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

黃昏,一抹殘陽慢慢地沒入地平線下,留下幾片紅彤彤的雲彩,依舊流連在蒼茫的暮靄裡。

大帳之外的空地上,韓遂負手而立,默默地望着昏暗的天空,心中思緒萬千。

他不願意造反,這是事實。造反了,他就是大漢朝的叛逆,是大漢朝的罪人,就是死了,也永世翻不了身。因爲他的造反,他給自己的家族親人帶來了死亡的命運,讓自己名震天下的老師遭到了世人的唾罵,讓自己的朋友陷入了痛苦和危險的境地。自己這麼做到底爲了什麼?爲了家人的性命?這個理由是笑話。造反了,不僅僅是家人,就連自己的親戚,九族以內的親戚都會被誅殺。

但他的確有一個理由,一個他願意造反的理由。他要讓西涼的百姓過上好一點的日子,不再象螻蟻一樣受到官府的欺壓ling辱,不再在水深火熱之中啼飢號寒,不再在悽風苦雨之中悲慘無助的死去。他要和這個黑暗的天鬥一鬥。

他還有一個心願,只有他還活着,還帶着西涼大軍,大漢朝的任何一個官吏就休想踏進西涼一步,休想再敲骨吸髓,荼毒生靈,他要扭轉乾坤,撥雲見日。

造反之後,他們的部隊席捲了西涼大部分州郡,奪城拔寨,所向披靡,但接着的問題就是朝廷的援助沒有了。西涼已經兩年沒有得到朝廷一貫錢的援助,加上西涼這兩年各地一直都在打仗,所以天地荒蕪,牲畜劇減,最終導致了西涼經濟的徹底崩潰。西涼百姓突然之間更窮了,更沒有活路了。

西涼窮,貧瘠,不論是畜牧還是農耕,都無法滿足十幾萬軍隊和幾十萬百姓的最基本需要。

多少年了,西涼一直都在遭受着各族胡人的入侵,兵連禍結,戰爭不斷,加上各地官吏倒行逆施,橫徵暴斂,造成了西涼民生凋敝,民窮財匱,哀鴻遍野。普通百姓們每年都是靠朝廷的撥款救濟,才能得以維持生存。但也正是因爲西涼的貧窮,持續的戰爭和救濟,才造成了西涼各地的官府是整個大漢朝最黑暗最腐敗的地方。

去年上半年,西涼因爲得到皇甫嵩的救助,各地百姓尚能勉強度日。但從去年秋天張溫到了西涼之後,情況就急劇惡化了。

張溫到了西涼,全然不顧西涼百姓的死活,一味地督促官軍剿匪平叛。邊章等人雖然率軍擊敗了張溫,將他趕出了西涼,但西涼百姓的生存問題卻越來越嚴重。他們也曾想過佔據三輔,打下長安,爲解決西涼百姓的溫飽而大肆擄掠一番,但因爲下雪,最終功虧一簣。

這個冬天,西涼各地的百姓死去了許多,許多地方發生了人吃人的事。

這不是他們造反想要的結果,這和他們造反的目的差距太遠了。他們造反,是想讓百姓不再受到官府的欺壓,過得好一點。他們完全沒有想到事情會演變成這樣。過去,那些官僚雖然貪污腐敗,但朝廷的援助還是每年源源不斷地運到西涼,在最困難的時候,大家尚可勉強度日,西涼還從來沒有出現過象去年冬天那樣成片成片餓死人凍死人的事情。難道,造反是錯誤的嗎?

今年就更不行了。今年,如果部隊不能打進長安,大肆擄掠一批財物糧食帶回西涼,西涼的百姓將要死去更多。如果情況一直得不到改善,一直這樣繼續下去,要不了幾年,西涼的百姓就要死光了。西涼的百姓沒有了,他們怎麼生存?到了那個時候,不要官軍平叛,西涼的叛軍就銷聲匿跡了。

邊章爲此痛哭失聲。他要投降,他要領着大家投降。事實太殘酷了。他寧願自己死,自己的家人宗族都被處死,他也不願意看到西涼的幾十萬百姓因爲他們的造反而全部死去。

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今年,部隊如果能打下三輔,佔據長安,就會有大量的錢財,大量的糧食,西涼就可以得到喘息的機會,大家都還有活路。如果不行,恐怕只有投降了。

現在官軍的部隊裡,除了從洛陽趕來的周慎兩萬北軍,其餘全部都是西涼人。這些西涼人很多是他們的朋友,大家都知道他們爲什麼造反,都知道西涼的現狀,所以誰都不會真刀真槍的和他們交手。這些朋友中,有些人甚至巴不得他們馬上帶着部隊打到長安去。西涼的將來,西涼幾十萬百姓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甚至於超過了他們對皇帝陛下的忠心。所以韓遂有信心。

他現在擔心的是董卓,還有就是從冀州趕來的援軍。

董卓和北宮伯玉是好朋友,和他沒有太深的交情,他一向瞧不起這個人。他的老師張奐非常鄙視董卓,曾經把董卓賄賂他的財物丟出了大門。去年皇甫嵩在西涼平叛時,董卓還是中郎將,屯兵在武威郡的姑臧。他奉命率軍過了黃河之後,和皇甫嵩非常有默契,待在隴西一戰未打。後來他升了將軍,歸張溫節制之後,事情就有了變化。董卓的本性很貪婪,非常貪婪,無論是權勢,錢財還是女人,他都垂涎三尺。這也無可厚非,西涼這種人多了。但他在貪婪之外還殘忍和嗜血,極度的殘忍和嗜血,這在西涼就他一個。

所以當董卓通過北宮伯玉來向他們要錢時,他們感到了危機。西涼戰場上,論實力,就他最厲害。如果他帶頭反擊,事情就很麻煩。自己要給,但邊章不同意,堅決不同意。

還有就是從冀州來的李弘。他已通過朋友,知道了李弘其人和他的風雲鐵騎。這樣厲害的年輕人到了西涼戰場,對西涼來說,到底是禍還是福呢?

面對一隻兇猛的豹子,外加一隻虎視眈眈的豺狼,韓遂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心裡不免惴惴不安起來。

楊秋匆匆走了過來。楊秋是歸屬羌人,一個部落首領。

“將軍,六月驚雷派人來了。”

韓遂心中一喜,急忙問道:“雷帥的位置在哪裡?”

“快到陳倉了。”楊秋笑道,“雷帥這次速度奇快,大概是怕我們先打進長安,搶了他的那份錢財。”

韓遂輕輕一笑。他擡頭望望天邊最後一絲餘霞,心裡突然涌起一股暖意。這幾個羌人兄弟,永遠都是自己真正的好朋友。

===

漆黑的夜空,繁星點點,一彎弦月悄然掛在遙遠的天際。

李弘,李肅並肩而立,遠遠望着一支飛馳而來的騎兵大軍。

戰馬奔騰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濺起的滿天灰塵幾乎遮掩了半邊夜空。

李弘飛身下馬,迎上縱馬而來的馬騰。

李肅稍稍猶豫了一下。一箇中郎將下馬去迎一個軍司馬,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自己的官職雖然比馬騰高一截,但比起李弘,自己又低了一點。既然主將都下馬去接,自己只好也下馬了。

馬騰高大結實的身軀就象一堵牆,給人一種牢不可破的感覺。方方正正的一張臉,濃眉大眼,雙目顧盼之間虎虎生威,鋒芒畢露。

李弘立即認出了他,這種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超羣絕倫,一看就是那種肝膽相照,義薄雲天的好漢。

李弘暗暗喝了一聲採,高聲大叫道:“是馬大人嗎?”

馬騰顯然很吃驚,他從來沒有看過一個比自己官職高多了的大人親自下馬來接。馬騰趕忙下馬,遠遠地躬身行禮,大聲說道:“下官馬騰,拜見中郎將大人。”

李弘幾步就跑到馬騰身邊,笑着說道:“馬大人,你來得好快啊。”

馬騰看到李弘那麼年輕,心裡沒來由地涌上一層火氣,但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那麼客氣,怎麼說也是給足了自己面子,不能太無禮。

他淡淡地笑了一下,低聲回道:“軍情緊急,不能耽擱。多謝大人來接。”

李弘笑道:“你是西涼的英雄,當然應該接了。”隨即回頭衝着李肅喊道:“李大人,快來見見馬大人,你們不是認識嗎?”

馬騰看到李肅,那股火氣頓時爆發了,他冷冷一笑,挺着身軀,手扶戰刀,大聲叫道:“下官馬騰,拜見李大人。”

李弘一愣。這個馬騰,果然厲害,手捉戰刀,殺氣立時噴吐而出。厲害。不過看架勢兩人之間有過節。

馬騰手扶戰刀大吼一嗓子,不要說沒有禮節,就連最起碼的禮貌都沒有了。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