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發現異常!

第127章 發現異常!

按照目前的理論,一顆行星的質量上限大約在木星質量的13倍左右。

行星的質量一旦超越了這個數值,那麼其重量就足以引發氘核聚變,從而成爲一顆小質量的褐矮星,脫離行星的範疇。

而木星的質量,差不多隻有太陽的千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顆行星的最大質量頂多能達到太陽的百分之一左右,再高就會聚變演變成次恆星。

徐川說計算出來的質量有誤差,那按照參宿四的質量計算誤差來估算,目前天文界計算出來的參宿四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1.6倍~16.6倍,稍微放寬鬆一點條件,質量保持在10-20倍太陽質量之間。

這個質量間的數字都是通過傳統的方法觀測計算出來的,雖然並不精準,但用作參考沒有任何問題。

而通過Xu-Weyl-Berry質量計算方程計算出來的參宿四質量23.871911123M⊙,按照最大的偏差幅度進行計算,也就是23.87比10,質量偏差幅度比在2.3,接近2.4。

而伴星的質量通過公式計算出來是2.7個太陽質量,這樣即便是按照最大的偏差幅度比來算,這顆伴星的質量也有一個太陽多。

所以只要確定這顆伴星真實存在,那麼按照計算數據,它必定會是一顆恆星。

參宿四的氫包層內擁有一個伴生恆星,這在天文學界中向來都只是個推測,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

但今天這個匪夷所思的推測大概率要成真了。

更關鍵的是,參宿四和它的伴星的直徑與質量都被計算了出來,讓劉軒萬分感嘆。

天文界的變革可能要來了啊。

如果真能證實這位小師弟的計算方程能精準的計算恆星的質量,那麼萬有引力定律、質光關係法、開普勒第三行星運動定律、引力紅移法這些計算恆星質量的方法基本都會被淘汰掉。

對於天文界來說,這可是在底層的計算方法上動刀子,到時會引起多大的轟動他也不知道。

在滇南完成參宿四的質量計算後,徐川並沒有離去,他準備跟隨天文系的幾位師兄一起去清海那邊。

一方面是數據出來後可以直接進行驗算。

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和清海天文觀測站的天文學專家們聊一聊有關參宿四的問題。

他的科研直覺告訴他,第一組觀測數據之所以會計算出兩組是偏差極大的數據的原因,大概就在參宿四有一顆伴星上面了。

如果參宿四的氫包層內真的存在一顆質量比太陽還要大的恆星的話,會對它有什麼影響這些是必須要弄清楚的事情。

畢竟參宿四已經走到了晚年,在未來隨時有可能超新星爆發。

而伴星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會不會影響到它的磁極什麼的,這些都很關鍵。

因爲從宇宙的尺度上來說,參宿四距離地球實在太近了。

六百多光年,在人類看來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但如果磁極改變,爆發的伽馬射線暴對準了太陽系,那可就……

清海,清海天文觀測站。

徐川站在觀測站樓頂眺望着遠方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哪裡有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正在工作,正在收集遙遠在六百四十光年之外的參宿四的信息。

再有一天的時間,他需要的數據就能收集完成了。

和傳統光學望遠鏡不同,射電望遠鏡接收的是無線電波,可以捕捉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光,而光學望遠鏡只能捕捉到可見光。

因此射電望遠鏡可以看到比光學望遠鏡波長短很多倍的光,也能看到光學望遠鏡看不到的一些細節。

比如恆星的偏振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這都是光學望遠鏡看不到的東西。

除此之外,光學望遠鏡受天氣的影響較重,陰天,霧霾,光污染這些都會導致光學望遠鏡失去靈敏度。

而射電望遠鏡不會,它觀測的波長主要爲30m—1mm,這個波長的電磁波不會被天氣所影響。

所以射電望遠鏡可以透過雲層,不受氣象條件的影響,白天夜晚都可以觀測,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加之觀測的輻射波波長長,不受星際和星系塵埃雲的阻擋,因而大大擴展了人類對宇宙空間的觀測範圍。

這些都是射電望遠鏡的優勢。

但相對而言,射電望遠鏡也是有弱點的,首先是它的成像是通過計算機處理過的,看到的不是天體的真實面目。

其次,射電望遠鏡的精度其實是遠不如光學望遠鏡的。

不要看它的名字起的很高大上,但實際上精度其實要比傳統的光學望遠鏡低不少。

一架直徑10釐米的光學望遠鏡的分辨本領能達到1.4點左右,它能看清月球表面上2千米的細節。

而全世界最大的可動射電望遠鏡,是日耳曼國的100米直徑的可動射電望遠鏡,但它的分辨本領只有33點。

這個數字還比不上人眼的30點。

也就是說,人眼看月亮比它看月亮更加清晰。

不過射電望遠鏡可以聯機運作,也就是兩架或者多架射電望遠鏡接收同一天體的無線電波,多束波進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於一架口徑相當於兩地之間距離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這是一個巨大的優點,是光學望遠鏡無法做到的。

但精度上來說,它比不過的光學望遠鏡是事實。

所以一般來說,射電望遠鏡和光學望遠鏡都是互補的,兩者可以同時針對一個目標進行觀察,進而數據互補,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他這次收集參宿四的信息,採用的就是這個方式。

利用學校和滇南的光學望遠鏡做光學觀測,再利用清海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做補足,以此獲得全面的數據。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第六天的清晨,陣列式的射電望遠鏡停止了工作,收集到的數據被送往計算中心進行處理,這大概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

對於徐川和南大的幾位師兄來說,這一段時間無疑是很難熬的。

射電望遠鏡在過去四十八個小時內收集到的數據至關重要,一方面是全面的數據可以用來更加精準的精算出參數四的直徑、質量、體積等各種信息。

以此來確定Xu-Weyl-Berry計算方程是否有能力對遙遠宇宙中的星辰進行精準的計算。

這對於天文界來說意義重大。

如果能獲取到遙遠星辰更精確的數值,人們能依據它來推斷出更多的信息。

比如恆星正處於生命的哪一階段,是否足夠穩定,周邊是否有其他適於生存的星球,是否有其他的智慧種族等等。

此外,它對於基礎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也有不小的影響。

科學進步需要做大量的實驗來驗證假說。在當今時代,很多理論高能,高磁場等極端條件下的實驗才能夠驗證。

所以歐洲會建造巨大的粒子加速器LHC,但即使如此,依然很多問題無法在地球實驗室完成。

而宇宙中很多天體物理現象,如脈衝星,超新星爆發,類星體吸積,自然的提供了極高能情況下的物理過程。

觀測這些天文現象,可以幫助人們檢驗理論。

無論是相對論、亦或者是量子理論,都有着大量需要天文現象才能論證的觀點。

只不過這些東西對於目前的人類和科技進步發展來說,都太遙遠了,這些東西都處於最頂尖的理論前沿,所以即便是發現了,短時間帶給科技進步也沒有多大。

這和數學物理很像,頂尖的數學物理都已經在研究未來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是數百年的東西。

那些尖端的理論成果要轉化成科研成果誰都不知道要多久。

甚至能否轉變成科技成果都不知道。

這就有很多人會迷茫,這些理論數學物理天文,到底有什麼用?

就好比買菜根本就用不到微積分一樣,你現在能觀測到參宿四的數據又能如何?能飛過去?

就好比當初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的時候,一度被人嫌棄認爲是沒用的廢物一樣。

但如果沒有他的理論,這會人類恐怕還在燒煤燒開水用蒸汽機,如今的燈火璀璨,沒有一個人能看到

這些工作總需要有人去做,理論和科技,總要有一個走在前面,而絕大部分時候,走在前沿的,是理論。

沒有理論的前行,科技就無法進步。

或許今天看着沒用的廢物,在未來十幾年或者幾十年後會成爲最重要的東西。

“川,川神,射電望遠鏡陣列的觀測數據初步計算完成了。”

辦公室中的,徐川正在對手中的Xu-Weyl-Berry計算方程做完善,忽的,辦公室的門被‘猛’的推開了,隨即,一道帶着喘息的聲音在辦公室中響起。

徐川眼前一亮,迅速起身,道:“數據呢。”

“劉軒師兄他們正在進行二次整理,我是過來提前通知你做好準備的,大概還需要四五個小時的時間。”

徐川點頭,道:“帶我過去看看。”

到這會,他也沒心情繼續完善Xu-Weyl-Berry計算方程了,這事隨時可以做,但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關係到這次研究實驗的成果。

清海天文觀測站,徐川跟着給他報信的師兄來到了計算中心。

這裡有一臺小型超算,外面的射電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都會在這裡進行處理,這次參宿四的觀測數據自然會在這裡處理。

只不過由計算機處理過一遍的數據,和他需要的數據還有一點的差距,這需要天文系的幾位博士生師兄再進行處理一遍。

二次簡化後的數據,纔是他需要的。

“劉師兄,情況怎麼樣了。”徐川走到帶隊的劉軒師兄身後詢問道。

顯示屏前,劉軒擡頭看了眼徐川,回道:“還在分析中,因爲是第一次發現恆星的氫包層裡面可能有一顆伴星這種天文現象,計算機裡面沒有對應的數據,無法做到確認,所以目前只能我們人工來一項項的核對異常數據。”

“你先坐一下,我弄完手上這個數據。”

回了一句後,他又將腦袋埋進了顯示屏前。

徐川點了點頭,微微俯身看向了桌上的顯示屏,上面是一副副的曲線圖和各種表格,以及各種記錄着數據的天文單位。

這些東西他能看懂一些,之前爲了轉換Xu-Weyl-Berry計算方程將其應用到天文學上時花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惡補的。

畢竟Xu-Weyl-Berry定理就算能計算恆星的信息,也需要特徵值,邊界值、漸進信息這些數據的。

而觀測到的恆星數據,哪一些符合這些,都是需要經過驗算覈對的,不是說隨便拿一種信息套進去就能隨便算的。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計算中心中,南大的幾位師兄和清海天文觀測站的研究員一起二次計算簡化着參數四的觀測數據。

這一刻對於只能在一旁圍觀的徐川來說,時間顯得格外漫長。

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忽的,一個人影站了起來,激動的朝實驗桌對面的劉軒大喊:

“劉師兄,我這邊發現了相對異常數據,確認爲觀測輻射流量異常,和之前的第一組數據做過類似對比,疑似摻雜有伴星數據。”

(本章完)

第248章 國家自然科學獎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來客第432章 邁向未來的腳步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112章 十八歲那年第443章 聚變堆小型化的希望第474章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答案!第213章 重演的歷史第489章 突如其來的靈感第258章 生日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113章 德利涅教授的邀請與破例的普林斯頓第68章 物數雙修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253章 暗物質第260章 超隱身材料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459章 只不過是尋以爲常罷了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402章 大亞灣捷報!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第556章 科研又雙叒叕的背鍋了?第287章 鋰電池的鉅變,只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第672章 獨一無二!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310章 威騰帶來的靈感與觀測暗物質的方法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103章 星城一中的演講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801章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徐川教授第339章 尋找高溫超導的機制第449章 大載荷電磁推進系統的難題第562章 舒爾茨:MMP第147章 你我都不如他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297章 爲等離子體湍流建模第15章 金秋營與物理國決第781章 還是那個人厲害啊!第658章 丟臉丟到全世界去了(感謝花南若大佬第784章 徐川:或許我會選擇用自己的名字來第688章 人造重力第386章 不只是一百分鐘!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535章 那停住的聲音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95章 兼職的學姐第518章 我們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710章 簡直就是個花心大蘿蔔第527章 命運的輪迴(爲盟主大佬星焰的加更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352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聲第52章 完成破譯(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247章 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第514章 一篇論文引起的轟動第45章 前往明月城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143章 數學界有史以來最強的天才第650章 深空中的遙望第420章 是時候給上面一個驚喜了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150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230章 諾獎的抉擇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440章 聚變堆航母艦隊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571章 刷新所有人眼球的決定!第15章 金秋營與物理國決第312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畢業兩年工作經驗吧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370章 破曉!啓動!第434章 行星發動機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第193章 普林斯頓的雙職位邀請第599章 村子裡面修族譜第570章 沒有任何意外的獲獎人!第674章 PNP?第757章 純中文期刊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111章 見證奇蹟第811章 NASA的‘脈衝等離子體火箭’第613章 志同道合!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504章 我過去看看好了第457章 都他麼是來要經費的!第303章 測試‘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二第192章 徐-霍奇定理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386章 不只是一百分鐘!第504章 我過去看看好了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
第248章 國家自然科學獎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來客第432章 邁向未來的腳步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112章 十八歲那年第443章 聚變堆小型化的希望第474章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答案!第213章 重演的歷史第489章 突如其來的靈感第258章 生日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113章 德利涅教授的邀請與破例的普林斯頓第68章 物數雙修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253章 暗物質第260章 超隱身材料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459章 只不過是尋以爲常罷了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402章 大亞灣捷報!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第556章 科研又雙叒叕的背鍋了?第287章 鋰電池的鉅變,只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第672章 獨一無二!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310章 威騰帶來的靈感與觀測暗物質的方法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103章 星城一中的演講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801章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徐川教授第339章 尋找高溫超導的機制第449章 大載荷電磁推進系統的難題第562章 舒爾茨:MMP第147章 你我都不如他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297章 爲等離子體湍流建模第15章 金秋營與物理國決第781章 還是那個人厲害啊!第658章 丟臉丟到全世界去了(感謝花南若大佬第784章 徐川:或許我會選擇用自己的名字來第688章 人造重力第386章 不只是一百分鐘!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535章 那停住的聲音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95章 兼職的學姐第518章 我們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710章 簡直就是個花心大蘿蔔第527章 命運的輪迴(爲盟主大佬星焰的加更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352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聲第52章 完成破譯(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247章 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第514章 一篇論文引起的轟動第45章 前往明月城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143章 數學界有史以來最強的天才第650章 深空中的遙望第420章 是時候給上面一個驚喜了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150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230章 諾獎的抉擇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440章 聚變堆航母艦隊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567章 愛因斯坦羅森橋第571章 刷新所有人眼球的決定!第15章 金秋營與物理國決第312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畢業兩年工作經驗吧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370章 破曉!啓動!第434章 行星發動機第31章 競賽與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第193章 普林斯頓的雙職位邀請第599章 村子裡面修族譜第570章 沒有任何意外的獲獎人!第674章 PNP?第757章 純中文期刊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111章 見證奇蹟第811章 NASA的‘脈衝等離子體火箭’第613章 志同道合!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504章 我過去看看好了第457章 都他麼是來要經費的!第303章 測試‘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二第192章 徐-霍奇定理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386章 不只是一百分鐘!第504章 我過去看看好了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