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既不自由也不民主更無人

八、既不自由,也不民主,更無人權

八、既不自由,也不民主,更無人權的民國年代

現在有些“磚家”鼓吹美式民主,把選票這玩意兒說成是金丹妙藥,只要有了選票就有了自由,有了自由就有了繁榮,人民可以用選票逼迫政府發福利給大家,從而人人都過上好日子。而在轉型期間,最好把軍隊和國家資源都交給猶如上帝一般無私偉大的美國人代管……

上述這些謬論已經流傳了多年,孰是孰非自有公論。但問題是,他們又進一步回顧歷史,把民國年代給捧上了天,說什麼那是一個自由的時代,民主的時代,有人格尊嚴的時代,民國的上海是亞洲最國際化最自由的城市,光是電臺和報紙就有好幾百家。在三民主義的光輝下,中國人民自由的買,自由的賣,自由的遊行,自由的批評政府,特立獨行,牛氣沖天……而到了新中國,民主、人權和自由就統統沒了,人民在專制暴政之下變得了無生趣,中國變成了一個藍色和灰色的王國,連女孩子身上的衣服也不例外……

針對上述讚歌,我不由得也想補充一句: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上人均收入最高的時代,並在1949年初達到歷史的高峰。當時的百姓真是富啊,上廁所都普遍在用100元的金圓券當手紙……

——這些“磚家”覺得如今言論不自由,我倒是覺得,如今的大陸已經是言論太自由了,甚至對網絡陣地簡直是放任自流,纔會羣魔亂舞、謠言紛飛。按照黨國的標準,很多人早就應該被抓起來關號子了。

最起碼,當前的中國人已經可以公開說“這個國家言論不自由”而不被抓進去壓土袋,然後朝鼻子灌辣椒水活活弄死,也不會被警棍皮鞋當街毆打到吐血殘疾,甚至於連夾着子彈的恐嚇信都沒有收到(國民黨時期的軍統、中統,幾乎年年月月天天都在搞這個,從來沒人敢說他們違法),你還要怎麼自由?

事實上,整個民國時期,不管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全都沒有想過要尊重什麼自由、民主和人權。民國時代的統治者不是不想對民衆進行高壓管制,也不是沒有做過高壓管制(不要光看學生上街遊行,沒看到他們接着就被高壓水槍射擊,之後更是成百上千地關進監獄),問題是執行能力太差,管不過來罷了。

先說說北洋政府,這個政權給人的印象就是亂,自從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徐世昌、吳佩孚、曹錕、段祺瑞、馮玉祥、張作霖這些大人物爭相上臺,中間還復辟了一次大清國。至於內閣,更是好像走馬燈一樣,平均一年換好幾屆。當過總理的人,能編一個加強排。真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很多時候老百姓還沒弄清楚大總統是個什麼人,臺上就已經換人了。

由於政權更迭的速度太快,諸位總統、總理們在自己短暫的任期當中,光是要穩住各方勢力就已經很不容易,控制輿論之類的細枝末節就顧不上了。而那些希冀奪權的反對派,通常發動政治軍事攻勢的同時,也會用報紙之類的媒體對執政者大肆攻擊。而當時的執政者已經馬上要倒臺了,又如何壓制得住輿論?

——北洋政府不是不想搞特務政治,不是不想搞高壓管制,問題是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費。特務機關往往是剛搭了一個架子,還沒開工呢,上頭的人就已經倒臺了,於是一切又只能從頭開始。

即便如此,北洋政府也沒少做過查封報館之類的事情。而著名記者邵飄萍,也是被張作霖下令槍斃的。

到了統治相對穩固的蔣委員長治下,自由、民主和人權什麼的就更是扯談了。他當年清黨殺得人頭滾滾,又何嘗講過什麼法制?這傢伙可是以黑幫理念治國的先驅,公然喊着“一個國家、一個黨、一個領袖”的大獨裁者(雖然因爲本事太差,很多時候會被人陽奉陰違,做不到真正的獨裁)。如果他真正尊重言論自由,魯迅就不會揮淚寫下《爲了忘卻的記念》,而聞一多和史量才也不會挨槍子兒了。

——民國之言論自由?民國只有把偉大領袖,人民的父親蔣委員長敬之愛之的自由!同時坐視無辜之人被抓進監獄,名人被特務暗殺,民衆被軍警打死之自由!

既然如此的話,爲什麼民國年代還是有那麼多抨擊政府的“雄文”誕生見報呢?

這主要是因爲,當時許多敢於大放厥詞的“民主黨派”和“社會賢達”們,都是名噪天下,交友廣闊的神通廣大之輩。不僅自己手裡有錢,在政府裡也是有人有關係,不光結交政府要員,還認識不少頗有分量的洋大人(那年月的洋大人可是真的洋大人,不比太上皇差),出了事只要往租界裡一躲,這交涉引渡就得費上老鼻子的勁兒(類比我國當今從加拿大引渡賴昌星有多艱難),對蔣委員長來說是既不好抓也不能抓。

所以,如果他們沒有觸犯到一定底線,縱然是軍統和中統這樣兇名卓著的機關,也不願意隨便下狠手,而是要先警告再商量,表現得比較“客氣”。但即使是這樣,還是有不知多少不走運的富商士紳、顯貴名流,也都先後蹲過黨國的監獄,只能等着人拿錢託關係保釋出來。

而在沒背景的基層平民這裡,國民黨對那些抗議鬧事的窮人們,難道曾經少抓了麼?少殺了麼?

我們偉大的蔣委員長,之所以無法在全國範圍內完成徹底的輿論封鎖和壓制。一是因爲國民黨對民間基層的控制力度幾乎爲零,大多數地區(尤其是偏遠地帶和農村)還是清代的宗族體制在“代替”政府進行管理。而即使是城市中,也有許多行業內都是黑幫、財閥跟高級官僚的親屬族人在掌握。這樣一來,想要依靠地方政府實現徹底的輿論管制,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這些地方的士紳宗族,雖然一般不至於違背根本利益,倒向共黨,但對蔣家王朝的忠誠心也還遠遠沒有培養起來。如果有人只是大罵蔣委員長的話,恐怕不能指望他們盡心盡力地爲蔣委員長搞文字獄。

二是全國始終有很多省份處於軍閥割據的半獨立狀態,並且一次又一次地聯合對抗中央,當地人自然只知“XX大帥”而不知蔣委員長,甚至還在閻錫山、龍雲、馮玉祥這些軍閥的有意誘導之下,進行一定程度的反蔣宣傳。而國民黨中央政府的內部,也從來不是鐵板一塊——打個比方,在抗戰前,汪精衛、胡漢民跟蔣介石唱了多少年的對臺戲,爲什麼不能一槍把他們兩個都崩了,從此黨內再無反對派?

道理很簡單,要是這麼兩槍下去,只怕是不光沒了反對派,連黨也沒了。

——國民黨本來就是一個鬆鬆垮垮的聯合體,光是壓制軍閥,對抗共黨,就已經異常吃力。蔣委員長的位置,可從來都沒有封建時代的皇帝這麼穩固,國民黨內的反蔣集團從來都是一茬接着一茬。如果蔣委員長對這些競爭者沒有絲毫容人之量,非要置於死地的話,整個政府只怕是頃刻間就要散架。

三是舊社會的黑暗統治,讓人民積累了太多的不滿和怨念,必須有一個渠道宣泄出來。這種彷彿火山噴發一般的力量,又豈是“黨國”那薄弱至極的基層組織能夠管制住的?

事實上,像中共這樣對基層政府的控制力度,即使是在黨國搬到臺灣以後,也沒能完全做到啊!

因此,民國時代的社會上之所以思潮萬千,並不是國民政府的觀念先進,想要維護言論自由、開放,而是他們對底層平民抓不過來,殺不過來,手也伸不了那麼長。而對上層富人,又受到親屬關係、人情關係、與“洋大人”關係的種種羈絆,從而無法肆意大殺特殺,也不願意真的大殺特殺。

既然民國時代的自由只是一句空話,那麼民主就更是扯談了——哪怕那些“磚家們”吹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也無法改變民國諸位領袖都是依靠武力上臺,幾乎沒有哪一位是被全民普選出來的事實。而真正贏得了大選的宋教仁,則是根本沒來得及掌權就被暗殺了……這樣一個軍閥混戰、軍事獨裁的政壇生態,怎麼看都跟真正的民主毫無關係。

最後再提一提人權。基本上,只要是看過《紅巖》的人,在瞭解過白公館和渣滓洞的恐怖故事之後,就知道黨國是何等的漠視人權了。至於國軍喜歡活埋己方傷員以節省醫藥費,胡亂徵兵致使幾百萬壯丁餓死病死在半路上……這些小道新聞也都已經不新鮮了,還是說說一般很少被提到的少數民族權益問題吧!

當今的西方媒體,總是指責我黨“殘酷鎮壓”少數民族(奇怪的是,國內很多人卻總是覺得這些少數民族享福太多了),那麼當年的國民政府,又是如何處理少數民族問題的呢?在這裡舉兩個實例:

——海南黎族世襲峒長,大總管之子王國興,論階級成分屬於奴隸主,本應是共黨死敵。然而他在三十年代前往嘉積中學上學的時候,因爲不滿校長的敲詐,竟然被以“通共”之名開除並送入監獄!等到他買通牢頭越獄之後,卻發現他的峒長老爹也已經頂着“共黨嫌疑”的罪名下獄,並且很快被折磨致死。

到了這一步,這位奴隸主剝削階級的大少爺已經是別無出路,就是不想當共黨也已經“被共黨”了,從此,他只得橫下一條心,主動舉起了紅旗鬧革命……比較搞笑的是,雖然王國興很早就被扣上了赤匪的帽子,而國民黨也一直把他的兵馬當做紅軍來剿滅。但一直要到1943年冬天,這支“被紅軍”的黎族起義軍,才真正地跟中共瓊崖特委建立了聯繫,算是找到了組織,而之前都是屬於“黑戶”性質——用如今最時髦的網絡詞彙,就是“自帶乾糧的五毛黨”……

——由此可見,每一個共黨都是被逼出來的。

如果說王國興的“被共黨”,還可以說是地方政府的肆意妄爲。那麼南京的中央政府,似乎在民族關係上,也沒有想過要尊重少數民族同胞的人權和感情——1930年,南京中研院搞了一次“中國落後族羣展覽”(這個展覽的名字本身就已經夠羞辱人的了),當時有一位在南京上學的年輕瑤王,也奉命參加了這次展覽。誰知在這次展覽中,他竟然被強迫穿上民族服裝,像猴子一樣關在鐵籠子裡任人蔘觀,還有人兜售門票和往籠子裡丟瓜子……之後,這位瑤王憤而回鄉,參加了韋拔羣領導的紅軍。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現在把班禪大師關進北京動物園,跟熊貓和老虎一起展覽,那又會是個什麼情形?

總之,民國年代是一個既不自由,也不民主,更無人權的時代,大家千萬不要去萌它。

第6章 貧窮姐妹物語(中)第22章 天上白玉京(下)第48章 百萬裝逼王(下)第75章 末世旅行的尾聲第3章 穿越之前別忘了預先偵察...第74章 僞造“澳宋帝國”遺...第9章 下一個世界,《黑礁》?第22章 一個比一個更兇殘第40章 聯合艦隊歸來(下)第6章 鋼鐵雄心:旭日帝國(下)第15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上)第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六)第27章 小辣椒的大冒險(下)第67章 颱風戰神哈爾西(中)第12章 酷熱的冬天第126章 南印度洋追擊戰(下)第104章 崇禎皇帝的驚駭第199章 沙漠中的意外來客第38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中)第28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下)第34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中)第24章 噩夢中的帝國(中)第32章 印度式的宇宙怪獸應對策略第54章 中岡麻美第16章 初遇兔耳娘第170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上)第16章 初遇兔耳娘第28章 繼續掉節操第25章 溫暖、安全、無聊的新世界第91章 瘋狂動物城(中)第25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上)第38章 磨磨蹭蹭打怪獸第9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九)第74章 我家老媽是大BOSS?!第39章 聯合艦隊歸來(中)第19章 第一批帶路黨(下)第71章 歸去來兮第142章 好萊塢的閃光(上)第29章 死亡的阿維尼翁第55章 滿意與失意(中)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第60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上)第721章 征服澳洲的最後一戰(下)第31章 請政委老爹逛妓院(中)第25章 這年頭連豬都能上宇宙了?第44章 威武之師?仁義之師?第35章 對未來的思考(下)第36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上)第87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下)第99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第99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小結民國很黑的大家不要萌它第42章 哆啦a夢的瘟疫公司第31章 神兵天降相州城第20章 氪星小學課外手工興趣小組(上)第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一)第91章 三戰開啓之時第14章 九龍半島油麻地圍海工程第63章 讓核彈來得更猛烈一點吧!第389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35章 碰撞前夕的日常第59章 此日本已非彼日本(上)第13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下)第2章 華夏文明的悲歌番外三離開王秋的日子下第25章 溫暖、安全、無聊的新世界第57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下)第1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六)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34章 中國來的皮薩羅第158章 皇太極的否極泰來第22章 逃出學園第23章 昔蘭尼加殖民地(中)第29章 第三新東京第8章 衝突世界:同室操戈第131章 杭州無血開城(上)第33章 把妹子裝進籠子裡第97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中)第52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下)第113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四)第561章 來自遠方的不速之客第4章 從今天起開始當孤兒第67章 兔子的復仇(上)第15章 荒誕在十月(下)第15章 三個校長的故事第28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下)第78章 征服澳洲的最後一戰(中)第75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上)第70章 明穿農家女的“平凡”...第561章 來自遠方的不速之客第12章 幸運與厄運第121章 王秋的選擇(中)第30章 神兵天降相州城(上)第37章 可悲的中世紀生產力水平第4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中)第24章 噩夢中的帝國(中)第72章 東方輻射鄉(中)第91章 萬里大移民(中)第28章 繼續掉節操第198章 世界之門
第6章 貧窮姐妹物語(中)第22章 天上白玉京(下)第48章 百萬裝逼王(下)第75章 末世旅行的尾聲第3章 穿越之前別忘了預先偵察...第74章 僞造“澳宋帝國”遺...第9章 下一個世界,《黑礁》?第22章 一個比一個更兇殘第40章 聯合艦隊歸來(下)第6章 鋼鐵雄心:旭日帝國(下)第15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上)第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六)第27章 小辣椒的大冒險(下)第67章 颱風戰神哈爾西(中)第12章 酷熱的冬天第126章 南印度洋追擊戰(下)第104章 崇禎皇帝的驚駭第199章 沙漠中的意外來客第38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中)第28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下)第34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中)第24章 噩夢中的帝國(中)第32章 印度式的宇宙怪獸應對策略第54章 中岡麻美第16章 初遇兔耳娘第170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上)第16章 初遇兔耳娘第28章 繼續掉節操第25章 溫暖、安全、無聊的新世界第91章 瘋狂動物城(中)第25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上)第38章 磨磨蹭蹭打怪獸第9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九)第74章 我家老媽是大BOSS?!第39章 聯合艦隊歸來(中)第19章 第一批帶路黨(下)第71章 歸去來兮第142章 好萊塢的閃光(上)第29章 死亡的阿維尼翁第55章 滿意與失意(中)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第60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上)第721章 征服澳洲的最後一戰(下)第31章 請政委老爹逛妓院(中)第25章 這年頭連豬都能上宇宙了?第44章 威武之師?仁義之師?第35章 對未來的思考(下)第36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上)第87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下)第99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第99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小結民國很黑的大家不要萌它第42章 哆啦a夢的瘟疫公司第31章 神兵天降相州城第20章 氪星小學課外手工興趣小組(上)第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一)第91章 三戰開啓之時第14章 九龍半島油麻地圍海工程第63章 讓核彈來得更猛烈一點吧!第389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35章 碰撞前夕的日常第59章 此日本已非彼日本(上)第13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下)第2章 華夏文明的悲歌番外三離開王秋的日子下第25章 溫暖、安全、無聊的新世界第57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下)第1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六)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34章 中國來的皮薩羅第158章 皇太極的否極泰來第22章 逃出學園第23章 昔蘭尼加殖民地(中)第29章 第三新東京第8章 衝突世界:同室操戈第131章 杭州無血開城(上)第33章 把妹子裝進籠子裡第97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中)第52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下)第113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四)第561章 來自遠方的不速之客第4章 從今天起開始當孤兒第67章 兔子的復仇(上)第15章 荒誕在十月(下)第15章 三個校長的故事第28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下)第78章 征服澳洲的最後一戰(中)第75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上)第70章 明穿農家女的“平凡”...第561章 來自遠方的不速之客第12章 幸運與厄運第121章 王秋的選擇(中)第30章 神兵天降相州城(上)第37章 可悲的中世紀生產力水平第4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中)第24章 噩夢中的帝國(中)第72章 東方輻射鄉(中)第91章 萬里大移民(中)第28章 繼續掉節操第198章 世界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