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

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

十月十日,當度過了國慶節的打工人重新開始上班的時候,遠在萬里之外的徐川也迎來了LHC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重啓。

長達十天的檢修維護終於完成,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

無數的物理學家們聚集在CERN,等待着這次實驗。

一方面是所有人都在等着,等着最新的對撞數據是否能正確驗證徐川計算出來的‘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

如果能成功,那麼對於CERN,或者說對於整個高能物理界來說都將是一次重大的變革。

數學完美的融入物理,掌控數學計算粒子對撞的信息,這簡直酷斃了。

對於高能物理界來說,如果這種方法能成功,那麼它就有推廣的價值。

花費一些腦力,來爲對撞機節省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對撞科研資金,任何實驗室都會去做的。

就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樣的,儘管這可能很難,但只要有人先做到了,後來者總是容易很多的。

另一方面,則是關於探索某種粒子或者對象現象的高能粒子對撞實驗,產生的數據並不一定全部都是關於目標粒子或者目標現象的。

在粒子束流的隨機碰撞中,總會產生一些奇異或者從未發現過的新東西。

儘管絕大部分的新的發現都是無用的,但這抵擋不了的物理學家們對新世界的好奇。

特別是現在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木板已經補齊,物理學界們更渴望發現超脫標準模型之外的東西。

而對撞實驗產生的數據,是否有用,是否是超脫標準模型之外的東西,需要經過物理學家們經過討論才能確定。

甚至可以說,對於CERN的研究人員與各國的物理學家來說,第二方面東西更加吸引人。

如果一個新發現被確認存在較大的價值,它甚至可能改變CERN既定的研究計劃,成爲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下一個研究目標。

就像希格斯粒子一樣,它在二十一世紀,一直都是CERN的主要研究目標之一。

不僅僅是補全標準模型,更有對質量起源、希格斯場、暗物質暗能量這些東西的探索與發現。

大型強粒子對撞機LHC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瑞法兩國駐紮在CERN的部隊熟練無比的勸退了前來‘遊覽’的遊客或者環境保護組織。

然後將不知道從哪裡鑽進CERN,甚至是潛入地下對撞機軌道的‘人才’揪出來。

沒辦法,誰讓CERN此前的負責人是個‘小可愛’呢。

在07年的時候,LHC還沒升級的時候,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負責人還不是現在的戴維·格羅斯教授,而是另外一個有點喜歡開玩笑的小可愛。

他曾在對外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得意洋洋的炫耀了LHC製造出來了一個微型黑洞。

儘管他後面同樣解釋了這種微型黑洞出現後僅能存在對撞管道中不到0.000001秒,對地球沒有任何的危害,但依舊在當時搞了個大新聞出來。

當時在場的媒體記者不少,這本應該是炫耀的LHC設備性能強大的話語,最後被這些無良媒體扭曲成了各種版本的新聞。

什麼“CERN製造黑洞,地球即將被吞噬,人類即將毀滅”“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在製造黑洞,這些黑洞可能會成長併吞噬地球。”一類的消息遍佈當時的網絡與各種報刊。

這頓時就引起了歐洲‘沒怎麼讀過書’普通百姓的恐慌。

再加上一些閒得無聊的,收集了一些LHC啓動時全世界各地的發生的地震、洪水災難什麼的。

時間一對比的,西方百姓就愈發相信LHC會破壞地球,引起人類毀滅了。

然後就開始滿大街的遊行,抗議。

有些不怕死的甚至會想盡各種辦法潛入CERN的地下,去破壞大型強粒子對撞機。

這種現象,別說是現在了,哪怕是再過十年,在CERN都還有。

因此,瑞法兩國後面就安排了部隊駐紮在這裡,每次實驗開啓前,就先進行一次清場。

免得有傻逼偷溜進了地下的對撞機裡面。

且不說破壞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就是被正在運行的加速器轟一下,都是大事。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阿納託利·布格斯基,被粒子加速器中的高能粒子束撞擊後還能存活於世到晚年。

正常來說,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中近乎高速飛行的高能粒子束穿撞一下,下個月墳頭就長滿了草了。

而LHC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故,恐怕會被遊行抗議到關閉,至少會關停一段時間。

哪怕這並不是CERN的責任,大型強粒子對撞機附近也寫滿了警示標牌。

當然,這次意外的黑洞事故,帶給CERN的也不全都是壞消息。

對撞機能撞出黑洞,普通民衆可能會感到驚慌失措,但對於國家來說就不同了。

後面LHC的升級,也有一部分的原因就來源於這個。

畢竟對於國家層面來說,黑洞這東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上午九點三十,有關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的對撞實驗準點開始。

龐大的電流從線路中涌入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中。通過液態氮、氦進行超低溫冷凍的超導磁鐵產生環形強磁場,然後再利用電場給帶電粒子加速。

被加速後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會受到洛倫茲力,洛倫茲力使帶電粒子做圓周運動,從而實現反覆加速去接近光速。

這是對撞機運行的原理。

但是微觀粒子也受相對論效應限制,其速度只能不斷接近光速,而不能達到光速。

而且隨着速度的增加,粒子相對論質量增加,質荷比變大,使得加速越來越困難。

除此之外,這種原理決定了只有帶電粒子可以在對撞機中進行加速,比如電子、正電子、質子和反質子等等。

只有能被環形強磁場影響到的東西,才能用於對撞實驗。

這其實和可控核聚變技術有些類似。

可控核聚變其實也是通過超強磁場或者類似的技術,將反應堆內的超高溫等離子體的控制住,然後實現發電的。

當然,這只是從基礎來看的,實際細節的話,兩者差距還是挺大的。

兩束攜帶着超過萬億電子伏特的高能光速在長達二十七公里的加速管道中不斷前進、加速、在交匯處碰撞,產生猛烈而閃耀的光芒。

這些光芒被部署在交匯處的探測器捕捉到,進而演變成一個個的數據和一副副的能譜圖像。

隨着LHC的運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大量的對撞實驗數據出現。

對於重生後可以算是主導的第一次對撞實驗,徐川還是挺感興趣的。

他跟隨着CERN的工組人員站在了一線實驗室中,站在身旁的還有南大、華科大、交大的三位帶隊院士。

這裡是接收的粒子對撞機對撞數據的第一線,探測器捕捉到的任何數據都會在這裡的顯示屏上呈現。

如果對高能領域和數學分析很熟悉的話,這些初始數據也夠你察覺到什麼了。

而在這方面,徐川也不會謙虛。

不說是世界第一第二什麼的,也至少在前五。

畢竟前世他通過腳下這臺對撞機發現那麼多的東西。

軸粒子、暗物質、暗能量、惰性中微子等等,在未來十多年時間,他憑藉着這些發現以及對應的理論,被譽爲當代物理學界第一人。

而即便是縱觀整個近代歷史,能排在他前面的也就牛頓、愛因斯坦和麥克斯韋這三位大佬了。

牛頓以經典力學開創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經典物理學時代。

愛因斯坦以相對論作爲現代物理學中的一大支柱,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

而麥克斯韋則以經典電磁學開創了信息時代。

至於他,則以暗物質、暗能量結合引力子理論爲基礎顛覆了傳統的物理學規則,改寫了人們對物質的認知與定義。

儘管在那之後他還來不及繼續研究些什麼,甚至都還來不及研究如何捕捉利用暗物質暗能量就被送回了老家。

但開創的成就卻依舊耀眼於整個世界。

一線實驗室的顯示屏上,腳下的粒子對撞機產生的數據在上面刻畫出一個個的信號點。

徐川饒有興趣的盯着屏幕,注視着上面那充滿熟悉感的數據。

如果是前世,在大量的信號數據中,他可能還會迷茫一下。

畢竟這些數據還只是初始數據,僅僅經過了初步處理,密集繁瑣而又重複。

但重生後,也不知道是不是和這輩子主修數學有關,他對數學的靈敏度提升了一大截。

這的確是意外的驚喜。

因爲不管是數學研究,還是物理研究,亦或者是材料研究,都需要不低的數學能力作爲基礎。

當然,想要依賴這靈敏度從一線實驗室中找到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數據,幾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畢竟這些數據還沒有經過超級計算機加工,裡面包含了各種雜質與無用數據。

對於這個,徐川也瞭解,所以看了一會後就沒再關注了。

十月份重啓對撞實驗,有關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的實驗持續了整整兩天的時間。

這兩天,對撞機產生屬於數以萬億計算的數據,而這些數據中的絕大部分都會被超級計算機經過篩選後拋棄。

而剩下的部分,則會經過再次整理後送到數據庫中,供物理專家申請使用。

這次的實驗,第一批申請對撞數據的,自然是華國的三所高校。

這是已經預定了的事情。

畢竟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是徐川計算出來的,他有一定的建議權和處理權。

不過除了華國的三所高校外,也有其他的高校和實驗室同樣申請了對撞數據,且獲得了批准。

這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有失偏頗,但在CERN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如果這次研究出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是米國學者或者歐洲學者。

在他們獲得第一批數據使用權時,華國也可以申請第一批的實驗數據進行處理。

當然,能不能搶到就不一定了。

畢竟CERN有這麼多的物理學家,對於感興趣的項目,大家都會申請,申請後CERN會根據你的貢獻和以往的研究進行分配。

除此之外,兩組或者三組不同的研究機構計算的數據可以用來互相驗證,確保數據的正確性。

儘管獲得署名權的永遠只有第一個提交驗收報告且獲得通過的小組,但在CERN就是這麼現實與殘酷。

實驗結束,經過超級計算機處理過後的對撞數據下發到申請了這次實驗數據的小組手中。

除了南大、華科大、交大這三所高校外,這次申請到了對撞數據的還有米國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日耳曼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人員。

畢竟有了徐川的理論計算數據,這次發現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的概率很大,沒道理不進來分一杯羹。

三個小組,如果按照實力來算,米國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排第一、日耳曼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排第二、華國的三所高校排第三。

不過相對而言,南大有此前分析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對撞數據的經驗。再加上徐川還是理論計算數據的作者,可以說註定了其他兩家實驗室和研究所是來陪跑的。

數據分配下來後,國內三所高校組成科研小組立刻展開了工作。

三名院士+一名菲爾茲獎候選人+數名CERN正是研究員的超豪華陣容在,再加上隨時還有博士生,博士後,甚至是大學教授作爲後備能源,註定了這次的實驗數據分析數據能快到飛起。

在加班加點的狀態下,僅僅不到一週的時間,完整的達里茲圖便全部繪製了出來。

達里茲圖繪製完成,檢查一遍確認無誤後,徐川和三位院士甚至都來不及慶祝,第一時間就向的CERN提交了驗收報告會的申請。

雖說知道其他兩家實驗室不可能這麼快就將成果做出來,但肯定依舊擔心。

畢竟這要是讓其他實驗室搶了這次的成果,那就坑爹了。

(本章完)

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709章 紛爭的落幕第588章 阿爾忒彌斯計劃,米國的反擊!第568章 超出範疇的研究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489章 突如其來的靈感第498章 CERN那不切實際的想法第642章 龍日節第352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聲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283章 到手的國際專利!(求月票)第574章 畢竟是那個男人!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700章 破局的契機第25章 練習短跑第428章 聽聽,這是人話嗎?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134章 找不到審稿人員的天文物理期刊第213章 重演的歷史第752章 我要Neuralink腦機接口公司!第202章 NS方程第74章 我是讀了個假大學和研究生嗎?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460章 天才年少時的科研直覺第306章 又一項諾獎級的成果第562章 舒爾茨:MMP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實並不是很多第11章 雙科省一第139章 新的征程!第37章 論文刊登第249章 基建狂魔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第373章 我倒要看看你怎麼打破記錄!第595章 窮的就只剩下錢了第718章 ‘時空洞’與‘引力子’第564章 舒爾茨:帥的人都已經結婚了!第550章 威騰和德利涅的聯手第162章 戴維·格羅斯的指導第207章 PPPL實驗室的邀請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67章 新的征程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689章 搶銀行都沒這快!第775章 太空安全的威脅第283章 到手的國際專利!(求月票)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401章 臨門一腳!第8章 帶壞第457章 都他麼是來要經費的!第749章 物理學的新紀元!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374章 畢竟他只是個晚輩!第99章 上架感言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420章 是時候給上面一個驚喜了第766章 超前的理論第350章 材料不夠,石墨烯來湊!第191章 邱成桐的邀請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來客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205章 NS方程的階段性成果第304章 你可能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爲盟主第490章 爲量子芯片提供理論基礎第125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上)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745章 希格斯教授的遺信第801章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徐川教授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數學界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448章 航天發動機的方向第682章 少俠,我想去太空旅行!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251章 克雷數學研究所的邀請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362章 有勇氣站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了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784章 徐川:或許我會選擇用自己的名字來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647章 星空之下勇往直前第576章 打開‘時空洞’的鑰匙第524章 《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與解的證第639章 超音速擾流難題第134章 找不到審稿人員的天文物理期刊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326章 火力全開的陶哲軒第576章 打開‘時空洞’的鑰匙第581章 量子計算機與碳基芯片第690章 搶生意啦!第192章 徐-霍奇定理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
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709章 紛爭的落幕第588章 阿爾忒彌斯計劃,米國的反擊!第568章 超出範疇的研究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489章 突如其來的靈感第498章 CERN那不切實際的想法第642章 龍日節第352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聲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283章 到手的國際專利!(求月票)第574章 畢竟是那個男人!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700章 破局的契機第25章 練習短跑第428章 聽聽,這是人話嗎?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134章 找不到審稿人員的天文物理期刊第213章 重演的歷史第752章 我要Neuralink腦機接口公司!第202章 NS方程第74章 我是讀了個假大學和研究生嗎?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460章 天才年少時的科研直覺第306章 又一項諾獎級的成果第562章 舒爾茨:MMP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實並不是很多第11章 雙科省一第139章 新的征程!第37章 論文刊登第249章 基建狂魔第424章 閃耀如恆星!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第373章 我倒要看看你怎麼打破記錄!第595章 窮的就只剩下錢了第718章 ‘時空洞’與‘引力子’第564章 舒爾茨:帥的人都已經結婚了!第550章 威騰和德利涅的聯手第162章 戴維·格羅斯的指導第207章 PPPL實驗室的邀請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67章 新的征程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689章 搶銀行都沒這快!第775章 太空安全的威脅第283章 到手的國際專利!(求月票)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401章 臨門一腳!第8章 帶壞第457章 都他麼是來要經費的!第749章 物理學的新紀元!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374章 畢竟他只是個晚輩!第99章 上架感言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420章 是時候給上面一個驚喜了第766章 超前的理論第350章 材料不夠,石墨烯來湊!第191章 邱成桐的邀請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來客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205章 NS方程的階段性成果第304章 你可能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爲盟主第490章 爲量子芯片提供理論基礎第125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上)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745章 希格斯教授的遺信第801章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徐川教授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數學界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448章 航天發動機的方向第682章 少俠,我想去太空旅行!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251章 克雷數學研究所的邀請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362章 有勇氣站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了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784章 徐川:或許我會選擇用自己的名字來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647章 星空之下勇往直前第576章 打開‘時空洞’的鑰匙第524章 《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與解的證第639章 超音速擾流難題第134章 找不到審稿人員的天文物理期刊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326章 火力全開的陶哲軒第576章 打開‘時空洞’的鑰匙第581章 量子計算機與碳基芯片第690章 搶生意啦!第192章 徐-霍奇定理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