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改糧種桑

姬烈即位後,因爲紀侯的進言,烹殺齊哀公,再加上懿王時期周室軍力衰弱,結果不少諸侯國趁機直接不再朝貢了,王畿的改革變得更加困難。

在姬烈接手邦周的時候,邦周已經變得虛弱不堪,財源枯竭,軍備廢弛,已經到了危險的地步。

王室財源枯竭有諸多原因,一部分是土地分封所致,另一部分是諸侯朝貢減少,一部分是征戰不利導致,還有一部分就是天災了。

自從懿王時期開始,邦周王畿就遭遇諸多天災,乾旱、冰雹、地震、河流改道。當初懿王就是因爲天災頻發,以爲自己獲罪於天,憂懼而死。

武王和周公旦當初推行的分封制是最好的辦法。依照這個時代的科技和生產力,想要控制一個如此大的帝國是不可能的,只能用分封制。而分封制的隱患就是諸侯國做大,這是無法避免了的。

爲了獲取錢財,姬烈開始對王畿加稅,並且沒收貴族的土地實施屯耕,重視農業,因爲姬烈周天子的威望,雖然貴族們不滿,但是改革還是推行下去了。

另一邊,自從武王以來,分封王畿內卿士,到了姬烈時期,王畿內已經擁擠不堪,土地財政已經無法供應這麼多士卿,姬烈想要取消‘世爲卿士’的慣例。

這樣的做法已經觸動了這些王畿貴族的底線。只是姬烈並沒有全部廢除,而是選擇性的廢除,採取拉攏一部分貴族,打擊一部分貴族,再加上他母族姒後出身杞國,這才成功。

這樣既提高了王畿財政收入打壓了王畿內的卿士,又穩固了他手中的權利。

通過打擊少部分貴族,拉攏大部分貴族,再加上姬烈母族的支持,姬烈的改革暫時成功了。有了金錢和糧草,天子六軍也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周室每一任天子都會和諸侯進行聯姻,這其中除了拉攏諸侯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藉助母族和妻族的力量來壓制王畿之內的貴族,一直以來歷任周天子都沒有破壞這個遊戲規則。

當然諸侯國們通過將嫡女嫁入王室,藉助女兒王后的身份,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是合力的行爲,這也是周王室和諸侯之間的默契。

實際上這個制度對於周天子是有利的,只要周天子不蠢,就可以用高官顯位來賜予那些顯赫的王畿外的貴族。藉助他們的力量來平衡王畿內的卿士。

王畿外的諸侯在王畿中就算是權勢大漲,但也只是一代,等到下一任天子即位,就會有其他諸侯國來代替他的位置。總的來說,權利始終掌握在周天子手中。

姬烈的改革推行了下去,只不過,姬烈對於目前的狀況並沒有滿意,他想要獲得更大的權勢。

在周王室衰弱的時候,遠在南方的楚國開始崛起。楚國因爲分封在南方蠻夷之地,因此並不被中原諸侯國待見,視其爲蠻夷。

楚國最初和吳國一樣,分封的都是子爵,同樣被視爲蠻夷。楚國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按照其功勳,是應該封爲侯爵的,但是一直到現在,楚國都是子爵。並且在諸侯前往朝拜周天子的時候,楚子竟然連大殿都不讓進。

如此羞辱,導致楚國憤而離去,不再朝周,甚至開始不斷攻擊漢水諸國。

當初周天子將楚國分封在南方,實際上是有發配的意思,畢竟在當時看來,楚國的位置屬於南蠻,未開化之地,而且南方煙瘴、毒蟲橫行,死亡率很高。

但是讓周天子沒想到的是,這煙瘴毒蟲橫行之地,楚國竟然發展的那麼快。不過區區百年時間,楚國就已經成了南方首屈一指的大國。

楚有地方千里,民衆百萬,但是依舊是子爵,這讓楚君很不滿意,正好周王室衰落,楚君就想要趁此機會,吞併江漢平原,直逼南陽,逼迫周天子給他一個符合身份的爵位。

楚國和漢水五國的爭鬥也從此拉開帷幕。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之間,王臨繼承淮公之位已經三年。自從他承襲淮公之位開始,淮國就開始了在邗國的佈局。

三年時間過去,此時邗國上下,種植糧食的已經不足全部土地的三成。剩下的七成土地除了種植黃麻外,還有很多種植桑麻。

桑樹栽種至少要三年之後才能養蠶,大面積改糧爲桑,等到再想要改種糧食可就麻煩了。

特別是貴族的土地,爲了追求奢靡的生活,他們將手中很多農田都改種成桑樹,養蠶進行出售。淮國在受夠了蠶繭之後,抽絲製作成絲綢。當初子珏改進了絲綢工藝,讓淮國的絲綢不僅顏色漂亮,穿在身上也很舒服,在貴族中很受追捧。

經過三年潛移默化的發展,邗國之中糧價低賤的事情已經被人們所接受,種植糧食的百姓大量減少。邗國的貴族也是沉醉在奢靡的享受之中。

看到這種情況,王臨並沒有急着動手,而是準備再讓邗國繼續發展下去,陷入的越深,想要回頭的難度就越大。

改糧爲桑需要至少三年才能看到收益,若是這個時候發動,只要貴族們下狠心,還是可以將桑樹砍伐,重新種上糧食。可一旦在桑樹養蠶獲得大量收益之後,再想要改桑種糧,幾乎是不可能的。

與此同時,經過三年的發展,淮國在長江之畔的造船廠也建立起來了,王臨對長江水軍還是很重視的。

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組建長江水軍後,水軍的發展也很快,現在已經有大小船隻四十餘艘,水軍三千餘人。只不過因爲時間短暫,大船數量並不多,有幾艘大船正在建造當中。

淮國低價售糧,高價購買蠶繭、武器、布匹,即便是有那些絲綢、美酒、美食賺錢,依舊是每年大量虧損。甚至國中不少貴族都反對,但是在王臨的強硬推行下,依舊是如此交易。

畢竟淮國的商隊基本上都是王室掌控,淮國五代傳承,積攢了極高的聲望。同時淮國這些年的積累了大量錢財,足以讓他繼續推動整個計劃。

不過這在王臨看來都只是小事而已,只要將邗國吞併,這些錢財很快就會回來,到時候別說是錢財,就連土地、人口也是淮國的。邗國看似賺到了錢,實際上只是暫時保管而已。

第50章 周室東遷第11章 亂齊第22章 全軍覆沒第24章 氣運玄鳥第32章 姬烈革新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39章 落水而亡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39章 暗流第25章 匹夫之怒第31章 齊國之謀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1章 齊國之謀第77章 西子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24章 霸業之始第29章 王權交替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63章 淮國稱霸第40章第7章 淮水之戰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47章 王臨薨第86章 楚國稱霸第28章 王釗薨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1章 季禮使齊第18章 管仲改革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22章 全軍覆沒第37章 國人動亂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7章 王臨薨第72章 質子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47章 王臨薨第58章第30章 順水推舟第25章 和議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匹夫之怒第48章 孫叔敖第40章第76章 狠毒第66章 謀取巢國第21章 撤退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8章 孫叔敖第66章 謀取巢國第23章 雲淵會盟第14章 對陣楚軍第47章 招賢令第31章 齊國之謀第72章 質子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38章 水軍第2章 周軍追至第1章 季禮使齊第32章 優勢在我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50章 父慈子孝第30章 順水推舟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48章 孫叔敖第72章 質子第73章 吞越第33章 改糧種桑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3章 水淹周軍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70章 晉國暗子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83章 徐國覆滅第2章 淮國伐吳第28章 王釗薨第25章 和議第39章 落水而亡第38章 王晟薨第17章 首戰得勝第19章 尊王攘夷第6章 徐茂使齊第37章 霸業終結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22章 勢如破竹第35章 邗國求援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77章 西子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
第50章 周室東遷第11章 亂齊第22章 全軍覆沒第24章 氣運玄鳥第32章 姬烈革新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39章 落水而亡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39章 暗流第25章 匹夫之怒第31章 齊國之謀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1章 齊國之謀第77章 西子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24章 霸業之始第29章 王權交替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63章 淮國稱霸第40章第7章 淮水之戰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47章 王臨薨第86章 楚國稱霸第28章 王釗薨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1章 季禮使齊第18章 管仲改革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22章 全軍覆沒第37章 國人動亂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7章 王臨薨第72章 質子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47章 王臨薨第58章第30章 順水推舟第25章 和議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匹夫之怒第48章 孫叔敖第40章第76章 狠毒第66章 謀取巢國第21章 撤退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8章 孫叔敖第66章 謀取巢國第23章 雲淵會盟第14章 對陣楚軍第47章 招賢令第31章 齊國之謀第72章 質子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38章 水軍第2章 周軍追至第1章 季禮使齊第32章 優勢在我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20章 吞併紀國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50章 父慈子孝第30章 順水推舟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48章 孫叔敖第72章 質子第73章 吞越第33章 改糧種桑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3章 水淹周軍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70章 晉國暗子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83章 徐國覆滅第2章 淮國伐吳第28章 王釗薨第25章 和議第39章 落水而亡第38章 王晟薨第17章 首戰得勝第19章 尊王攘夷第6章 徐茂使齊第37章 霸業終結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22章 勢如破竹第35章 邗國求援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77章 西子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