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介紹吳

三國人物介紹--[很是全面資料篇)

三國人物資料--吳篇

目錄

1.孫堅、孫策、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周瑜、魯肅、呂蒙

2.張昭、顧雍、諸葛謹、步騭、張紘、嚴畯、程秉、闞澤、薛綜、薛瑩

3.甘寧、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徐盛、周泰、陳武、董襲、淩統

4.潘璋、丁奉、太史慈、呂範、朱治、朱然、朱績、朱桓、孫邵、陳化

5.鄭胄、陸績、劉基、吾粲、朱據、虞翻、陸瑁、張溫、孫靜、駱統

6.孫瑜、孫皎、孫奐、孫賁、孫輔、孫翊、孫桓、孫韶、士燮、潘濬

7.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賀齊、全琮、呂岱、周魴、鍾離牧

8.陸遜、陸抗、陸凱、是儀、胡綜、諸葛恪、滕胤、濮陽興、孫峻、孫綝

9.劉惇、吳範、王蕃、樓玄、賀邵、華融、華覈、韋曜、留贊、聶友

10.範慎、虞汜、石偉、趙諮、沈珩、鄭泉、馮熙

人物之孫堅

字:文臺

時間:155——192(壽37)

容貌: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

籍貫:揚州 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

官職:破虜將軍豫州刺史烏程侯

諡號:武烈皇帝

家庭成員: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妻:吳

人物傳記:

孫堅,據傳爲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爲軍官。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儁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爲長沙太守、烏程侯。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爲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復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的士兵射殺。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後來創建了東吳政權。

歷史評價:

陳壽: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董卓:①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②憚堅猛壯。

人物之孫策

字:伯符

時間:175——200(壽26)

容貌:美姿顏

籍貫:同孫堅

官職:會稽太守討逆將軍吳侯

諡號:長沙桓王

家庭成員:父:孫堅,弟:孫權等,子:孫紹,妻:大喬

人物傳記:

少居江淮間,頗有聲望。堅死後投靠袁術,但因術只重用親信,故策甚失望。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後袁術以孫堅舊部千餘人資策,孫策遂自領兵馬渡江轉戰整個江東。先後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等諸部。善用兵,軍紀嚴明,又得周瑜、張紘等當代名士支持與輔佐,先後攻佔吳、會稽等郡。爲人闊達,善於用人,故甚得江東民心,短短八年間,平定了整個江東,並使江東迅速蓬勃發展,打下了吳國的基礎。孫策平定江東後,自領會稽太守,並以其親族分守諸郡。袁術僭號稱帝時,策與之絕交,並奉漢帝詔討之。後曹操表策爲討逆將軍,封爲吳侯。建安四年術死,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勳,得術、勳兵兩萬餘,遂統一江東,割據東南。操憚其強,與之結親以安其心。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策欲謀襲許都。其後孫策爲故吳郡太守許貢之門客所殺,臨終囑弟權繼承其業。

歷史評價:

盧弼:孫策十七歲喪父,二十六卒,十餘年間建立大業,少年英萬,勇銳無前,真一時豪傑之士!

曹操:猘兒,謂難與爭鋒

袁術:使有子如孫郎,夫復何恨!

何義門:伯符以勇銳摧破劉繇王朗,然能系屬士民,修其政理,遂創霸業。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

郭嘉: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衆,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傅子:孫策爲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楊亮:神明器宇孫策之儔。

庾信:孫策以天下爲三分,衆纔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

陳壽:①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②策爲人,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爲致死。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或曰:孫將軍爲人,惡勝己者,若每問,當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義,此必危殆。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人物之孫權

字:仲謀

時間:181——252(壽72)

容貌:方頤大口,目有精光

籍貫:同孫堅

官職:皇帝

諡號:大皇帝

家庭成員:父:孫堅,兄:孫策,子:孫和、孫亮、孫登等,妻:謝、許、步、王、潘

人物傳記: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臺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歷史評價:

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爲下,吾不可以再見之。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裴松之:①孫權橫廢無罪之子,爲兆亂。②權愎諫違衆,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衤復之慮。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實爲無道。

孫盛:①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爲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僞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②觀孫權之養士也,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陳武之妾,請呂蒙之命,育淩統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雖令德無聞,仁澤(內)著,而能屈強荊吳,僭擬年歲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遠者,是以先王建德義之基,恢信順之宇,制經略之綱,明貴賤之序,易簡而其親可久,體全而其功可大,豈委璅近務,邀利於當年哉?語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其是之謂乎!

趙諮: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周瑜: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

《江表傳》: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

劉琬: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恆,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爾試識之。

孫策: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陸機:吳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聰明睿達,懿度深遠矣。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盡盛德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系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衛,以濟周瑜之師。卑宮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虛己,以納謨士之算。故魯肅一面而自託,士燮蒙險而效命。高張公之德而省遊田之娛,賢諸葛之言而割**之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政之煩,奇劉基之議而作三爵之誓,屏氣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甘以育淩統之孤,登壇慷慨歸魯肅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之節。是以忠臣競盡其謀,志士鹹得肆力,洪規遠略,固不厭夫區區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務未遑。

魯肅:將軍神武命世。

張遼: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

人物之孫亮

字:子明

籍貫:同孫堅

官職:皇帝

家庭成員:父:孫權

人物傳記:

孫權的第七子,吳國的第二代皇帝。他是個聰明的皇帝,看到孫縱專權,圖謀殺之,但最終失敗。帝位被廢,淪爲會稽王。

歷史評價:

陳壽:孫亮童孺而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

人物之孫休

字:子烈

時間:235——364(壽30)

籍貫:同孫堅

官職:皇帝

諡號:景皇帝

家庭成員:父:孫權

人物簡介:

東吳第三代皇帝。大將軍孫綝廢掉皇帝孫亮後擁立他爲皇帝。即位後,與丁奉一起誅殺了孫綝。

歷史評價:

李衡妻:琅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顯於天下,終不以私嫌殺君明矣。

陳壽: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亂乎?又使既廢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義薄矣。

人物之孫皓(一名彭祖)

字:元宗

時間:242——283(壽42)

官職:皇帝

家庭成員:父:孫和,子:孫瑾

人物簡介:

吳國最後一個皇帝。即位之前,人們對他報有很大希望。即位後殘忍奢侈無度,人心盡失,最後投降晉,吳滅亡,被封爲歸命侯。

歷史評價:

陳壽:①皓之陰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是以羣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其熒惑、巫祝,交致祥瑞,以爲至急。昔舜、禹躬稼,至聖之德,猶或矢誓衆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陰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既蒙不死之詔,復加歸命之寵,豈非曠蕩之恩,過厚之澤也哉!②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

孫盛:夫古之立君,所以司牧羣黎,故必仰協乾坤,覆燾萬物;若乃陰虐是縱,酷被羣生,則天殛之,剿絕其祚,奪其南面之尊,加其獨夫之戮。是故湯、武抗鉞,不犯不順之譏;漢高奮劍,而無失節之議。何者?誠四海之酷仇,而人神之所擯故也。況皓罪爲逋寇,虐過辛、癸,梟首素旗,猶不足以謝冤魂,洿室薦社,未足以紀暴跡,而乃優以顯命,寵錫仍加,豈龔行天罰,伐罪弔民之義乎?是以知僭逆之不懲,而兇酷之莫戒。詩云:“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聊譖猶然,矧僭虐乎?且神旗電掃,兵臨僞窟,理窮勢迫,然後請命,不赦之罪既彰,三驅之義又塞,極之權道,亦無取焉。

《江表傳》:皓初立,發優詔,恤士民,開倉稟,振貧乏,科出宮女以配無妻,禽獸擾於苑者皆放之。當時翕然稱爲明主。

李仁:聞吳主披人面,刖人足。惡人橫睛逆視,皆鑿其眼。

薛瑩:歸命侯臣皓之君吳也,暱近小人,刑罰妄加,大臣大將,無所親信,人人憂恐,各不自保,危亡之釁,實由於此。

人物之周瑜(吳之周郎)

字:公瑾

時間:175——210(壽36)

容貌:長壯有姿貌

籍貫:揚州廬江舒(今安徽舒城)

官職:南郡太守、偏將軍

家庭成員:父:周異,妻:小喬,子:周循、周胤

人物傳記: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蕩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爲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爲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爲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爲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

歷史評價:

陳壽:①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爲得人。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羣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建獨斷之明,出衆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策: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衆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孫權:①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②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爲人臣耳。

諸葛瑾、步騭: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爲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蔣幹: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

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爲其將。謀而有成,所規不細,終爲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

人物之魯肅

字:子敬

時間:172——217(壽46)

容貌:體貌魁奇

籍貫: 徐州臨淮東城 (今安徽定遠)

官職:橫江將軍

家庭成員:子:魯淑

人物傳記:

魯肅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魯肅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爲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爲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爲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

歷史評價:

陳壽:①少有壯節,好爲奇計。家富於財,性好施與。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羣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衆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③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衆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衆,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爲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③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

《吳書》:肅爲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爲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

人物之呂蒙

字:子明

時間:178——219(壽42)

籍貫: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

官職:左護軍虎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候

家庭成員:子:呂霸

人物傳記:

三國時東吳名將。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爲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爲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

歷史評價:

魯肅:吾謂大弟(呂蒙)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孫權:①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②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陳壽: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人物之張昭

字:子布

時間:156——236(壽81)

籍貫:徐州彭城郡(今江蘇徐州)

容貌:矜嚴,有威風

官職:輔吳將軍

諡號:文侯

家庭成員:子:張承,張休

人物傳記:

張昭少時好學,博覽羣書。二十歲時拒絕應試孝廉而與名士王朗等人討論時事,深受陳琳賞識。東漢末年張昭避亂揚州。孫策舉事時,張昭出任長史、撫軍中郎將。孫策器重張昭,有關文武之事均由張昭辦理。

孫策死時將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則盡力輔佐孫權,迅速穩定了民心士氣。張昭敢於直言諫議,曾因違背孫權意願而一度不讓他朝見。孫權稱帝之後,張昭因年老多病而辭官,著有《春秋左氏傳》和《論語注》。

嘉禾四年,張昭去世。孫權素服弔唁。

歷史評價:

陳壽:①張昭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爲己;而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②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

孫權:①孤豈爲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②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③使張公在坐,彼(蜀臣)不折則廢,安復自誇乎?④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江表傳》:昭忠謇亮直,有大臣節。

裴松之:臣鬆之以爲張昭勸迎曹公,所存豈不遠乎?夫其揚休正色,委質孫氏,誠以厄運初遘,塗炭方始,自策及權,才略足輔,是以盡誠匡弼,以成其業,上籓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本非其志也。曹公仗順而起,功以義立,冀以清一諸華,拓平荊郢,大定之機,在於此會。若使昭議獲從,則**爲一,豈有兵連禍結,遂爲戰國之弊哉!雖無功於孫氏,有大當於天下矣。昔竇融歸漢,與國升降;張魯降魏,賞延於世。況權舉全吳,望風順服,寵靈之厚,其可測量哉!然則昭爲人謀,豈不忠且正乎!

王朗:張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

習鑿齒:張昭於是乎不臣矣!夫臣人者,三諫不從則奉身而退,身苟不絕,何忿懟之有?且秦穆違諫,卒霸西戎,晉文暫怒,終成大業。遺誓以悔過見錄,狐偃無怨絕之辭,君臣道泰,上下俱榮。今權悔往之非而求昭,後益回慮降心,不遠而復,是其善也。昭爲人臣,不度權得道,匡其後失,夙夜匪懈,以延來譽,乃追忿不用,歸罪於君,閉戶拒命,坐待焚滅,豈不悖哉!

人物之顧雍

字:元嘆

時間:168——243(壽76)

官職:丞相

諡號:肅侯

家庭成員:子:顧邵、顧裕、顧濟

人物簡介:

弱冠爲合肥長,後歷任數縣,所在多有治績。孫權掌權後,任命他爲會稽郡丞,行太守事,後不斷升遷,成爲吳國第二任丞相。顧雍爲人嚴肅,不飲酒,少言語,自孫權上下對其多有忌憚。顧雍爲相十九年,多進良言,有功於吳,後病逝,孫權親自臨吊。

歷史評價:

孫權:故丞相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而侯統廢絕,朕甚愍之。

陳壽:顧雍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

人物之諸葛瑾

字:子瑜

時間:174——241(壽68)

籍貫:徐州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

容貌: 面長似驢

官職:大將軍

家庭成員:弟:諸葛亮、諸葛均,子:諸葛恪、諸葛融

歷史年表:

[200年] 諸葛瑾漢末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在曲阿向諸葛瑾請教問題,大驚其才,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爲賓待,後爲孫權長史,轉中司馬。

[215年] 孫權遣諸葛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沒談私事。

[219年] 跟從呂蒙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

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諸葛瑾給劉備做書曰:“陛下老遠來至白帝,就是因爲吳王侵取荊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肯講和,此小人之心。試爲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計可立決,不復諮之於諸將也。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同年

升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於江陵,諸葛瑾以大兵爲之救援。瑾性緩,推道理,無破敵之術,兵久不解。轉年春天,河水化開,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退走。雖無大功,也用保全師順利入境爲功。

同年 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爲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241年] 諸葛瑾去世 死前囑咐買棺服,辦喪事要簡約。

歷史評價:

陳壽:①諸葛瑾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②瑾爲人有容貌思度,於時服其弘雅。

孫權:①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②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爲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吳,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爲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貫神明。今豈當有此乎?孤前得妄語文疏,即封示子瑜,並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天下君臣大節,一定之分。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知卿意至,輒封來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吳錄》:瑾性弘緩,推道理,任計畫,無應卒倚伏之術,兵久不解,權以此望之。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退走。雖無大勳,亦以全師保境爲功。

虞翻:諸葛敦仁,則天活物,比蒙清論,有以保分。

《吳書》:謹才略雖不及弟,而德行尤純。

人物之步騭

字:子山

時間:177——277(壽71)

籍貫:徐州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

官職:丞相

家庭成員:子:步協

人物傳記:

少貧孤避難江東,晝勤四體,夜誦經傳。權爲討虜,召騭爲主記,後徙交州刺史、拜徵南中郎。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外附內違。騭誘斬之,威聲大震。士燮供命,南土始平。納雍闓加拜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又奔長沙。討益陽,屯漚口。權稱尊號,拜驃騎將軍,督西陵,代陸遜撫荊冀戍,勵太子拔能人爲賢。騭上疏論親賢遠佞斬呂壹,權悟而斬之,赤烏九年爲丞相,亦猶誨門生,手不釋卷,十年卒。

歷史評價:

《吳書》:騭博研道藝,靡不貫覽,性寬雅沈深,能降志辱身。 歲餘,騭以疾免,與琅邪諸葛瑾、彭城嚴畯俱遊吳中,並著聲名,爲當時英俊。

陳壽:步騭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 性寬弘得衆,喜怒不形於聲色,而外內肅然。

周昭:當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豈獨古人乎!然論其絕異,未若步丞相之爲美也。

人物之張紘

字:子綱

時間:152——211(壽60)

籍貫:徐州廣陵(今江蘇揚州)

官職:長史

家庭成員:子:張玄

人物傳記:

遊學京都,還本郡,舉茂才,公府闢,皆不就。避難江東。孫策創業,投策。表爲正議校尉。從討丹楊。諫策勿身臨行陳。建安四年,紘奉章至許都,留爲侍御史。諫曹公不以策薨伐吳。曹公從其言。出紘爲會稽東部都尉。權以爲長史,從徵合肥。諫孫權勿親臨突擊。次年,勸止吳軍徵合肥。建議宜出都秣陵,權從之。還吳迎家,途病卒。紘好文學,著詩賦銘誄十餘篇。書法亦爲人所稱道。

歷史評價:

陳壽:張紘文理意正,爲世令器,孫策待之亞於張昭,誠有以也。

孔融:前勞手筆,多篆書。每舉篇見字,欣然獨笑,如復睹其人也。

《吳書》:紘既好文學,又善楷篆。

人物之嚴畯

字:曼才

籍貫:彭城

官職:尚書令

家庭成員:子:嚴凱、嚴爽

人物傳記:

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說文。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友善。性質直純厚,其於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補益。張昭進之於孫權,權以爲騎都尉、從事中郎。及橫江將軍魯肅卒,權以畯代肅,督兵萬人,鎮據陸口。衆人鹹爲畯喜,畯前後固辭:“樸素書生,不閒軍事,非才而據,咎悔必至。”發言慷慨,至於流涕,權乃聽焉。世嘉其能以實讓。權爲吳王,及稱尊號,畯嘗爲衛尉,使至蜀,蜀相諸葛亮深善之。不畜祿賜,皆散之親戚知故,家常不充。廣陵劉穎與畯有舊,穎精學家巷,權聞徵之,以疾不就。其弟略爲零陵太守,卒官,穎往赴喪,權知其詐病,急驛收錄。畯亦馳語穎,使還謝權。權怒廢畯,而穎得免罪。久之,以畯爲尚書令,後卒。畯著孝經傳、潮水論,傳於世。

歷史評價:

陳壽:嚴一時儒林也。至畯辭榮濟舊,不亦長者乎!

人物之程秉

字:德樞

籍貫:汝南南頓

官職:太子太傅

人物傳記:

逮事鄭玄,後避**州,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士燮命爲長史。權聞其名儒,以禮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黃武四年,權爲太子登娉周瑜女,秉守太常,迎妃於吳,權親倖秉船,深見優禮。既還,秉從容進說登曰:“婚姻人倫之始,王教之基,是以聖王重之,所以率先衆庶,風化天下,故詩美關雎,以爲稱首。原太子尊禮教於閨房,存周南之所詠,則道化隆於上,頌聲作於下矣。”登笑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誠所賴於傅君也。”病卒官。著周易摘、尚書駮、論語弼,凡三萬餘言。秉爲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雲。

歷史評價:

陳壽:程一時儒林也。

人物之闞澤

字:德潤

籍貫:會稽山陰

官職:都鄉侯

歷史年表:

察孝廉,除錢唐長,遷郴令。

孫權爲驃騎將軍,闢補西曹掾

及稱尊號,以澤爲尚書。

嘉禾中,爲中書令,加侍中。

赤烏五年,拜太子太傅,領中書如故。六年冬卒,權痛惜感悼,食不進者數日。

歷史評價:

陳壽:①性謙恭篤慎,宮府小吏,呼召對問,皆爲抗禮。人有非短,口未嘗及,容貌似不足者,然所聞少窮。②闞生,一時儒林也。

虞翻:①闞生矯傑,蓋蜀之揚雄。②闞子儒術德行,亦今之仲舒也。

人物之薛綜

字:敬文

籍貫:沛郡竹邑

官職:太子太傅

家庭成員:子:薛珝、薛瑩

歷史年表: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從劉熙學。

士燮既附孫權,召綜爲五官中郎,除合浦、交阯太守。時交土始開,刺吏呂岱率師討伐,綜與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畢還都,守謁者僕射。

黃龍三年,建昌侯慮爲鎮軍大將軍,屯半州,以綜爲長史,外掌衆事,內授書籍。慮卒,入守賊曹尚書,遷尚書僕射。時公孫淵降而復叛,權盛怒,欲自親征。綜上疏諫曰:“夫帝王者,萬國之元首,天下之所繫命也。是以居則重門擊柝以戒不虞,行則清道案節以養威嚴,蓋所以存萬安之福,鎮四海之心。昔孔子疾時,託乘桴浮海之語,季由斯喜,拒以無所取才。漢元帝欲御樓船,薛廣德請刎頸以血染車。何則?水火之險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況萬乘之尊乎?今遼東戎貊小國,無城池之固,備禦之術,器械銖鈍,犬羊無政,往必禽克,誠如明詔。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習鞍馬,轉徙無常。卒聞大軍之至,自度不敵,鳥驚獸駭,長驅奔竄,一人匹馬,不可得見,雖獲空地,守之無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難,海行無常,風波難免,倏忽之間,人船異勢。雖有堯舜之德,智無所施,賁育之勇,力不得設,此不可二也。加以鬱霧冥其上,鹹水蒸其下,善生流腫,轉相洿染,凡行海者,稀無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聖,顯以符瑞,當乘平喪亂,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內垂定,逆虜兇虐,滅亡在近。中國一平,遼東自斃,但當拱手以待耳。今乃違必然之圖,尋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計,又開闢以來所未嘗有,斯誠羣僚所以傾身側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者也。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橋之安,遠履冰之險,則臣子賴祉,天下幸甚。”時羣臣多諫,權遂不行。

正月乙未,權敕綜祝祖不得用常文,綜承詔,卒造文義,信辭粲爛。權曰:“復爲兩頭,使滿三也。”綜復再祝,辭令皆新,衆鹹稱善。赤烏三年,徙選曹尚書。五年,爲太子少傅,領選職如故。六年春,卒。

歷史評價:

陳壽:薛綜學識規納,爲吳良臣。

人物之薛瑩

字:道言

籍貫:同薛綜

官職:左國史

家庭成員:父:薛綜,子:薛兼

歷史年表:

初爲秘府中書郎,孫休即位,爲散騎中常侍。

數年,以病去官。

孫皓初,爲左執法,遷選曹尚書,及立太子,又領少傅。

建衡三年,皓追嘆瑩父綜遺文,且命瑩繼作。瑩獻詩曰:“惟臣之先,昔仕於漢,奕世綿綿,頗涉臺觀。暨臣父綜,遭時之難,卯金失御,邦家毀亂。適茲樂土,庶存孑遺,天啓其心,東南是歸。厥初流隸,困於蠻垂。大皇開基,恩德遠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汙,釋放巾褐,受職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遷入京輦,遂升機樞。枯瘁更榮,絕統復紀,自微而顯,非原之始。亦惟寵遇,心存足止。重值文皇,建號東宮,乃作少傅,光華益隆。明明聖嗣,至德謙崇,禮遇兼加,惟渥惟豐。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報,委世以終。嗟臣蔑賤,惟昆及弟,幸生幸育,託綜遺體。過庭既訓,頑蔽難啓。堂構弗克,志存耦耕。豈悟聖朝,仁澤流盈。追錄先臣,愍其無成,是濟是拔,被以殊榮。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備物,金革楊聲。及臣斯陋,實闇實微,既顯前軌,人物之機;復傅東宮,繼世荷輝,纔不逮先,是忝是違。乾德博好,文雅是貴,追悼亡臣,冀存遺類。如何愚胤,曾無彷彿!瞻彼舊寵,顧此頑虛,孰能忍媿,臣實與居。夙夜反側,克心自論,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結草,生誓殺身,雖則灰隕,無報萬分。”

是歲,何定建議鑿聖谿以通江淮,皓令瑩督萬人往,遂以多盤石難施功,罷還,出爲武昌左部督。後定被誅,皓追聖谿事,下瑩獄,徙廣州。

天紀四年,晉軍徵皓,皓奉書於司馬伷、王渾、王濬請降,其文,瑩所造也。瑩既至洛陽,特先見敘,爲散騎常侍,答問處當,皆有條理。

太康三年卒。

歷史評價:

陳壽:瑩纂蹈,允有先風,然於暴酷之朝,屢登顯列,君子殆諸。

人物之甘寧

字:興霸

籍貫:益州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

官職: 折衝將軍 西陵太守

家庭成員:子:甘朅

人物傳記:

甘寧少年時豪俠仗義,後投靠劉表,又成爲黃祖手下,在黃祖手下得不到重用.被周瑜、呂蒙推薦給孫權,孫權十分器重他。甘寧智勇雙全、目光深遠,作戰勇猛,連關羽也十分忌憚。又性格粗獷,輕財敬士,深得江東士卒的愛戴。

歷史評價:

孫權:①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②甘興霸雖粗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爲用命。

呂蒙: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人物之程普

字:德謀

籍貫: 幽州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

官職:蕩寇將軍江夏太守

家庭成員:子:程諮

人物傳記:

三國時東吳名將。初時爲州郡吏員,有威姿容貌,好計略,善於應對,其性格好施與,喜敬士大夫。跟從孫堅四處征伐,攻城野戰,其身常被創傷。孫堅死後,程普隨孫策、孫權,討祖郎嚴白虎之流,攻劉勳黃祖之輩,周旋江、淮,鹹積功勞。後曹操大軍下江南,孫權以程普與周瑜共爲左右都督,大破曹操於烏林;又從圍魏將曹仁於南郡。軍中諸將,以程普最爲年長,時人皆呼爲程公。周瑜死後,程普代領南郡太守。孫權分荊州與劉備後,程普復領江夏太守,遷蕩寇將軍,不久逝世。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普性好施與,喜士大夫。有容貌計略,善於應對。

呂蒙:昔周瑜、程普爲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

人物之黃蓋

字:公覆

籍貫:零陵泉陵

容貌: 姿貌嚴毅

官職:武陵太守偏將軍

家庭成員:子:黃柄

人物傳記:

三國時孫吳名將。黃蓋年少已是孤兒,雖然辛苦備嘗,然而素有壯志,縱使處身貧賤,亦不與凡庸居同。不久舉爲郡吏,並察孝廉,徵召於公府。後孫堅舉義兵,黃蓋從其軍。孫堅死後,又先後隨孫策及孫權,披甲四出周旋,攻陣屠城。赤壁之役,黃蓋隨周瑜於赤壁抵抗曹操,並建議策動火攻,功拜武鋒中郎將,又領武陵太守。於任職間外討山越寇盜,內平縣邑吏治。加爲偏將軍,最後於任內病卒。黃蓋當官決斷,凡事不拖拉留滯,國人都思其恩義,又圖畫他的形貌,四時祠祭。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

人物之韓當

字:義公

籍貫:幽州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西)

官職:昭武將軍 冠軍太守

家庭成員:子:韓綜

人物傳記:

善弓馬,有膂力,從孫堅征伐,陷敵擒虜,爲別部司馬。及孫策東渡,從討三郡,遷先登校尉。從徵劉勳,破黃祖,討鄱陽,領樂安長,山越畏服。後隨周瑜等拒破曹公,與呂蒙襲取南郡。宜都之役大破劉備。守南郡,厲將士,同心奉法。黃武二年,封石城侯,遷昭武將軍,領冠軍太守,後又加都督號。討丹楊賊,破之。會病卒。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當在外爲帥,厲將士同心固守,又敬望督司,奉遵法令。

《吳書》:當勤苦有功,以軍旅陪隸,分於英豪,故爵位不加。

人物之蔣欽

字:公奕

籍貫:九江壽春

官職:右護軍

家庭成員:子:蔣壹、蔣休

人物傳記:

孫策襲袁術,欽隨從事。與策定三郡、豫章。平盜賊,遷西部都尉。討會稽賊呂合、秦狼等,徙討越中郎將。與賀齊併力,黟賊平定。從徵合肥,欽因功遷蕩寇將軍,領濡須督。後召還都拜右護軍,典領辭訟。欽貴守約,母妾布衣。性豁達,昔解隙徐盛,論者美焉。從討關羽,欽督水還,道病卒。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徐盛既服蔣欽德,論者美焉。

人物之徐盛

字:文鄉

籍貫:琅邪莒

官職:安東將軍蕪湖侯

家庭成員:子:徐楷

人物傳記:

三國時吳國名將。他在漢末因戰亂客居江東,從而開始輔佐孫權。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爲中郎將。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禦。因前後戰功,徐盛先後升任建武將軍、安東將軍,任廬江太守。後來,曹丕大舉攻吳,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曹丕被迫退走。吳黃武年間,徐盛病逝。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蔣欽:臣聞公舉不挾私怨,盛忠而勤強,有膽略器用,好萬人督也。

人物之周泰

字:幼平

籍貫:揚州九江郡下蔡(今安徽鳳台)

官職:漢中太守奮威將軍陵陽侯

家庭成員:子:周邵、周承

人物簡介:

周泰先後跟隨孫策、孫權,勇武過人,曾捨命保護孫權脫險,在對曹軍數次戰役中發揮出色,是東吳一員虎將。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泰服事恭敬,數戰有功。

孫權:幼平,卿爲孤兄弟戰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吳之功臣,孤當與卿同榮辱,等休慼。幼平意快爲之,勿以寒門自退也。

人物之陳武

字:子烈

籍貫:廬江鬆滋

容貌:長七尺七寸

官職:偏將軍

家庭成員:子:陳修、陳表

人物傳記:

孫策在壽春,武往脩謁,時年十八,因從渡江,征討有功,拜別部司馬。策破劉勳,多得廬江人,料其精銳,乃以武爲督,所向無前。及權統事,轉督五校。仁厚好施,鄉里遠方客多依託之。尤爲權所親愛,數至其家。累有功勞,進位偏將軍。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權哀之,自臨其葬。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泰服事恭敬,數戰有功。

人物之董襲

字:元代

籍貫:會稽餘姚

容貌:長八尺,武力過人

官職:偏將軍

人物傳記:

孫策入郡,襲迎策於高遷亭,任賊曹。隨策山陰宿賊黃龍羅、周勃等,策自出討,襲身斬羅、勃首,遷揚武都尉。從策攻皖,討劉勳,伐黃祖。主策薨,襲討鄱陽賊彭虎等衆數萬人,旬日盡平,拜威越校尉,遷偏將軍。建安十三年,襲隨權討黃祖。襲身以刀斷兩紲,使祖蒙衝橫流,大兵遂進。斬祖。濡須戰,襲督五樓船住濡須口。夜卒暴風船覆,襲死。

歷史評價:

謝承:襲志節慷慨,武毅英烈。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人物之淩統

字:公績

時間:189——237(壽49)

籍貫:吳郡餘杭

官職:偏將軍

家庭成員:子:凌烈、凌封,父:凌操

人物傳記:

淩統年方十五歲,孫權遂拜淩統爲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攝繼父兵。後孫權復徵江夏,淩統爲前鋒,斬黃祖將張碩,搏戰登城,大獲全捷,封爲承烈都尉。不久淩統與周瑜等攻曹仁於南郡。其時甘寧在夷陵,爲曹仁別軍所圍,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以拒曹仁,周瑜自分軍救寧,反敗爲勝,因功遷爲校尉。淩統雖在軍旅之中,卻親賢接士,輕財重義,又愛士卒,士卒亦敬慕淩統。後從孫權往合肥,爲軍中右部督。時全軍出陣,前部已發,魏將張遼等卻忽在津北出現,孫權遭圍;淩統便率領親近三百人攻入敵圍,扞護孫權突走。淩統復還奮戰,左右戰士盡死,自身亦被創,仍攻殺數十人,待孫權無事方還。於是拜爲偏將軍。嘉禾六年,淩統病卒,時年四十九。孫權聞之,哀不能自止,數日減其膳,每言及淩統皆流涕,撫育其孤,又使張承爲之作銘誄。

歷史評價:

陳壽:①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②統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③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

人物之潘璋

字:文珪

時間:?——234

籍貫:兗州??東郡發乾縣 (今河南濮陽)

官職:右將軍??溧陽侯

家庭成員:子:潘平

人物傳記:

潘璋年輕時家貧,跟隨孫權後得到其賞識,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升遷,其一生爲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戰役、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但其爲人奢侈貪財。經常設立軍市,又劫殺將士以獲得財物,但孫權念其有功未予深究。

歷史評價:

陳壽:①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②璋爲人粗猛,禁令肅然,好立功業

。所領兵馬不過數千,而其所在常如萬人。征伐止頓,便立軍巿,他軍所無,皆仰取足。然性奢泰,末年彌甚,服物僭擬。吏兵富者,或殺取其財物,數不奉法。監司舉奏,權惜其功而輒原不問。③性博蕩嗜酒。

人物之丁奉

字:承淵

時間:?——271

籍貫:揚州??廬江安豐(今安徽舒城)

官職: 右大司馬??安豐侯

家庭成員:弟:丁封

人物傳記:

丁奉是吳國晚期名將,曉勇而有計謀。他年輕時作小將,多次跟隨其他將領征伐,經常勇冠三軍。孫亮繼位後,丁奉升爲冠軍將軍,參加了吳魏龍興之戰,大破敵人先頭部隊,立下了大功,升爲滅寇將軍。孫休繼位後,丁奉幫助孫休用計誅殺了權臣孫綝,升爲大將軍,加封左右都護。後來,孫休病逝,丁奉等人擁立孫皓爲帝,被封爲右大司馬、左軍師。幾年後,丁奉去世,家人受讒言而被流放。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人物之太史慈

字:子義

時間:166——266(壽41)

籍貫:青州??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

容貌:身長七尺七寸,美鬚髯

官職:建昌都尉

家庭成員:子:太史享

人物傳記:

三國時東吳名將。猿臂善射。少年時受郡命劫州章,表現果斷,因而知名於世。曾於遼東避難,後助北海相孔融對抗黃巾管亥,善用勇略,爲孔融聯結平原相劉備,擊潰賊衆,聲名更噪。其後歸同郡揚州刺史劉繇,與孫策鏖戰,共相抗衡。後劉繇敗死,孫策擒獲太史慈,策慕其高義,求爲其將,慈慨然許諾。太史慈更替孫策招諭劉繇殘軍歸順,守言應諾,恪遵信義,始終如一,弭息誹論。劉表從子劉磐,十分驍勇,數度作寇於艾、西安諸縣;孫策分海昏、建昌作六縣,以太史慈爲建昌都尉,督諸將兼治海昏,共拒劉磐。後孫權以太史慈能剋制劉磐,委以南方大事。慈於建安十一年卒。

歷史評價:

陳壽: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分。

孫策:①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其心有士謨,志經道義,貴重然諾,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諸君勿復憂也。②太史子義,青州名士,以信義爲先,終不欺策。

人物之呂範

字:子衡

籍貫:汝南細陽

容貌:有容觀姿貌

官職:大司馬

家庭成員:妻:劉,子:呂據

歷史年表:

避亂壽春,孫策見而異之,範遂自委暱,將私客百人歸策。時太妃在江都,策遣範迎之。徐州牧陶謙謂範爲袁氏覘候,諷縣掠考範,範親客健兒篡取以歸。時唯範與孫河常從策,跋涉辛苦,危難不避,策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於太妃前。

後從策攻破廬江,還俱東渡,到橫江、當利,破張英、於麋,下小丹楊、湖孰,領湖孰相。

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劉繇餘衆,增範兵二千,騎五十匹。

後領宛陵令,討破丹楊賊,還吳,遷都督。

是時下邳陳瑀自號吳郡太守,住海西,與強族嚴白虎交通。策自將討虎,別遣範與徐逸攻瑀於海西,梟其大將陳牧。又從攻祖郎於陵陽,太史慈於勇裡。七縣平定,拜徵虜中郎將,徵江夏,還平鄱陽。

策薨,奔喪於吳。後權復徵江夏,範與張昭留守。

曹公至赤壁,與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將軍,領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歷陽爲奉邑。劉備詣京見權,範密請留備。

後遷平南將軍,屯柴桑。

權破羽還,都武昌,拜範建威將軍,封宛陵侯,領丹楊太守,治建業,督扶州以下至海,轉以溧陽、懷安、寧國爲奉邑。

曹休、張遼、臧霸等來伐,範督徐盛、全琮、孫韶等,以舟師拒休等於洞口。遷前將軍,假節,改封南昌侯。時遭大風,船人覆溺,死者數千,還軍,拜揚州牧。

黃武七年,範遷大司馬,印綬未下,疾卒。權素服舉哀,遣使者追贈印綬。及還都建業,權過範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

歷史評價:

陳壽:①性好威儀,州民如陸遜、全琮及貴公子,皆脩敬虔肅,不敢輕脫。其居處服飾,於時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權悅其忠,不怪其侈。②呂範以舊臣任用,若範之越隘,得以吉終

孫權:呂子衡忠篤亮直,性雖好奢,然以憂公爲先,不足爲損。

人物之朱治

字:君理

時間:156——224(壽69)

官職:安國將軍

家庭成員:子:朱才

歷史年表:

初爲縣吏,後察孝廉,州闢從事,隨孫堅征伐。

中平五年,拜司馬,從討長沙、零、桂等三郡賊周朝、蘇馬等,有功,堅表治行都尉。

從破董卓於陽人,入洛陽。表治行督軍校尉,特將步騎,東助徐州牧陶謙討黃巾。

會堅薨,治扶翼策,依就袁術。後知術政德不立,乃勸策還平江東。

治破許貢

權年十五,治舉爲孝廉。後策薨,治與張昭等共尊奉權。

建安七年,權表治爲(九真)〔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割婁、由拳、無錫、毗陵爲奉邑,置長吏。

征討夷越,佐定東南,禽截黃巾餘類陳敗、萬秉等。

黃武元年,封毗陵侯,領郡如故。二年,拜安國將軍,金印紫綬,徙封故鄣。

黃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

歷史評價:

陳壽:朱治以舊臣任用,權常嘆治憂勤王事。性儉約,雖在富貴,車服惟供事。

人物之朱然

字:義封

時間:182——249(壽68)

容貌: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修潔??終日欽欽

籍貫:揚州??丹陽郡故鄣(今浙江安吉附近)

官職:大都督

家庭成員:子:朱績

人物傳記:

本姓施,後賜姓朱,然嘗與權同學書,相善,權器之。遷臨川郡太守,平山賊,守大塢及三關屯防操,協潘璋擒關羽,徙昭武將軍。蒙死薦然守江陵,然大敗劉備伐吳,魏遣曹真、夏侯尚、張郃攻江陵,然固守,敵不克乃退,協權攻石陽、新城。討柤中勝蒲忠軍、李興隊,斬馬茂,拜大都督,赤烏一二年卒,權素服舉哀。

歷史評價:

陳壽:①然以勇烈著聞。內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終日欽欽,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②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淩統最重,朱然其次矣。

人物之朱績

字:公緒

籍貫:同朱然

官職:左大司馬

家庭成員:父:朱然

歷史年表:

以父任爲郎,後拜建忠都尉。

叔父才卒,績領其兵,隨太常潘濬討五溪,以膽力稱。遷偏將軍營下督,領盜賊事,持法不傾。魯王霸注意交績,嘗至其廨,就之坐,欲與結好,績下地住立,辭而不當。然卒,績襲業,拜平魏將軍,樂鄉督。

明年,魏徵南將軍王昶率衆攻江陵城,不克而退。績與奮威將軍諸葛融書曰:“昶遠來疲睏,馬無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繼,吾欲破之於前,足下乘之於後,豈一人之功哉,宜同斷金之義。”融答許績。績便引兵及昶於紀南,紀南去城三十里,績先戰勝而融不進,績後失利。

權深嘉績,盛責怒融,融兄大將軍恪貴重,故融得不廢。初績與恪、融不平,及此事變,爲隙益甚。建興元年,遷鎮東將軍。

二年春,恪向新城,要績併力,而留置半州,使融兼其任。冬,恪、融被害,績復還樂鄉,假節。

太平二年,拜驃騎將軍。

孫綝秉政,大臣疑貳,績恐吳必擾亂,而中國乘釁,乃密書結蜀,使爲併兼之慮。蜀遣右將軍閻宇將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須績之後命。永安初,遷上大將軍、都護督,自巴丘上迄西陵。元興元年,就拜左大司馬。

建衡二年卒。

人物之朱桓

字:休穆

時間:177——238(壽62)

籍貫:揚州??吳郡吳城(今江蘇蘇州)

官職:前將軍?? 青州牧

家庭成員:子:朱異

人物傳記:

事權幕府,除餘姚長。桓撫慰民情,士民感戴。遷湯寇校尉,平丹陽鄱陽賊,後爲濡須督,魏大司馬曹仁率衆功濡須,桓斬敵千餘,敗曹仁。遷奮武將軍。黃武七年,桓協遜大敗曹休,黃龍元年,拜桓前將軍,領青州牧。嘉禾六年,桓與全琮以內應軍向廬江,事露引還。桓本傲,恥見部伍,以胡綜枉殺部將泄憤。赤烏元年卒。

歷史評價:

陳壽:①桓性護前,恥爲人下,節度不得自由而而憤激。然輕財貴義,兼以強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②朱桓以勇烈著聞。

孫盛:書雲臣無作威作福,作威作福,則兇於而家,害於而國。桓之賊忍,殆虎狼也,人君且猶不可,況將相乎?語曰,得一夫而失一國,縱罪虧刑,失孰大焉!

人物之孫邵

字:長緒

籍貫:北海

容貌:長八尺

官職:丞相

人物傳記:

爲孔融功曹,融稱曰“廊廟才也”。從劉繇於江東。及權統事,數陳便宜,以爲應納貢聘,權即從之。拜廬江太守,遷車騎長史。黃武初爲丞相,威遠將軍,封陽羨侯。張溫、暨豔奏其事,邵辭位請罪,權釋令復職,年六十三卒。

志林曰:吳之創基,邵爲首相,史無其傳,竊常怪之。嘗問劉聲叔。聲叔,博物君子也,雲:“推其名位,自應立傳。項竣、(吳孚)〔丁孚〕時已有註記,此雲與張惠恕不能。後韋氏作史,蓋惠恕之黨,故不見書.

人物之陳化

字:元耀

籍貫:汝南

容貌:長七尺九寸,雅有威容。

官職:太常

家庭成員:子:陳熾

人物傳記:

爲郎中令使魏,魏文帝因酒酣,嘲問曰:“吳、魏峙立,誰將平一海內者乎?”化對曰:“易稱帝出乎震,加聞先哲知命,舊說紫蓋黃旗,運在東南。”帝曰:“昔文王以西伯王天下,豈覆在東乎?”化曰:“周之初基,太伯在東,是以文王能興於西。”帝笑,無以難,心奇其辭。使畢當還,禮送甚厚。權以化奉命光國,拜犍爲太守,置官屬。頃之,遷太常,兼尚書令。正色立朝,敕子弟廢田業,絕治產,仰官廩祿,不與百姓爭利。妻早亡,化以古事爲鑑,乃不復娶。權聞而貴之,以其年壯,敕宗正妻以宗室女,化固辭以疾,權不違其志。年出七十,乃上疏乞骸骨,遂爰居章安,卒於家。

歷史評價:

化博覽衆書,氣幹剛毅

人物之鄭胄

字:敬先

籍貫:沛國

官職:執金吾

家庭成員:子:鄭豐,父:鄭札

人物傳記:

權爲驃騎將軍,以札爲從事中郎,與張昭、孫邵共定朝儀。胄其少子,舉賢良,稍遷建安太守。呂壹賓客於郡犯法,胄收付獄,考竟。壹懷恨,後密譖胄。權大怒,召胄還,潘濬、陳表併爲請,得釋。後拜宣信校尉,往救公孫淵,已爲魏所破,還遷執金吾。

歷史評價:

胄才學博達,有文武姿局,少知名。

人物之陸績

字:公紀

籍貫:吳郡吳

容貌:容貌雄壯

官職:偏將軍

家庭成員:父:陸康,子:陸宏、陸叡

歷史年表:

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孫策在吳,張昭、張紘、秦鬆爲上賓,共論四海未泰,須當用武治而平之,績年少末坐,遙大聲言曰:“昔管夷吾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車。孔子曰:‘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今論者不務道德懷取之術,而惟尚武,績雖童蒙,竊所未安也。”昭等異焉。

孫權統事,闢爲奏曹掾,以直道見憚,出爲鬱林太守,加偏將軍,給兵二千人。績既有躄疾,又意(在)儒雅,非其志也。雖有軍事,著述不廢,作渾天圖,注易釋玄,皆傳於世。豫自知亡日,乃爲辭曰:“有漢志士吳郡陸績,幼敦詩、書,長玩禮、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嗚呼悲隔!”又曰:“從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年三十二卒。

歷史評價:

陳壽:①績,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②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

人物之劉基

字:敬輿

籍貫:東萊牟平

容貌:姿容美好

官職:光祿勳

家庭成員:父:劉繇,弟:劉鑠、劉尚

歷史年表:

年十四,居繇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孫權愛敬之。

權爲驃騎將軍,闢東曹掾,拜輔義校尉、建忠中郎將。

權爲吳王,遷基大農。

權嘗宴飲,騎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權欲殺之,威怒甚盛,由基諫爭,翻以得免。

權大暑時,嘗於船中宴飲,於船樓上值雷雨,權以蓋自覆,又命覆基,餘人不得也。其見待如此。徙郎中令。權稱尊號,改爲光祿勳,分平尚書事。年四十九卒。

人物之吾粲

字:孔休

籍貫:吳郡烏程

官職:太子太傅

歷史年表:

孫河爲縣長,粲爲小吏,河深奇之。河後爲將軍,得自選長吏,表粲爲曲阿丞,遷爲長史,治有名跡。雖起孤微,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

孫權爲車騎將軍,召爲主簿,出爲山陰令,還爲參軍校尉。

黃武元年,與呂範、賀齊等俱以舟師拒魏將曹休於洞口。值天大風,諸船綆紲斷絕,漂沒著岸,爲魏軍所獲,或覆沒沈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緣號呼,他吏士恐船傾沒,皆以戈矛撞擊不受。粲與黃淵獨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爲船重

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西漢的官職表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ttyang書友對長安兵變的分析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
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西漢的官職表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ttyang書友對長安兵變的分析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