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

茅元儀知道孫承宗的想法,他也有些擔憂的道:“近來劉老前輩他們聯手,不停彈劾三黨之人,不斷將朝中三黨官員貶到地方,甚至要將他們削籍,這般弄法,會不會動靜太大?”

“他們要乘勝追擊。”孫承宗有些疲倦的道:“這等事我也過問不了太多,由得他們去吧。”

東林黨已經是一個超級大黨,黨內也分了若干派別,孫承宗是師承葉向高,在黨內算是比較中正平和,不願多生事非,更不願與其餘各黨弄到無可挽回的決裂程度。

可惜葉向高這一脈已經左右不了大局,楊漣和左光斗這一派纔是東林黨現在銳氣最盛,實力也最強的一派,他們就是主張除惡務盡,一定要把三黨官員剷除乾淨,還朝中一個朗朗乾坤,在這大局之下,連遼事也不必太放在心中,只有“衆正盈朝”,朝中盡是仁人君子,皇帝垂拱而治,國家以仁德而治,那麼遠人自服,邊境自會安然無事。

他們就是所謂的“君子”,幾乎不大通曉世務,也不曾到地方上真正任過實職,久在中樞,僅憑所謂的理念和正氣來行事,當然也有非我同黨便是仇敵的私念,這一羣人官未必有多高,但是能量巨大,幾乎可以輕鬆的左右朝局,貶斥非東林黨的官員,追打政敵,就是這些人一直在搞,哪怕幾十年後,崇禎吊頸之後,南明的很多政爭內亂,也是這一羣人或是他們的門生子侄在搞,後世之人對東林黨人的惡感和非議,多半也緣自這一黨人的所作所爲。

“唉……”茅元儀也是喜歡做實事的人,孫承宗的無奈他也感覺到了,也唯有一聲嘆息。

這時孫府的長隨進來說道:“老爺,宮中急召。”

“嗯?”孫承宗今日無事,中午就從衙門回到家中,他看看沙漏,說道:“已經過了申時了吧,再有不到一個時辰就要關閉宮門,怎麼這時候來召。”

長隨道:“說是西北大同那邊出了邊事禍亂,皇上震怒,原本今日御文華殿議論遼東之事,諸臣衆口紛紛,並無確切說法,皇上心中鬱郁不歡,後來又接大同急報,更是震怒非常,不過皇上沒有再召閣臣,而是叫老爺你趕緊入宮。”

孫承宗知道皇帝派來的小宦官必定知道情由,也知道家下人會打聽一些最基本的消息,以叫自己入宮之前有所準備,至於雙方打交道的具體過程,他不想知道,也不願過問。

目前只知道這些,已經差不多夠了。

在孫承宗換袍服時,茅元儀苦笑道:“首輔已經失皇上信任,恐怕將不久於位。”

“唉!”孫承宗唯有嘆氣,遼事現在一團混亂,東林黨是把寶押在王化貞身上,王化貞自己本人也是信心十足。

王化貞麾下有祖大壽等遼西將門爲主的兵馬,也是遼鎮現在僅存的十之二三的有過戰場經驗的戰兵,然後還有其餘各軍鎮調過去的邊軍,加起來有八萬人到十萬人之間。

自撫順關失,薩爾滸之役以後,明廷集結兵馬每次都是十餘萬人左右,結果

薩爾滸損失十餘萬,遼陽和瀋陽又是十幾萬,加起來已經戰死十多位總兵級別的武將,副將到千總以上損失幾百人,孫承宗自己都覺得棘手,並不願輕易趟遼東的渾水,最少不是現在這種局面去主持大局,但王化貞這貨偏偏信心十足,黨內的那些人也拼命吹捧,孫承宗就算反對也找不着理由,只得任王化貞去折騰,現在皇帝對東林黨的一些領袖人物都漸失信任,雖然對孫承宗本人倚重不變,信任更深,但孫承宗並不覺得這是好事情,相反,他感覺憂心忡忡。

“止生,”在門口和小太監又說了幾句後,孫承宗有些哭笑不得的扭過頭,對送行的茅元儀苦笑道:“大同那邊出的事,居然和我們適才說的人有關!”

“啊?”茅元儀也大出意料之外,他張大了嘴巴。

“回來再說。”孫承宗沒有坐轎子,他年輕時曾經在各處邊關行萬里之遠,大同,宣府,山西,延綏,這些西部軍鎮他幾乎都走過,在那些崎嶇山道上鍛煉出一身好騎術,他穿着文官袍服,卻是用極漂亮的姿勢上了馬,在幾個長隨的簇擁下,很快就消失在了街角深處。

從孫承宗在金魚衚衕的住所趕到紫禁城並不遠,但是要從東安門進皇城,再從右掖門進宮城,再經過無數道宮門到文華殿,這個距離可就是遠了。

況且到了宮門附近就不能騎馬,只能步行,無形中又拉長了時間。

等他趕到文華殿時,太陽已經成了一個通紅的火球,慢慢往地平線方向沉降下去,宮中很快就會鎖門,如果不抓緊的話,孫承宗今晚就只能在內閣或是六科廊那邊將就睡一夜了。

“先生免禮平身,賜座。”

天啓的臉上一臉陰鬱,不過看到孫承宗後臉上的神色變開朗了很多,天啓曾經對人說過,他看到孫承宗就感覺開心,在後世人的分析看來,天啓少年喪父,儀表堂堂,學識氣度過人的孫承宗可能在他心裡替代了父親的地位。

“皇上急召,未知所爲何事?”孫承宗心裡有數,臉上全是平淡鎮靜,無形中又增添了幾分從容氣度。

看到自己恩師這般模樣,天啓也彷彿鎮定許多,他一邊叫人將大同塘報遞給孫承宗看,一邊慢慢講着今日廷議之事,最後天啓無奈道:“先生說說,廷議諸臣的話,誰最有道理,朕又該聽誰的奏議?”

孫承宗並沒有立刻回答,他的天啓的師生情誼很深,不在乎一點小節,他專注的是手中的大同塘報。

大同確實是出了事,不過並不很大,甚至都不怎麼夠資格開一次重臣廷議。

土默特部的臺吉素囊,插漢部放在土默特的管右翼蒙古事務大臣布囊一起興兵犯境,破邊而入,已經擊敗了沿邊的幾個軍臺和火路墩,殺傷不多,但直插大同東路,破了樺門堡這個大堡,然後圍困新平堡。

原因也有了,陽和東路兵備道鄭國昌奏,因新平堡商家衆多,特以商人張瀚的和裕升最爲富裕,儲存物資衆多,近來封關閉市,北虜中頗有不滿言

語,此時臨近入夏,戰馬漸漸肥壯,虜騎果然犯邊,要緊的原因還是因爲封閉馬市導致。

孫承宗一看之下就覺得鄭國昌說話很準確,判斷說事都很有條理,言談間沒有太多的虛飾,直言不諱,顯示出一種幹練和精明。

反觀巡撫韓畦就失色的多,他對蒙古人入侵前後具體事由並沒有歸納和分析,只是一口咬定是因爲和裕升在草原上進行走私,蒙古部落分髒不均導致入侵的發生,在孫承宗看來,韓畦這奏疏太沒有水平,簡直是粗劣。

思索片刻後,孫承宗從容道:“遼事臣一向也很關注,方今既然已經專任經略與撫臣,又無要緊大事發生,皇上還是信任邊臣爲宜。”

同樣的話,在孫承宗說來天啓的接受度還是很高,他點點頭,說道:“鎮江之民被屠,朕心實在憂憤。”

“遼事敗壞已久,”孫承宗不動聲色的按東林黨一致的看法來說,遼事敗壞當然是在萬曆年間,於現在的朝局無關,他從容道:“恢復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比如遼餉已加,用度當從加賦之中而出,若再加徵,恐民間不易承受。”

這也是間接的支持的汪化蛟,天啓愁眉不展,也是輕輕點了點頭。

“要緊還是得人。”孫承宗道:“經略得人,撫臣得人,更要緊的是守土當用遼人,武將當重將權,得人,有兵,有財,再有將,方可言恢復。”

“先生言之有理。”

“皇上不可急燥,亦不能操切,遼事如同沉痾重病之病人,要徐徐調治,不可太過急切。”

這話也就是孫承恩能如父兄長輩一樣,對着皇帝說出來,而天啓也願意聽從。

“若所費不多,一樣能開闢登萊乃至朝鮮于東虜之後侵襲,亦是好事。”

孫承宗最後拜道:“中樞穩,正面守,側後攻而牽制,朝政清明,上下安堵,則東虜之事並不足爲患。”

天啓臉上露出笑容,他道:“本兵今日之言,似要撤盡藩籬,只守關門,實薊鎮,先生之意如何?”

“本兵只不過口舌之利。”孫承宗臉一沉,對天啓道:“然沉雄博大實未能。”

這就是說王在晉沒有雄心毅力,是一種很嚴厲的批評。

天啓差點就要拍巴掌叫好,不過他忍住了,此時皇帝臉帶笑意,向孫承宗道:“大同之事先生怎麼看?”

“大同之事看起來是北虜生事,其實還是和東虜有關。”孫承宗微笑道:“東虜生事,朝廷自然要收縮馬市,不能以糧資敵,特別是內喀爾喀與喀喇沁這邊,甚爲緊要,現在科爾沁蒙古已經倒向東虜,其餘各部雖是與東虜多有交戰,然而彼輩皆蠻夷之輩,衣着服飾語言習俗多有相近地方,北虜現在又無強力人物,林丹汗志大才疏,無甚大用,炒花等輩又是老邁,若是北虜與東虜合二爲一,誠爲我大明心腹大患,現在收縮,將來禁絕,總是必然之勢,若北虜一鬧便重新開市,將來遲早會以糧資敵,誠然不可。”

(本章完)

...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軍士第一百四十九 大城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動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紅雲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九百三十章 信義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離開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第九百五十四章 閒棋第一百四十一章 途中第一千四百章 天命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吃相第五百七十五章 圈地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銀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二百八十四章 諸生第九十章 出鐵水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細雨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幫手第二百九十九章 吉期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將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六百章 城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急就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將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內外第五百五十四章 復仇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尤帥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千四百章 天命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四百六十章 女牆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冰上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五百六十六章 布匹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明天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逼迫第三百五十章 刺殺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拿捏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第四百六十一章 盛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漢商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諸生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漢民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奏捷第一千零四章 皮貨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愚蠢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開封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一百六十八章 紅旗第一百七十二章 運氣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退步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自得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變色第一千六十三章 規模第一千零四章 皮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強第一百三十四章 炒花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傳世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了斷第十六章 擲還第五百二十九章 廢村第二百四十二章 檢視第四百三十章 上山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夜商第九百零四章 交換第七百一十七章 三桂第五百四十六章 盟主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軍士第一百四十九 大城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動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紅雲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九百三十章 信義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離開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第九百五十四章 閒棋第一百四十一章 途中第一千四百章 天命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吃相第五百七十五章 圈地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銀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二百八十四章 諸生第九十章 出鐵水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細雨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幫手第二百九十九章 吉期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將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六百章 城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急就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將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內外第五百五十四章 復仇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尤帥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千四百章 天命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四百六十章 女牆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冰上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五百六十六章 布匹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明天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逼迫第三百五十章 刺殺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拿捏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第四百六十一章 盛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漢商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諸生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漢民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奏捷第一千零四章 皮貨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愚蠢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開封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一百六十八章 紅旗第一百七十二章 運氣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退步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自得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變色第一千六十三章 規模第一千零四章 皮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強第一百三十四章 炒花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傳世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了斷第十六章 擲還第五百二十九章 廢村第二百四十二章 檢視第四百三十章 上山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夜商第九百零四章 交換第七百一十七章 三桂第五百四十六章 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