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

聯軍士卒全無還手之力,他們在鐵蹄的踐踏下悲慘死去,斷肢殘臂伴隨着片片鮮血漫天飛舞。

隨着鐵騎大軍的不斷殺進,戰場上的包圍圈越來越小,聯軍士卒逐漸被擠到了一個長寬不足五百步的狹窄地帶。戰場越小,士卒密集程度越高,鐵騎的攻擊速度也就越慢,而失去了速度的鐵騎爲了把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敵人消滅掉,最後不得不棄長取短,下馬象步卒一樣層層殺進,象剝繭一樣把對手的性命一一吞噬。這不但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傷亡,也會大大延長殲敵時間。李弘不想浪費士卒們的性命,更不想在這裡耽誤太長時間,他必須搶在天黑前趕到平陽亭戰場全殲叛軍的前鋒。

“吹號,吹號,命令正北方向的樓麓立即讓出馳道,讓出馳道……”李弘高舉血淋淋的長槍,回頭衝着跟在自己身後的號角兵們連連狂叫,“把敵卒趕向平陽亭,沿途掩殺,沿途掩殺……”

“嗚……嗚……”近百個牛角號先後吹響,低沉而急促的聲音穿透了戰場上的巨大殺聲直衝天際。緊貼在胡騎營左側的匈奴人聽到訊號,馬上吹響號角把這個訊號再度放大。號角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在短短時間內迅速傳到白山烏丸人的耳中。

樓麓絲毫沒有猶豫。十幾年前他就追隨大將軍征戰天下,他對大將軍的每一個命令都深信不疑忠實執行,從不打任何折扣。

“吹號,命令各部,讓開馳道,讓開馳道。”

白山烏丸人正殺得酣暢淋漓,突然聽到大單于要求自己撤下去,頓時破口大罵。攻擊之前,大將軍曾有命令,戰後憑人頭領賞,賞賜豐厚。現在眼前就是毫無還手之力的敵卒,是搶人頭的最好機會。如果匆忙撤下去,本來就不多的人頭轉瞬就被其它人搶去了。衆人千里迢迢南下中原本來是想發點財的,結果卻落個空手而歸,白跑一趟,這種虧本的事誰幹?

樓麓看到自己的部下無動於衷,一個個佯裝沒有聽到,還在大呼小叫殺得不亦樂乎,氣得臉都白了,“告訴他們,立即撤到馳道兩側,否則,我砍了他們的腦袋。”

牛角號聲越來越急促。李弘連番催促,樓麓的威脅越來越厲害。如果再不給我撤下來,我回去殺了你們全族。

和戰後的賞賜比起來,自己的腦袋和族人性命當然更重要。衝殺在最前面的大帥度連牧率先指揮騎卒向戰場東北方移動。各烏丸部落小帥緊隨其後,帶着軍隊衝下了馳道。

被圍在中陣的聯軍士卒自知必死,他們在經過了最初的恐懼之後,在鐵騎大軍的攻擊速度連漸慢下來之後,開始在上官的指揮下陸陸續續拿着弓箭肆意亂射。雖然這樣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但死到臨頭了,求生的慾望迫使他們把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寄託在了手中的長箭上。即使死了,也要拉一個做墊背。就在這時,他們發現了一個奇蹟

本來嚴嚴實實的包圍圈突然出現了一絲縫隙,這對陷入絕望中的聯軍士卒來說,如同在波濤洶涌的洪水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聯軍士卒們瘋狂了,他們像野獸一般發出慘厲的吼叫,全然不顧任何危險,一頭扎進了這絲縫隙。這絲縫隙受到猛烈的衝擊後,越來越大,逐漸形成了一道細小的洪流激射而出。

號角聲猛然密集起來,整個戰場都注意到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

聯軍撕開了缺口,突圍了。

李弘連續下令。白山烏丸人沿着馳道右側追殺,務必阻止敵人逃向東邊的濮水河。燕無畏率軍沿着馳道左側追殺,務必阻止敵人逃向西邊的黃河。其餘諸部,繼續圍殺。

有了一處宣泄的口子,原本被擠得厚厚實實的聯軍頓時鬆散了,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向北方狂奔。

攻擊速度正在減慢的鐵騎只覺得對面越來越強的抵抗力突然消失了,大軍氣力陡漲,悍卒狂呼,戰馬長嘶,一時間威力再現,殺聲震天。

袁紹望着前方的缺口,望着奪路而逃的士卒們,絕望地嘆了一口氣。那不是求生之路,而是求死之路,是帶着前鋒軍六萬人一起死亡的絕路。

“大人,快走,快走……”孟岱打馬衝到袁紹身邊,大聲吼道,“我們護着大人衝出去,快啊……”

“那是北面,是北面,你看清楚沒有?”袁紹激動地叫道,“李弘的意圖明顯,他想把我們趕到平陽亭,利用我們撕開前鋒軍的戰陣,前鋒軍會因此全軍覆沒的。”

孟岱愣了一下,他顯然在忙亂中沒有辨清方向,但他接着就一把拽住袁紹的手臂,奮力拉着他向前急馳,“大人,士卒們已經衝出去了,我們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了。大人你還是乘着這個機會衝出去吧。要麼和前鋒軍會合,要麼在途中尋找一個機會突圍而去。”

袁紹長嘆一聲,沒有再說什麼,由孟岱和兩百親衛騎保護着,隨着逃亡的洪流衝出了包圍。

趙雲率軍呼嘯殺進中陣,擋者披靡。

陶義指揮一隊人馬拼死阻擊。此刻時間寶貴,能擋住一刻就能讓更多的士卒逃離戰場。雖然逃出去的士卒難免也會死於鐵蹄之下,但逃出去總比困在這絕死之地有更大的生存機會。

趙雲快如閃電,一槍挑飛陶義手中長矛,跟着猿臂輕伸,一把將他高高舉起,“袁紹在哪?”

陶義怒吼一聲,伸手拔出背後戰刀,狠狠劈向趙雲。趙雲不待他戰刀落下,單手用力,將其奮力拋向空中。長槍如虹,“撲哧”一聲凌空洞穿了陶義的身體。

趙雲再吼一聲,“袁紹在哪?”

陶義張嘴噴出一口鮮血,當即氣絕。

趙雲怒不可遏,一槍將其挑飛,仰首狂呼,“找到袁紹,給我找到袁紹

。”

江東軍潰敗之後,魯肅和孫輔帶着近千人堅守在車陣裡。

這個車陣擺在戰場的東面,本來用來阻擊北疆鐵騎的衝殺,但由於北疆鐵騎從四面包圍而來,這個車陣沒有發揮阻擊作用。不過,現在它的作用大了,它成了魯肅等人抵抗北疆鐵騎圍殺的一個堅固堡壘。

李弘率軍從這座車陣附近衝過去的時候,擔心車陣內伏有叛軍的弓箭手,命令司馬懿帶兩百騎卒把它解決了。

司馬懿剛剛接近車陣,就被車陣內射出的密集長箭射得暈頭轉向,一不小心掉到馬屁股後面去了。司馬懿摔得眼冒金星,吃了一嘴的泥土,狼狽不堪,氣得臉都紫了,“燒了它,點火燒了它。”

想點火燒掉車陣還真不容易。司馬懿一連想了十幾種辦法,死了幾個士卒,都沒能把輜重車點燃。司馬懿火大了,命令士卒們脫下身上的重鎧包在戰馬身上,自己也全身包上重鎧,然後帶上幾個火把就衝了出去。叛軍的長箭就象下雨一樣,但就是射不死這一人一馬,眼睜睜地看着司馬懿在車陣前一路狂奔而過,把幾十輛輜重車都點燃了。

火借風勢,轉眼便烈焰沖天,幾百輛輜重車隨即陷入火海。車陣內的士卒忍受不了,紛紛四散而逃。車陣外的騎車毫不手軟,縱馬狂追,把他們殺了個一乾二淨。

孫輔和魯肅此刻在車陣內苦苦支撐,飽受煙熏火燎之苦。孫輔痛苦不堪,把心一橫,“我不行了,我要去投降了。”

魯肅連連搖頭,“出去就是死,再撐一會兒,看看敵人會不會走。”

“再撐下去我們就要死了。”孫輔恐懼地叫道,“我伯父過去和李弘,還有很多河北大吏都有很深的交情,想必他們知道我的身份後,不會把我殺了。”

魯肅稍稍思索了一下,點點頭,“我們先投降,然後找個機會逃回江東去。”他從地上拿起兩面盾牌,又拉過一具屍體,以手蘸着屍體上的血,在兩面盾牌上各寫了四個大字,“孫堅之子”。

兩人高舉盾牌,一人執矛,一人拿刀,從烈火裡衝了出來。

幾個黑豹義從看到火海里還有人逃出來,很是驚訝,打馬就衝了上去。孫輔狂叫,“我是破虜將軍之子,我是破虜將軍之子……”幾個黑豹義從都是胡人,聽不懂他叫什麼,各舉武器呼嘯殺上。

“拼了,和他們拼了。”魯肅一看衝上來的都是胡人,眼前一黑,知道完了,“背靠背,殺……”

孫輔和魯肅的武技都很不錯,這幾個黑豹義從縱馬殺了幾個來回,不但沒把兩人腦袋砍下來,反而讓兩人跑得更遠了。

司馬懿帶人殺到,把魯肅和孫輔團團圍住。這時司馬懿看到盾牌上的字了,他急忙舉手,“慢着,慢着,先不要動手。”

“你是破虜將軍的兒子?”可馬懿問道。

聽到字正腔圓的洛陽話,魯肅和孫輔猶如聽到天籟之音一般,渾身舒坦

。這條命總算有希望了。

孫輔從盾牌後面探出半個腦袋,大聲喊道:“我叫孫輔,是破虜將軍之侄,前豫州刺史孫賁之弟。”

馳道上,數千聯軍士卒亡命飛奔。

馳道兩側百步外的原野上,北疆鐵騎不急不慢,和他們保持着幾乎一致的方向和速度。遠遠看上去,他們不象是敵對雙方,反倒更象是一起奔赴戰場的同一支軍隊。

紀靈夾在逃卒中間一路飛奔,汗流浹背,氣喘吁吁。

跑了一會兒他就不行了。他年紀大了,雖然一直在軍中,但疏於訓練,從來就沒這樣奔跑過。現在他後悔聽了何儀的話,不應該棄馬步行。何儀說騎在馬上目標大,很快就會成爲活靶子。他回頭看看何儀,何儀把戰盔、鎧甲、弓箭都丟了,手上就拿着一支長矛。一邊跑,還一邊四處看,神情非常冷靜,顯然是在尋找逃跑的機會。黃巾軍出身的人就是不一樣,逃跑的經驗非常豐富,不佩服不行。他轉頭四處看看,發現前前後後都是何儀的人,這些人過去都是黃巾軍,而自己的老部下卻一個也看不到了。

紀靈實在跑不動了,但他也停不下來。他一停下,估計就要被後面的人推倒踩死了。何儀急行幾步,衝到紀靈的身邊,一把拽下他的戰盔,然後隨手丟到了地上,“大人,這是逃命,不是去打仗,你還帶着這玩意幹什麼?快點,把鎧甲都脫了,把弓箭和刀也丟了。你揹着這麼多東西,遲早會累死。”

紀靈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他三兩下把身上的累贅全部丟了,頓時感覺渾身輕鬆,腳步也輕快起來。

“大人,事情有些不對勁啊。”何儀指着馳道兩側策馬飛奔的鐵騎,大聲說道,“他們應談衝上來殺我們,怎麼現在……”

“他們想把我們逼到平陽亭。”紀靈吞了幾口口水,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

“爲什麼?我們到了平陽亭,和蒯越大人會合,他們不是更難打了?”何儀奇怪地問道,“難道他們想讓我們把全軍覆沒的消息告訴前鋒軍,以便動搖前鋒軍的軍心?”他越想越覺得可能。幾千逃兵跑到平陽亭,六萬前鋒軍將士不用腦子想也知道自己被包圍了,沒有援軍了,徹底充蛋了。高,這招高。李弘這個人太厲害,和他爲敵想不死都難。

何儀膽戰心驚地看看遠處飛馳的鐵騎,突然衝着紀靈吼了一嗓子,“我們投降吧。”

紀靈愣了一下,腳步不由得遲緩起來。投降?我當然願意投降了。現在袁術已經死了,自己在九江也沒有立足之地,家人又都在河北,我怎麼不願投降?只是北疆軍此次攻擊中原,既殺降,又屠城,恐怕想投降人家都不答應啊。

何儀看到紀靈半天沒有說話,隨即對身後幾個親信做了個手勢,然後又吼了一嗓子,“大人,你不投降,我們可要投降了。現在跑到哪都是死,還不如停下來投降。北疆軍中有很多黃巾出身的將領,我們如果投降肯定能活下來。”

“這次北疆軍攻打中原,你什麼時候聽說過他們收降俘虜了?”紀靈無奈苦笑道,“如果你要投降,那就投降吧,反正這次到哪都是死定了

。”

何儀大喜,衝着周圍的逃卒連聲狂叫,“大家一起喊,一起喊,說我們願意投降,願意投降。”

何儀的一羣親衛迫不及待地叫了起來,接着更多的逃卒跟在後面吼了起來,衆人逃跑的腳步也漸漸慢了下來。

號角聲越來越急迫,由遠而近。

趙雲帶着一隊鐵騎沿着馳道狂奔而來,“抓住袁紹,抓住他……”

袁紹大驚失色,指着正在馳道右側原野上急速奔馳的烏丸鐵騎,連聲大叫,“衝過去,我們就從那裡衝過去。”

孟岱回頭看看越來越近的追兵,絕望至極,“大人,我帶人回頭擋住追兵,你帶人衝過去。”說着他急速解開身上的重鎧遞給袁紹,“大人,用重鎧護住全身,這樣你就能殺出重圍了。”

圍在袁紹四周的親衛們不約而同地解下身上的重鎧。他們對袁紹的怒吼置之不理,手忙腳亂地把重鎧全部捆在了袁紹身上。

“大人,你多保重。”孟岱和五十名親衛躬身給袁紹行了一禮,然後調轉馬頭,義無反顧地殺向了追兵。

袁紹望着孟岱和五十名悍卒矯健的背影,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

“走,我們走,殺出去……”袁紹一腳踹上馬腹,迎着烏丸鐵騎呼嘯殺去。

一百五十名親衛緊隨其後,高舉武器,瘋狂殺進。

趙雲沒有給孟岱任何機會,一槍便刺穿了他的咽喉。

五十名悍卒就象一把碎石扔進了洪流,連個小小的浪花都沒有濺起便無影無蹤了。

“追,追上去,抓住袁紹。”趙雲嘶啞着嗓子,不停地吼着叫着,手中長槍更是毫不心痛的狠狠抽到馬臀上。戰馬痛得悲嘶一聲,龐大的身軀騰空而起,猶如騰雲駕霧一般直射而去。

逃卒距離戰場越遠,烏丸人的陣形就拉得越長,越單薄。

袁紹之所以選擇從距離戰場較遠的地方突圍,正是看出了烏丸鐵騎在防守上的弱點。但袁紹也疏忽了一點,胡人的騎射太厲害了。這些胡卒都是騎射高手,他們射箭的速度非常驚人,短短几息時間內,他們便能把一壺長箭全部射出去。

在遭到一陣劈頭蓋臉般的狂射後,袁紹身邊的親衛損失慘重,只剩下不到一半了。而這時候,更多的烏丸人圍了上來。雙方短兵相接,誓死相搏。袁紹身重數箭,連遭長矛戰刀的重創,但因爲有包裹全身的重鎧相護,他竟然奇蹟般地安然無恙。

袁紹和他的親衛們衝出了烏丸人的攔截。

趙雲飛馬殺到。

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三國人物介紹吳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經學與周禮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
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三國人物介紹吳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經學與周禮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