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

殘陽如血。

戰場上,戰鼓聲和歡呼聲響徹了原野。遠處,淒涼嗚咽的號角隨着逐漸遠去的鐵騎漸不可聞。

渾身血跡的張燕手駐戰刀,無力地望着鮮卑人逐漸遠去的背影,緩緩地跪倒在了地上。他耳中充滿了興奮的歡呼,眼前堆滿了血淋淋的殘肢斷臂,心裡卻像被剮去了五臟六腑一樣巨痛。張燕慢慢地趴到地上,雙手抱着頭,失聲痛哭起來。張白騎站在張燕的身後,望着他劇烈抽搐的雙肩,聽着他嘶啞的哭聲,心裡一陣難過,淚水頓時浸溼了眼眶。

襄楷大師抱着長戟,筋疲力盡地坐在血泊裡,神情呆滯。幾個僥倖生存下來的大知堂弟子圍在他旁邊,隨着如雷般的吼聲歡呼跳躍。

於氐根擡着向侑的屍體,在一幫黃巾軍士卒的簇擁下,緩緩向戰場後方走去。他要親手埋下自己的兄弟,他要把自己的兄弟葬在一個不受風雨侵襲的地方,葬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是活着的人唯一可以爲他做的事了。

徐榮和呂布兩人小心翼翼地把張遼放到了擔架上。張遼被長矛刺傷了,鮮血一直留個不停,臉色慘白如紙,他望着徐榮和呂布,悽然笑道:“如果我死了,就把我埋在這裡,和戰死的兄弟埋在一起。”

呂布心裡一酸,淚水頓時流了下來,他輕輕拍拍張遼,想安慰他兩句,但哽咽着說不出話來。徐榮握着張遼的手,重重地捏了一下,“你會好的,不會死的。”他對兩個民夫揮揮手,“快走吧。”

呂布望着漸漸遠去的擔架,小聲說道:“不知道丁大人怎麼樣了?”

“他雖然中了兩箭,但都不是要害,應該沒什麼大事。”徐榮安慰道,“你找個地方歇一下,晚上到中軍來議事。”

李瑋騎着馬,在幾個士卒的帶領下,好不容易找到了徐榮。徐榮和一幫黃巾士卒正在打掃戰場。李瑋看見他,氣憤地問道:“大人,張大人命令我立即趕回五里亭,把所有的民夫和傷兵全部撤進原平城。大人,這是爲什麼?爲什麼要撤?我們不是打勝了嗎?”

徐榮笑道:“張大人現在是全軍統帥,你要聽他的,不要問爲什麼?”

李瑋驚訝地說道:“大人不是說,任何人都不許撤進原平城嗎?現在怎麼又改了?打勝了還要撤?”

徐榮嘆道:“我們沒有打勝。”

“沒有打勝?”李瑋疑惑地說道,“沒有打勝,我們就更不能撤了。”

“情況有了變化,我們必須要後撤。”徐榮摸摸額頭,疲憊不堪地說道,“張大人的命令沒有錯誤,你執行吧。”

大戰第三天中午,積雲嶺。

落置鞬落羅沒有聽從拓跋鋒的勸告,他一邊痛罵拓跋鋒臨時抽走了北部鮮卑的一萬鐵騎,一邊帶着自己的五千人馬向積雲嶺發起了攻擊。樑百武和崔行指揮黃巾軍奮起阻擊,雙方在五十步寬的馳道上展開了血腥廝殺。鮮卑人以百人爲一隊,輪流衝殺。黃巾軍以兩千人爲一陣,堅守不退。雖然黃巾軍佔有地形優勢,但鮮卑人實在太過兇悍,一口氣連破了黃巾軍五個阻擊陣勢,小帥崔行戰死。樑百武幾次派人向楊鳳求援,但楊鳳根本不理他,叫他死守,等人打完了再說。

唐放眼看形勢危急,急忙跑到樑百武的陣地上,叫他立即安排弓箭手到兩側山坡樹林裡,用密集箭陣壓制鮮卑人的攻擊。唐放說,我已經說過了,用主力部曲在馳道上阻擊,兩翼用伏兵側擊,你爲什麼不聽?樑百武瞪着血紅的眼珠子大聲吼道:“我們正面都擋不住鮮卑人的衝擊,兩翼伏兵還有個屁用?我要人,我要能擋住鮮卑鐵騎的人。”

兩人正在這裡說着,前面鮮卑人又開始了猛攻。被殺得叫苦不迭的黃巾士卒抵擋不住,一千多人竟然一鬨而散了,有的往山上逃,有的往樹林裡逃,就是沒有一個往後面跑。這些人都很聰明,知道掉頭往後跑,肯定要被樑百武殺了。楊鳳聞言大怒,派出幾千人四處圍殺逃兵,“給我全殺了,一個不留。”

積雲嶺附近都是高山,逃兵就是想逃也跑不遠,結果人頭掛滿了樹枝。

樑百武和唐放身先士卒,帶着後面戰陣中的黃巾士卒拼死抵擋,總算攔住了鮮卑人。唐放躺在樹障後面,面色蒼白,心裡很絕望。用這樣的黃巾軍守積雲嶺,根本就是笑話。樑百武氣喘吁吁地坐在他旁邊,安慰道:“你不要擔心,這纔剛剛開始打,過一陣子就好了。我們這些人從來沒有和胡人的鐵騎打過仗,一點對陣騎兵的經驗都沒有,看到氣勢洶洶的鐵騎狂奔而來,自然是魂飛魄散,驚惶失措了。等打了幾仗,大家習慣了,摸出點門道就好了。”他指着自己的鼻子說,“你不要笑話,我和他們也差不多。當年癭陶大戰的時候,我看到將軍大人的騎兵飛奔而來,第一個念頭就是撒腿逃跑,根本不敢迎敵。”

唐放看他說得很認真,不由笑了起來,“那你當時撒腿跑了嗎?”

樑百武嘿嘿一笑,“我射了三箭,然後就跟在士兵後面撒腿狂奔,我跑的速度絕對不比戰馬慢。”

唐放大笑,沉重的心情頓時輕鬆了許多,“那你認爲,你們多久才能適應鮮卑鐵騎的衝殺?什麼時候纔有勇氣對陣搏殺?”

樑百武嘆了一口氣,指着山嶺上的大軍說道:“大人,真正能打的是楊帥手上的兩萬人,那纔是黃巾軍的精銳。”他接着指指站在附近的士卒,苦笑道,“這些都是屯田兵,老的老,小的小,基本上沒什麼強壯士卒,要不然怎麼會叫他們去屯田?要指望這些人殺鮮卑鐵騎,太難了。”

唐放笑容一僵,問道:“我聽徐大人說,他們已經訓練好幾個月了。”

樑百武“撲哧”一笑,“大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癭陶大戰後跑到太行山的流民,他們除了跟在我們後面搶糧食以外,沒打過什麼仗,甚至連人都沒殺過。他們雖然訓練了幾個月,但他們是屯田兵,沒有武器,只能徒手訓練,最多不過拿根樹棍子當槍使使,那也叫訓練?”

唐放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上不做聲了。六萬黃巾軍,只有兩萬精銳,這仗怎麼打?他不禁爲雁鳴嶺上的黃巾軍擔心起來。

“不過你不要擔心。”樑百武拍拍他的肩膀說道,“黃巾軍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不缺勇氣。我們有的是血性,有的是勇氣。如果我們十個人殺不死一個鮮卑鐵騎,那麼我們就用二十個人,三十個人,甚至五十個人,最後總要把他們殺死。”

鮮卑人的戰馬飛馳而來。樑百武伸出腦袋看了一眼,狠狠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接着一躍而起,舉矛狂吼:“兄弟們,舉起你們的長矛,隨我殺上去……”

下午,邪歸逆集結了一萬人馬,也開始了對積雲嶺的攻擊。小帥楊震在鮮卑人攻破第一個阻擊陣勢的時候就受了箭傷。楊震破口大罵,一手拽出了肩膀上的長箭,連血都不止,拿着戰刀又衝了上去。李堯指揮人馬從馳道兩側的樹林裡密集射箭,剛剛開始還打了鮮卑人一個措手不及,但隨着鮮卑人發起了第二輪攻擊,他們隨即就遭到了鮮卑人兇猛的還擊,弓箭兵死傷慘重,紛紛後撤。而同一時間,馳道上的黃巾軍也被鮮卑人一個接一個地突破了。這次黃巾士卒沒有臨陣逃跑的了,他們被楊鳳的血腥鎮壓嚇住了。就在黃巾軍叫苦連天的時候,邪歸逆突然吹響了撤退的號角。太陽還沒有落下山,他竟然撤兵不攻了。

落置鞬落羅看到邪歸逆從北面發動了攻擊,隨即放慢了自己的進攻節奏,一下午不但寸步未進,反而被樑百武連續地反攻打退了不少。

黃昏的時候,參加雁鳴嶺大戰的軍隊逃了回來。落置鞬落羅先是聽說拓跋鋒沒能擊敗黃巾軍,馬上就覺得不妙,接着他又聽說自己的兩個豪帥戰死了,一萬鐵騎也損失了三千多人,不禁又驚又怒。他想了半天,斷然決定退兵。

他之所以出兵雁門關,完全是因爲受到了慕容風的極力勸說。慕容風擔心拓跋鋒對魁頭不利,擔心魁頭的安全,所以要求落置鞬落羅親自率兵趕到雁門關助陣。落置鞬落羅一來抹不開面子,二來魁頭畢竟是大王檀石槐的孫子,槐縱的兒子,是故人之後,現在好歹也是鮮卑國的大王,彈汗山的主人,不能一點情面都不講。第三嘛,當然是因爲打下雁門關後能獲得豐厚的利益,這是最讓他心動的誘惑了。

但現在最讓他心動的誘惑隨着拓跋鋒徒勞無功的一擊已經變得非常渺茫了。四萬鐵騎都沒能擊敗黃巾軍,這明顯就是中了漢人的奸計。昨天拓跋鋒用兩萬多騎就擊敗了黃巾軍三萬人,而且還幾乎是全殲,但僅僅過了一夜,情況就突然發生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黃巾軍有如神助,用五萬人就頂住了鮮卑人四萬鐵騎的狂攻。這種情況下要說漢人沒有詭計就是殺了他他都不信。

他派人悄悄翻越積雲嶺,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雁門關,向大王魁頭報捷,說拓跋鋒已經大勝黃巾軍,希望大王速速和他南北夾擊打敗黃巾軍,攻佔積雲嶺,火速隨拓跋鋒南下攻打晉陽。落置鞬落羅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能說實話。一旦讓大王知道了雁鳴嶺大戰的經過,魁頭可能以爲他們已經被漢人徹底包圍,要被漢人全殲了,有可能要帶着大軍迅速離開雁門關回到彈汗山去。他絕對不會讓和連的事再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大王軍隊的支援,自己和拓跋鋒的命運就難說了。漢人難道真想圍殲我們?他們有這個實力嗎?他驀然想起了西疆大戰。有豹子在北疆,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落置鞬落羅越想越是心寒,翻身上馬往雁鳴嶺飛馳而去。

大戰第三天夜,雁鳴嶺。

張燕、徐榮召集各部衆將在一個臨時拉起的帳篷裡議事。

黃庭先向大家彙報今天的戰果,“據各部報上的數目,今日我們斬首大約一萬五千多鮮卑人,自損一萬九千多人,這包括送到後方的兩千多重傷士卒。”

張燕坐在火堆旁,擡頭問道:“鮮卑人?我們殺了多少髡頭鮮卑人?”

黃庭翻看了一下文卷,回道:“一萬三千多人。”

“有俘虜嗎?”

“沒有,無論輕傷重傷的鮮卑人,都被我們的士卒砍死了。”

張燕想了一下,又問道:“三天來,我們總共埋了多少髡頭鮮卑人?”

黃庭一邊查看文卷,一邊說道:“第一天,我們殺敵一萬四千多人,有三千七百多是鮮卑人。第二天我們殺敵六千多人,有五千多是鮮卑人。加上今天的一萬三千多鮮卑人,我們總共殺了兩萬一千七百多鮮卑人。”

“三天殲敵三萬五。”張燕說道,“鮮卑人進關的時候,斥候說大約有八萬人,那麼就是說現在還有四萬五千鮮卑鐵騎在關內。我們還要殺,我們殺得還不夠多。”他看着黃庭問道,“今天的斥候可有回報?”

“有。”黃庭說道,“今天積雲嶺打得很激烈,我們損失很大。在積雲嶺以南,落置鞬落羅用五千人打了我們一天,在積雲嶺以北,魁頭的弟弟邪歸逆集結了一萬人從下午一直打到了黃昏。目前,魁頭帶着五千人在雁門關,落置鞬落羅和邪歸逆帶着大約一萬五千人在積雲嶺南北兩端,雁鳴嶺上拓跋鋒還有兩萬五千人。鮮卑人的五萬大軍有三萬人被我們圍在積雲嶺以南,我們如果要全殲這三萬人,難度很大。”

“全殲不可能,但還需要重擊。”張燕說道,“鮮卑人死得不夠多,目前我們還沒有達到目的。”

“大帥,明天怎麼打?明天我們是不是主動出擊?今天把鮮卑人打跑了,明天,他們不一定主動進攻了。”王當恨恨地說道,“鮮卑人真沒膽子,今天我們還沒有殺個夠,他們竟然逃跑了。我們還剩下四萬人,如果主動挑戰三萬鐵騎,沒有勝算,黃巾軍最後一點種子大概要盡喪此役了。”

張燕緩緩掃視衆人一眼,堅定地說道:“我們馬上撤到五里亭。”

大帳內一片死寂,人人瞠目結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當大聲吼道:“大帥,你說什麼?撤退?”

張燕點點頭,又說了一遍:“撤退。”

王當猛地站起來,睚眥欲裂,指着張燕怒聲吼道:“你要撤退?我們三天裡死了將近六萬人,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守住雁鳴嶺,爲了擋住鮮卑人嗎?難道我們這麼多兄弟都白白死了?你既然要撤退,爲什麼要我們死守雁鳴嶺?爲什麼?”

於氐根和張白騎急忙跳起來把他拉住了。王當淚流滿面,大聲哭喊道:“爲什麼?爲什麼要撤退?你打的這都是什麼仗?你是什麼狗屁黃巾軍大帥?黃巾軍給你一仗打完了,你倒要撤退了,你居心何在?誰敢再說撤退,老子現在就砍了他。”

張白騎瞪着王當喝道:“黑子,不要亂說話。”

張燕慢慢站起來,看了憤怒的衆將一眼,苦笑道:“我知道這幾天來,大家對我的意見非常大,認爲我瞎指揮,把整個黃巾軍都葬送了。”

“不錯,我是沒什麼才能,我要是有本事,也不會把黃巾軍帶到這般境地。我只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我只不過是一個給大賢良師背藥簍子的小童。我勉強讀了幾卷書,識得幾個字,我和大家一樣,不過是個普通人。我不是神,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我也不知道這仗是輸是贏,我更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對是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要盡一切努力達到這場大戰的目的。我只要達到了大戰的目的,無論其他人甚至後人怎麼評價這場大戰,都不重要,我指揮得對也罷,錯也罷,都已經毫無意義了。”

“你們說我是叛逆也好,說我是白癡也好,說我把黃巾軍葬送了也好,我無力辯解,因爲這一仗還沒有打完,誰都不知道將來的結局,但你們如果認爲我這一仗打錯了,指揮錯了,不再聽從我的命令,我就絕不會客氣,該殺的我絕不手軟。這裡沒有神,這仗我交給你們打,你們誰能拍着胸脯說,我能打贏這一仗,誰能?如果你們誰認爲自己是神,自己可以決定大戰的勝負,那就請離開這裡,去做自己的神吧。黃巾軍不要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戰不勝的神,黃巾軍只要拿着戰刀浴血奮戰的戰士。”

張燕望着憤怒的王當,指着他,大聲質問道:“黑子,我問你,我們爲什麼要放棄雁門關在雁鳴嶺打這一仗?”張燕手指衆將,氣憤地說道,“大戰開始之前,我對你們說了無數遍打一仗的目的,但你們現在還有誰把它記在心上?你們就知道黃巾軍死了多少人,黃巾軍已經完蛋了,你們心裡只有黃巾軍,哪裡還有大漢國,還有北疆,還有幷州,還有幷州的百萬百姓。”

“我再說一遍,放棄雁門關,誘敵到雁鳴嶺,擺下這個必敗的戰場,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殺死更多的鮮卑人,不惜一切代價殺死更多的鮮卑人。我們只要把鮮卑人殺得越來越少,尤其是北部鮮卑的拓跋鋒,那麼鮮卑各部的實力平衡就會被我們打破,鮮卑人就會擔心自己的領地遭到其他部落的攻擊,鮮卑人就會迅速退出邊郡,鮮卑人就會內亂,我們就能得到喘息的機會,北疆的危局就會被我們徹底的解決。我說了無數遍,你們爲什麼不理解?”

“死守雁門關,可以解決北疆的危局嗎?可以讓鮮卑人陷入內亂嗎?可以讓鮮卑人無力入侵嗎?兄弟們死了我也悲痛,但如果幾萬兄弟的死可以換來大漢國的穩定,換來北疆的穩定,換來幷州百萬百姓的安全,換來幷州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這有什麼不值得?”

“我在龍山大營部署戰陣的時候,就反覆對你們說過,鮮卑人非常狡猾,他們沒有絕對的把握,不會和我們決戰的。尤其是拓跋鋒,他經歷了西疆的慘敗,南下入侵更是步步謹慎,唯恐重蹈覆轍。大家曾經說在北山、武山一帶設伏鮮卑人,結果如何?鮮卑人幾萬大軍以五千人一陣,每隔五里一陣南下,就這種陣形我們怎麼集中優勢兵力伏擊?衝上去就會被鮮卑人包圍。而最重要的是,鮮卑人知道我們有二十萬大軍,必定會逃回雁門關。那麼,我們放棄雁門關幹什麼?放棄了,我們就要想盡一切辦法重擊鮮卑人,把他們打得體無完膚然後再把他們趕出雁門關,否則,我們就是大漢國的千古罪人。”

“我們把五萬屯田兵放在拒馬陣和中間阻擊大陣裡,其目的無非是要讓拓跋鋒感覺到黃巾軍不堪一擊,誘使他集結大軍對我們發動最後一擊。只要他上當了,把大軍集結到了雁鳴嶺,那麼從雁門關到雁鳴嶺的百里馳道上就沒有了鮮卑人的主力,楊鳳的大軍纔可以趁機佔據積雲嶺,並且在積雲嶺牢牢站住腳。而楊鳳的出現,也逼迫拓跋鋒下定決心儘早和我們決戰,以求一戰而定。”

“第一天拒馬陣大戰,我們都以爲屯田兵的戰鬥力不錯,沒想到第二天拓跋鋒的鐵騎就瘋狂屠殺了他們。雖然我們今天用五萬精銳加上弩車狠狠地打擊了鮮卑人,但我們所殺的人還不足以給他們報仇,我們還要大量殺傷他們。”

“既然還要痛擊鮮卑人,爲什麼要撤退?”

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
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