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島上

孫敬亭怒道:“他們不是自詡文明嗎,怎麼能這樣殺人?”

李平之苦笑道:“就是自詡文明,所以非文明的人在他們眼裡就是禽獸,殺之無妨……象我們漢人漢商,他們就是另眼相看的,對漢商,拉攏爲主,對漢人也是與土人有別,有一些澎湖漢人被他們強掠幫着修堡,倒是還開工錢,也沒有什麼虐待的事情。”

孫敬亭搖了搖頭,感覺自己的認識快跟不上這些荷蘭夷的思維方式了。

衆人一一見禮完畢,最終是軍方的人過來,李守信向着孫敬亭打了個敬禮,朗聲道:“末將見過孫大人。”

“李指揮少禮。”孫敬亭目光溫和的看着李守信,說道:“從大同遠駐海島,經年不曾見到家人,實在是一種折磨啊。我臨行前,特別叫人替李指揮的父母代寫了一封書信,兩位老人家身體都很康健,囑咐你安心在軍務和公事上,莫要惦記他們。”

李守信先是很恭謹的站着,提到自己父母的時候,臉上還是露出思念的神情來,到最後,他有一些感動,也有一點難過,畢竟和父母團聚沒有多久就被派出來了。而象他這樣的軍人是不可能允許接着家人到這邊來的,而且遠涉重洋,李守信也不放心……臺灣的船也不是不沉的,和記到現在沉過兩艘小型商船,還好沒有人員死傷,小型商船上一般不帶什麼人,有小船救難,幸運的就是沉船都是在航線相當密集的地方,坐着小船逃難的船隻沒幾天就獲救了。

“多謝孫大人了。”李守信伸出兩手,孫敬亭的隨員把一封厚厚的書信交給了他。

孫敬亭笑道:“其實塘報線路開通之後,現在往來書信已經不象以前那樣困難了,只是我知道行軍司的高層人員都刻已自律,不願意用塘馬傳遞私人書信。”

李守信也笑道:“家書抵萬金啊,多謝大人了。不是我們不願,但如果人人都想帶幾封信,怕是塘馬要累死了,只能高層自律一些,免生事端。”

孫敬亭相當讚賞的點了點頭,和記現在真是欣欣向榮啊,有些事並不是制度規定的,而是大家自覺自願的行爲……

所有人簇擁着孫敬亭上車,從港口區往基地區走。

兩旁不少在忙碌的人羣,剛剛他們沒有第一時間擠過來,畢竟他們感覺自己不是牌名上的人,但當孫敬亭的馬車經過時,很多在港口區和倉儲區忙碌的人們都擠了過來,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這輛經行的馬車。

臺灣算是孤懸海外,這是第一次迎來本部的大人物,而且是行軍司高層都相當敬重的大人物,由不得這些島民和移民也感覺新鮮,充滿了好奇心和敬畏之感。

孫敬亭也是看着兩邊整排整排的房舍,現在他已經知道這裡的開闢之難,每一塊磚和每顆木頭都是用血汗得來的,前方的舊十寨區建築在一條河流之側,都是用簡陋的木頭搭築起來的,已經相當破敗了,而且木頭被逐漸拆除使用,十寨區很快就要消失,最多留一些建築當成標本來給後人憑弔……這當然不是行軍司的主張,是張瀚在信裡提及的,國人對建築的保護意識稍有不足,特別是有歷史意義的,要不是張瀚的信,估計這裡會被拆成平地。

倉儲區真的很大,孫敬亭算來估計房舍要過千間,常威與他同坐一車,看到孫敬亭的眼神,常威說道:“原本這一片就是過世的李旦李爺用來儲貨的地方,後來顏思齊他們也建了一些倉庫,等我們來了,貨物更多了,所以又加築了幾百間庫來儲備貨物和日常用的物品,包括軍需物資。當然實際上暫時用不到這麼多倉庫,我們是有意爲之。”

孫敬亭會意,臺灣原本不到萬人的移民,過的極苦,和記這幾年在遼東已經移了四萬餘人過來,整個基地加上駐軍有近六萬人了,這個數字是在短時間內加上去的,物資供應也是猛然爆發式的增長,爲了保障物資供應,往天津和登萊的船隻是不停的,但有時候還會難免會有物資要見底的時候,多建庫房以安人心,這是對的。

“港口區主要是停泊船隻,上貨和下貨,以駐軍,水師官兵,學員,力夫爲主。然後是往這邊河口的倉儲區,方便從內陸運東西出來,也方便我們運過去。從倉儲區再往內,沿河兩邊都是工場區了。”

常威指着一大片建築羣落,介紹道:“那些高高的帶煙囪的是烘房,我們是整年不停的在烘烤木頭,用的是北邊運過來的焦炭,比砍木頭省力省錢,那邊是切木區,要把木頭打造成桅杆,各種艙室部件,甲板,船樓等,那邊是鐵器區,大船一艘要用各種鐵器,光是鐵釘就要過萬枚,去年我們是從軍司那邊訂,今年由於來了大批工匠,我們已經開始自制了,省得千里迢迢的運過來。那邊是搭建區,有水道,船身在水道里打造,從龍骨開始到鋪設甲板,到給船隻配好所有帆索,就可以放水入海,當然不是搭好就成,還要涮漆涮油,經過很長時間纔是合格的船隻,倉促下海撐不了多久的……孝徵兄看,那邊是帆索區,每艘大船用的繩子就是從這裡編造出來,每船要用大量繩索,還有船帆,需得結實耐用又輕柔,布質的要求很高,一面主帆最少得過萬針腳,費工費時啊。那邊是保養區,舊船在航行過後需得入港區保養,刮苔清洗,不然時間久了也是不成的……”

孫敬亭靜靜的聽着,常威幾乎是如數家珍,眼前所有一切都是他一手一腳踢騰着建出來的,這是眼前這個年輕後生的驕傲……雖然常威的上位不是依循常理,更多的是張瀚信任他,沒有太多的人認可,不象別的老成的行軍司政事官都是中年人了,經歷了世情險惡與重重磨難纔到得高位,不象常威,常令人擔心他是少年倖進,結果看來,其做人未必如中年人那般圓滑,但衝勁和幹勁卻也不是那些人能比的,孫敬亭心中暗贊,張文瀾到底識人,這個表兄弟用的沒有差池,不象軍司裡暗暗議論的那樣,常威貴介公子,用錢如屠錢,所以到現在臺灣還沒有回報……這是污衊,回去非殺一殺這股歪風不可。

“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看到火器局的製造場地,又看到那些黑沉沉的重型火炮時,孫敬亭也是忍不住由衷感慨。

“臺灣這邊的鑄炮,都是重型火炮,最輕的也是九磅炮,都算是小炮了。現在主要是鑄二十四磅,也在試鑄三十六磅炮乃至更重的火炮。”常威淡然道:“火炮是海戰利器,固然發十炮未必中一炮,然而一旦中一炮,小船立時粉碎,大船也是碎屑崩飛,船身洞穿,打中了桅杆,船舵,等於就獲得了勝利,而一炮至炮,船上人員如被血犁,在火炮面前,任何個人的武勇都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們一直在鑄重炮,火炮越重,海戰時發揮的力量就越大。荷人的重炮已經有更重的了,炮彈一人抱着都吃力,一場海戰打下來,人怕是要累的脫力。”

孫敬亭不停的點頭……在草原上,四磅炮就足夠威力了,近四斤重的炮子在人羣中打過去也是犁出一條血路來,當者必死,北虜一聽炮響就嚇的半死,視和記的火炮爲神物。後來漸漸多了六磅炮和九磅炮,不過九磅炮就是騎乘炮兵的極限了,十二磅炮重三千五百斤,十幾匹馬拉着也沒辦法跟上部隊的行軍速度……馬力是沒有問題,配件是經不住快速顛簸的折騰的。

而在臺灣這邊,最小的也是九磅炮,只能當小型岸防火炮用,也給那些小哨船裝上,然後艦炮主炮的最低標準是二十四磅炮,一般都是二十四磅炮配三十六磅炮,一船三四十門火炮,均是三十六磅的重炮,一枚炮彈幾重四十斤,呼嘯而出……可想而知那是何等的威力。

孫敬亭由衷道:“海戰真是與陸戰完全不同的兩種體系啊,今日始知。”

常威道:“文瀾哥也說過,海戰其實也要講陸軍的敢於拼刺刀的狠勁,不敢拼,火炮再兇再狠,難道敵人就沒有?難道非要造出比荷蘭人還多的戰艦纔敢和他們打?這倒是未必。”

孫敬亭沉思道:“我臨行之際,文瀾有信給我,說是對海軍戰法的一些思考,回頭給你和水師的將領們看看。”

“好的。”常威欣然答應,他對張瀚的崇拜是毫無保留的,張瀚有信來,想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說……

“那邊就是學校區,這是成年的水師官兵學堂,福建人和遼民各半,遼民則是用南四衛人爲主,原本就是近海的人,會水,會駕船的優先,學員有一千五百人,教官多用葡萄牙人和俄羅斯人,也有少量的法國人,德國人,教官一百一十人,外國人佔九成多,咱們自己的教官現在只有寥寥數人,是從原本福建水師那邊請過來的武官,不識字,只能教授經驗。不過,外國教官裡也有不少不識字,只教怎麼打繩索,怎麼升帆降帆,在何時升桅倒桅,或是危機時砍斷桅杆……”

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三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一千五十七章 貨物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糧價第七百一十八章 寧遠第八百一十六章 揖盜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巡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自立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黑衣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四百三十四章 嘈雜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諉過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接風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五百三十三章 磊落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主公第一千八十八章 開始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銀第六十四章 擊斃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反殺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吃相第五百一十五章 結緣第七百八十六章 敗兵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三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一百三十章 遇伏第一百六十章 首輔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突破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九百三十六章 逃人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炮擊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八百五十九章 鐘錶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虎蹲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二百四十四章 口令第三百九十四章 沾光第五百零四章 重將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壓制第八百八十七章 熬刑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照會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七十三章 靈丘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不安第一千四百零四 退走第七百零一章 濟農第八百二十七 章 開銷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親親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流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第九百三十九章 藩帥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衰朽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官廳第一百八十四章 偶得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三百三十三章 謀事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號角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一千零五章 名士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居奇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軍情第七百八十一章 雨地第一千一百三十三 鐵騎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四百八十二 漏洞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四百三十四章 嘈雜第六百三十八章 觀訓第一百六十九章 士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鉅變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出發
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三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一千五十七章 貨物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糧價第七百一十八章 寧遠第八百一十六章 揖盜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巡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自立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黑衣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四百三十四章 嘈雜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諉過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接風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五百三十三章 磊落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主公第一千八十八章 開始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銀第六十四章 擊斃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反殺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吃相第五百一十五章 結緣第七百八十六章 敗兵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三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一百三十章 遇伏第一百六十章 首輔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突破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九百三十六章 逃人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炮擊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八百五十九章 鐘錶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虎蹲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二百四十四章 口令第三百九十四章 沾光第五百零四章 重將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壓制第八百八十七章 熬刑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照會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七十三章 靈丘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不安第一千四百零四 退走第七百零一章 濟農第八百二十七 章 開銷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親親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流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第九百三十九章 藩帥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衰朽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官廳第一百八十四章 偶得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三百三十三章 謀事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號角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一千零五章 名士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居奇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軍情第七百八十一章 雨地第一千一百三十三 鐵騎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四百八十二 漏洞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四百三十四章 嘈雜第六百三十八章 觀訓第一百六十九章 士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鉅變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