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貓和老鼠

皇帝的動作很快,收到趙曜那封詳細的密摺後沒多久,便宣佈實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和官紳一體納糧。

在實施前,皇帝跟內閣的幾位大臣商議了一番,看看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或者有沒有不足的地方。何相他們覺得漢王殿下提出的非常細緻,根本沒有需要他們補足的地方。至於有什麼缺陷的地方,他們並沒有發現。

既然趙曜提出的三個政策沒有任何問題,皇帝立馬就宣佈實行,沒有絲毫遲疑和猶豫。

在皇帝宣佈前,劉太師他們提醒皇帝,一旦宣佈實行這三個政策,勢必會遭受到強烈的反對,甚至比當年的科舉考試的還要嚴重。皇帝表示不在怕的。

皇帝宣佈實行攤丁入畝這三項政策後,果然遭受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這其中反對最爲強烈的就是世家和權貴們。

雖然科舉考試已經實行好幾年了,但是在朝中任要職的大臣基本上還是出身於世家或者權貴。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們,大多數都被外放到各地做官。少數幾個雖留在了京城,但是都只是在翰林院,並沒有任要職。他們在朝中暫時沒有什麼話語權。

世家們和權貴們知道跟皇帝硬剛硬是沒有勝算的,所以他們打算用“以柔克剛”的法子跟皇帝反抗。當然,他們在反對之前,準備拉攏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和他們一起反抗。首先是幾位王爺,他們擁有的土地非常多。如果實行攤丁入畝等三個新政策,幾位王爺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

支持代王和景王他們幾位王爺的大臣,基本上都出身世家和權貴。如果他們想要繼續得到大臣們的擁護,那他們必須維護這些臣子的利益。再者,維護世家和權貴們的利益,也是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代王府裡,支持代王的大臣紛紛請求代王勸說皇帝中止實行攤丁入畝等三項新政策。

宣平侯卻不贊成代王這個時候冒頭去勸皇帝放棄實施攤丁入畝等三項新政策,“就因爲殿下現在是皇上的皇長子,說話有分量,所以更不能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皇上。如果殿下站出來反對,皇上一定會生殿下的氣,甚至會對殿下失望。”

代王原本打算去御書房勸說皇帝放棄,現在聽他舅舅這麼一說,心下駭然。

“如果代王殿下反對皇上,而楚王殿下卻支持皇上,你們覺得皇上的心會偏向誰?”宣平侯理解這些大臣着急擔憂的心情,但是他們卻想着自己,而不想想代王,這就讓他有些不滿。“你們讓殿下去反對皇上,無異於斷了殿下的前程。”

聽了宣平侯這番話後,大臣們立馬安靜了下來。

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大臣囁喏地開口:“那我們就眼睜睜地看着皇上實行攤丁入畝等三項新政策嗎?”

宣平侯沉聲道:“你們要去反對就去反對,但是不能拉着殿下跟你們一起反對。殿下在這個時候是絕對不能站出來跟皇上唱反調的。”

代王點點頭說道:“舅舅說得對,本王絕不能跟父皇唱反調。”

宣平侯見大臣們的臉色不好看,放緩語氣安撫他們道:“你們先自己反對,然後把事情鬧大。等到事情鬧得不可收拾的時候,殿下自然會站出來幫你們說話,到時候皇上很有可能不會實行新政策。”

大臣們覺得宣平侯這番話說的很對,“那我們就先去鬧。”

接下來,支持代王的大臣們商議怎麼把事情鬧大。

商議了一兩個時辰,大臣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代王府。

“舅舅,老四真的會支持父皇弄得這三個新政策?”李家雖不是權貴,也不是世家,但是李家也有不少土地,老四要是支持父皇的新政策,就等於不顧母族的利益。

“會,楚王說不定明日就會在早朝上表明支持皇上的新政策。”宣平侯說的篤定,“這可是在皇上面前表現最好的機會,楚王絕不會錯過。”

“那我明天搶在老四面前,向父皇表明我支持新政策。”他絕不能讓老四搶了先。他得搶在老四的前面。

宣平侯擺擺手說:“殿下,你不能表明立場支持皇上的新政策。”

代王聞言,驚愕又不解地問道:“舅舅,你方纔也說了,這是在父皇面前表現最好的機會,我爲何不能表明?”

“殿下,你忘了,支持你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出身世家或者權貴,一旦你表明支持皇上的新政策,那你就得罪了世家和權貴,這樣他們日後還怎麼支持你?”宣平侯沉肅着一張臉說道,“殿下,皇上能得罪,甚至不在乎世家和權貴,但是你不能,所以你不能像楚王那樣支持皇上。”

代王緊皺着眉頭問道:“那我要怎麼做?”

“殿下,你什麼都不用做,也什麼都不要說。”

代王問道:“舅舅,如果老四、老七和老八都支持父皇,那我又該如何?”

“魏王應該也會支持,但是景王不會,他身後的鎮國公府不會讓他同意的。”

“老七說不定爲了博取父皇的歡心,不管鎮國公府的死活,站出來支持父皇。”代王一想到平日裡景王討皇帝開心的模樣,就恨的牙癢癢,“老七一向擅長討好父皇。”

“如果景王也支持皇上,殿下你也只能贊同了。”如果只是楚王一個人支持,那代王不支持沒有什麼問題。如果連景王都贊同,那代王就不能不贊成了。“以景王的性子,如果他贊成新政策,明日早朝肯定搶在楚王前面開口,等他說了,殿下你立馬跟上,也搶在楚王前面。”

代王點頭:“行。”

“唉……我現在擔心這件事情會掀起腥風血雨。”宣平侯想到皇帝強硬的手段,心中越發不安。

此時,楚王府裡,大臣們也在和楚王討論皇帝實行三項新政策一事。和代王府的情況不同,支持楚王的大臣們大多數都贊成皇帝實施新政策。

這些大臣基本上都是文臣,出身世家和權貴的不多。他們深知皇帝實行的三項新政策利國利民。

世家和權貴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關心百姓的死活,也不在乎江山社稷,所以他們纔會極力反對。而出身書香門第的文臣,他們大多數在乎百姓的死活,關心江山社稷,所以他們贊同實行三項新政策。

楚王不用大臣們勸說,他也會支持三項新政策。楚王和代王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心繫江山社稷,而代王只關心他的權勢和利益。

擁護楚王的大臣,絕大多數都是心懷天下之人。他們之所以支持楚王,也是因爲楚王跟他們是同一種人。

送走大臣,楚王回到書房。楊齡早已在書房等他。

“殿下,讓我猜猜,大臣們來找你,是讓你支持皇上的新政策,對嗎?”

楚王微微頷首道:“沒錯。”

“殿下,你打算明日在早朝上支持皇上?”

楚王再次頷首:“沒錯。”

聽到楚王這麼說,楊齡一點也不意外。

“殿下,這次新政策怕是會鬧的非常大。”楊齡面露擔憂地說道,“世家和權貴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先生擔心父皇最後會向世家和權貴們妥協?”

楊齡輕輕點了下頭:“世家和權貴們聯合起來,勢力不容小覷。”“先生,你小看了父皇。”楚王微微笑了笑,“父皇是絕不會向世家和權貴們低頭的。只有世家和權貴們向父皇低頭。”

“殿下,這次的新政策可是直接動了世家和權貴們的利益,你覺得他們會輕易向皇帝低頭嗎?”

“先生,新政策實行一事,父皇決不允許任何人阻擋。如果世家和權貴們鐵了心反對,那麼等待他們的只有一個下場。”

楊齡問道:“什麼下場?”

楚王眼裡浮現一抹殺氣,語氣冰冷道:“血流成河!”

楊齡聽楚王這麼說,這纔想起來皇帝的鐵血手腕,之前心中的擔憂頓時消失。

“我倒是忘了皇上的手段。”

“平日裡,世家和權貴們只要不觸及父皇的底線,父皇會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這次的新政策是利於江山社稷的大事,父皇決不允許他們妨礙。”楚王面無表情道,“如果他們聯合起來抵抗,等待他們只有父皇更爲嚴厲的懲罰。”

楊齡忽然想起來很多年前揚州那些世家的下場,心頭不由地一寒。

“這麼看來,過不多久便會有一場腥風血雨。”

楚王嘴角揚起一抹譏笑:“先生,你也太高看這些世家和權貴們了。”

“我高看了他們?”楊齡面露疑惑地問道,“殿下,我哪裡高看了他們?”

“先生,你不是覺得他們會頑強地抵抗父皇的新政策麼,不惜流血?”

“難道不是麼?”

“先生,你忘了,這些人最貪生怕死,一旦他們察覺到他們的反抗不僅沒用,還惹怒父皇用強硬的手段鎮壓他們,他們會馬上妥協,絕不敢再有一點反抗。”楚王早就看清世家和權貴們的嘴臉,“三項新政策是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但是跟性命相比,它們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

楊齡一臉恍然:“殿下說的是,我是高看了他們。”與世家和權貴們爲敵,別的皇帝會忌憚,但是當今皇上絕不會怕。

世家和權貴們威脅不到皇上。如果他們真的威脅到了皇上,以皇上的脾性,只會剷除他們,絕不會向他們低頭。話說回來,世家們也沒有本事挾制皇上。

當今皇上,不管是心機城府,還是手段謀算,都是極爲厲害的。文武百官的那些心思,都逃不過他的法眼。皇上就像一隻貓,而大臣們就像老鼠。老鼠哪裡能鬥得過貓。

世家們曾經想用名聲一事來威脅皇上,結果皇上完全不在意,只要他認爲是對的,他會不管不顧地貫徹實行,哪怕背上萬世罵名的。

“世家和權貴們要鬧,父皇允許他們鬧。不過,他們想要鬧大是不可能的。”楚王好笑道,“其實,他們心裡清楚父皇一旦頒佈某件事情,就代表這件事情已經板上釘釘,父皇是不可能更改主意,但是他們還是會反對,因爲他們想讓父皇知道他們的態度,只是父皇從來不在意他們的態度。”

“也只有皇上不在意世家們的態度,以前的那些皇帝們都要看世家們的臉色。”先帝和皇上都出身於草根,最痛恨的就是世家這些人。他們纔不在乎世家的態度。世家們要是聽話,他們不會對他們怎麼樣。如果世家們不聽話,他們會打到他們聽話爲止。如果世家們最後還是不聽話,那他們就沒必要留在這世上了。

“皇爺爺和父皇都曾說過,一個王朝如果沒有百姓,只有世家,那這個王朝也就亡了。一個王朝如果沒有世家,還有百姓,那這個王朝不僅不會亡,還會蒸蒸日上。”楚王道,“皇爺爺和父皇還說過我們趙家打江山是爲了全天下的百姓,而不是爲了世家。”原話是“而不是爲了什麼狗屁世家。”

楊齡拱手朝皇宮的方向揖了揖:“先帝和皇上都是愛民如子的明君。”

楚王:“這段時日就讓他們鬧吧,看他們能鬧到什麼地步。”

楊齡開玩笑道:“應該不會再有人想撞柱。”

提到撞柱這件事情,楚王就想到皇帝那副遺憾的表情。

“父皇還挺想看大臣撞柱的。”

楊齡聞言,想笑不敢笑。

一般來說,大臣死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處理不當,會讓皇上在史書上留下逼死大臣的罪名,還會讓皇上留下不是明君的名聲,所以皇上都會阻止大臣死諫。但是,當今聖上不僅不攔着,還想看大臣撞住死諫,真是……

對於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大臣們非常頭疼,也非常無奈。

大臣撞柱死諫,皇上不僅不阻止,還要好好看人家怎麼撞柱,說不定看完後,皇上還會鼓掌,夸人家撞得好。又或者皇上嫌棄人家撞柱撞得不好,死的不夠大義凜然,然後讓下一個人好好地撞柱。一般人是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來,但是換做皇上,他絕對能做出來,因爲他就是一個混色不吝的人。

楊齡問:“殿下,你覺得其他三位殿下會支持皇上實行三項新政策嗎?”

“魏王會,代王和景王不好說。”

“代王背後是權貴支持,景王背後是世家擁護,他們二人不好贊同。”楊齡猜測道,“不過,景王很有可能爲了討皇上歡心,支持新政策。代王見景王不反對,自然也要站出來支持。”

楚王點頭道:“很有可能。”

楊齡別有深意地笑了笑:“如果是這樣,那就好玩了。”說畢,他的神色變得好奇起來,“這三項新政策是皇上想出來,還是何相他們提出來的?”

“應該不是何相他們,他們是半夜被父皇叫到宮裡,估計是父皇想出來的。”

楊齡搖了搖頭說:“我覺得是皇上的可能性不大。”皇上的確聰明,也有心機城府,更有手段,但是他不像是提出三項新政策的人。“我猜想提出三項新政策的人跟提出科舉考試選拔官員的人是同一人。”

“先生也這麼認爲嗎?”楚王也是這麼想的。“先生覺得會是誰?”

楊齡沉思道:“這世上能提出這些驚爲天人的政策的人,只有鄭太尉了。”除了鄭太尉,他想不到第二個人。“大周很多政策都是鄭太尉提出來的,他提出科舉考試和攤丁入畝等三項新政策並不奇怪。”

“英雄所見略同。”

“鄭太尉真是經天緯地之才,令人佩服。”楊齡原以爲自己和鄭太尉差不多,但是如今看來,自己比鄭太尉遜色多了。他自恃才華過人,但是他絕想不出科舉考試和攤丁入畝等利國利民的政策。“自愧不如。”

“術業有專攻,先生也不比妄自菲薄。”

“殿下說的是。”在制定政策方面,他的確不如鄭太尉,但是在其他方面,他並不比鄭溪林差。

兩人繼續說三項新政策的事情,說着說着就越說越興奮,越說越覺得提出三項新政策的鄭太尉了不起。

遠在嶺南的趙曜,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第270章 要給匈奴人一個下馬威第396章 狠毒的漢王第375章 讓小十那個臭小子回來第466章 身份證 健康證 過境簿得準備好第215章 好玩第91章 四皇子的苦心第271章 楚王把梁州管理的很好第429章 預防天花第115章 來錢和來喜從揚州回來了第68章 盛氣凌人的榮貴妃第74章 第二更第476章 簡單粗暴537.第537章 母子重逢524.第524章 失去爵位第337章 看走眼第119章 玉牌523.第523章 她沒吃神丹前就瘋了,還需要吃514.第514章 魏王氣得吐血第135章 中年男人曾經是一名將士第217章 不要小看小十第362章 可惜了第11章 大臣吵架第265章 李家人第456章 膽大妄爲的王家第48章 榮貴妃的恨意第118章 馬鐙是個好東西第217章 不要小看小十第137章 讀過兵書嗎?第382章 未來王妃第181章第396章 狠毒的漢王第168章 朕說了,你們就完了。第324章 要死了第304章 喂戰功第437章 貓和老鼠第387章 要錢第10章 加八珠第96章 蘭花=韭菜?第284章 說到做到第434章 被南魏人盯上第316章 科舉考試第383章 不會有孩子第344章 制衡第162章 八皇子的生辰第146章 正合朕意第213章 自以爲是的七皇子第353章 十殿下是財神爺第461章 漢王殿下真可怕第387章 要錢第38章 栽培第98章 用膳第459章 韓王很乾淨第485章 趙曜的計劃第77章 第五更第370章 嚴懲太子和鎮國公第93章 小酒窩第57章 沒有讓朕失望過第259章 樑昭儀晉升爲樑嬪第36章 四個逗逼第454章 被養廢的鄭王第121章 鹿第386章 要東西第392章 虎崽子第228章 十殿下的命運第332章 謝皇后的底牌第306章 小沒良心第261章 秘寶第307章 開門紅504.第504章 韓王竟然小看皇上第489章 早稻大豐收第359章 相信的人,自會相信第65章 功勳第276章 匈奴人到了第164章 溫泉山莊第347章 希望他沒有猜錯父皇的目的第455章 韓王沒有奪嫡之心?第67章 樑昭儀的古怪第209章 坑何相504.第504章 韓王竟然小看皇上第218章 鄭讓的請求第140章 好玩咯第33章 兩隻猴子第383章 不會有孩子509.第509章 百姓重要,還是文人士族重要?第312章 玩弄人心第389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110章 死士刺殺第188章505.第505章 朕這麼膚淺的嗎?第150章 先帝狠,周武帝更狠512.第512章 榮貴妃再次求情第458章 摳門的韓王第365章 偏心偏到爪哇國第277章 大周皇帝是個狠角色第51章 出宮迎接代王第423章 懷疑八哥第22章 烈火第63章 慶功宴第127章 弄巧成拙518.第518章 南魏人該死!
第270章 要給匈奴人一個下馬威第396章 狠毒的漢王第375章 讓小十那個臭小子回來第466章 身份證 健康證 過境簿得準備好第215章 好玩第91章 四皇子的苦心第271章 楚王把梁州管理的很好第429章 預防天花第115章 來錢和來喜從揚州回來了第68章 盛氣凌人的榮貴妃第74章 第二更第476章 簡單粗暴537.第537章 母子重逢524.第524章 失去爵位第337章 看走眼第119章 玉牌523.第523章 她沒吃神丹前就瘋了,還需要吃514.第514章 魏王氣得吐血第135章 中年男人曾經是一名將士第217章 不要小看小十第362章 可惜了第11章 大臣吵架第265章 李家人第456章 膽大妄爲的王家第48章 榮貴妃的恨意第118章 馬鐙是個好東西第217章 不要小看小十第137章 讀過兵書嗎?第382章 未來王妃第181章第396章 狠毒的漢王第168章 朕說了,你們就完了。第324章 要死了第304章 喂戰功第437章 貓和老鼠第387章 要錢第10章 加八珠第96章 蘭花=韭菜?第284章 說到做到第434章 被南魏人盯上第316章 科舉考試第383章 不會有孩子第344章 制衡第162章 八皇子的生辰第146章 正合朕意第213章 自以爲是的七皇子第353章 十殿下是財神爺第461章 漢王殿下真可怕第387章 要錢第38章 栽培第98章 用膳第459章 韓王很乾淨第485章 趙曜的計劃第77章 第五更第370章 嚴懲太子和鎮國公第93章 小酒窩第57章 沒有讓朕失望過第259章 樑昭儀晉升爲樑嬪第36章 四個逗逼第454章 被養廢的鄭王第121章 鹿第386章 要東西第392章 虎崽子第228章 十殿下的命運第332章 謝皇后的底牌第306章 小沒良心第261章 秘寶第307章 開門紅504.第504章 韓王竟然小看皇上第489章 早稻大豐收第359章 相信的人,自會相信第65章 功勳第276章 匈奴人到了第164章 溫泉山莊第347章 希望他沒有猜錯父皇的目的第455章 韓王沒有奪嫡之心?第67章 樑昭儀的古怪第209章 坑何相504.第504章 韓王竟然小看皇上第218章 鄭讓的請求第140章 好玩咯第33章 兩隻猴子第383章 不會有孩子509.第509章 百姓重要,還是文人士族重要?第312章 玩弄人心第389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110章 死士刺殺第188章505.第505章 朕這麼膚淺的嗎?第150章 先帝狠,周武帝更狠512.第512章 榮貴妃再次求情第458章 摳門的韓王第365章 偏心偏到爪哇國第277章 大周皇帝是個狠角色第51章 出宮迎接代王第423章 懷疑八哥第22章 烈火第63章 慶功宴第127章 弄巧成拙518.第518章 南魏人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