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姬烈革新

王臨選擇了穩妥的方式來吞併邗國,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武力,相反武力還是整個謀略之中的一部分,若是沒有足夠的武力,別人最後不玩了,掀桌子,直接出兵來搶怎麼辦?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做後盾,才能玩得起這種操作。

淮國東南已經直抵長江,王臨命人在這裡築城,同時準備造船組建水軍。水軍對於淮國很重要,不管是以後渡江入吳還是和邗國一戰,水軍都很重要。

邗國。

大量的糧食到來讓邗國的糧食價格極低,這讓大量國人將土地改種其他作物,只留下很少一部分種植糧食。甚至有些激進的將全部土地都種了黃麻。

貴族們將原本種植的奴隸派遣到礦洞之中挖掘礦石,然後鍛造成各種兵刃。

來自淮國的美酒、美食得到了貴族們的追捧。當年子珏在建立淮國之後,隨着周圍環境的穩定,淮國的發展,他也開始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好一些。

畢竟從一個物質豐富的現代社會穿越到這個近乎蠻荒時期的社會,子珏還是想要滿足一下口腹之慾。不過這個時代科技水平實在不高,子珏弄出來的東西也大多都是似是而非,不過即便是如此,也足以讓這些人震驚了。

這些東西足夠讓邗國的貴族癡迷了。

邗國的問題剛開始並不明顯,甚至就算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也不會有明顯問題,甚至還會因爲商業興旺變得繁榮。只不過這些繁榮都是無根之萍,虛假的繁榮。

淮國的計劃實施的很成功,第一年的時候邗國種植糧食的土地下降了三成。因爲很多人覺得糧食價格低廉這只是暫時的,因此依舊種植了大量糧食。

不過如果這個情況連續持續幾年,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種植黃麻,而不再選擇種植糧食。

只要按照這個計劃執行,邗國最後的下場已經是註定的了。至於說邗國向周圍其他國家求救,購買糧食,但是他們也要有錢才行,更何況徐國是淮國盟友,鍾吾國是徐國附庸。

怎會冒着得罪淮國的風險而去幫助邗國。更重要的是,這個時代行商的難度很高,野外叢林荊棘密佈,野獸衆多,還有戎狄居住於野,邗國想要購買糧食可不容易。

王臨在推行計劃的時候,邦周大地上也是風起雲涌。在天子烹殺齊哀公之後,異姓諸侯不朝周,進貢更是直接停止,甚至還有一些諸侯國開始反抗邦周王畿。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邦周犬戎崛起了。

從邦周建立起分封制度後,就開始和蠻夷爭奪土地,爭奪生存空間,大量荒原被開墾出來種植。

邦周分封的諸侯國建立起一座座城邑,但是這些城邑只能控制城邑附近的土地。更遠的地方則是生活着大量蠻夷。

城邑與城邑之間的未被控制的土地上,就生活着大量蠻夷。

諸侯的開拓基本上都是先擊敗或者驅趕走蠻夷,然後建立城邑,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蠻夷或被殺或被驅逐,或被歸附或是成了奴隸。當然也有蠻夷實力強大,攻破諸侯國的。

但是文明取代野蠻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邦周建立至今,已經有百二十年,蠻夷的力量已經越來越小,已經無法撼動諸侯國的統治,但是在邦周的邊疆依舊有大量蠻夷。

邦周的王畿之地有兩塊,一處是鎬京,乃是邦周興起之地,另一處則是成周洛邑,是成王時期建立的。

近幾十年來因爲王室東遷洛邑,鎬京的實力衰弱。在周昭王時期,犬戎就已經開始興盛,周昭王兩次征伐犬戎,這才讓犬戎衰弱。只是幾十年之後,犬戎的實力已經恢復,再次向王畿入侵。

爲了應對犬戎,姬烈開始重整軍備。戎狄見到邦周衰弱後,開始入侵王畿,姬烈雖然烹殺齊哀公,導致諸侯厭棄,但是統兵作戰的水平還是不錯的。

重建了天子六軍後,再加上保衛鎬京的軍隊,又徵召秦國,出兵對付犬戎。邦週六軍和秦國分別從西北,和東南兩個方向進攻,形成夾擊之勢。周朝將領禹率領大臣私軍,合計兵車百乘,徒兵千人,率先攻破犬戎防線,邦周大勝。

姬烈大勝戎狄,斬殺戎狄八千,俘虜三千,大勝而歸。戰爭的勝利讓姬烈的聲望提升,甚至就連烹殺齊哀公的影響也變小了很多。

雖然姬烈大破犬戎,讓其威望大增,但是他所面對的問題遠遠不止這些。從昭王時期,王畿的土地就被大量分封給了畿內的諸侯,到了襄王時期,畿內諸侯已經佔據了王畿七成的土地。

襄王爲了擴大財源,不得不進行改革,只是這種改革並不徹底,後面懿王時期,征戰失敗,王畿的問題就越發嚴重。如今王畿內的諸侯實力之強,已經超過王室,王室的權利也被侵蝕。

王室的經濟經過懿王時期的征戰幾乎已經被掏空了,姬烈想要改革就必須壓制王畿內部的貴族。

姬烈大勝犬戎之後,獲得了很高的威望,然後就開始想要推行改革。只是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再次分配,現在佔據大量利益的乃是王畿內的諸侯,他們對於姬烈的改革很牴觸。畢竟這是在割諸侯的肉來來供養王室。

只是迫於姬烈威望,這些諸侯暫時只能隱忍。

周天子王權雖然衰微,但是天子還是比天下任何一個諸侯強,畢竟天子六軍還在。王畿之中的貴族也不如天子強大。

但是一旦周天子將所有的貴族推到對立,這些貴族聯合起來的力量就高過了天子,而天子就從強勢的一方變成了弱勢的一方。

昭王當初以諸侯國制衡諸侯國,通過分化瓦解的辦法讓諸侯國不能齊心,制衡諸侯國,維護周天子的威嚴和天子六軍的強勢,讓諸侯國們進貢。

這種做法很成功,所以一直到懿王時期,天下間的諸侯國都不敢不朝貢,當然到了懿王時候,諸侯朝貢的物資已經少了很多,幾乎成了禮儀上的做派。

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6章 泗沂之戰第62章 火龍降世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84章 秦楚攻晉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2章 淮國伐吳第81章 宮室詭譎第10章 改革第72章 質子第22章 全軍覆沒第63章 淮國稱霸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10章 改革第30章 攻城戰第62章 火龍降世第10章 改革第33章 改糧種桑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14章 對陣楚軍第6章 齊國會盟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40章第73章 吞越第16章 脣亡齒寒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6章 攻心爲上第50章 周室東遷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32章 姬烈革新第22章 全軍覆沒第9章 發展與鹽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15章 邦周伐淮第37章 霸業終結第49章 孫叔敖(2)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42章 什麼檔次第31章 齊國之謀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74章 應對第30章 順水推舟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40章 滑稽記第15章 梅里第28章 王釗薨第36章 泗沂之戰第21章 撤退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13章 洞天之主第89章 孔子第12章 伐吳第36章 泗沂之戰第22章 勢如破竹第51章 死不瞑目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5章 挑撥離間第44章 戰車漂移第33章 改糧種桑第24章 霸業之始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48章 孫叔敖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2章 華夏名劍第50章 周室東遷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46章 仲國第84章 秦楚攻晉第18章 誘敵深入第22章 全軍覆沒第11章 亂齊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6章 齊國會盟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84章 秦楚攻晉第17章 首戰得勝第20章 吞併紀國第21章 征伐萊國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2章 淮國伐吳第19章 攻城戰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16章 脣亡齒寒第51章 死不瞑目第6章 徐茂使齊
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6章 泗沂之戰第62章 火龍降世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84章 秦楚攻晉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2章 淮國伐吳第81章 宮室詭譎第10章 改革第72章 質子第22章 全軍覆沒第63章 淮國稱霸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10章 改革第30章 攻城戰第62章 火龍降世第10章 改革第33章 改糧種桑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14章 對陣楚軍第6章 齊國會盟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40章第73章 吞越第16章 脣亡齒寒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6章 攻心爲上第50章 周室東遷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32章 姬烈革新第22章 全軍覆沒第9章 發展與鹽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15章 邦周伐淮第37章 霸業終結第49章 孫叔敖(2)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42章 什麼檔次第31章 齊國之謀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74章 應對第30章 順水推舟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40章 滑稽記第15章 梅里第28章 王釗薨第36章 泗沂之戰第21章 撤退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13章 洞天之主第89章 孔子第12章 伐吳第36章 泗沂之戰第22章 勢如破竹第51章 死不瞑目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5章 挑撥離間第44章 戰車漂移第33章 改糧種桑第24章 霸業之始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48章 孫叔敖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2章 華夏名劍第50章 周室東遷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46章 仲國第84章 秦楚攻晉第18章 誘敵深入第22章 全軍覆沒第11章 亂齊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6章 齊國會盟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84章 秦楚攻晉第17章 首戰得勝第20章 吞併紀國第21章 征伐萊國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2章 淮國伐吳第19章 攻城戰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16章 脣亡齒寒第51章 死不瞑目第6章 徐茂使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