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

聽了孫承宗的話,在場的人都是點頭。

這是一段公案過往,主張白桿兵守關門的就是孫承宗。

當時遼西殘敗,不僅士兵沒有戰意,損失慘重,將領也完全失去信心。比如王在晉主張盡棄關外土地,盡遷百姓於關門之內,祖大壽等遼西將門也是同意的,並且相當擁戴。哪怕寧遠等地有大量土地和利益,可是剛從廣寧戰場上敗逃回來的祖大壽等人已經嚇破了膽,連寧遠老巢也不敢要。

孫承宗趕走王在晉之後,調客兵和遼兵混編,充實關門,逐漸收復失土……

傅宗龍怕老師過於感懷,又接着道:“湖廣駐軍無足觀者,大府有千餘人,州縣極少駐有兵馬,且營兵失訓,衛所崩壞無人,與北方並無區別。整個湖廣地方,若有流賊千餘人就能橫行無阻了。至勳陽鎮要好一些,好的也有限……”

孫元化道:“所以奢安之亂,雲貴地方不能平,調集南方六七個省才湊了十幾萬兵,還是以四川土司兵爲主,若非如此,哪得這麼順利平定。”

“北直地方,老師也是清楚,河南原本和山東都是京師班操兵的來源,現在以學生看來,地方也無兵矣。”

孫承宗頻頻點頭,他還有另外的消息渠道,所知不比傅宗龍少什麼。在南方,除了鎮雲貴的黔國公府和其掌握的兵力外,主要鎮守力量確實是靠川兵。

不管是平定雲貴還是湖廣,川兵都是主力。閩浙兩廣,靠的是福建的水師還能打,廣州就不行了,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兵力。

川兵,水師,黔國公府,還有勳陽鎮,這幾個地方是南方的重要的戰略點,然後最終彙集到南京,南京還控制着九江和鳳陽,還有淮安,也是屏障南京的幾個重要的戰略要地。

南京不僅有操江提督,還有守備太監,帶兵部尚書銜鎮南京的文官,提調和指揮整個南方的防禦。

孫承宗還是保持着當年在中樞時的老習慣,喜歡聽各地的消息,歸納彙總下來,這樣使自己對各處的軍政事務都不是太陌生,甚至都能掌握於心。

對南方大明駐軍的各種消息,老孫頭也是向來很關注,朝廷上層和他一樣關注的當然也很多。

川兵能打,這也是朝中的共識,從當初的薩爾滸一役中就有大量川兵開始,到後來渾河一役川兵的悲壯和決絕令很多人印象極爲深刻。

再有川兵守山海關,支撐住慘敗後的殘局,甚至到了崇禎年間,還有秦良玉這樣的川兵女將數次勤王,得到崇禎賜詩的獎勵。

可惜川兵就是以土司兵爲主,且精銳不多,越打越少,四川經過蒙元之屠一直沒有恢復唐宋時的元氣,到了大明時也是相對窮困的地方,到張獻忠入川后折騰的也不輕,川兵抗不住流賊也沒有抗住入侵的清兵,不象在南宋時,四川一地就抗住了蒙元的主力,還在釣魚城殺傷了蒙元的大汗。

衆人進了屋子裡坐下,喝了一巡茶之後,孫承宗正色道:“孫初陽至此,是替他老師送我農政全書,老夫於今在高陽只管讀書耕田,玄扈公真是高義。”

孫元化躬身道:“老師南下之前再三囑咐,愷陽公這裡一定要早點送到。早點推行番薯,於國計民生都有大利。”

孫承宗內心深處並不是很相信新作物,每個人都有其侷限性,孫承宗已經六十多歲,人生的經驗已經相對的固定和僵化。

就象番薯,進入中國也有不少年頭,房前屋後種一些是可以,耐旱,不需要精心照料,總會有些收成,但相當有限。

吃起來倒是不錯,略甜,肯定不及後世的甜,後世的番薯都是精心選育過的良種,這時候的番薯口感定然不及後世,但對從來沒機會吃一口糖的大明普通人來說,番薯也簡直可以算是水果的一種了。

正因爲有這種認識,孫承宗對推廣番薯的事並不熱衷,甚至內心是很有牴觸的。但政治人物就是有這一條好處,對盟友或相對友好的關係,總是要出一份力來維持。

既然徐光啓說以新法種植爲增產不少,草原上也是種了大量番薯來釀酒,孫承宗也就不介意拿幾十畝地出來試一試。孫家沒有大舉兼併高陽的土地,但幾千畝地好歹還是有的,拿幾十畝出來試種一下,然後把經過寫信告訴徐光啓,也就算完成了一件事,真真是件無所謂的小事情。

孫鉁和孫矜幾個也都到城外的莊子去看過了地方,選定了大規模種番薯的土地,鄉農對此並不是很贊同,他們就把佃農的田租按畝數減免,說定了按規定的辦法種植,收多少都歸佃農所有,這才把人心安撫下來。

這時聽到父親提起這事,幾人都是搖頭一笑,渾然不以此事爲意。

孫承宗倒是接着道:“番薯篇外,尚有荒卷,於當今的情形來說較爲有用。還是叫人抄上一遍,送到河南那邊給老大送過去。那邊的官員有想要的,叫他們自己抄!”

天啓六年災害開始有擴大化的趨勢,不再僅是遼東到山西陝西的北方沿線受災,而是開始向南方蔓延,除了江北地方水災外,山東一部份地方和河南大半地方都有災情。而河南特別嚴重,由於遼餉徵收時河南並未算災區,所以不象陝西那樣免除了遼餉和有一定的賑濟,河南不僅受災重,而且賦役不減,地方的壓力一下子比陝北還要重的多。

孫鉁欠了欠身,說道:“這事兒子回頭就辦,玄扈公有心,初陽兄辛苦了。”

孫元化擺了擺手,說道:“但願是用不上……”

在座的人都閉口不語,各地的災情是相當明顯的,荒卷不僅有用還要大用,哪能說用不上的話。

孫元化又道:“元憲兄上任,恐怕也要重修軍堡敵臺。先要勘測各處邊牆,想來要辛苦了。如果需要鑄炮,過一陣子我親自去一趟宣府。”

傅宗龍知道這是彼此的交情不淺孫元化纔有這樣的表示,從甘肅到薊鎮,大家都在重修邊牆,主要是這幾十年來沒象樣修過,很多軍堡敵臺和邊牆都破敗不堪,要修的話還得修整個配套的防禦體系,工程量太大,耗費也不小。

各處都折騰的雞飛狗跳,但叫嚷的多,辦成事的少。

“此次若上任當然是先踏看各處軍堡火路墩。”傅宗龍肅容道:“不知道老師有沒有什麼教誨,弟子洗耳恭聽。”

傅宗龍被天啓皇帝急着從貴州召到京師見面,再下一步就是到宣府上任,現在大同巡撫洪承疇,宣府巡撫用傅宗龍,薊鎮巡撫用朱大典,遼東巡撫袁崇煥,薊遼總督並沒有換人,袁崇煥資歷不夠,看來是想保持強勢的巡撫和弱勢的總督,免得督撫不和。

宣大總督用前兵部尚書馮嘉會,和盧象升一樣都駐在陽和城,從霍維華對盧象升的交代來看,閹黨高層對馮嘉會不是很信任,馮嘉會的操守不差,但年老固執,精力衰頹,天啓用他到宣大主要是信任其操守,而不是能力。

甘肅巡撫和山西、陝西巡撫還有巡按也大多換人,鎮將和副將們幾乎全部易人,西北將門這一次幾乎全軍覆沒,出任總兵副將級的幾近全免,只有中下層的軍官還用將門的人,算是朝廷給他們一次機會再博得信任,如果還繼續與和記眉來眼去,象張全昌和麻承恩,還有尤世祿等人,恐怕其和身後的家族都會受到嚴厲的清算,大明已經是視和記爲第一大敵,只是和記未露反跡,連自立的跡象都沒有,所以還不算撕破臉皮,真要到了撕破臉皮的那天,那些與和記合作過,彼此相當密切的官員和武將,恐怕會受到相當嚴厲的懲罰。

也就是擔心有這一點,麻承恩和鄭國昌等人早就把家小送到了青城,他們光桿司令,一個往北跑一個去臺灣,倒並不是太擔心。

傅宗龍是一個性格相當嚴謹端莊的人,他不會考慮太多額外的東西,在貴州時他薦舉或彈劾官員也多是從公義出發,得到了廣泛的讚譽。

孫承宗也是類似性格的人,既然學生問,他便認真思索了片刻,答說道:“張瀚這人,其實我在京城時就見過他,當時可真是瞧不出來他有這般本事。現在不提以前了,和記既然有坐大威脅大明的這一天,我輩爲大明臣子就要替君上分憂纔是……元憲你到宣府,除了找戶部要錢糧,也要自己設法,當地的豪紳大戶也未必不害怕和記打過來。做事可以多依靠地方,不要想着人人可疑,如果你懷着這樣的心思,那麼宣府地方也就是人人自危了,不能把力量給自己用上,反而推給別人,這非智者所爲……”

這不愧也是當世頂尖人傑的話,鞭辟入裡,說的相當精準,言簡意賅,直接將傅宗龍最擔心的也不知道怎麼做的事給說的相當清楚明白。

到宣府上任,傅宗龍不會擔心別的事,錢糧撥付,修復防禦,實兵實餉,操練兵馬。這些事他都有把握去做,並且能做好。

一個優秀的地方軍政全才的政客,對自己的能力是有一定的信心,並且知道在地方上行政從哪裡着手,怎麼在短時間內做出成效,逐漸的真正掌握地方政務的主動。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線第一百八十七章 塘報第一百九十二章 歸來第九百九十章 道路第七百一十五章 密談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爛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決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八傳百二十八章 傳承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報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一百九十四章 等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接風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農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三路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雨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報知第八十四章 礦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九百一十三章 挖坑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血管第四百六十九章 隔絕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急信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出港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八十六章 驕狂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反殺第七百七十八章 斫首第六百八十八章 槍騎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四百九十六章 手銃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八百零四章 張府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後撤第三百六十九章 炒花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五百三十一章 故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議和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議餉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五百三十八章 信王第五百四十二章 吃喝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蠻子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京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門第七百四十三章 徵用第五十五章 計較第一千一十八章 調教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黑潮第七十五章 會首第六百三十一章 衛城第九百四十四章 條件第五百八十九章 回家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艦隊第二百零七章 鐵嶺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亡心(昨天章節錯了)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師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自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士心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撞車第一千五十七章 貨物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白塔第六百七十一章 猛獸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斷掌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盛兵第一千七十六章 主意第九百二十五章 擠兌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八百一十三章 橡木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八百三十四章 西域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異心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準備第六百四十四章 謠言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南下第三十七章 銀光第四百二十五章 列隊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一千三百八十 威壓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線第一百八十七章 塘報第一百九十二章 歸來第九百九十章 道路第七百一十五章 密談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爛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決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八傳百二十八章 傳承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報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一百九十四章 等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接風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農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三路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雨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報知第八十四章 礦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九百一十三章 挖坑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血管第四百六十九章 隔絕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急信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出港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八十六章 驕狂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反殺第七百七十八章 斫首第六百八十八章 槍騎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四百九十六章 手銃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八百零四章 張府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後撤第三百六十九章 炒花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五百三十一章 故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議和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議餉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五百三十八章 信王第五百四十二章 吃喝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蠻子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京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門第七百四十三章 徵用第五十五章 計較第一千一十八章 調教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黑潮第七十五章 會首第六百三十一章 衛城第九百四十四章 條件第五百八十九章 回家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艦隊第二百零七章 鐵嶺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亡心(昨天章節錯了)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師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自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士心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撞車第一千五十七章 貨物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白塔第六百七十一章 猛獸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斷掌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盛兵第一千七十六章 主意第九百二十五章 擠兌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八百一十三章 橡木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八百三十四章 西域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異心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準備第六百四十四章 謠言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南下第三十七章 銀光第四百二十五章 列隊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一千三百八十 威壓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