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霸道篇

韓琦霸道篇

用什麼辦法?簡單!前面說過:富弼母親去世後,富弼按慣例辭官回鄉守孝,可慣例中還有特例:宰執身份的官員可遇喪起復,回去悲痛一陣子還回來上班,官職不變。仁宗皇帝當時先後5次派人帶詔書,命他回京重當首相,卻不料富弼無論如何都不答應…問得急了,富弼才說出實情。原來他臨走前和韓琦有過次談話,內容就是宰執大臣遇喪起復是不是合適?傻子都知富弼在說什麼,他媽媽剛死!韓琦呢?漫不經心回了一句“此非朝廷盛典”這不是什麼光彩事…富弼一下就明白了對方意思:這是說他是個留戀官位的貪婪人!一生清廉自守、沒留下任何污點的富弼怎受得了這個!尤其如這時他回來再當首相,就等於默認了韓琦當初是當面罵人!

天大地大,品德最大,富弼的首相位置就這樣丟了…絕妙的是,佔了大便宜的韓琦倒非常生氣,他公開埋怨“我只隨便一說,他倒怪起我來”活見鬼!就拿韓琦當時身份來說,以大宋的次相地位,談話對象還是當朝首相,你怎能隨便一說?

拋開當時恩怨,說趙曙即位後兩人的變化,富弼守滿了3年孝,這次回來也只能當樞密使了,首相變成了韓琦。而在他離開這3年裡,天翻地覆,韓琦有了擁立之功,加上文臣裡最強武將的性格,他開始變得獨斷專行,爲我獨尊!

沒人敢反對,可富弼不買他帳,富弼同樣以下級身份(東西府平級,但威望職權稍遜)反抗韓琦,同樣的拆上級臺…

曹太后撤簾、宋英宗親政後第二個月,趙曙邊給親生子女加官邊給宰執大臣們升職。東府韓琦、西府富弼首當其衝。韓琦是宰相兼右僕射,富弼是樞密使兼戶部尚書。照例一番推辭後,大家都高高興興收下了皇帝的禮。唯獨富弼一連7次上書:我不要!

——“先帝無子,立陛下爲嗣,中外皆知當時盡出皇太后官諭,料陛下亦自知之”——“請皇太后權同聽政,此非太后本意,蓋不得己從大臣之請也。陛下才康復,皇太后即日還政,退居深宮,此天下人有識無識者盡知,皇太后始終無所負於陛下也”——“先帝臨御天下42年。蟲魚草木皆沾德澤,臣事先帝亦30餘年,今日不忍見其孀後、幼女失所如此,而臣反坐享陛下遷寵,還得安乎”——“仁宗與皇太后於陛下有天地之恩,而尚未聞所以爲報,臣於陛下不過有先時議論絲髮之勞,何賞之可加?陛下忘天地之大恩,錄絲髮之小勞。可謂顛倒不思之甚”

奏章寫到了這力度,效果等於零,趙曙根本無動於衷,全當耳邊風!沒辦法。只好由司馬光出場。再次強調:老混蛋無論做什麼事都能讓對方不得不聽他的。除了未來比他還犟的“拗相公”王安石外,他所向無敵…

具體到這件事,司馬光給皇帝搬來了一臺階,趙曙不下也得下…

8月。知諫院司馬光聯合御史臺呂誨,彈劾一個叫任守忠的太監。他們列舉了任守忠的10大罪狀,說實話:如每一項都是真的話。那他就是兩千多年封建歷史中可排名亞軍的大太監,估計僅次於那位“九千歲”魏公公。就看第8條“規伺語言,撰造事蹟,往來革面,進退異詞,使兩宮交鬥,遂成深隙”這是在說:趙曙和曹太后(5月21日,上尊號慈壽宮)兩宮失和,完全是任守忠挑撥的!至於這太監到底有沒有這種力量,就不是司馬光要關心的了。司馬光要求把任守忠斬首,說這樣就能讓兩宮重新和好…

這臺階太好了!只要趙曙還有一星半點理智,就該借坡下驢,挽回自己聲譽。可他在猶豫。這就讓人捉摸不定,總覺得他另有隱情…於是他死黨們就主動站出來幫他圓場:韓琦“陛下登極之時,任守忠也有輔助之勞,可從輕發落”

這句話立即被富弼抓住了破綻!富弼搶上前去,高聲對趙曙說,讓全殿臣子都聽得見“您的帝位是先帝仁宗親自授予、皇太后協助登基的。您只應追念仁宗的顧復之恩、報答皇太后擁佑之德。現在有人說某人有功、某人有勞。臣實在想不通,難道是他們?而不是先帝與太后讓您即位的嗎”

趙曙立即頭暈。不管他心裡是多煩多恨仁宗皇帝,他都不敢在這件事上含糊。因如把仁宗拋開,那他的皇位就是個騙局,根本不合法!

沒辦法了,親愛的韓琦,誰讓你瞬間豬頭三了呢?爲了我的皇位,只好讓你糗一次了。宋英宗點了點頭。而當時韓琦正要上前辯解,看到馬屁拍到了馬蹄上,立即臉色大變,退了下去…

司馬光成功了,23日,任守忠被髮配外地。之後,趙曙到曹太后的慈壽宮裡承認錯誤。兩宮風波至此算告一段落。

任守忠事件讓韓琦深深地警惕。危機終於出現了!富弼、司馬光,也就是樞密院和知諫院,這兩部門非同小可,這兩個人更不容忽視!怎麼辦?只有立即出手、先發制人、把對手打翻在地,這樣才能把唯我獨尊的日子繼續下去…

而機會來自於西北,那個西夏小皇帝李諒祚。

李諒祚和宋朝的故事是由兩個使者引起的。話說宋英宗登基。這種時候,西夏、大契丹等所有宋朝友邦都要派人來祝賀的,事情就發生在迎接途中。這時就看出了宋遼、宋夏之間的微妙區別。

如宋朝人見了契丹人,兩家拱拱手、笑嘻嘻。大家國土差不多、仗打得不死不活,自然而然的兄弟之國。但宋朝人見西夏人就不同了:以前的奴才,現在居然成了平級?且每年還要給錢給東西,無論如何這口氣都咽不下去。於是橫眉冷對、冷嘲熱諷就成了家常便飯。只是這次未免出格了點…

據說那天西夏使者吳宗和宋朝的接伴使互相怎麼看都不順眼,吳宗強調他是西夏大使,宋朝這邊言語不詳,估計和“我看你就是一坨屎”差不多?於是你來我往,罵戰升級,宋朝的這位突然間火冒三丈。來了句超級威武的宣言“當用一百萬兵逐入賀蘭巢穴”吳宗於是徹底被激怒了,怎麼的?被俺們前任皇帝李元昊打成那樣還不服?現在我們少年老成的諒祚皇帝上任了,就想不認帳了?

吳宗回國把這些話原封不動轉告給了李諒祚。李諒祚的反應是勃然大怒,無法抑制!更何況9月28日,大宋還專門寫了份詔書給他:小屁孩,以後選使者注意點!不要沒事找罵!

而李諒祚終究是一國之君。他發火,事就小不了!當年秋天,夏毅宗李諒祚帶人衝進了宋朝秦鳳、涇原等州縣,成績是有的,除殺了些人、搶了點東西外。把宋朝的歲幣、榷場又都丟了…

回國想了想,李諒祚決定不能服軟,現在已不光是丟面子的問題了,就連歲幣和榷場這兩個命根子也都沒了。所以一句話:繼續打!必須打明白!

之後3年裡,李諒祚小朋友一直沒閒着,不管實際得利多少,他始終派人不停攻擊宋朝邊境。而在打仗之餘,他也充分發揮了党項人祖傳的無賴精神,邊打邊繼續派人去宋朝訪問。使者們不管會面臨什麼樣待遇。一直都在兩國邊境線上跑來跑去…

10月1日,遼道宗來到中京。7歲的天才兒子、樑王耶律浚隨行。打獵,三箭三中。射10頭鹿,年幼的耶律浚一下射獲9頭。性喜打獵的耶律洪基大喜。頻頻誇獎自己這個天才的兒子。只不過他沒注意到:在他旁邊,有一雙陰冷的眼睛,始終在注視着這位大契丹有史以來最英氣勃發、文武雙全的天才少年…

11月中旬,韓琦上書建議。爲防止西夏入侵,要在陝西各路大批招募義勇。規模非常大,達到“三丁刺一”的程度。也就說:每3個成年男子,就要有1個在臉上刺字。陝西各路共刺勇156873人。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中書省在侵犯樞密院的職權。韓琦公然以中書省管理軍事,擺明了是在玩火。更何況陝西是敏感地區,在那裡刺義勇,是要鬧出大事的!富弼很猶豫,他看不慣韓琦的跋扈、卻也不想就此弄得不可收拾。關鍵時刻,還是司馬光站了出來。

司馬光一口氣連上6道奏章,其中還有一份直送中書省。提醒韓琦和趙曙:國家自從西北開戰以來,民生凋敝,加上近年來水旱災難沒完沒了,突然間再三丁刺一,小心弄出民變!西夏再乘虛而入,就沒法收拾了…

司馬光的呼聲一樣的被忽略,韓琦要的就是重新樹立威嚴。什麼叫一言堂?就是除我以外,不許任何人說話!

不過他這次錯了,司馬光不是富弼,富弼可說是北宋老一輩深有君子風範的大臣中的最後遺類。在他以後,再沒人有那種謙謙之風、雍容大度,每一個大臣都以吵架爭鬥爲快樂。宋朝的黨爭是與明朝的黨爭並列成爲所有君主的噩夢的。而老混蛋司馬光就是開山鼻祖!

他直接來到中書省政事堂,公開質問首相:韓相公,請問西北方面是帝國正規軍最強的地方,戰爭也證明了絕對夠用,那爲什麼還要突然刺勇?

韓琦答“兵法雲‘貴先聲後實’我們突然間增兵20萬,西夏肯定會被震住”韓相公滿心認爲:這樣就足以打發眼前這從沒上過戰場的書生了。誰讓自己是文臣裡的武將呢?

非常可惜,老混蛋辯才無礙,只有不久後那位天地神佛都不放在眼裡的偉人相公出場時,才能讓他吃憋。韓琦則根本不是對手。老混蛋冷笑:請問兵法爲什麼要用先聲?那是因沒實力,必須虛張聲勢。只能欺騙一時!現在你增兵20萬,一時之間是能把對手唬住。可用不了10天,西夏人就會知道真相,那時他們還怕什麼?真要打過來,拿什麼抵擋?就用你的20萬刺勇?

韓琦啞口無言,沉默了好一會,悻悻地說:現在告示己貼出去了,以後再不讓百姓們充軍邊防也就是了…話說到這份上,基本等於投降。爲了俺的首相面子,這次無論如何也得做下去,保證以後不玩總行了?

司馬光的回答是不行!冷冰冰的回答:你這話,我不敢相信!

韓琦一臉地正義:我在此,你儘管相信!

司馬光直視着他:非但我不敢相信,恐怕相公自己也不那麼自信?

韓琦終於大怒:你何以這樣藐視我?

司馬光說:你長在此位,當然可以做到。可你總有走的那天。別人作首相,看到你的先例,你敢保證他們不會原樣照搬嗎?

至此韓琦終於理屈詞窮,司馬光句句都說在點子上,根本就不給他躲閃迴避的機會。衆目睽睽,不過韓琦還是有辦法讓司馬光的努力變成零!

他作憤怒狀拂袖而去,儘管丟了面子、儘管沒道理,可我就是不聽你的!你奈我何?陝西刺義勇的事還是照辦不誤。把大批百姓扔上邊關,送到西夏人刀槍之下冒險!

這種行爲我們能說什麼呢?只能送給韓琦4個字——政治流氓。

18日,桂州知州陸銑上奏交趾國使者入覲大宋。宋英宗於是向侍臣詢問交趾國的歷史。輔臣告訴他:交趾在隋唐之前一直是漢族人的疆土,唐末五代大亂,一叫曲成美的當地土豪才從當時的南漢國王劉龑手中毒麗出來。之後經歷吳氏王朝、丁氏王朝幾十年,在太宗時期,丁氏王朝的大將黎桓自立爲王,當時趙普、盧多遜鬥法,趙普的妹夫侯仁寶爲能重回朝中,不惜將我大宋綁上戰車,去討伐交趾,損兵折將。但黎桓也奉我大宋正朔,稱黎氏王朝。真宗皇帝繼位後,黎朝大將李公蘊又殺了黎朝君主,自立爲帝。是爲李朝太祖。其子太宗李德政就是當年儂智高造反時,餘靖要聯絡的人。現在是李德政之子聖宗李日尊在位。交趾之地多瘴氣,雖得其地亦不能守。故當年潘美滅南漢之後停下腳步、太宗皇帝也只是要黎桓奉我大宋正朔、真宗皇帝也只是要李公蘊受我大宋冊封而已。今只宜讓陸銑懷柔對方。)

元豐榜單篇戰爭準備篇元佐發瘋篇交趾入侵篇川陝再戰篇蒙哥之死篇拖雷借道篇仙人前戰篇岳飛剿匪篇趙禎誕生篇北宋亡國篇符家三女篇金軍退師篇岳飛死因篇遼夏交戰篇釣魚之戰篇呂範之爭篇平夏大捷篇風暴前夜篇澶州兵變篇安石離京篇皇帝護短篇國之少年篇文人之春篇蒙古內鬥篇西征前奏篇李全之死篇戰爭準備篇李筠叛亂篇父子矛盾篇李綱登場篇蒙古伐金篇趙佶崇道篇元佑更化篇夷簡首相篇西遼西夏篇西征前奏篇封賞天下篇皇帝家事篇三國少年篇風雨欲來篇中都陷落篇宋遼爭地篇王厚再戰篇蒙古伐金篇治理天下篇慶曆新政篇仙人前戰篇外族內亂篇世宗自立篇安石進京篇張浚之死篇永樂之戰篇金齊南侵篇姐妹相殘篇最後南侵篇北漢立國篇北遼內亂篇襄樊被圍篇奶孃事件篇襄樊陷落篇李璮叛亂篇金國遷都篇陳錢獻土篇清算舊黨篇秦檜暴走篇張浚勤王篇採石大捷篇平夏大捷篇仁宗駕崩篇北宋六賊篇上秦檜迴歸篇神宗駕崩篇僞楚登場篇餘覩降金篇綱運花石篇太后歸來篇神宗崩潰篇金國遷都篇交趾入侵篇城下之盟篇確立國本篇崖山海戰篇戰局轉折篇智高造反篇禪位前奏篇皇統和議篇王李起義篇襄樊戰起篇劉整降蒙篇杜杲守城篇趙構再逃篇秦檜專權篇隆興和議篇西夏內亂篇出兵後蜀篇蒙古叛亂篇彌遠之死篇宋金開戰篇天眷和議篇
元豐榜單篇戰爭準備篇元佐發瘋篇交趾入侵篇川陝再戰篇蒙哥之死篇拖雷借道篇仙人前戰篇岳飛剿匪篇趙禎誕生篇北宋亡國篇符家三女篇金軍退師篇岳飛死因篇遼夏交戰篇釣魚之戰篇呂範之爭篇平夏大捷篇風暴前夜篇澶州兵變篇安石離京篇皇帝護短篇國之少年篇文人之春篇蒙古內鬥篇西征前奏篇李全之死篇戰爭準備篇李筠叛亂篇父子矛盾篇李綱登場篇蒙古伐金篇趙佶崇道篇元佑更化篇夷簡首相篇西遼西夏篇西征前奏篇封賞天下篇皇帝家事篇三國少年篇風雨欲來篇中都陷落篇宋遼爭地篇王厚再戰篇蒙古伐金篇治理天下篇慶曆新政篇仙人前戰篇外族內亂篇世宗自立篇安石進京篇張浚之死篇永樂之戰篇金齊南侵篇姐妹相殘篇最後南侵篇北漢立國篇北遼內亂篇襄樊被圍篇奶孃事件篇襄樊陷落篇李璮叛亂篇金國遷都篇陳錢獻土篇清算舊黨篇秦檜暴走篇張浚勤王篇採石大捷篇平夏大捷篇仁宗駕崩篇北宋六賊篇上秦檜迴歸篇神宗駕崩篇僞楚登場篇餘覩降金篇綱運花石篇太后歸來篇神宗崩潰篇金國遷都篇交趾入侵篇城下之盟篇確立國本篇崖山海戰篇戰局轉折篇智高造反篇禪位前奏篇皇統和議篇王李起義篇襄樊戰起篇劉整降蒙篇杜杲守城篇趙構再逃篇秦檜專權篇隆興和議篇西夏內亂篇出兵後蜀篇蒙古叛亂篇彌遠之死篇宋金開戰篇天眷和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