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浮生現在既有些幸福甜蜜,又有些擔憂,沈樂每天都要跟他煲一陣電話粥,他當然明白沈樂的心思了,只不過他現在還一點兒準備都沒有。他很自卑,因爲他一無所有,而且他只是一箇中專文憑,怎麼配得上沈樂這樣的名牌大學高材生呢?
更不要說沈樂家裡面的條件比他好上十倍不止!怎麼說沈樂也是出身工人庭,放在農村來說那就是鐵飯碗,而且現在,沈歡又那麼優秀,錢也多得花不完。
當然還有一點更爲重要,那就是在中海,有這麼一個情況,那就是有不少的中海人,看不起外地來打工的。特別是中海城裡的,他們天生有一種優越感。
在中海有這樣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中海的女孩子,很多都會選擇嫁到腳盆國,以及棒子國去,當然還有更多的會選擇和ww的男人結婚,因爲在中海工作的ww人非常多,據說達到十幾萬之多。
當然棒子國和腳盆國的人也不少,所以中海的女孩子們,都紛紛的嫁出去了。這樣一來中海的男青年們,就沒有多少資源了,他們當中優秀的可以娶到本地的姑娘,而條件比較一般的,就只能找一個外地姑娘結婚了。
就連中海的男人都不好找到中海姑娘,更不要說外地來中海打工的下里巴人了,所以這就是李浮生特別沒有自信的原因之一,因爲事實就是這樣。
他現在只不過是暫時有一個看起來還行的工作,一個月有兩千來塊錢的工資收入,但是他在中海什麼也沒有,沒有房子沒有存款,更沒有什麼人脈。他雖然有些個親戚在中海,不過同樣都是打工的,這個年代有幾個打工的能在中海買得起房?
再退一步說,就算買得起房,也是很難落戶的,因爲中海人口是全國城市裡面最多的,又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所以外來人口是很難落戶的,除了引進人才以及特別有錢的人以外,普通的打工仔,是不可能落戶的,哪怕買了房子。甚至就是和中海的姑娘結婚了,也不能落戶。
李浮生也知道自己的情況,所以他現在甚至有點兒不敢跟沈樂多說幾句,因爲他也怕真的到了那一步,他怎麼能夠給一箇中海姑娘幸福呢?他就像一顆浮萍飄浮不定,目前看來很難穩定下來。
在李浮生的擔憂中,壞事就接踵而至了,他也沒有想到,他的打工之路也變得那麼艱辛。
這幾天不知道怎麼回,攪拌出來的混凝土,在攪拌樓下取樣,看着明明很好的,但是到了工地之後,都出現了工作性能上的問題,混凝土變得很乾,有的甚至不能從混凝土罐車裡面放出來!
退回來的混凝土着實不少,工地上的投訴也是一個接一個地到了老闆和總經理那裡。
李浮生這兩天也沒少被主任和總經理訓斥,當然他的同事們也好不了多少,一個個都被罵慘了。
什麼“小赤佬”“恁孃的,幹不好就給老子滾蛋”等等此類的髒話,充斥着李浮生的耳朵。他不敢辯解,更不敢反駁,只能低下頭,默默地承受着。
因爲他害怕自己失去這一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啊!如果沒有了工作,他甚至都難以在中海呆下去。因爲他現在還沒有什麼工作經驗,要再找一份工作,其實並不容易。
李浮生想起了自己的爸媽,他們含辛茹苦的把自己養大,甚至他當年考上中專,還成爲了村裡人都羨慕不已的人,他的父母也爲此而感到很欣慰,因爲他們覺得,他們的兒子,考上中專了,就脫離了農村,將來在城裡上班,娶個城裡媳婦,那多好啊。
可惜的是,李浮生一畢業就等於失業,這個時候不要說分配工作的話,在內地很多企業都經營得很困難,再加上國家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政策的變化,李浮生就淪爲了一個笑話,村裡人都開始指指點點了,李浮生知道自己如果不混出點樣子來,那就更會讓人笑話,連帶着父母也要被人家笑話。
可是來中海快一年了,李浮生都沒有看到什麼出頭的希望,在這裡他就是一個打工仔,沒有地位沒有尊嚴,只能低頭做事。如果是那些比較善於交際的打工仔還好,跟領導混得熟了,領導會客氣一點,像遇到這種事情,最倒黴的就是李浮生這樣的人。
如果說有人要因此而被辭退的話,那個人一定就是李浮生了。
李浮生這大半年來,也總結了不少的經驗,學到了不少的混凝土專業知識,但是對於這種情況,他一個新人,怎麼可能會弄得清楚?
其實這件事情非常的簡單,只不過並沒有人跟他說。
什麼原因呢?如果是幹過兩三年混凝土技術員的人,到料倉去看一眼就知道,贊成混凝土工作性能發生劇烈變化,到了工地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的原因,就是料倉裡的砂子發生了變化,最近進場的砂子,質量比之前差了很多,砂子的含泥量超標了,而且超得比較多。
這背後又牽涉到很多的原因,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最近砂子的供貨商多了一家,這一家供貨商是嘉泰混凝土公司老闆的親戚。
一開始試驗員在驗收進場的砂子時,發現了這家供貨商存在的質量問題,便向試驗室主任張毅彙報了,試驗員可沒有退貨的權力。
得到彙報後,張毅也親自跑到碼頭看了那一船的砂子,的確是有比較嚴重的質量問題,含泥量那麼高,如果用到混凝土裡面,肯定會出現不少的問題,混凝土強度就不說了,肯定會下降不少,還有含泥量高了,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就會明顯增加,因爲泥粉會吸附掉一部分混凝土外加劑,導致混凝土工作性能產生一系列問題。
張毅幹了幾年的技術工作,當然不會不清楚,如果這批砂子進來的後果,所以他立刻就通知採購部,拒收這一船不合格的砂子。
這時候張毅也還不知道,這一家新引進的原材料供貨商,其實是老闆的親戚。所以採購部那邊就立即告訴他,最好還是讓步驗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