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退師篇

金軍退師篇

當晚,金軍又欲乘夜渡河。王宣選擇在金軍半渡時擊之,將完顏宗輔的東路軍徹底擊敗!粉碎了其與完顏宗翰中路軍合圍開封城的圖謀。

金軍由此不敢再打開封城的主意,又一次與宗澤形成對峙。攻城略地又是交給西路的完顏婁室、中路偏師的尼楚赫2支王牌部隊。之後,宗澤命王宣爲代理滑州知州。並命將烈士張撝的遺體運回,厚加撫卹。

19日,尼楚赫攻破蔡州。22日,攻打陳州淮寧府。知府向子韶率衆固守。守將嶽景綬欲棄城保百姓而走,子韶不從,嚴令岳景綬出戰,最終戰死。尼楚赫日夜攻城,向子韶堅守第一線,同時派人去向宗澤求援。援兵未至,城已破。子韶猶率衆巷戰,最終被俘。除一個兒子向鴻之外,滿門被殺。

靖康之變時,一叫馬擴的人曾在西山聚衆自保,頗有實力。後被金兵所俘,囚於真定府。完顏宗望義而赦之。這時,一叫趙邦傑的人在趙州的五馬山聚集忠義鄉兵,與馬擴暗地聯絡。27日寒食節,馬擴避過金軍眼線,與家屬13人潛上了五馬山寨。同時,馬擴又將宋徽宗第18子、信王趙榛接上山寨,以信王之名號召兩河義士。頓時,五馬山成爲了河北境內的太陽,實力遠遠高出南宋朝如今加在一起的所有軍隊(前面再說兩河民兵的時候已提前介紹過,也曾特地說明過:這位所謂的“信王趙榛”其實是燕人趙恭假扮的)

28日,南宋朝廷在河南、河北、淮南之地招募6萬振華軍,所有振華軍將士皆在左鬢上刺‘某州振華’4字。

本月,完顏婁室西路軍一路攻破鄜延路的陝州、同州、華州、秦鳳路的隴州、秦州,秦鳳路經略使李復生投降,陝西之地人情震動。鄜延路經略使王庶緊急招兵,遠近響應。十幾日間已有無數人帶着各自的兵馬前來投奔。其中尤其需要提到的是一叫李彥仙的石壕尉。他獨具慧眼,以孤軍留在已被金軍攻陷的陝州。他要收復陝州。從而切斷完顏婁室的退路!本月,李彥仙在陝州各地與金軍展開戰鬥,破敵50餘壁。

1128年3月7日,河北三鎮的最後一鎮:定州中山府在被圍2年多後,終因矢盡糧絕而淪陷!進城的金軍看見的只有千餘已餓得瘦骨嶙峋的軍民百姓。這一幕令侵略者也大爲感慨,放過這千餘人皆不殺。河北三鎮,以他們在靖康年間的堅守爲兩宋之交的漢人史書上留下了一段最可歌可泣的不屈戰史!

15日,開封留守宗澤仍不斷上書請求趙構到開封來主持復興大業。宗澤在上疏中說自己已在開封城聚兵百萬、屯糧可供半年之用。

完顏婁室西路軍在攻陷秦州後,一路向西要攻打熙河路。熙河經略使張深緊急派兵馬都監劉惟輔率3千騎兵前往拒敵。此時完顏婁室已殺過鞏州,距熙河路首府熙州才百餘里。劉惟輔將後軍全部留在熟羊城。親率1100精騎連夜趕至新店埋伏。次日黎明,兩軍短兵相接,死傷相當。但金軍前鋒哈番被劉惟輔刺死。更重要的:女真戰神遭到了起兵以來的第一場挫敗,爲之奪氣!

隨後,張深命隴右都護張嚴出兵追擊完顏婁室。在洛陽的中路軍主帥完顏宗翰聽到張嚴去追婁室,也急忙留下完顏宗弼留守河間府,完顏希尹、耶律餘覩屯兵河南白馬寺,自己則率軍西進入關,去幫助完顏婁室。

16日。河南統制官翟進趁機收復大宋西京洛陽。同時,趙構的御營左翼軍統制韓世忠也率着當初招降的張遇的萬餘軍隊,奉趙構之命北上,也將進入洛陽城。

當然:對西路金軍更爲沉重的噩耗是本月。李彥仙收復了陝州!翟進被火線提拔爲河南知府、京西北路安撫制置使、李彥仙被火線提拔爲陝州知州。這意味着:金軍的退路已完全被宋軍截斷了!

本月,五馬山的信王趙榛遣使來到揚州,請求接受南宋政權的領導。

韓世忠與翟進、孟世寧、丁進在洛陽會合後,便商議擴大戰果。打擊金軍。4月13日,翟進夜襲完顏希尹的金營,結果對方早有準備。偷營失敗。翟進又命韓世忠、丁進兵進文家寺,與金人決戰。結果丁進失期不至、陳思恭所率後軍先退,韓世忠被金軍追擊至永安後澗,不得已與優勢金軍力拼。幸得張遇力戰獲免。韓世忠大怒,回軍之後,軍中凡先退的將士一律被砍掉左右腳趾、同時與京城都巡檢丁進不和…無奈的韓世忠只能率數千殘兵南歸,而完顏希尹重新進入洛陽城。

另一邊,張嚴一路追擊完顏婁室至鳳翔府。這時,他與劉惟輔發生了分歧:劉惟輔打算出吳山,奇襲寶雞。張嚴不聽,他仍率大軍尾追金軍,並與涇原路統制曲端相約夾擊,結果曲大將軍屯兵麻務鎮不出,完顏婁室又在五里坡下埋伏伏兵,結果張嚴戰死、宋軍潰敗、劉惟輔從石鼻寨逃回熙河路…這樣一來,陝西局勢再度危急!而就在這種困境之下,大英雄終於誕生:吳玠!

完顏婁室開始攻打涇原路。曲端終於將未來功勞遠在岳飛等中興四將之上、對南宋政權穩定做出第一貢獻的大英雄派上前線:命吳玠在清溪嶺阻擊金軍!大戰還未開打,吳玠手下就潰逃了300餘人。但大英雄就是大英雄!在絕境中奮起抗擊,連號稱常勝的女真戰神完顏婁室也不是他的對手!陝西局勢再度平靜…

完顏宗翰聽說張嚴已死就放心了,在平陸渡過黃河,一路回老家大同府。完顏希尹、耶律餘覩聽說主將完顏宗翰渡河北歸,也放棄了洛陽城,只留下察罕瑪勒戍守孟州河陽府,他們也率軍北歸。在宗澤死守開封及兩河大地無數民兵、無數城池的堅守下,金軍對南宋政權的第一次南征終於無功而返…

退軍途中攻打洺州。城中守軍以糧盡不可守,脅持着守將士珸退往大名府,金軍遂入城。

本月,五馬山馬擴一行數十人來到揚州。求見宋高宗趙構。一來要爲信王趙榛正名,二來要請皇帝正式允許北伐。於是趙榛被封爲河外兵馬都元帥、馬擴則爲元帥府馬步軍都總管,受命北伐、便宜行事。但黃潛善、汪伯彥卻不打算讓他成功,只給了馬擴幾千烏合之衆,且嚴令馬擴必須聽前方諸路帥臣的節制。馬擴無奈,只得屯兵大名府,以待時機。

5月1日,宗澤仍不斷上書,請求趙構回到開封。尚書右丞許景衡也極力建議趙構北上,但宰相黃潛善極力反對。這時一個消息傳來:五馬山上的信王殿下隨口說了句話。說要在近期回開封城祭祖…

趙構馬上就慌了,2日,他緊急下詔:我立即回京,絕不耽擱!同時罷免許景衡。5日,升朱勝非爲尚書右丞…他怕趙榛搶他的帝位!

下旬,完顏婁室的西路金軍也開始撤軍。在完顏婁室攻破長安之時,陝西制置使錢蓋就任命鄜延路經略使王庶,節制環慶、涇原2路兵馬拒敵。現在王庶打算趁金軍撤兵、輜重在後之際來一個尾襲取勝。爲此,他要求環慶路經略使王似、涇原路經略使席貢發兵。不料這2人理都不理。陝西六路徹底失去了統一調度。

在涇原路清溪嶺,金軍被吳玠打敗。不得不換個方向撤軍。來到京兆府的咸陽,只望見隔着一條渭河,南岸的漢人義軍漫山遍野。完顏婁室命令不得渡河挑戰,就在北岸沿渭河向東撤軍。之後攻打鄜延路的康定、龍坊,王庶緊急將浮橋全部切斷、又命劉延亮堅守神水峽,斷金軍的歸路。同時。陝州也早已被李彥仙收復。完顏婁室的歸路都被切斷,不得已只能盤踞於同州、河中府之間。而秦州、鳳翔府、長安等陝西重鎮皆被宋軍一一收復。

15日,河北制置使王彥。率八字軍萬餘人渡過黃河,回到開封。此時,驍勇善戰的八字軍已在黃河北岸站穩了腳跟,王彥決定起重兵北伐,收復河北失地。爲此他希望開封留守宗澤能夠配合。

但宗澤作爲大宋一儒臣,不得不想到更關鍵的問題:北伐、復國,以什麼名義?現在開封城還是大宋首都,他宗澤的頭銜只是“留守”意思是暫時替皇帝趙構看家護院而已。這在特殊時期裡勉強說得過去,但北伐復國這樣的事,居然由兩個臣子私下就決定了,是不是太越權、太放肆了呢?

宗澤要王彥進開封城詳談、要王彥盡最大程度加強開封城周邊的防守體系、把八字軍帶到黃河南岸來沿岸佈防,形成第一道屏障…這樣做,才能讓趙構相信開封城的安全,讓這位著名的逃跑皇帝敢於回來主持北伐大計…

王彥完全同意宗澤的計劃,他率八字軍15日開始渡黃河,20日進入開封城。這一路上,金軍派重兵尾隨他,卻一直不敢攻擊。這支軍隊從敵佔區迴歸,開封周邊立即士氣大振!

王彥把軍隊全交給宗澤,宗澤將他們守護在黃河防線最前沿的滑州沙店。同時,宗澤還給了王彥一新任務:

王彥文武全才,從軍前是名滿河朔的名士,宗澤要他去揚州,見趙構。以他的聲望、親身經歷,向皇帝彙報兩河、開封等地的形勢,把皇帝勸回來!同時宗澤再次上書“臣自留守京師,夙夜匪懈,經畫軍旅。近據諸路探報,敵勢窮蹙,可以進兵。臣欲乘此暑月,分遣王彥、王再興、馬擴、楊進、王善、丁進、李貴諸頭領各以所領兵分路並進。既過河,則山寨忠義之民相應者不啻百萬,契丹漢兒亦必同心。再遣知幾博辯之士,西使夏、東使高麗,喻以禍福。兩國素蒙我宋厚恩,必出助兵,同加掃蕩。則二聖有迴鑾之期,兩河可以安貼。陛下中興之功,遠過周宣。願陛下早降回鑾之詔,以系天下之心。臣當躬冒矢石,爲諸將先”

這任務太重要了,只有完成這一步,才能進行後面的北伐!王彥沒耽擱,帶着少量親兵上路,這時他心裡裝滿了北伐大計和這一年多來的艱苦抗戰,他熱血沸騰,他要喚醒那些冷血怯懦的宰執們的鬥志!國家興亡,在此一舉!

他帶着這種心態見到了宰相黃潛善、知樞密院事汪伯彥…這簡直是冰山和火焰的碰撞!王彥一腔熱血淋到黃、汪2人頭上,澆出來兩朵痛苦抓狂的蘑菇雲,這兩個宰執都快氣瘋了,爲什麼總有人來打擾他們來之不易的平靜生活呢?這個王彥說什麼兩河人民水深火熱,翹首盼望王師收復失地?

當天話不投機,雙方都咬牙切齒。結局是很不幸的,王彥得罪了這兩個人,也就沒法再開展下一步工作。很快聖旨下達,傳來兩個命令:1王彥不必陛見;2王彥不必回開封。

第一條是說王彥連趙構的面都見不到了,他總不能闖宮求見吧?第二條更絕,建炎集團考慮到他太好戰、太激進、太不服管教了,尤其是他還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放他回開封城,和宗澤勾結在一起,建炎集團還能掌控一切嗎?所以王彥定要留在身邊,嚴密觀察!

王彥這次的任務是徹底失敗!不僅皇帝沒見到,還讓矛盾激化…消息傳進開封城,宗澤心裡一片冰涼。70歲的老人憂鬱成疾了,生命只剩下最後的一個多月。

怕什麼來什麼,宗澤的確對趙構很失望,卻沒想到對方會涼薄到這步田地。不說別的,以王彥九死一生,在兩河地區堅持抗金,光這一點,難道見一面,說些撫慰的話也不行嗎?一時間,很多過往的事浮現出來,讓宗澤加倍認清了事實,心情也更悲涼了…

李全反叛篇南宋內政篇重文輕武篇蒙哥之死篇雍熙北伐篇金國遷都篇繼遷輝煌篇南宋反攻篇安石離京篇開封陷落篇南宋反攻篇襄樊被圍篇景炎流亡篇望都之戰篇治河失敗篇蔡州終點篇新黨成員篇北伐前奏篇趙佶崇道篇狄青平叛篇孟昶暴斃篇趙禎誕生篇僞齊南侵篇哲宗成長篇夏蒙絕金篇宋金開戰篇英宗登基篇濮議之爭篇下三徵淮南篇紹述紛爭篇雪上加霜篇外族內亂篇開封城破篇出兵南唐篇金國遷都篇南宋反攻篇鳳娘出場篇北伐前奏篇宗弼逃生篇紹述紛爭篇高宗禪位篇擅移皇陵篇道教之盛篇襄樊陷落篇二次南征篇寇準之死篇德昭之死篇朱熹被罷篇允文之死篇熙河開邊篇皇統和議篇僞楚登場篇第一 名臣篇皇帝反覆篇永樂築城篇海陵登場篇封賞天下篇兵臨城下篇宋金轉型篇出兵南漢篇熙河前奏篇宋金激戰篇大戰前奏篇金軍退師篇僞楚登場篇趙昚皇子篇苗劉兵變篇韓琦上書篇繼遷輝煌篇朝臣辯論篇李煜歸降篇最高國策篇僞楚登場篇趙構轉變篇西夏內亂篇最大危機篇仁朝文人篇世宗自立篇劉娥之死篇呂範之爭篇海陵登場篇大遼內鬥篇新黨成員篇世忠阻敵篇大戰前奏篇丁謂之奸篇北伐前奏篇元豐榜單篇理宗登基篇蘇洵成長篇侂胄轉念篇新政失敗篇二張戰死篇哲宗成長篇彥博罷相篇趙構轉變篇西征前奏篇出兵後蜀篇仁宗廢后篇蒙古大汗篇
李全反叛篇南宋內政篇重文輕武篇蒙哥之死篇雍熙北伐篇金國遷都篇繼遷輝煌篇南宋反攻篇安石離京篇開封陷落篇南宋反攻篇襄樊被圍篇景炎流亡篇望都之戰篇治河失敗篇蔡州終點篇新黨成員篇北伐前奏篇趙佶崇道篇狄青平叛篇孟昶暴斃篇趙禎誕生篇僞齊南侵篇哲宗成長篇夏蒙絕金篇宋金開戰篇英宗登基篇濮議之爭篇下三徵淮南篇紹述紛爭篇雪上加霜篇外族內亂篇開封城破篇出兵南唐篇金國遷都篇南宋反攻篇鳳娘出場篇北伐前奏篇宗弼逃生篇紹述紛爭篇高宗禪位篇擅移皇陵篇道教之盛篇襄樊陷落篇二次南征篇寇準之死篇德昭之死篇朱熹被罷篇允文之死篇熙河開邊篇皇統和議篇僞楚登場篇第一 名臣篇皇帝反覆篇永樂築城篇海陵登場篇封賞天下篇兵臨城下篇宋金轉型篇出兵南漢篇熙河前奏篇宋金激戰篇大戰前奏篇金軍退師篇僞楚登場篇趙昚皇子篇苗劉兵變篇韓琦上書篇繼遷輝煌篇朝臣辯論篇李煜歸降篇最高國策篇僞楚登場篇趙構轉變篇西夏內亂篇最大危機篇仁朝文人篇世宗自立篇劉娥之死篇呂範之爭篇海陵登場篇大遼內鬥篇新黨成員篇世忠阻敵篇大戰前奏篇丁謂之奸篇北伐前奏篇元豐榜單篇理宗登基篇蘇洵成長篇侂胄轉念篇新政失敗篇二張戰死篇哲宗成長篇彥博罷相篇趙構轉變篇西征前奏篇出兵後蜀篇仁宗廢后篇蒙古大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