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

河南汝州府魯陽關,大順監國闖王陸四剛剛命人宣讀袁宗第爲河南巡撫,張國柱調任陝西巡撫的詔諭。

河南巡撫衙門現暫駐汝州,待河南全境統一後可遷往開封,河南布政使袁有龍則率大小官吏前往開封組建河南佈政衙門,按察衙門,暫時由袁有龍全權負責河南民政、刑律諸事。

張國柱調任陝西巡撫後,其部原淮軍第五鎮同順軍黨守素部合編第十軍,軍提督由黨守素擔任,轄兩步兵鎮、一軍直屬騎兵旅。

兩名鎮帥分別由謝金生、董學禮擔任,直屬騎兵旅帥則由郝搖旗擔任。河工出身、原先一直在第一鎮擔任旅帥一職的大團麻三調任第十軍軍法官,並暫負責軍輜重。

軍法官是陸四於樞密院軍制改建時特意提出必須于軍、鎮、旅、標設軍法官職務,而軍法官爲副鎮,鎮法官爲副旅,旅法官爲副標,標法官爲副營。

設立軍法官一職,目的便是整頓軍紀,以實現大順軍隊的正規化,進而在正規化基礎上由現在的半冷兵器、半火器軍隊向陸四前世的近現代化軍隊演變。

雖然軍法官只是副鎮,無法處置副鎮以上將領,但卻有向行營監國上書權力,使得這個職務絕不是擺設,而是實權在握。

陸四的計劃這個軍法官依舊是過渡,等到順軍正規化基礎夯實後,軍法官便向參謀官轉變,而大順的參謀總部也將出爐。

原定南侯董學禮部殘兵4000人並洛陽降將劉忠部7000人同徐和尚第八鎮合編,組建第五軍,也轄兩個步兵鎮、一騎兵旅。

兩名鎮帥分別由楊祥、任繼榮擔任,軍直屬騎兵旅帥則由原明軍降將曹彥虎擔任,老淮軍悍將草堰孫四表嬸家的侄子張二出任第五軍軍法官。

大團麻三本名不知道叫什麼(陸四給他取名叫麻守忠),張二本名叫張慶祥,陸四是特意將這二人從夏大軍麾下抽調來的。對於老淮軍尤其是跟隨起事的老河工中的傑出人物,陸四都是有意提拔並安插在要職之上。

至此,河南境內便有第一軍高一功部、第二軍劉體純部、第五軍徐和尚部、第十軍黨守素部四個軍,總兵力11萬餘人。

高一功的第一軍同劉體純的第二軍是陸四已內定爲中央“機動力量”,兩軍現在都是兩鎮編制,將同行營直屬由福建人黃昭指揮的重甲兵、山東綠林出身樊霸指揮的羽林軍、及另一個福建人洪寶指揮的炮一鎮一起馳援西安。

賀珍的第三軍則留在京畿歸留守陸廣遠指揮。

第一軍同第二軍前往陝西后,留在河南境內歸河南巡撫袁宗第統一指揮的就是徐和尚的第五軍、黨守素的第十軍。

另外,袁宗第還指揮由滿洲、蒙古降兵組成的忠貞營,該部清一色騎兵,總兵力近八千人。

開封、汝寧等地還有原屬淮軍第五鎮建制的黃中色、虞紹勳、馬三寶、詹世勳等部,合計總兵力也有17000餘人。

過衛輝時,陸四已傳諭黃、虞、馬、詹四將率各自主力全部進駐汝寧府,以應對淮西、湖北方向有可能的明軍來犯。

三部各爲一旅編制,臨時給予河南獨立鎮建制。

因考慮河南方面將有大的戰事,因此陸四讓負責精簡的樞密副使呂弼周暫時不要精簡河南這邊兵馬,現主要着手河北、京畿、遼東、淮揚、山東等地淮軍兵力裁撤精簡工作。

如此,袁宗第這個河南巡撫成了順軍能夠指揮軍隊最多的大將,各路兵馬合計達到七萬餘。

陸四給袁宗第這個河南巡撫的任務不是略取荊襄,甚至也不必收復被阿濟格部佔領的南陽城,仍就全力封堵伏牛、商洛山區,在解決西軍之前,河南這邊完全守勢。

對此,袁宗第並無異議,因爲他知道張獻忠那邊和大順決裂後,大順面對的敵人不僅是張獻忠的西軍,更有南方的明軍及降明的清軍,而以大順眼下的實力雖冠絕明、西之上,但同時對明軍和西軍採取攻勢也是不可能,只能集中力量先消滅一家。

現在監國決意親自馳援西安同張獻忠決戰,河南這邊自然不能冒然發起攻勢,因爲這樣做極有可能讓大順同時遭到明軍和西軍的夾擊。

對於繼續守住河南,不讓明軍(清軍)北上,袁宗第是十分有信心的,畢竟他現在也算是兵強馬壯,就是兵馬實力不及從前,單有監國給出的破壞交通策略,也能讓明軍(清軍)無法快速推進。

就是糧食問題反而超過軍事問題成了袁宗第這位新任巡撫的最大麻煩,河南實在是殘破,全省總人口不過百萬,很多地方剛剛佔領,也剛剛搭建地方政權,農耕恢復工作進展不快,先前河南封堵兵團靠的是西安輸送糧草在堅持,如今西安方面遭到西軍主力進攻,根本不可能再往河南輸糧。

所以袁宗第這個巡撫現在倒成了找糧的官。

好在監國諭令山東那邊將淮揚輸送在濟寧的部分糧草全部撥到河南來,又給袁宗第留下了價值百萬的金銀(繳獲自滿洲出關隊伍),手裡有錢找找糧食還是能有辦法想的。

被李自成封爲伯爵,後降清豫親王多鐸打開洛陽,致使李自成無法在河南喘息的降將劉忠被陸四一道諭令,調往中央任職。雖然還沒確定擔任何職,但肯定是不低於侍郎的職務,也算是高升。

劉忠這會也是有自知之明,自再次降順後,他的兵馬就被要求隨行營共同行動,結果打來打去,滿洲人被打敗了,他的兵權也沒了。

眼看大順重新強大,年輕的監國闖王又真是雄主,劉忠心底便是有些小心思,這會也都收斂了。調令一至,收拾東西便往北京報到去了,下半生弄個侍郎致仕,又或是由尚書回鄉,就看他運氣了。

張國柱在知道自己調任陝西巡撫後,二話沒說就將第五鎮全部交出,只帶了親兵百多人立即前往西安,準備協助陝西總督孟喬芳組建防線,調動兵馬迎擊張獻忠大軍。

不過臨行前陸四卻將張國柱叫住,要他到西安主持同西軍議和的事。

“只要張獻忠不打西安城,其它的條件都可以答應他。”陸四說這話的時候很是輕描淡寫,似乎這個條件壓根不是事。

“什麼?!”

張國柱卻驚住:監國親率大軍馳援西安不是要與張獻忠決戰麼,怎麼這會反倒要同那八大王議和了,而且態度還這麼軟弱。

那張獻忠要大順向他臣服,也能答應不成?

可能是猜出張國柱在想什麼,陸四笑了笑,隨口說了句:“便是要我這個大順監國稱臣,也不是不可以。”

說完,隨手點了根菸走到帳中掛着的巨大地圖前,目光卻不是在西北方向,而是在江南。

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漢阿濟格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營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七百二十六章 親王者,兵強馬壯者當之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一章 大明要亡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西一體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仰馬翻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二百零八章黃闖子的兵不好打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二百四十章 大軍出征 萬石軍糧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
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漢阿濟格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營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七百二十六章 親王者,兵強馬壯者當之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一章 大明要亡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西一體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仰馬翻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二百零八章黃闖子的兵不好打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二百四十章 大軍出征 萬石軍糧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