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節

公元185年10月。

涿郡是幽州第一大郡,人口有六七十萬,幾乎佔了整個幽州人口的一半。涿郡有七城,現在已失其三。北新城,故安城,范陽城均被黃巾佔據。

黃巾軍主力正在渡過巨馬水,一路殺向涿郡治所涿城。

張牛角是冀州蠡縣博陵人,本名叫張焉,字品樸。年輕時曾經販過私鹽,做過山賊,武功出衆,好抱打不平,爲人豪爽講義氣。因爲他販私鹽時總是帶着一個牛角號,一有情況就隨時用它通知自己的夥伴,所以大家都叫他張牛角,反而把他的本名忘了。他早年就參加了太平道,是教中三十六方大渠帥之一,也是太平道教主大賢良師張角的得意門徒。

張牛角去年隨張角在冀州起事,攻燒州郡,屢立大功。張角病死之後,黃巾軍主力由人公將軍張樑統率固守廣宗。十月下旬,皇甫嵩率軍偷襲黃巾大營,張樑陣亡,三萬多黃巾軍主力慘遭殺害,五萬多黃巾軍士兵至死不降投清河而死。張角被剖棺戮屍。張牛角率部突圍,逃亡太行山。

隨着皇甫嵩和他的部隊轉戰西涼之後,所有逃進太行山的黃巾軍餘部開始重新集結,實力越來越大。由於張牛角在黃巾軍中的威望無人可及,部隊的人數又最多,自然成爲首領。

張牛角在太行山的幾個月中,和部下們也對黃巾軍的失敗進行了總結和分析。

大家認爲,黃巾軍起事之後,在各地大方渠帥的指揮下,各自爲戰,既不聯繫,也未能協調配合。另外黃巾軍部隊的人數雖然非常多,但絕大部分都是山野村夫,普通百姓,沒有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更缺乏戰鬥經驗,所以導致各地的黃巾軍陸續被官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了。更爲可氣的就是各地的門閥宗族和豪強們,他們利用門生故吏等各種關係,加上手裡有錢財,自己組織軍隊和黃巾軍處處爲敵,不但打擊和切斷了黃巾軍的補給,也阻斷了黃巾軍各支部隊之間的聯繫。這也是黃巾軍失敗的原因之一。

總結過後,張牛角和大家也商議了許多應對的辦法。比如在太行山上展開練兵,加強各支黃巾軍之間的聯繫。

張牛角和黃巾將領們都意識到,如果一味的攻城掠地,沒有穩固的地盤,黃巾軍很難生存下去。爲黃巾軍的未來尋找一塊生存之地,一直是張牛角考慮的首要問題。至於其他的什麼推翻劉氏天下,重建王朝,他都不是十分感興趣。去年的大失敗教訓太深刻了。自己沒有地盤,生存都有危機,還談什麼其他的東西。

現在黃巾軍的活動區域基本上處於中原腹地,比如冀州和豫州。而這兩州都靠近司隸,靠近洛陽,黃巾軍如果想在這些地方生存,必將威脅到京都的安全。做爲大漢國的天子,豈能容忍。所以去年漢軍爲了確保京城洛陽的安全,首先發動了對穎川黃巾的攻擊。穎川黃巾軍不久就在長社大敗,主帥波才陣亡。隨後南陽,鉅鹿的黃巾軍也先後被殲滅,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中原這塊地方並不合適黃巾軍的長期生存發展。

經過十幾位黃巾軍首領的反覆磋商,最後大家都把眼睛盯在了幷州和幽州上。這兩州處在大漢國的最北端,離洛陽很遙遠,尤其幽州,距離更是漫長。從目前來看,攻打幽州的條件要好一些。

首先,幽州有黃巾軍的基礎。去年,廣陽郡的黃巾軍隨同天公將軍張角一同起事,攻佔薊城,殺死了幽州刺史郭勳和太守劉衛。雖然後來這支黃巾軍被消滅了,但老百姓擁護黃巾軍,相信黃巾軍,支持黃巾軍。其次,今年鮮卑人和烏丸人大舉寇邊入侵,戰事才歇。幽州的漢軍遭到連番打擊,實力劇減。此時攻打幽州時機最爲恰當不過。

而攻打併州,相對來說要困難的多。首先幷州與多個強悍的胡族相鄰,胡人年年寇邊,不利於黃巾軍發展。其次幷州軍隊有一定的數量,實力也很強勁,第三,幷州河西,河東的黃巾軍目前尚處於發展初期,無法形成配合。

張牛角定了行動計劃。先全面開花,攻佔中山,常山,趙國,吸引冀州的主力部隊,爲部隊籌集足夠的糧草。然後佯攻鉅鹿,以絕對主力猛攻幽州,爭取在大雪來臨之前,拿下涿郡,廣陽郡,漁陽郡,爲明年佔據整個幽州打下紮實的基礎。

入夏過後,部隊陸續下山,黃巾軍開始展開軍事行動,他們攻城奪邑,焚燒官府,掃蕩豪強們的塢堡,並且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張牛角帶領黃巾主力在中山國展開行動,褚飛燕率軍攻打常山國各地州郡,楊鳳則率領大軍,在褚飛燕的配合下,迅速佔據趙國各城,隨即撲向鉅鹿郡。

黃巾軍在鉅鹿起事,也在鉅鹿被消滅,今天,要在鉅鹿爲死去的黃巾兄弟們報仇。所以鉅鹿方向的戰鬥一直非常激烈。

新任冀州牧郭典,也就是前鉅鹿太守,剿殺黃巾軍的罪魁禍首之一。由於他和鉅鹿太守馮翊的共同努力,率軍在高邑,癭陶城堅決阻擊,互爲犄角,造成了黃巾軍攻擊受阻,不得不停下來。

如此同時,張牛角率領黃巾軍主力黃龍部,左校部,張白騎部十五萬人馬,突然發動了對涿郡的攻擊。

北新城,范陽,故安三城相繼失陷。

巨馬水定興渡口。

密密麻麻的黃巾軍士兵排成整齊的方陣,列隊於岸邊,等待渡河。

士兵們一律布衣短袍的庶民打扮(漢代規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種帶顏色的服裝,只能穿本色麻布),穿靴鞋,束戴黃巾,手執戰刀長矛弓箭等各式武器。各部的軍官穿着甲冑,站於隊列之前。

“大帥,部隊已經渡河三萬人。張帥的部隊正在追擊敵軍鮮于輔部。”

張牛角擡眼看了一眼斥候,沒有做聲。

張牛角中等身材,四十多歲,身軀魁梧,長臉長鬚,顴骨高聳,濃眉下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身後站着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身材高挑,皮膚稍黑,小圓臉,看上去非常機靈。他叫孫親,是張牛角手下一名驍勇善戰的將領,很有才華。

張牛角望着奔騰的河水,若有所思地問道:

“黃帥的部隊距離我們還有多少路?”

“回大帥,黃帥的部隊尚在范陽城,並沒有出動。”那個斥候趕忙答道。

張牛角濃眉立即緊縮,臉色非常難看。

“再催。命令他務必明日率軍渡河,向迺國方向攻擊前進,掩護主力部隊的側翼。若再貽誤軍機,軍法從事。”

孫親趕忙上前一步,小聲說道:“大帥,還是讓左帥去說一下吧。他們是至交,都是邯鄲人,彼此之間給面子。這個時候大家還是不要鬧矛盾的好。大帥你說呢?”

張牛角點點頭,“也好。你去跑一趟,告訴左校,黃龍,讓他們明天率部渡河。渡河之後,兵分兩路,黃龍攻擊迺國,左校深入方城境內,牽制主力兩翼敵軍,掩護大部隊攻擊涿城。”

鮮于輔疲憊不堪,坐在馬上昏昏欲睡。他已經兩天沒有睡覺了。

由於撤退及時,他的一萬部隊勉強保留了下來,這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這一萬人馬才組建四個多月,是他在山口渡和公孫瓚閒聊時,突然想出來的主意。

幽州缺兵。尤其是在去年廣陽鬧黃巾,今年胡族大舉入侵的時候,這個情況尤其突出。

涿郡因爲和冀州相鄰,刺史大人劉虞的口碑又好,所有冀州的許多流民跑到了涿郡。涿郡人口本能就多,可開墾土地也少,所以大量流民滯留在涿郡各地,生活很悲慘。

招募流民從軍,既可以解決流民多,土地少的問題,又可以解決流民家庭的生活問題。因爲當兵可以吃軍糧,拿軍餉,士兵省一省還可以貼補一點家用。至於士兵多了,軍餉怎麼解決,劉虞和魏攸,鮮于輔等一班府吏想了許多主意,最後還是決定屯田戍邊。

軍事屯田周代已有。前朝漢文帝採納大臣晁錯“募民徙塞下”的建議,把一些奴婢、罪人和平民遷徙到邊塞,將他們以什伍編制組織起來屯田戍邊。這些人農忙時屯田,農閒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這種做法既起到了防禦胡族入侵的目的,也起了開發邊境的作用,爲漢代屯田之先河。到了漢武帝時期,屯田戍邊,防備匈奴則成爲當時的一項主要國策。自此以後屯田戍邊就是大漢國防守邊疆的一項重要措施,成了大漢國節省國用,解決邊境地區駐軍的給養,對付胡族入侵的基本方法。

劉虞決定在人口稀少的代郡,上谷郡屯田。

就在他準備實施這個措施的時候,因爲生病回家休養,這件事隨即就耽擱了下來。沒想到世上的事情就這麼奇怪,還沒過兩個月,黃巾軍突然入境攻打,這一萬步兵立時成了涿郡救命的稻草。

依靠這一萬漢軍,加上各城的守軍,在涿郡太守王濡,都尉吳熾,刺史府功曹從事鮮于輔的指揮下,竟然也抵擋了二十多天,不但嚴重遲滯了敵人的進攻速度,也爲援兵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到部隊撤回巨馬水時,鮮于輔統計了一下,尚餘一萬多人,這讓他對堅守涿城充滿了信心。

援兵?其實幽州有什麼援兵。公孫瓚走了,遼東鐵騎,白馬義從不在了,只剩下李弘手上那支才拼湊了兩個多月的風雲鐵騎了。

一想起背後的十五萬黃巾大軍,鮮于輔腦後就發涼。黃巾軍厲害,怪不得當初以皇甫嵩,朱儁,董卓,盧植幾員大將,十萬兵馬的實力,在平叛剛剛開始時,也連遭敗仗。

當時,南陽張曼成的黃巾軍率軍攻克南陽城,殺了太守褚貢。波才率領的潁川黃巾軍連續擊敗朱儁,並將皇甫嵩圍困在長社,要不是波才作戰經驗不足,差一點就把皇甫嵩一鍋端了。廣陽的黃巾軍就更厲害了,攻破薊城,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和太守劉衛。鉅鹿附近的黃巾軍更牛,一口氣把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都俘虜了。盧植率軍攻打廣宗的黃巾軍,也屢戰不勝,未能得逞。董卓根本就沒有勝過一戰。

現在這些黃巾軍死灰復燃,其軍事實力和作戰經驗猶勝去年,打起來就更困難了。

鮮于輔有點灰心喪氣,一路上督軍急行。後面黃巾大將張白騎的部隊正在銜尾猛追,一刻不停。

中山國相張純被黃巾軍打得一路逃竄,狼狽不堪。好不容易逃到涿城,張牛角率部又渡巨馬水而來。張純無奈,只得告別涿郡太守王濡,再渡聖水準備逃到薊城暫住。涿城現在人滿爲患,可能不久還要破城,不如早點到薊城安全些。

上個月他還雄心勃勃準備帶着部隊到西涼戰場殺敵立功,沒想到這個月就被黃巾軍趕得上天無門,入地無路。他現在恨張溫恨得咬牙切齒。他的參戰要求沒有得到批准,還被車騎將軍張溫罵了一通,叫他好好守中山國,沒事不要瞎折騰。假如到了長安,現在也不會被黃巾軍追殺得這樣可憐。更重要的是,他丟了中山國,如果不能奪回來,他的腦袋恐怕很難保住了。按黃巾軍現在這個發展勢頭,短時間想打回去,簡直就是笑話。

就在這個時候,他在聖水河看到了李弘。

李弘的部隊剛剛到達聖水河畔。

一萬騎兵大軍,在河邊排成方陣隊列,其氣勢之雄偉,讓人無不生成氣吞山河之感。

張純就象看見了救命稻草一般,領着手下急奔而來。

雙方做了一番自我介紹,李弘見對方是中山國相,趕忙以下屬之禮見之。他是行厲鋒校尉,是代理校尉,自然要差上一截。

張純趕忙謙讓,盛讚李弘的少年英雄,隨即提出讓自己的人馬加入李弘的騎兵大軍,爲剿滅黃巾儘儘中山國的微薄之力。

張純的目的很簡單,跟着這個人,這支可怕的騎兵大軍,什麼事搞不定。他把好幾萬鮮卑人都打敗了,那些實力差得太遠的黃巾軍自然不在話下了。如果李弘打敗了黃巾,幫他收復了中山國,他不但無罪還有功。李弘就是他的救命稻草啊。當然,前提是他必須要讓自己的軍隊加入李弘的大軍,這樣將來上書論功時纔有說服力。

他已經沒有軍隊了,只剩下一百多名侍衛和親兵。但這就夠了。因爲李弘非常爽快地答應了。

張純從身後的郡吏中叫出來一個大漢。

“這是我中山國府裡的門下賊曹(主侍從),就讓他帶着人馬跟在校尉大人後面效力吧。”

此人二十五六歲,身材高大健壯,比李弘還高一點,方臉濃眉,相貌堂堂,一雙大眼睛裡隱含着些許殺氣,讓人總感覺有點畏懼。

大漢立即單腿跪下行了個軍禮,沉聲說道:

“下官顏良,願誓死跟隨大人,殺敵衛國。”

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六節
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