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

茅元儀不贊同孫承認宗的判斷,這些年他一直在關注和記,包括張瀚的行事軌跡,從一個山西新平堡普通的商人到如今的這種地步,其發展軌跡絕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有超強的武力,並且有對武力和地盤的追求,這兩點來說已經是行王霸之事,哪裡和商人有什麼關連?

然而和記又一直循規蹈矩,儘管有不錯的實力,卻又是在內地到江南都推出了保險業務,這叫很多大佬都感覺放心,不管和記實力怎麼增長,其仍然是以商家手段來行事。

“閣老,”茅元儀道:“是不是又有人彈劾了?”

“正是。”孫承宗淡淡的道:“而且聖心也有變化了。”

“什麼?”茅元儀臉上露出震驚之色。

孫承宗巡行遼東,對他自己來說原本只是權宜之計。但爲了大戰略上的爭執,他當年悍然驅走了同樣知兵而且資歷相當老的王在晉,把王在晉攆到南京去養老,此後王在晉對孫承宗恨之入骨,說了不少詆譭孫大鬍子的話,有些是出於公心,有的就是純粹的泄憤了。

把王在晉攆走之後,原本是想叫閻鳴泰接任,不過閻鳴泰資歷差些,而且本人相當膽小,根本不夠格以遼東巡撫本職來經略遼東,孫承宗無奈之下只能留在遼西不走,並且幾次加強遼東經略的職權,這幾年來也是兢兢業業的做了很多事情。而以孫承宗原本的意願,當然還是回朝任大學士更爲適合,內閣之中最講資歷,他的資歷經過幾年時間也差不多了,入朝佔個坑,如果機緣湊巧,以天啓皇帝對他的信任,將來也不是沒有可能位至首輔。

然而現在已經是機會渺茫了,東林黨在黨爭中一敗塗地,先是位高權重威望很重的首輔葉向高被迫黯然去職,然後是韓爌和朱國楨先後接任,這兩個東林黨人當然不容於皇帝,半年之內也先後被迫去職了。

現在接任首輔的已經是閹黨的顧秉謙,此人面善心毒,有笑面佛的謔稱,人當面說他,他也笑而不語,然而事後必定會大加報復,絕不放過仇人。

這人年紀比孫承宗要年輕的多,又是閹黨干將,現在定然被皇帝信任,搞不好十年之內都不會換人,有這樣的首輔在,就算孫承宗回朝也沒有道理能頂下顧秉謙,可以說,孫承宗的首輔之路已經隨着東林黨的全面潰敗,徹底斷絕了。

這還不是最叫老孫頭鬱悶的事……從葉向高去職之後,爲了挽回一些東林黨的元氣,當時駐在薊州的孫承宗自請入朝賀萬壽節,而魏廣微聽說之後立刻力諫魏忠賢阻止,其實當時大勢已定,孫承宗回朝怕也改變不了大局,最多使一些東林黨人不再遭遇更嚴重的迫害。而魏忠賢看似體壯如牛,對付政敵時也心狠手辣,但遇到困難就容易受驚,象一頭被堵在壁角的野豬,他的應對就是立刻進宮找天啓皇帝哭訴,甚至編造孫承宗要帶兵進京的謠言,得到天啓允許後,立刻找到兵部尚書王永光派出傳騎,勒令孫承宗止步,當時孫承宗已抵通州,無奈之下只能退回……

這已經是幾個月之前的事情了,現在大局已定,東林在朝勢力已經被一掃而空,楊漣,左光斗,高攀龍,黃尊素等東林黨的中堅骨幹全部被殺,葉向高和韓爌等頂級大佬被迫下野,袁可立等原本要入朝爲部堂的大員也是被致仕或是放在南京閒職,孫承宗也不可能爭首輔之位,可以說在朝中的仕途已經被堵死了。

“閣老?”茅元儀道:“聖心怎麼變了?”

“此前李藩和徐大化等人彈劾於我,”孫承宗撫須嘆道:“當然是老調重彈,說是遼西坐擁重兵卻不敢寸進,浪費國帑。皇上雖未理睬此輩,卻也由兵部下詔,着令我清查覈實營伍,淘汰冗官冗兵。雖然皇上令我繼續督師遼東,卻又叫我編簡行伍,節省軍餉開銷,說明皇上也是感覺遼西這裡花費太多,而功勞太小,支持我們的朝官多半去職,這一次徐大化之流大舉彈劾,雖然衆臣明知是魏忠賢指使,敢出頭支持我的也只有兵部崔大人一人,然後皇上下詔令我精兵簡將,減少軍餉開銷……”

說到這裡,孫承宗搖了搖頭,已經不便再說下去了。

在此之前,遼餉最高近五百萬兩,那時候天啓也沒有說什麼,畢竟孫承宗剛到遼西時,除了山海關和岌岌可危的寧遠之外,關外已經無復寸土歸於大明。

三年時間,孫承宗雖然花了一千多萬兩白銀,但也是把防線給穩固住了,雖然沒有照此前設想的那樣再修一道二百多里長的長牆,但一直到天啓五年時起,已經重派諸將鎮守錦州,大小淩河,還有杏山,鬆口,塔山,右屯等各堡,把防線從寧遠往前又推進了二百里,一直抵大淩河與錦州等處,錦州往西百五十里就是廣寧,另外編練十七萬四十營的戰兵,與李邦華袁可立呼應,並且支持袁可立重建水師,支持東江和登萊收復遼南……用兵部尚書王永光的評價來說便是:“兵家有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閣臣孫承宗督師遼東,雖未大舉進攻,皆接小仗,然與登撫袁可立呼應配合,虜不敢輕易深入矣。”

兩年之來,建虜並未大舉進攻,而大舉反功時機又尚未成熟,但反過來說,孫承宗無形之中又爲朝廷省下了大筆軍費,保障了山海關和京師的安全,以使大明能夠養精蓄銳,保持了天朝的赫赫聲威。”

一邊評價是浪費國帑,無尺寸之功,一邊又是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反正孫承宗有練兵,實將,復土,修堡,諸多功勞,最少在天啓皇帝眼裡這位老師還是相當能幹的,另外支援十三山時遼西將領也是經歷了小規模的實戰,說明還是可以與虜野戰一把的,所以不管孫承宗在此前怎麼辭職,三年時間上了四十多疏請求辭去督師遼東之職,天啓皇帝就是打死也不同意,而到了此時,孫承宗回朝無望,想着要在遼東繼續大展拳腳時,皇帝在閹黨的蠱惑下又是聖心一變,要孫承宗縮減軍隊規模節省遼餉……這一下孫閣老心裡的憋屈就甭提了。

當年想走是真想走,現在說要走其實不想走,不想走皇帝徒弟又找麻煩……茅元儀都替眼前這孫閣老感覺委屈。

“再上一道請辭的奏疏試試看吧。”孫承宗長嘆一聲,對茅元儀道:“還要請止生替我潤色一下。”

茅元儀現在是掛參將名義的軍前贊畫,孫承宗一直誇他勞苦功高,曾上密疏保舉,所以這一兩年內,茅元儀定然保舉到副將副總兵級別,就算如此,孫承宗也是向茅元儀表達過歉意,可惜茅元儀沒有功名在身,不然憑他的兵學大家的身份,完全可以和孫元化一樣走文職的路子,那樣當然比走武職要強的多,茅元儀就算幹到一鎮總兵,也完全不如在兵部已經做到職方郎中的孫元化,這是人所皆知的事實。

好在茅元儀也不介意,誰叫他自己就是考不中、功名,連個秀才也中不上?孫承宗硬要保舉他,定會亂蜂蟄頭,連茅元儀自己也會身敗名裂,就現在這樣,以白丁身份已經保到四品,未來三品可期,這已經能叫他滿足了。

“一會晚生就把奏疏取走,明早送給閣老看後,謄寫拜發。”

“我不看了。”孫承宗擺手道:“左右是那一套話,官樣文章。”

茅元儀輕輕點頭,孫承宗請求辭職的奏疏已經好幾十道,確實都沒有什麼可看的了。叫他潤色只是叫他看看有沒有犯忌的字眼和詞彙而已。

“那精簡兵將,節省軍餉之事,閣老如何料理?”

孫承宗一時沒有出聲……他的簽押房在一片官衙區域之內,四周都是高級文官和將領的官邸,孫承宗最常駐節的地方就是山海關,偶爾去薊州或寧遠,這數年間,他一直在這裡辛苦經營着,山海關也是從當年的孤地險關變成現在的絕對安全的後方。

眼前綠意盈盈,簽押房外是一片山石綠樹,穿着藍袍和綠袍的官員和吏員們在庭院中奔走忙碌着,也有人負手站在廊檐之下,意態悠閒的打量着四周,還有人三三兩兩的在交談說話,一羣穿着鎧甲,揹負弓箭,腰懸寶刀或寶劍的將領也站在二門附近,他們都是意態昂揚,神色振奮,這些人低至守備,高至參將,遊擊,多半是要赴各營或各堡上任的將領,臨行之前,要接受閣老督師的召見,這些將領全副武裝,身背弓箭,也是遵循古禮,以全副戎裝拜見主帥,這是表達對孫承宗的尊敬和仰慕。

不管怎樣,孫承宗正如張瀚所說的那樣,善於恩結遼西將門,他鎮守遼西這幾年,並未強迫諸將出戰,頂住了來自京師的壓力,這是任何一任遼東督師都做不到的事情,另外一年幾百萬的遼餉使遼西將門的實力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遼西已經與幾年前完全不同,幾年前他們只是一羣盤踞地方的世襲將門,用聯姻穩固彼此的地位,聲氣相連,現在又加上幾百萬遼餉的利益,已經成了一羣刀劍都割不開的真正的聯盟,他們對孫承宗的尊敬當然也是發自真心……沒有孫閣部頂在前面,遼西這邊哪有一年的幾百萬白銀分潤?

一念及此,孫承宗的心情也是變得更加灰惡了。

第七百一十章 下山第八百一十六章 揖盜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解決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四百二十七章 朋友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臺北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好第五百二十章 想法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地圖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激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行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備第四章 漲月錢第九百三十六章 逃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交易第十章 小市內第八十章 常寧第六百二十五章 捕鳥第三十五章 人質第六百二十二 錢至第二百二十章 期盼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恐嚇第四百五十二章 吃夢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九百一十二章 馭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編第三百一十一章 親親第五十八章 出堡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九十八章 醉裡挑燈看劍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千四十九章 道路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開封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九百二十一章 鎮海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月下第三百零二章 泄露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遷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銃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兩怕第九百五十七章 堅持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偷眼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八百六十二章 紛至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蠻子第九百五十三 守理第七百六十四章 一步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一千零八章 海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一千七十四章 拜見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諉過第四百二十二章 掣肘第四百四十章 不甘第八百章 爭位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超越第十章 小市內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黑衣第八百一十二章 掠奪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百九十四章 等待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跳躍第九百二十九章 捐贈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會面第三百八十章 田契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解衣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會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三百六十六章 示好第一百二十四章 變化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七百五十章 潮水第三百九十九 退佃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野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六百九十五 肅清第四百五十二章 吃夢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遇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八十三章 做局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舊友第一千三十一 關卡
第七百一十章 下山第八百一十六章 揖盜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解決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四百二十七章 朋友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臺北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好第五百二十章 想法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地圖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激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行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備第四章 漲月錢第九百三十六章 逃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交易第十章 小市內第八十章 常寧第六百二十五章 捕鳥第三十五章 人質第六百二十二 錢至第二百二十章 期盼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恐嚇第四百五十二章 吃夢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九百一十二章 馭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編第三百一十一章 親親第五十八章 出堡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九十八章 醉裡挑燈看劍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千四十九章 道路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開封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九百二十一章 鎮海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月下第三百零二章 泄露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遷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銃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兩怕第九百五十七章 堅持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偷眼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八百六十二章 紛至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蠻子第九百五十三 守理第七百六十四章 一步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一千零八章 海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一千七十四章 拜見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諉過第四百二十二章 掣肘第四百四十章 不甘第八百章 爭位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超越第十章 小市內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黑衣第八百一十二章 掠奪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百九十四章 等待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跳躍第九百二十九章 捐贈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會面第三百八十章 田契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解衣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會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三百六十六章 示好第一百二十四章 變化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七百五十章 潮水第三百九十九 退佃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野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六百九十五 肅清第四百五十二章 吃夢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遇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八十三章 做局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舊友第一千三十一 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