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

淮國答應出兵,但是並沒有直接前去和楚國大軍對決,雖然這樣做可以立刻解宋國之圍,但是對於淮國並不是最優解。

宋國這個牆頭草必須要給他點苦頭吃,同時直接和楚國對決,就算贏了淮國傷亡也不會小,因此陳屹準備使用當初楚國對付晉國的辦法,截斷其退路。

嬰齊在看到淮軍大軍出征之後,頓時鬆了口氣,看來淮國並不像晉國一樣,言而無信。淮軍順着淮水,一路乘船來到淮水上游,仲國之中。然後仲、黃、蔡、江四國也各自出兵三千,跟隨淮國一起北上。

......

楚國大軍將宋國團團包圍,迄今爲止已經過去了半年,楚國雖然壓力很大,但是宋國的壓力更大。

楚軍圍城,宋國其他地方的糧食根本無法運送進來,城中存量經過半年的消耗,幾乎已經見底了。若是再不解圍,城中估計就要易子而食了。

楚國主帥子反看着殘破的城牆,並沒有繼續讓人進攻,圍城半年,城中已經缺糧。只要楚國再堅持一下,宋國就只能開城投降了。

實際上,他猜的很正確,宋國的確是到了緊要關頭,可就在這個時候,嬰齊帶着淮國出兵的消息回來了。在聽說淮國答應出兵後,宋國上下頓時鬆了口氣,同時對於守城更加堅定了。

人最害怕的是沒有希望,只要有一點希望,他們就會迸發出驚人的力量。

楚軍攻打宋國,根本沒想到淮國會出兵,要知道淮國這十幾年來除了吞併越國和徐國之外,基本上就沒有再動兵,更不相信淮國會爲了宋國出兵。

等到淮國出兵截斷楚軍退路的時候,楚國根本不敢相信。

淮國大軍從穿過仲國,從蔡國北上,準備截斷楚軍退路,陳屹站在戰車之上,旁邊則是一名英氣勃勃的男子一手持矛一手持盾護衛。

這名男子叫慶忌,乃是淮國中有名的勇士,天生神力,自幼習武,能和耕牛角力。其原本是吳國公室,吳國被淮吞併之後,吳國公室就被遷居淮安。到了現在已經有百餘年了。

慶忌早就將自己視爲淮人,而不是吳人。因爲其勇猛無畏,天生神力,王謹就讓他跟着陳屹學習領兵作戰之法。

同時跟隨前來的還有不少淮國公室子弟,淮國在公室、公族子弟成年之後,會根據其天賦安排學習。

通過這種學習,可以讓這些公室、公族子弟快速成長起來。

當然這種做法也並非沒有弊端,畢竟刀劍無眼,既然上了戰場,總會有意外發生,幾乎每一代都有公室、公族子弟死在戰場上的。

淮國大軍出征,然後突然出現在楚軍身後,大軍從鄭國和宋國邊界處將楚軍糧道攔腰截斷。

等到楚國得到消息的時候,淮國已經築起一座營寨。糧食斷絕,楚軍主帥子反臉色大變。

子反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張口噴出一口鮮血,狀若瘋癲的說到:「淮國怎麼會在那裡!」

淮國不是和中原諸侯是敵對關係嗎?爲何會來救宋國?

即便是宋國和淮國同出殷商,可是宋國當年在牧野之戰中直接投降。後來更是連武庚都死了,是微子啓建立宋國,他們和淮國應該有仇啊!

當年晉國伐淮,宋國可是出錢出糧出兵支持啊!

淮國怎麼可能不計前嫌來幫宋國?

任憑他再怎麼不願意接受,淮國還是出兵了。

在知道淮國斷絕糧道之後,子反立刻就想要退兵,這個時候,他再也顧不上宋國即將投降,趁着軍中還有糧草,大軍直接原路回返。

能夠逃脫多少就逃脫多少,如果這些士卒全部死在這裡,楚國剛剛稱霸中原的大業瞬間就要崩塌。

但是想要退

兵是那麼好退的?若是簡單,也不會有剌王徵東南而不復了。

「淮國無恥,趁人不備偷襲於我!」子反悲憤萬分。只是楚國覺得淮國卑鄙無恥,但是在幾年之前,他們可是用同樣的方法截斷了晉國的退路。

淮國只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

「對了,晉國當初是怎麼成功闖過我們和秦軍的營寨的?」子反這個時候突然想到。

「置之死地而後生!」

「對,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子反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一遍,不斷說着什麼。

作爲楚國大將,子反還是合格的,在被截斷後路消息傳過來之後,很快就穩住心神,並且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當即子反就帶上楚軍,不再圍困宋國,立刻撤退。

「楚國千秋霸業啊!」

「數百年來無數先輩們開創基業,問鼎中原,終於在這一次實現了,可是淮國爲何會出兵!」

「難道我楚國真沒有問鼎中原的天命嗎?」

子反臉色難看。要知道這一次是楚國自從建立起來,第一次稱霸中原啊!

楚軍連夜撤退,大軍一路疾行,很快就來到淮國營寨附近,子反按照當初郤克的做法,毀掉釜、燒掉營寨,全軍飽食一頓,帶着三天干糧以決死之氣準備衝陣。

上一次郤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那一戰淮國自然也清楚,同時在淮國公室藏書中記錄過這種戰法。

在看到楚軍同樣擺出決死之戰的架勢後,陳屹忍不住就笑出聲來。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確很精彩,但是這一招不是誰都能學的!更何況此計策後患嚴重,若是不得士卒愛戴,將軍身先士卒,士卒用命,上下一心,的確可以激發士卒決死之心,然後奮起反攻,纔有成效。但是你有這個威望嗎?」

現在子反根本沒有郤克在軍中的那種威望,更何況,淮軍營寨並沒有擋住大道而是駐紮在兩側。」

看到大路通常,剛剛還有決死之心的楚國將士,頓時心中升起一陣僥倖。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條逃出生天的道路啊。

楚軍進攻,淮軍沒有強勢抵擋,而是大軍在兩側進行的追殺。

楚國大軍沒了決死之心後,只知道逃命。都以爲自己可以逃出去。結果卻是淮國銜尾追殺,楚軍根本沒有任何抵擋,死傷慘重。

第40章第31章 齊國之謀第2章 淮國伐吳第34章 死間第8章 籌謀第30章 順水推舟第10章 改革第16章 攻心爲上第8章 籌謀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17章 首戰得勝第44章 戰車漂移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21章 撤退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50章 周室東遷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章 淮水之戰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7章 淮水之戰第3章 邗都之戰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12章 伐吳第94章 伍員奔淮第19章 尊王攘夷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78章 學宮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58章第19章 尊王攘夷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8章 學宮第23章 雲淵會盟第4章 封邦建國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6章 徐茂使齊第46章 仲國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9章 發展與鹽第33章 築壩蓄水第55章 晉國風起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6章 徐茂使齊第62章 火龍降世第78章 學宮第30章 攻城戰第50章 父慈子孝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7章 王臨薨第39章 落水而亡第58章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2章 周軍追至第63章 淮國稱霸第24章 霸業之始第77章 西子第51章 死不瞑目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50章 周室東遷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7章 淮齊之盟第81章 宮室詭譎第17章 首戰得勝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19章 攻城戰第30章 順水推舟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31章 謀劃邗國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37章 霸業終結第62章 火龍降世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70章 晉國暗子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81章 宮室詭譎第3章 水淹周軍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3章 築壩蓄水第34章 貪婪第72章 質子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31章 謀劃邗國第5章 挑撥離間第89章 孔子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46章 仲國第24章 霸業之始第43章 大聰明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
第40章第31章 齊國之謀第2章 淮國伐吳第34章 死間第8章 籌謀第30章 順水推舟第10章 改革第16章 攻心爲上第8章 籌謀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17章 首戰得勝第44章 戰車漂移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21章 撤退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50章 周室東遷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章 淮水之戰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7章 淮水之戰第3章 邗都之戰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12章 伐吳第94章 伍員奔淮第19章 尊王攘夷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78章 學宮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58章第19章 尊王攘夷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8章 學宮第23章 雲淵會盟第4章 封邦建國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6章 徐茂使齊第46章 仲國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9章 發展與鹽第33章 築壩蓄水第55章 晉國風起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6章 徐茂使齊第62章 火龍降世第78章 學宮第30章 攻城戰第50章 父慈子孝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7章 王臨薨第39章 落水而亡第58章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2章 周軍追至第63章 淮國稱霸第24章 霸業之始第77章 西子第51章 死不瞑目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50章 周室東遷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7章 淮齊之盟第81章 宮室詭譎第17章 首戰得勝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19章 攻城戰第30章 順水推舟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31章 謀劃邗國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37章 霸業終結第62章 火龍降世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70章 晉國暗子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81章 宮室詭譎第3章 水淹周軍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3章 築壩蓄水第34章 貪婪第72章 質子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31章 謀劃邗國第5章 挑撥離間第89章 孔子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46章 仲國第24章 霸業之始第43章 大聰明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