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

李弘望着神態從容,侃侃而談的毛玠,又好氣又好笑。這位毛大人的臉皮不是一般的厚,對自己的冷言冷語不但沒有絲毫反應,反而說得更有勁了。

曹操和自己聯姻,目的是爲了贏得生存和發展的時間。只要他穩定了徐、揚兩州,他就有東山再起的本錢。

現在曹操的處境非常艱難。徐州上上下下對曹操當年血洗徐州的事記憶猶新,中原大戰失敗後他又用卑鄙的手段佔據了徐州,這更讓徐州人對曹操恨之入骨。徐州動盪不安,隱憂重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安撫穩定,但這並不是讓曹操寢食不安的主要原因。

徐州目前處在北疆軍的直接攻擊下,旦夕不保,曹操要想確保生存,必須搶在北疆軍南下之前拿下揚州。而要想拿下揚州就要擊敗孫策和周瑜,但孫策和周瑜實力強悍,尤其是他們手中的水師,更是曹操攻擊江東的最大障礙。因此搶佔揚州的江北兩郡即九江和廬江兩郡就成了最爲緊迫的事。

曹操去搶,孫策和周瑜也去搶,袁耀帶着一幫袁術的老部下也在爲了生存而奮力搏殺,江淮戰場一時難分高下。這時,青、兗兩州的北疆軍就成了曹操的致命威脅。

中原大戰後,河北元氣受損,北疆軍想在短期內攻克洛陽非常困難。洛陽外有八關險要,內有天下最堅固的城池,河北如果沒有充足的財賦,沒有足夠的步卒兵力,沒有完成對京哉的團團包圍,河北就不具備拿下洛陽的條件。河北不能打洛陽,北疆軍也不會閒着,他們極有可能揮軍南下,乘勢拿下徐州。

曹操前後受敵,轉眼便會敗亡。曹操爲此夜不能寐,日夜思索對策,但除了說服河北,讓李弘帶着北疆軍去打洛陽外,別無他策。

“毛大人,你在說出這句話之前,可曾考慮到這句話會激怒我,我一氣之下可能會把你殺了。”李弘等毛玠說累了停下喝水的時候,冷聲說道,“我憑什麼相信孟德兄誠心歸順朝廷?就憑他的女兒?等我打下了洛陽,他大概也打下了江東,如果他繼續和朝廷對抗,我如何向天子和朝廷交待?”

毛玠大喜,以爲李弘有鬆口的意思,急忙勸道:“大將軍剛剛打下兗州,如果馬上南下攻打徐州,不但會遭到我家大人和江東孫策周瑜的聯手抗擊,洛陽的袁紹、豫州的劉備甚至荊州的劉表,也會乘機反攻兗州,試問這時大將軍還有多大把握攻克徐州?稍有不慎,大將軍還有可能丟掉兗州,致使中興大業前功盡棄。”毛玠拱手說道,“大將軍,我家大人現在歸順朝廷,和大將軍聯手平定天下,無論對朝廷還是對我們雙方,還是對大漢社稷,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啊。”

李弘聞言大怒,臉上卻笑意更濃,“以你這麼說,我是打不下徐州,殺不了曹孟德了?”

毛玠心裡一驚,急忙搖手,“大將軍誤會了,誤會了。大將軍現在拿下徐州,對中興大業沒有任何助益。相反,卻給了袁紹、劉表、劉備等人恢復實力的時間。現在我家大人願意歸順朝廷,大將軍可以集中全部力量攻擊洛陽,不給袁紹等人任何的喘息時間。大將軍收復了洛陽,距離大漢中興之日也就近在咫尺了。兩下權衡,大將軍該如何選擇,已經一目瞭然。我相信大將軍不會置中興大業於不顧,而做出放棄洛陽去打徐州這種愚不可及的事。”

“至於聯姻,純粹是我家大人個人意思,以大將軍昔日和我家大人之間的關係,提出這個要求並不過分。當然了,大將軍如果認爲這有辱你的身份,你可以拒絕。”

“我當然拒絕。”李弘不想再談了,他站起來,衝着失望的毛玠揮了揮手,“你回去告訴孟德兄,他如果誠心歸順朝廷,就把徐州讓出來,把軍隊交出來,然後帶着家眷到晉陽等待天子的處置。他不是諸侯,也不是功臣,他是叛逆,是叛逆。他要想活下去,要想保住自己和親族的性命,只有投降。他沒有資格和天子、和朝廷談任何條件。”

“大將軍,我們都想早日平定天下,我們都想中興大漢,曹大人和你一樣,也是在爲大漢而戰。你說我們是叛逆,但你在我們的眼裡,又何嘗不是叛逆?我們將心比心,爲何不能互相理解?你爲什麼非要這樣咄咄逼人,非要和我們拼個你死我活?”毛玠還在做最後的努力。

“大漢的威嚴不容踐踏,天子和朝廷的威儀不容凌辱,這就是我們誓死爲敵的原因。”李弘義正嚴詞,大聲說道,“我絕不會讓大漢受辱,絕不會讓天子和朝廷蒙羞。”

毛玠驚駭無語。

李弘沒有馬上把毛玠送離行轅,爲了讓他回去勸告曹操投降,李弘讓楊奇、荀攸、劉翊、張超、陳宮、臧洪、董訪、王楷等大臣陸續和毛玠商談。

毛玠非常吃驚。大將軍的行轅內竟然集中了這麼多聲名顯赫的大臣,可見河北很快就要展開新的行動了。晉陽朝廷重臣荀攸的出現,更讓他意識到北疆軍的攻擊目標極有可能是洛陽。如果李弘要打徐州,根本不會召集這麼多大臣到行轅議事,晉陽朝廷也不會派荀攸到兗州來坐鎮。

毛玠大喜,隨即盡展才學,反過來竭力遊說諸位好友,讓他們幫助自己說服晉陽朝廷和大將軍,同意曹操的議和要求。

楊奇、荀攸、臧洪、陳宮等人都覺得此時和曹操議和並無不妥,對大軍攻擊洛陽有莫大的好處,而且長公主在去年底的時候也有同樣的意思。只不過大將軍沒有依詔實施而已。

李弘堅決不同意和曹操議和。楊奇很奇怪,就問他,當年你在晉陽的時候招撫張燕和楊鳳,朝廷當時不同意,你一封接一封奏章,硬是逼着孝靈皇帝同意了。既然你連黃巾軍都願意招撫,爲什麼不願意招撫曹操?就因爲他當年決堤淹沒了冀州?或者,你想在攻打洛陽之前,先拿下徐州?

“此一時彼一時。”李弘說道,“當年招撫黃巾軍,主要是爲了解決流民問題,爲了社稷的穩定。現在不一樣,現在天子和朝廷正在重建威儀,中興大業正在起步。我們絕不能迫於形勢向叛逆低頭,接受叛逆們的無理要求,助長叛逆們的囂張氣焰。”

“當年我奉旨招撫黃巾軍,帶着數十萬黃巾軍將士戍守邊塞。爲了捍衛我大漢疆域,這些黃巾軍將士付出了無數鮮血和生命,二十多萬英烈長眠於邊塞的山山水水,今天呢?今天我叫曹操讓出徐州,把軍隊交出來,他爲什麼不願意?他的目的是什麼,諸位大人難道不知道?這能和當年招撫黃巾軍相提並論嗎?”

楊奇啞口無言。當年張燕、楊鳳不但交出了地盤,交出了軍隊,還爲大漢牢牢守住了邊疆,征服了大漠,爲大漢開疆拓土,建下了蓋世功勳。相反現在曹操不但不願意交出徐州和軍隊,還把自己當作一個諸侯,和朝廷平起平坐的議和談判,這對天子,對朝廷的確是一種侮辱。

“大將軍,你可有攻打徐州的打算?”荀攸問道,“如果大將軍沒有攻打徐州的打算,我覺得我們可以和曹操談談。這是個分裂叛軍的好機會,錯過了實在有點可惜。”

李弘遲疑了片刻,沒有說話。

“大將軍,從目前青、兗兩州的情況來看,開春攻擊徐州顯然不現實。”陳宮見李弘沒有明確做出表示,馬上說道,“當年曹操兩次攻打徐州,均告失敗,除了我們知道的各種原因外,還有一個鮮爲人知的原因。”

李弘和衆人齊齊望向陳宮。

“曹操制定攻打徐州戰策的時候,我也參加了,當時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情況,那就是徐州的地形和氣候。徐州境內河道密佈,無論是行軍佈陣,還是糧草運輸,我們都遇到了很大困難。徐州南部郡縣,就是江淮附近的冬天非常寒冷,也非常潮溼,而北方的冬天雖然寒冷但很乾燥,這兩種寒冷根本就是兩回事。北方士卒無法適應,很多人凍死凍傷。由於我們準備不足,再加上兵力不夠,另外徐州軍在陶謙的指揮下也是據城死守,誓不投降,兗州軍的第一次攻擊遂告失敗。”

“第二年曹操再度攻擊徐州,這時我們已經從第一次的攻擊中得到了很多教訓,準備充分,時間又選擇在夏天,所以這次攻擊非常順利。如果不是呂布大人、張邈大人帶着我們及時攻打兗州,曹操肯定能擊敗陶謙拿下徐州。”

“曹操自穩定兗州後,一直和劉備結盟,再也沒有找藉口出兵攻打徐州,這和他喪失了攻克徐州的信心有很大關係。”

“如今我們要想打徐州,需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要有足夠的步卒大軍。在徐州戰場上,因爲地形原因,主要是攻城拔寨,鐵騎很難發揮作用,所以需要足夠多的步卒大軍,以加快攻擊速度。二是攻擊時間最好選擇在夏天。江淮一帶除了冬天深入骨髓的寒冷北方士卒無法適應外,還有就是春夏之交的‘梅雨’天氣。這種天氣雨水密集,空氣潮溼,百物黴爛,所以又叫‘黴雨’。士卒們遇到梅雨天氣,不但無法打仗,更會因爲水土不服大量減員,軍心容易渙散,埋下失敗的隱憂。”

“目前我們的步卒大軍一部分在河東戰場,一部分在河內、河南和豫州戰場,能攻擊徐州的只有臧霸、高順、徐晃和張遼的大軍。而這四營大軍中,除了部分從俘虜轉過來的南方士卒外,大部分都是北方士卒。所以要想南下打徐州,我們不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還要集結更多的步卒大軍。但是,等到了夏天,青、兗兩州穩定後,關中戰場已經開始打仗了。朝廷今年的財賦最多隻能供應一個戰場,因此,大將軍今年是不可能南下打徐州了。至於明年,關中攻克以後,大將軍又要率軍攻打洛陽,更不可能南下徐州了。”

“徐州的曹操得到了寶貴的時間,他可以穩定徐州,可以拿下揚州,可以恢復和發展實力,他極有可能在我們攻打洛陽的時候,進攻兗州。”陳宮衝着李弘拱了拱手,“大將軍,雖然我的推測未必正確,但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們的確沒有乘勢攻打曹操南下徐州的可能。”

“爲了能迅速穩定青、兗兩州,儘快開始攻打洛陽,大將軍還是慎重考慮一下。雖然你不願意接受曹操的條件,不願意讓天子和朝廷受辱,但你可以在得到天子和朝廷的允許後,以私人的身份接受曹操的聯姻,這樣雙方的目的都能實現。”

“對於曹操來說,他要的是大將軍的承諾。只要大將軍今年不打徐州,他的目的就達到了,他可以集中精力去穩定徐州,去打揚州。”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要的是這個議和的事實。利用這個事實,我們可以離間曹操和袁紹、劉表、劉備之間的關係,讓曹操孤立於叛軍聯盟之外。同時,我們也能利用這個事實招撫江東的孫策和周瑜。”

“沒有了我們在徐州北部的牽制,江東就要受到曹操的猛烈攻擊。江東一旦危險,荊州的劉表就會順江而下,和曹操兩路夾攻。孫策和周瑜在江東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馬上就會受撫,這是唯一可以保住江東的辦法。”

“孫策和周瑜歸順朝廷之後,大將軍就可以陳兵徐州北部威脅曹操了。曹操擔心大將軍毀諾,只得撤兵,這樣一來,他想奪取江東,圖謀東山再起的希望也就破滅了。至於劉表,他看到曹操撤兵,當然不敢獨自攻擊江東,也只能撤兵而去。”

“大將軍一兵未出,卻讓曹操、劉表、孫策和周瑜在長江兩岸連番大戰,徐州、荊州、江東因此元氣大傷。曹操在江淮忙碌了很久,最終一無所獲。劉表想撿粒芝麻,結果丟了西瓜。而江東的孫策周瑜不管是不是誠心歸順朝廷,他們都還擁有江東,可以對曹操和劉表形成巨大威脅,這對我們攻擊洛陽有很大好處。”

“曹操因爲沒有拿下江東,連番大戰又受損,和袁紹、劉表、劉備的關係又惡劣,長江對岸還有孫策周瑜對他虎視眈眈,所以他乘着我們攻打洛陽的時候,出兵攻擊兗州的可能微乎其微。以他這樣的實力,我們將來南下收復徐州,還不是一鼓而下?”

“大將軍,你仔細權衡一下,看看與曹操的聯姻議和,對我們的利益是不是更大一點?”

大將軍接受了楊奇、荀攸、陳宮等大臣的建議,決定以私人的身份和曹操聯姻,但麴義、傅幹擔心此事會給大將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極力勸阻。麴義說,這種事不能幹,將來如果有人拿此事誣陷你,說你私通叛逆,你怎麼解釋?

麴義越想越氣,跑到議事大帳裡,把正在議事的楊奇、荀攸等人罵了個狗血噴頭,“這事要麼大臣們聯名上奏,要麼就當你們放了個屁,沒這回事。”

傅幹、王凌等人連拉帶拽,把麴義拖走了。麴義剛剛離開,議事大帳裡便笑聲四起。

“左衛將軍是個好人啊。”張超衝着麴義的背影連連拱手,“象左衛將軍這樣體恤民意的上官,現在當真是鳳毛麟角啊。”

“好了,好了,說什麼廢話,快來蓋上你的印信。”金尚拿着一封長長的奏章走了過來,“如果不是曹操要來議和,我們還不知道哪一天才能離開行轅呢?”

“現在我們和大將軍是一個陣營的,隨時都可以離開行轅。”董訪站在旁邊說道,“我們這樣和大將軍齊心協力,相信大將軍很感激我們。即使知道我們做得不夠好,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了。”

“青、兗兩州的事,只要大將軍不追究,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沒事了。”楊懿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現在總算可以鬆口氣,睡個安穩覺了。”

大將軍、麴義、荀攸和冀、青、兗三州數十位大臣聯名上奏,考慮到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建議長公主下旨,讓大將軍以私人身份出面和曹操聯姻議和,以穩定青、兗兩州,讓大軍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攻擊洛陽的準備當中。

在朝廷聖旨沒有下來之前,楊奇、荀攸、樊籬三位大臣和毛玠具體商談聯姻議和事宜。

“公達,你剛纔說誰?誰要娶我家大人的女兒?”毛玠聽完荀攸的話,臉色驟變,眼睛頓時瞪大了。

“孝先,你年紀大了,耳朵也不好了嗎?”荀攸不急不慢地笑道,“我說的是祭鋒,胡騎校尉祭鋒。”

“怎麼?曹操不會想把女兒嫁給大將軍,讓大將軍做他的女婿吧?”楊奇手捋長鬚,哈哈大笑,“曹操如果真的這樣想,那我們也就不要談了。他根本就是個自尋死路的瘋子。”

毛玠沒有理睬楊奇的調侃,衝着樊籬怒聲說道:“我要見大將軍,我要和大將軍親自談。”

樊籬搖搖頭,“大將軍不同意聯姻議和。”他指指荀攸說道,“如果不是荀大人力勸,懇求大將軍上書天子予以請示,今天我們也不會坐在這裡。如果你不想談,大將軍一定會非常高興,因爲他正在命令各營大軍做好南下徐州的準備。”

毛玠冷哼一聲,十分不滿地說道:“不願意談的是你們。”

“孝先。你這是什麼話?楊奇的臉立時拉了下來,”大將軍只有兩個六歲的女兒,天下誰不知?你說曹操要和大將軍聯姻,怎麼聯姻?曹操到底是娶媳婦,還是嫁女兒?難道他當真要讓大將軍做他的女婿?那我現在可以告訴你結果。你立即回去告訴曹操,北疆軍的鐵騎馬上就要殺進徐州,而下旨攻擊徐州的人就是長公主。曹操和你們死定了。“

毛玠憤怒的一揮手,“老大人你胡扯什麼?大將軍有兩個視如己出的下屬,一個是田疇大人,一個是傅幹大人。田疇大人已娶了冀州甄家的女兒,傅幹大人卻尚未娶妻。我家大人看中的是傅幹。”

“傅幹?”荀攸一點也不感到驚訝,連連搖手,“你來遲了,他已經訂親了。”

“不過是訂親而已,又不是已經娶進家門。”

“你知道對方是誰嗎?”荀攸笑道,“一個是不其侯伏完和陽翟長公主的孫女,一個是河內司馬防的女兒。”

“兩個?”毛玠愣住了,“一次娶兩個?”

“大將軍的夫人看中了司馬家的,但陽翟長公主看中了傅大人。大將軍的夫人左右爲難,只好求助於長公主。長公主說,哪一家都得罪不起,乾脆便宜了傅大人,一起娶了吧。”荀攸兩手一攤,無奈地說道,“其實,就算傅大人沒有娶妻,大將軍也絕不會答應這門親事。”

毛玠失望之致,苦笑無語。大將軍李弘和這幫晉陽的大臣們根本就是在戲耍自己,竟然讓曹大人的女兒嫁給一個胡人,一個髡頭烏丸人。想想毛玠怒氣就上涌,恨不得指着三人破口大罵。

“孝先,你不要看祭鋒是個烏丸人你就瞧不起他。你還記得孝武皇帝朝的託孤大臣匈奴人金日磾嗎?我看這個祭鋒的成就將來肯定不比金日磾差。”荀攸說道,“他是北疆大將恆祭的兒子。恆祭戰死於落日原後,大將軍就把祭鋒帶在了身邊,待他象自己的兒子一樣。不但讓他住在大將軍府,還讓他拜丞相蔡邕大人、前太傅趙岐老大人、晉陽大學堂的祭酒大儒王剪先生爲師。有這三位老師在朝中的人脈,加上他在軍中的關係,再加上他在胡族諸部中的特殊身份,他將來的成就可想而知。也許他會超過田疇和傅幹,成爲本朝文武兼備的一代重臣。”

荀攸雖然面帶笑意,但這番話說得很嚴肅,毛玠還是隱隱約約聽出了其中的意思。也許,曹操把女兒嫁給祭鋒,纔是真正的聯姻。

“曹操他想幹什麼,你我心裡都有數。”樊籬用力拍了拍案几,“這個時候他來議和,說白了就是想讓自己喘口氣,等氣力恢復了,再翻臉來打。至於搞什麼聯姻,那就更簡單了,純粹是想給他曹家留條後路。將來打敗了,以他那種罪大惡極的叛逆,勢必九族盡誅。有這個聯姻,或許能給他們曹家留點血脈。”

毛玠默不作聲。他已經聽明白了荀攸的話,打算急稟曹操了。

陳好抱着一捆奏章急匆匆地走進了大帳。

大將軍李弘、左衛將軍麴義、中書監荀攸、兗州刺史楊奇、兩府掾屬傅幹、王凌、孫行等人都在座,正在翻閱從各地送來的急報。這是趙雲等人奉命趕到青、兗兩州展開土地清查,緝捕違律官吏的第三批急報了。其嚴重程度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料,牽扯的晉陽大臣和河北三州的門閥富豪越來越多。

陳好是御史臺的治書御史,主掌律令奏劾,熟悉律法條文,有關彈劾郡縣官吏的奏章主要由他書寫。看到幾個案几上堆滿了文卷,他不禁發出一聲哀嘆,“大將軍,你還是讓我去領兵打仗吧,我實在受不了了。”

“好啊,接受你的辭呈。”李弘放下手上的文卷,笑着說道,“不過,不是讓你去領兵打仗,而是讓你去江東。”

“去江東?”陳好馬上明白了,“讓我去招撫孫策、周瑜?”

“對。”李弘說道,“我已經給朝廷上書了,聖旨很快就會下來。”

“你和孫輔、魯肅一起走。”荀攸站起來,走到他身邊說道,“我們已經和曹操聯姻議和,曹操的大軍很快就會集中全部力量攻擊江東。而荊州的劉表看到有機可乘,勢必增兵攻擊豫章,孫策和周瑜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接着他把和曹操議和的大致情況說了一下,“孫策和周瑜要想守住江東,只有受撫。”

“我馬上就走嗎?”

“你準備一下。等聖旨到了,馬上就走。”李弘說道,“你到了江東後,不管孫策和周瑜提出什麼條件,你都可以先答應下來。但孫策和周瑜必須接受我們三個條件,否則招撫之議作罷。”

“請大將軍明示。”

“一、讓他們的家眷到晉陽充當質任。二、向朝廷上繳賦稅。三、我大軍平定江淮後,他們立即讓出江東,交出軍隊。”

陳好躬身答應。

這時,門下督賊曹任意掀開帳簾走了進來,“大將軍,劉磐已經到了行轅,你要見他嗎?”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經學與周禮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三節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經學與周禮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三節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