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

汪兆齡逃跑,王復臣自盡,竇名望投降,西軍控制的平涼重鎮就這麼落入順軍之手。

城中另有京畿道御史齊之奐、陝西巡撫楊以爲、御營學士任元佑,前成都知府向用賓、前重慶知府高凌雲等西營官員百餘人降順,但亦有七人不降,趙忠義再三勸降不果,命將這七人全部處斬。

爲了安撫城中降軍同百姓,趙忠義仍叫大西政權的平涼知州顧道唯任大順平涼知州,同那投降的陝西巡撫楊以爲等人一起出榜安民,又叫竇名望協助收編降軍俘虜,並下令動員軍民滅火。

對於房屋被大火燒燬的百姓,趙忠義叫高凌雲帶人統計,然後打開平涼州庫給予補償。暫時無家可歸的也都予以妥善安置,等戰事結束由州衙門專門撥款爲這些人重建家園。

一番措施及對西營官員的善待,使得平涼城中很快穩定下來。

御營學士任元佑爲順軍起草勸降定北將軍艾能奇、撫南將軍劉文秀的檄文,其中寫道:“既不能爲首陽之餓夫,便當爲識時之俊傑。”

竇名望、齊之奐、向用賓等投降官員亦在趙忠義要求下,各自向西營熟悉之人寫去勸降信。

平涼城的易手使得正在攻打華亭的西軍一下變成孤軍,糧道也隨之斷絕。

消息傳到艾能奇、劉文秀等人耳中時,幾乎都是難以置信,不明順軍怎麼會在他們的包圍圈中鑽到後方平涼的。

艾、劉不約而同選擇將平涼丟失的消息壓住,秘令白文選部以押運糧草輜重爲名火速回師奪回平涼。

白文選接令後不敢耽擱,率所部兩萬餘將士立即沿底水回師。

趙忠義所部實際只有不到八百人,雖收得西軍降卒萬餘,但這些降卒根本不可靠,因此接到細作傳來西軍白文選部正在向馬鋪嶺進軍後,一時也有些焦慮,擔心僅靠他這點人馬難以守住平涼。

此時竇名望卻提出可以他的名義派人出城送信給白文選,告知白文選奪取平涼的順軍人數有限,說竇名望等人身在順營心卻仍思大順,因此只要白文選快速趕回平涼,他們這幫投降的人可以爲內應。只要白文選中計,便於其回師必經之地設伏,白文選要是死了,其部西軍便不足爲慮,所謂“擒賊先擒王”的道理。

趙忠義不知竇名望是否真心相助,但眼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便死馬當活馬醫,由竇名望寫信給白文選約其速至。

接信之後的白文選輕信了竇名望這個老“同袍”,並且也相信竇名望信中所述奪取平涼的順軍人數很少,因爲如果順軍人數很多的話他們不可能不察覺到。

急於收復平涼替大軍解難的白文選只帶千餘騎兵向平涼疾進,結果在馬鋪嶺西邊的可藍山一帶遭到趙忠義的伏擊。

趙選擇的伏擊地點跟一條彎腸子似的,首先命人在道路兩側的山坡堆積落石和大木,這樣一旦白文選進入其中,就能立刻將兩頭鎖死,使白文選衝不出去,也退不出來。

中午時分,渾然不知自己被竇名望出賣的白文選帶人奔入了伏擊圈。隨着一發紅色煙花彈的昇天,順軍伏兵立時從兩側山上出現,繼而無數落石、大木推下。

突然冒出的伏兵令山下的西軍大吃一驚,不等反應過來前後道路就被封死,然後被順軍居高臨下以火銃、弓箭射殺,慘叫一片,哀聲連連。

白文選的戰馬被順軍伏兵推落的大石砸死,失去戰馬的白文選同部下擁擠在狹長山道之上進退不得,苦苦躲避山上順軍的射殺。

順軍又將從平涼城中帶來的火油罐子推向山腳,然後無數火把落下,頃刻間山腳便燃起大火,被困的西軍或是被大火燒死,或是被濃煙嗆死。

白文選被當場燒死,其部下除數人逃脫外皆死於火海之中。

屍體焚化的味道瀰漫山谷,使得不少順軍嘔吐不止。

望着下方白文選等人的死狀,竇名望心頭亦十分不好受,畢竟他與白文選共事多年。但很快就再次獻計由其帶人趕往白文選所帶的西軍大隊,以皇城都指揮使的身份接手白部兵馬,然後向順軍投降。

趙忠義哪還懷疑竇名望,當下便放竇名望前往白部,但前腳放人離去,後腳卻突然後悔起來。

因爲竇名望一旦復叛,平涼城中虛實便立即爲西軍所知,此人要是帶領西軍向平涼殺來,他趙忠義是鐵定守不住城的。

然而後悔已經沒用,竇名望已經帶人離去,只能一面寄希望於剛交“投名狀”的竇名望是真心歸順,另一面帶人趕回平涼部署守城事宜。

好在竇名望沒有欺騙趙忠義,此人的確是真心歸順,一方面是其認爲即便奪回平涼西營也不可能戰勝順軍,另一方面則是其不想再讓順西兩家再廝殺下去。

白文選的死讓隨其回師平涼的兩萬餘西軍將士羣龍無首,大西皇帝生前信重的竇指揮使突然出現,自然憑其身份輕鬆接替白文選成爲這一路西軍的主帥。

成功奪了兵權後,竇名望便召集大小將領到其帳中,卻不是部署奪取平涼的軍務,而是坦誠與諸將說明他有意帶領大家降順,並說大夥本是同根生,相兼何太急。

“當初同順軍開戰是老萬歲一時糊塗導致,如今老萬歲不在了,大夥實是沒有必要再同順軍拼個你死我活。想當年我們都是義軍,老萬歲同李闖王也是生死同袍,並肩戰鬥的。後來分了家,一個叫大順,一個叫大西,但不管叫什麼,大夥總還是義軍!...”

“二十年了,你們中有人是一路隨老萬歲過來的,也有半道加入的,能活到現在是大夥的造化。可大夥想過沒有,這二十年來死了多少人?原先大夥一同跟明軍幹,是爲求條活路,誰讓他明朝不讓大夥活!老萬歲當初帶大夥出川抗清,是因爲那韃子是異族,咱們自家鬧的再兇也不能叫個韃子撿了便宜,所以那時拼命沒啥好說的,可是現在大夥爲什麼拼命?”

“...老萬歲是叫順軍炸死的,你們中肯定有人想爲老萬歲報仇,怎麼也不肯聽咱的降了他順軍。可大夥要知道,咱們不佔理,是咱們先背棄盟約打人家順軍的,他大順陸闖王對咱西營也是始終高看一眼的....”

“要是我領着大夥投降明朝,那大夥要打要罵都由大夥,可我是領着大夥投他大順!大夥都是好漢子,好漢子最佩服什麼?不就是大英雄!如今這天下,誰是大英雄?他大順的陸闖王!人家是殺韃子的好漢,這等好漢咱們憑什麼不服?!”

竇名望沒有在帳中埋伏什麼刀斧手,更沒有強迫所有人都隨他降順,只是將一番道理說出。

“我的話就這麼些,總之,我不想大夥再這麼沒道理的打下去,也不希望咱老兄弟們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這天下亂了這麼多年該太平了!該叫老百姓有個活路了!弟兄們也該享享福了!”

竇名望來到諸將中間,一個接一個的看去。

“願意聽我的就留下,不願意的可以帶人離開,我竇名望絕不阻撓,要是敢背後下刀子就他孃的天打五雷轟,不得好死!”

帳中大小將領數十人,叫竇名望這番話聽得都是發怔,衆人都在思考竇名望所言,最後竟是無一人出帳。

很快,竇名望便派人向平涼城通報他同白部願降大順,另外派人前往華亭將此事告知艾能奇、劉文秀等人,希望他們也能夠爲了這凋敝的國家,爲了這天下的蒼生,不要再同順軍打下去了。

但是竇名望沒有帶領隨他降順的這路兵馬去攻打艾能奇和劉文秀,獻策除掉白文選已讓他心中極是愧疚,再難同艾能奇、劉文秀廝殺。

況且隨他投降的西軍將士也不可能立即掉轉刀口向自家人殺去,因此竇名望仍將大軍駐在馬鋪嶺,按兵不動。

..........

竇名望的來信同白部集體叛變降順,令得華亭城下的西軍雪上加霜。

平涼丟失的消息再也壓不住,西軍上下再次人心惶惶,如同當初聽聞老萬歲被順軍炸死情形。

艾能奇、劉文秀、馬元利、王見明、彭德廣、王尚禮,志義、天討,金戈、神策、虎賁等諸營將無一不收到了熟悉之人送來的勸降信。

華亭城中的順軍興國公李過從城外西軍兵力的突然減少也意識到趙忠義有可能得手了,於是便派人出城勸降艾能奇同劉文秀。

當初在鳳翔監國陸文宗命李過全權處置當面西軍文武事,同時也說過要是艾能奇、劉文秀願意率部來降,不吝封侯。

故李過便給艾能奇、劉文秀開出侯爵砝碼,承諾只要二將願降,便給二將各一軍編制,成爲大順的提督。

這個條件不可謂不優待了,須知現在大順的十位提督可都是於順(淮)軍有大功勞之人。

艾能奇、劉文秀以敵營身份來降便能躍居提督高職,實是不易。

面對順軍的勸降以及當下局面的不利,艾能奇同劉文秀也不得不召集諸將商議。

左軍都督馬元利已是動搖,第一個站起直言道:“今天下形勢,順軍一家獨大,我與朱明皆不能敵也。然我與順軍同源同根,今既不能敵之,不若舉軍降順。”

馬元利降順建議得到不少將領的支持,都認爲大西已經難存,爲這數萬將士性命計,也當明智降順。

艾能奇同劉文秀對視一眼,二人都有些猶豫不決。

中軍都督王尚禮憤然起身,斥責馬元利道:“老萬歲創業艱難,歷經二十年方纔稱帝創我大西基業。如今雖不幸蒙難,但老萬歲在時待我等不薄,我等不思爲老萬歲復仇也當思如何存大西基業,怎麼能向殺害老萬歲的順軍屈膝彎腰,做他陸文宗的部屬呢!”

“老萬歲之死是意外,但老萬歲的死也不是人家順軍相逼的。”馬元利同王尚禮都是都督,自是針鋒相對。

“如今我軍已是死局,降順還可保全,不降順怎麼辦?”志義營主將、四川人郭進忠問王尚禮。

王尚禮竟道:“不降順可以降明!殘明雖只半壁,兵馬不精,畢竟是正統,傳承三百年,總比他陸順要好吧,我看實在不行就去投那明朝好了。”

“降明?”

諸將譁然。

馬元利冷哼一聲:“大順好歹與我們同源,那朱明可是一直視我等爲賊,你王尚禮腦袋怎麼想的,不去投本是一家的大順,倒投那唯恐我等不死的殘明,真是想讓大夥一個個被他朱明弄死麼?再說,如今他朱明哪還有正統可言,若論得國之正,大順驅逐韃子,恢復北方,定都北京,不比他朱明更有正統!”

想了想,不禁又是譏諷一句,“你王尚禮一個反賊倒把朱明給捧上天,既然如此,你當初何必追隨老萬歲造他朱明的反?”

“我!”

王尚禮語滯。

接替陣亡的張化龍出任右軍都督的王見明見狀,起身道:“投順不成,投明不可,實在不成就拼死衝出去同東府會合便是。”

“對!東府本就是老世歲的世子,如今老萬歲既已駕崩,東府便當是我大西當仁不讓的皇帝!我等拼死也要同東府會合,共擁東府繼位,重整我大西江山!”

神策營主將,也是東府孫可望親信的汪廣元欣然附和。

“同東府會合?”

馬元利“嘿”了一聲,“李過就在我們前面,平涼叫順軍佔了,我們現在是腹背受敵,加之萬歲駕崩,人心慌亂,軍中也沒多少糧草,我且問你們真要突圍,能突出去幾個?”

“哪怕突出去一個也要突圍!總比降順的好。”

汪廣遠嘴上不孬,但心裡也是虛的很,就現在這狀況真突圍的話,弄不好現在全軍就要崩潰瓦解。

因爲,有人要跑,也有人要降。

心不能往一處使,人數越多完蛋得就越快。

“行了,別吵了,腦殼都被你們吵疼了!”

同張化龍、張能一起被稱爲“三小王子”的小將張廣才走到兩位義兄面前,道:“是降是走,二位哥哥拿主意便是!若是降,大夥這就去給他李過奉降表!若是走,弟弟我拼了命也要護得二位兄長脫險!”

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二百章 打爆都督的莊第四百零九章 讓他們害怕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七百零一章 捐輸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
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四百零五章 讀書人皆可爲衍聖公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二百章 打爆都督的莊第四百零九章 讓他們害怕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七百零一章 捐輸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