枋得大不敬。24日,將其流放江南西路的興。

本月,賈似道又實行經界推排法。凡江南之地,盡寸皆有租稅,由此民力益竭。之後,賈似道又更造銀關。銀關一行,物價更漲而紙幣更賤…

10月1日,高麗國王王禃入朝蒙古。

24日,宋理宗開始生病。26日,宋理宗趙昀駕崩!這個人的一生被理學家們歌功頌德,基於中國人的最大民性——崇拜權威、服從權威,所以歷史評價對他也非常高。說他這樣了不起、那樣不得了,站在理學家們開天闢地唯一真理的肩膀上,他也神聖無比?其實他就是命好!

以大宋戰神孟珙爲首,趙範、趙葵、杜杲、餘玠、高達、王堅、張鈺、向士壁都在他的時期內出現,再加上前期的賈似道、呂文德、劉整、夏貴等人…有了他們,想亡國也難!再看功績,如滅金。更是他運氣好到沒道理!等於是蒙古人把肉包子送到他嘴裡,只要上下牙合籠就成功…

好名譽、大功績,加上他在位40年多(兩宋歷任皇帝中僅次於北宋仁宗皇帝,排名第二)的享受。那麼多美女啊,又是極其一般的身世,卻登上了人間帝皇寶座。這樣的極品人生,讓人不禁懷疑:他是位穿越人士吧?帶着外掛的人生?

宋理宗趙昀死了,他選的繼承人是個白癡!

烏臺詩案篇王李起義篇世宗自立篇允文之死篇神宗崩潰篇奶孃事件篇秦檜入朝篇最高國策篇金軍退師篇宋金儲君篇秦檜入朝篇宋遼定盟篇太子冊立篇功虧一簣篇還地西夏篇聖宗駕崩篇宋遼初戰篇一徵收官篇夷簡罷相篇遼帝親征篇太宗駕崩篇侂胄登場篇聖宗駕崩篇宋夏開戰篇採石前奏篇大宋國策篇丁謂霸道篇清明上河篇景炎內訌篇新政失敗篇狄青平叛篇宋金亂戰篇章楶守邊篇議和失敗篇岳飛轉戰篇瀟灑撤軍篇哲宗親政篇瀟灑撤軍篇張浚回朝篇貴妃薨逝篇宗弼崩潰篇端平入洛篇北伐開始篇大難臨頭篇慶曆新政篇平夏大捷篇理宗駕崩篇符離之潰篇最高國策篇文人之春篇望都之戰篇君子結黨篇轉移視線篇治理天下篇秦檜之死篇元昊突襲篇海上之盟篇趙韓鬥法篇最大危機篇十二金牌篇大遼內鬥篇蒙金決戰篇宋夏初戰篇第一 名臣篇金軍反攻篇秦檜入朝篇蒙金首戰篇孝宗禪位篇蒙金拉鋸篇惠卿強勢篇貴妃薨逝篇遼帝親征篇國之少年篇寇準歸來篇元佑更化篇種姚敗亡篇狄青罷官篇確立國本篇撻凜之死篇度宗登基篇劉娥之死篇慶曆新政篇南宋內政篇嘉定和議篇安石進京篇議和失敗篇海陵登場篇韓琦霸道篇秦檜之死篇吳璘撤軍篇岳飛死因篇金齊南侵篇二次北伐篇世忠北伐篇奔赴西北篇天書降臨篇天驕喪父篇光宗被廢篇安石進京篇年表北宋
烏臺詩案篇王李起義篇世宗自立篇允文之死篇神宗崩潰篇奶孃事件篇秦檜入朝篇最高國策篇金軍退師篇宋金儲君篇秦檜入朝篇宋遼定盟篇太子冊立篇功虧一簣篇還地西夏篇聖宗駕崩篇宋遼初戰篇一徵收官篇夷簡罷相篇遼帝親征篇太宗駕崩篇侂胄登場篇聖宗駕崩篇宋夏開戰篇採石前奏篇大宋國策篇丁謂霸道篇清明上河篇景炎內訌篇新政失敗篇狄青平叛篇宋金亂戰篇章楶守邊篇議和失敗篇岳飛轉戰篇瀟灑撤軍篇哲宗親政篇瀟灑撤軍篇張浚回朝篇貴妃薨逝篇宗弼崩潰篇端平入洛篇北伐開始篇大難臨頭篇慶曆新政篇平夏大捷篇理宗駕崩篇符離之潰篇最高國策篇文人之春篇望都之戰篇君子結黨篇轉移視線篇治理天下篇秦檜之死篇元昊突襲篇海上之盟篇趙韓鬥法篇最大危機篇十二金牌篇大遼內鬥篇蒙金決戰篇宋夏初戰篇第一 名臣篇金軍反攻篇秦檜入朝篇蒙金首戰篇孝宗禪位篇蒙金拉鋸篇惠卿強勢篇貴妃薨逝篇遼帝親征篇國之少年篇寇準歸來篇元佑更化篇種姚敗亡篇狄青罷官篇確立國本篇撻凜之死篇度宗登基篇劉娥之死篇慶曆新政篇南宋內政篇嘉定和議篇安石進京篇議和失敗篇海陵登場篇韓琦霸道篇秦檜之死篇吳璘撤軍篇岳飛死因篇金齊南侵篇二次北伐篇世忠北伐篇奔赴西北篇天書降臨篇天驕喪父篇光宗被廢篇安石進京篇年表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