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要學習棒子以買國產貨爲榮

符建設點了點頭道:“不錯,棒子造船工業確實做得很成功,現在已經是在訂單量和建造量方面快要超過腳盆國了。在這一方面我也有過深入研究,棒子造船工業之所以能發展得這麼好,實際上還離不開衆多配套產業的支持,比如說機械、電子、化工、鋼鐵等行業。造船工業要發展,與各種關聯產業的發展實際是相輔相成的。

沈歡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未來岳母,現在進入船舶配套產業,的確是無比正確的決策啊,未來中國船舶配套產業的發展,肯定會異軍突起,如同棒子國的船舶配套產業一樣。

符建設繼續道:“棒子在造船工業所需要的船用鋼材方面,也享受到了本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好處。早期棒子的船用鋼板主要還是從國外進口,在成本方面沒有什麼優勢。棒子鋼鐵工業在六十年代末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因此而成立的浦項鋼鐵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到一九八五年時,年產量已經逼近一千萬噸!而今年更是有可能超過腳盆國的新日鐵公司,成爲世界第一大鋼鐵公司,這麼一個小小的國家,能夠做到這種地步,的確是很厲害了!”

沈歡不由得想到了江南常興造船集團的股東之一,中海寶鋼,這家鋼鐵公司雖然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鋼鐵公司,可是最高峰時的鋼鐵產量,也不過五百萬噸左右,還不如八十年代棒子這家鋼鐵公司的年產量。

儘管十多年之後,棒子這家浦項鋼鐵公司粗鋼產量方面已經遠不如寶鋼了,但原因卻不是這家鋼鐵公司不行了,而是它已經轉型升級成功了,主要做的是高附加值的鋼鐵產品。因此它的粗鋼產量雖然遠遠不如寶鋼,可是它的營收、利潤卻是超過了寶鋼,甚至它在世界上所有的鋼鐵企業裡面,無論是人均產量、人均利潤等都遠遠超過寶鋼,位居世界第一。

在2011年浦項鋼鐵人均利潤達到9.4萬美元,而位成世界第二的寶鋼只有1.8萬美元。在人均產量上,浦項鋼鐵達到了1068噸,而排名第二的沙鋼只有710噸。

事實上棒子鋼鐵的自給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到了新世紀初棒子國已經成爲世界第六大鋼鐵生產國,特別是浦項鋼鐵公司,生產每噸鋼鐵的成本比腳盆低百分之二三十,比米國低百分之五十,這樣棒子國的鋼材價格就非常的具有優勢,這使得棒子國的造船工業成本比別人低很多,要知道船用鋼鐵和各種鋼構件佔了船舶總自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得益於鋼鐵工業的發展,棒子國的造船工業能夠成爲世界霸主。不僅如此,還讓棒子國的汽車工業也成爲了世界的一極。而棒子國的汽車工業,也幾乎是與造船工業同時起步的。並且發展軌跡都差不多,都是先從國外引進發動機、傳動系和底盤技術,然後再過渡到自主開發,在本國鋼鐵工業以及其他關聯產業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在二零零七年棒子國的汽車產量達到了四百多萬輛,雖然比中國後來的年產兩千萬輛這個數字還差不少,但是中國後來年產兩千萬輛汽車,卻被外資拿走了百分之七十的利潤。比如本田汽車,在二零零九年的淨利潤,達到三十一點八億美元,在中國的淨利潤就達到了二十八億美元之多,可以說幾乎是中國人把本田給養活了。

棒子國現代汽車,在這一年的利潤總額爲二十五億美元,而在中國的利潤就達到了六億多美元。

這又要說到非常有爭議性的話題,到底是買自主品牌好,還是買合資品牌好。有人說棒子國汽車工業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都是由於本國國民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幾乎不買外國品牌的汽車,而是用買本國品牌的汽車來大力支持自主品牌的發展。

翻開棒子汽車發展史,無論棒子的汽車工業面臨着如何危機,棒子的自主品牌汽車在國內市場上始終佔有絕大多數的份額,無論是走到哪裡,迎面駛來的幾乎全是棒子自主品牌的汽車。有這麼一種說法,棒子國民之所以都願意買國產汽車,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韓國的消費觀念。棒子國民從小接受的就是愛國和買國貨的教育,認爲買外國汽車是一種恥辱,也會被人恥笑。

而在中國呢?絕大多數的人都更願意選擇國外的品牌,把汽車當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買國產車會被人恥笑,開進口車最有面子,合資品牌其次。有一句話不是說得很好嗎?有錢的話首先進口汽車,再次是合資品牌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實在是沒有錢的纔買國產的自主品牌汽車。

當然促使國人購買外國品牌汽車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早期自主品牌汽車的質量的確不是那麼令人滿意,特別是在三大件方面,距離國外汽車廠商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後來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還是通過搶佔SUV市場,趁着SUV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國外汽車廠商還沒有十分重視SUV車型的開發,特別是二十萬元以下的SUV市場,很少有國外品牌,這樣自主品牌才分得了一杯羹,出現了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榮威汽車這樣發展非常迅速的自主品牌。

因爲中國生產的汽車大多還是合資品牌,本國自主品牌的佔有率還不高,更加之自主品牌主要都是在十五萬以下的低端領域發展,利潤率要比合資品牌低得多。而棒子國的汽車卻都是自主品牌,並且還佔領了海外市場,比如說在中國,棒子車也是實力非常強的一個造車勢力,僅次於腳盆汽車、德每系汽車和米國汽車。

所以沈歡也不禁感嘆道:“是啊,棒子國的經驗值得咱們學習,無論是在造船工業領域,還是在其他領域,比如說在汽車工業領域,也是如此。我們的路還很漫長,也很艱鉅。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咱們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像棒子國的國民,都以買國貨爲榮,而以買外國貨爲恥,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的人民連自己國家生產的產品都不支持,那麼我們國家的自主工業產品又如何能發展得起來?”

第三百三十五章 瓦良各之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首艇下線第四百六十章 超長大直徑PHC管樁試樁成功第一百八十一章 較真的軍代表第九章 普江上的船第七十三章 金融風暴第九章 普江上的船第四百六十六章 造船強國就是沈歡的最高目標第二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常興島超級工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世界第一造船集團第四百一十六章 論文缺乏獨特觀點第六百三十八章 準備申報教授級高工第四百九十八章 生態鏈商業模式第七十五章 準備提建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穫豐碩第二百六十七章 齊聚中海第四百六十章 超長大直徑PHC管樁試樁成功第七十八章 被表白了第五十二章 追星一族第四百九十九章 客滾船動力第三百零九章 躍層不錯第四百一十七章 PHC管樁出質量問題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個嶄新的時代第九十七章 十二萬噸級好望角型散貨船第二百九十二章 英雄救美第一百四十三章 達到遊輪的舒適性第四十四章 轉移話題第六百四十四章 借塢造船第三百零四章 李鐵家的年飯第六百二十章 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第三百九十三章 和總師們圍爐夜話第三百三十章 好消息是什麼第三百九十章 中船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第一百八十九章 船舶電子產品第五百零一章 難以抗拒的好處第一百六十五章 船用鋁合金第六十四章 現代級驅逐艦第四百五十章 超長大直徑PHC管樁第五百一十一章 沈歡的疑慮第七十七章 不能接受第一百九十四章 AIS系統第九十六章 押題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國怎能沒有藍水海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技能比拼第六百零三章 專家意見不同了第二百七十章 離別的車站第四百九十章 什麼是生?什麼是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盾和彈的事兒第三百四十六章 沈樂受傷住院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嚴向東的幸福生活第三百零二章 未來岳母讓買輛小車第三百四十七章 自考大專的男青年第四百七十二章 又一位女總師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船工業集團年會第二十九章 能幫我一下嗎第三百一十章 六十萬搞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七萬噸自卸式散貨船的教訓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同之行第三百一十五章 普江上的大黑魚第八十三章 深厚的“友誼”第六章 好兄弟第三百六十八章 誰炒誰的魷魚第四百七十八章 中船工業集團徵文大賽第二百九十六章 帶個洋媳婦回家過年第二百七十八章 兄弟同心第四十四章 轉移話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拍賣瓦良格第四百六十六章 造船強國就是沈歡的最高目標第四百八十章 試生產第三百零二章 未來岳母讓買輛小車第二百零七章 海上巨獸第一百四十章 女強人本色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邊建設一邊造船第五十章 瘋狂炒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相約千年燈會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船工程學會專委第三百五十一章 農家子弟的命運第四百六十八章 搶灘登陸戰遊戲第五百六十四章 風光無限第一百六十八章 依依惜別第二百一十章 艦載機的那些事兒第二百五十章 受邀交流訪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造我們的船舶工業配套產業集羣第一百五十二章 涉足船舶配套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同之行第八十章 大國巨匠第一百八十章 S級精度第二百六十四章 眼鏡蛇機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競爭對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特別的“禮物”第四百五十一章 中國船舶工業發展論壇第四百三十五章 沈樂要走了?第五十八章 莫欺少年窮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途充滿光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AIS系統第五百九十一章 招聘人才第二百七十九章 只是普通朋友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造我們的船舶工業配套產業集羣第二百八十章 沈歡的想法第五百五十九章 文化旅遊項目
第三百三十五章 瓦良各之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首艇下線第四百六十章 超長大直徑PHC管樁試樁成功第一百八十一章 較真的軍代表第九章 普江上的船第七十三章 金融風暴第九章 普江上的船第四百六十六章 造船強國就是沈歡的最高目標第二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常興島超級工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世界第一造船集團第四百一十六章 論文缺乏獨特觀點第六百三十八章 準備申報教授級高工第四百九十八章 生態鏈商業模式第七十五章 準備提建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穫豐碩第二百六十七章 齊聚中海第四百六十章 超長大直徑PHC管樁試樁成功第七十八章 被表白了第五十二章 追星一族第四百九十九章 客滾船動力第三百零九章 躍層不錯第四百一十七章 PHC管樁出質量問題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個嶄新的時代第九十七章 十二萬噸級好望角型散貨船第二百九十二章 英雄救美第一百四十三章 達到遊輪的舒適性第四十四章 轉移話題第六百四十四章 借塢造船第三百零四章 李鐵家的年飯第六百二十章 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第三百九十三章 和總師們圍爐夜話第三百三十章 好消息是什麼第三百九十章 中船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第一百八十九章 船舶電子產品第五百零一章 難以抗拒的好處第一百六十五章 船用鋁合金第六十四章 現代級驅逐艦第四百五十章 超長大直徑PHC管樁第五百一十一章 沈歡的疑慮第七十七章 不能接受第一百九十四章 AIS系統第九十六章 押題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國怎能沒有藍水海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技能比拼第六百零三章 專家意見不同了第二百七十章 離別的車站第四百九十章 什麼是生?什麼是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盾和彈的事兒第三百四十六章 沈樂受傷住院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嚴向東的幸福生活第三百零二章 未來岳母讓買輛小車第三百四十七章 自考大專的男青年第四百七十二章 又一位女總師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船工業集團年會第二十九章 能幫我一下嗎第三百一十章 六十萬搞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七萬噸自卸式散貨船的教訓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同之行第三百一十五章 普江上的大黑魚第八十三章 深厚的“友誼”第六章 好兄弟第三百六十八章 誰炒誰的魷魚第四百七十八章 中船工業集團徵文大賽第二百九十六章 帶個洋媳婦回家過年第二百七十八章 兄弟同心第四十四章 轉移話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拍賣瓦良格第四百六十六章 造船強國就是沈歡的最高目標第四百八十章 試生產第三百零二章 未來岳母讓買輛小車第二百零七章 海上巨獸第一百四十章 女強人本色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邊建設一邊造船第五十章 瘋狂炒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相約千年燈會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船工程學會專委第三百五十一章 農家子弟的命運第四百六十八章 搶灘登陸戰遊戲第五百六十四章 風光無限第一百六十八章 依依惜別第二百一十章 艦載機的那些事兒第二百五十章 受邀交流訪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造我們的船舶工業配套產業集羣第一百五十二章 涉足船舶配套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同之行第八十章 大國巨匠第一百八十章 S級精度第二百六十四章 眼鏡蛇機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競爭對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特別的“禮物”第四百五十一章 中國船舶工業發展論壇第四百三十五章 沈樂要走了?第五十八章 莫欺少年窮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途充滿光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AIS系統第五百九十一章 招聘人才第二百七十九章 只是普通朋友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造我們的船舶工業配套產業集羣第二百八十章 沈歡的想法第五百五十九章 文化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