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黃榜

“打放火銃不難,現在五六十步俺已經能中靶了,百步左右還得看運氣,再遠就抓瞎。”樑興愁眉不展的道:“就是每日要跟着東主看書寫字,俺實在頭疼。”

楊秋笑道:“你莫身在福中不知福,俺倒巴不得有你這樣的機會。就不知道過一陣子回新平堡後,東主還忙不忙,若是忙起來,怕是沒空了。”

“這倒不會。”樑興道:“東主說了,店子裡的掌櫃個個都認字,能算清帳目,那些大小夥計一進店也就開始學認字算帳目,東主說,這些東西不光是不當睜眼瞎,讀書認字,心裡才透亮,如果再多看些雜學,包括遊記一類的書籍在內,人就不出門而見多識廣,纔會什麼……邏輯分明,纔不糊塗,才明道理曉事非,所以咱們這些人,包括騾馬行的腳伕在內,管庫的,鏢師,人人都要學識字。騾馬行那邊現在就有識字班,分成人和孩童兩班,多是腳伕工匠們在學,咱們這些人畢竟東主另眼相看,不管怎麼忙都會親自教導,其實就是那識字班,東主也常帶了書過去講解,前一陣子還派了李東學莫宗通兩人到京城去買書去呢。”

“若這般最好,我還是想和東主身邊學。”

這般一路閒談着,過不多時又到得分店外頭,楊秋帶着樑興打側門進來,接着便是召集人手,預備今天的行動。

那些鏢師憋氣久了,心中早就不耐煩,一聽說要有所行動,各人均是摩拳擦掌,興奮不已。

“不準傷人。”楊秋警告道:“東主說了,要和他們談判,弄砸了,誰也保不住你們。”

“是!”衆人均是大聲答應下來。

……

時近正午,馬超人在家中設宴請的客人陸續均是到來。

馬家也是書香世家,傳承近三百年,洪武年間著名的南北榜事件事,馬家的先祖就是被貶落的山西舉子之一,後來太祖爲北榜士子撐腰,馬家先祖得以中進士,做了幾任地方官,接下來這十幾代人,鮮有中進士的,多半是舉人或秀才,這樣雖不得再將家族帶上一層樓,家聲卻也始終不墮。

以縉紳世家行商人事,在別處地方是隆萬年間才盛行開來,在山西卻是傳之百年,馬家在天成鎮虜陽和各地均有大量土地,加起來有三萬餘畝,一個舉人世家,這田畝數字也是極限了,若在江南,就算是閣老一級的世家這麼多地也是太多,徐階爲大學士,田畝漲到二十萬畝以上,這其中徐家自己的田畝其實不到一半,多半是別家士紳寄託和投充而來,藉着徐階的聲威用來對抗地方官員,免繳賦稅,江南的官員太多,這也導致江南各府年年拖欠大量賦稅,若是地方官敢實心任事,認真催繳,定然遭遇羣起而攻,直到被搞臭名聲,免官驅逐而止。

“黃榜下來了?”

“正是。”

馬超人問,張彥宏答,兩人臉上都是露出苦笑來。

他二人一個舉人,一個秀才,旁人均是徹底的商人,在這事上頭不大有話語權,每人都放下酒杯或筷子,專心聽這兩人的對答。

“唉,這可如何是好。”

馬超人年逾四十,在這個年代年紀已經不小,他的長子已經成親,這兩年內必定能抱孫子,在後世可能還有人沒結婚,在這個年代,卻是再正常不過。

他已經當家十幾年,久歷風波,但這一次的事情,仍然是叫這個舉人老爺臉上失色,甚至是面露惶恐與憤怒夾雜的神色出來。

楊秋等人去準備,張瀚拿出張春從新平堡送來的邸抄,開始閱讀起來。

邸抄卻不是人人有機會在第一時間就看的到,在新平堡官廳定期會接到通政司發往全國各地的邸抄,一至廳中,和裕升那邊就會在第一時間收到抄件,四月底的時候,張瀚已經在邸抄上看到努兒哈赤在四月十三日正式起兵,頒“七大恨”,正式攻擊撫順一帶,至於具體戰況如何,邸抄上並不詳細,指望邸抄分析具體的戰局是不成的了。

張瀚打算過一陣子,從楊秋的部下中挑一兩個機靈的派往遼西,在那裡直接想辦法抄錄塘報,各總兵報到中樞的塘報之中有詳細的戰局經過和前後準備情形,若再能到京師收買通政司的人,抄錄一些如兵科給事中的奏摺,對天下大勢,特別是遼東之事的發展和前後曲線,明朝一方的反應應對,中樞諸多情形,都能瞭然於心。

張瀚向來認爲,一個成功的商人不能涉及政治,但也絕對不能對政治毫無瞭解。

當然,這還是他在後世時的經驗,現在是大明,在明朝,一個成功的商人如果不涉及政治,能做到張耘太爺當年的樣子就是極限,頭上就有一層看的見的天花板,想再做大,沒有官紳的支持,沒有一個官紳一體的家族爲後盾,想繼續突破向上,那是絕無可能之事。

“加餉二百萬兩?”

看到這一條邸抄時,張瀚赫然起身,一直津津有味聽着評書的蔣家兄弟也趕緊站起,蔣義低聲道:“東主,咋了?”

“怪不得,怪不得……”

張瀚手指輕輕彈着手中的邸抄,對天成衛這些士紳和大糧商這一次的行動終於有了明確的答案。

所謂加餉,就是萬曆爲了應付東事而加派的田賦,在原本的基礎上加了二百萬兩左右的份額,這就是著名的遼餉加派,爲着這事,萬曆和以後的天啓崇禎三帝都被大明的讀書人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事論說起來,恐怕能寫成一篇長篇論文,張瀚也看過一些相關的書籍和論述,總而言之,加派遼餉這事萬曆做的不是很地道,遼事剛起他就加派,朝廷確實沒錢,三大徵把張居正積攢下來的家當用的乾乾淨淨,庫藏空虛是確實的。但萬曆本人手頭又確實有錢,別的不說,萬曆一死,泰昌皇帝就連發內帑銀,加起來應該是有好幾百萬兩之多,張瀚記不大清,但數字確實在二百萬以上。

而且這內帑還沒發乾淨,一直到崇禎年間,邊事一旦有警而銀錢不足,戶部就會請皇帝發內帑。

這事兒,從帝王的角度來說,家國一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邊有警而國用不足,先用自己的體己銀

子又如何?以明朝的體制而言,僵化老大,官紳和胥吏一體,加二百萬兩銀子於下,這些蠹蟲最少得收入一千萬兩到自己荷包之中,可謂是得不償失。

而就萬曆的心思來說,憑甚地一有事就用他自己的銀子?這些士大夫平時忠君愛國說的嘴響,一旦有事就指着皇帝拿錢,憑什麼?既然國用不足,軍餉不夠開銷,那麼就按實際用度加田賦,一加便是二百萬之多。

其實明朝的賦稅水平,農稅向來不超過百分之五,商稅還要更低一些,以萬曆來看,加派二百萬問題不大,事實也是如此,到崇禎年間,又加派了兩次,而且這種額度的加派在清季成爲正賦,二百多年沒有太大的變化,百姓也照樣承受了這樣額度的賦稅。

但問題在於,明朝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要薄弱的多,對士紳的控制,又要更弱一些。

加派的賦稅,又不注重各地發展的不平均,全國一致,對江南人來說,加派的這點銀子無非是多紡幾尺布就賺到,一直到明亡,南方各省還是很安靜,鮮有百姓造反之事,而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小冰期的災害尤其嚴重,原本就基本上靠農業吃飯,加稅加上天災,加上賑濟不力,百姓走投無路之下,終於演化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萬曆加派遼餉,絕對是一招臭棋,後人有不少網絡歷史愛好者,爲反而反,反感東林黨之餘就肯定閹黨,反對清朝就無底線的肯定萬曆,其實萬曆控制朝政確有一手,但在治國上連守成之君也算不上。

邸抄看一遍,一篇大文章幾乎就瞬間掠過了張瀚心頭。

萬曆加餉,開啓明朝覆亡之門,當然若是萬曆不死,憑他對朝局的掌握,不會出現嚴重的內耗,遼事雖有小挫,最終還是會往解決的正道上走,可惜張瀚記得,萬曆就在這兩年就會離世,在明朝和整個中國最關鍵的點上,這位掌握大明近半個世紀的皇帝死了……死的還真不是時候啊……

“這麼看來,天成衛士紳和糧商的反撲,就是因爲提前知道了朝局動向,加餉之事,肯定早就有傳言,現在才終於成定論了。”

“朝中無人,消息得來還是慢啊,估計這裡必定有人直通中樞,連鄭國昌這個層面還不知道消息時,這裡就有人知道此事,並且提前做了準備。”

“與我和裕升爭糧,要緊的就是知道日後糧價必定大漲特漲,倒不是爲了那兩錢銀子的差價,其實更重要的是爲了日後做準備。”

“一旦加餉,就是地價下跌而糧價節節攀升,不僅是大同,包括山西,宣府,大同,陝西,都是如此。”

“未來的災害會越來越嚴重,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應該沒幾年了吧……”

西北的農民起義就是萌芽於天啓年間,最終在崇禎年間成爲洪水猛獸般的存在。

張瀚看看蔣義和蔣奎,笑道:“走,隨我去城外的莊上去看看。”

“是,少東。”

兩個護衛當然沒有意義,護衛着張瀚出門,牽出馬匹,一路往城外而去。

(本章完)

...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傳播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投降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碰壁第一千三百六十六 選邊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五百六十章 出列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憂慮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七百五十五章 絢麗第九百九十九章 稅額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一千三百章 智慧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觀察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移動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路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義師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退隱第五百九十章 麒麟第七百一十八章 寧遠第二百一十六章 巡看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少君第八百一十九章 勸誘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師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投降第四百一十二 盟約第三十章 招徠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白塔第一千四十章 天時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七百二十一章 可怕第七百四十五章 選擇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響箭第一千六百章 城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麻煩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七百九十九章 閣中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晨曦第一百零六章 回家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悲鳴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歡騰第七百零九章 離開(修正)第五百七十三章 接送第九百三十八章 良策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亡心(昨天章節錯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塘馬第五百一十六章 司禮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醫館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二百八十九章 信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暗巷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計第五百八十三章 公司第一百八十四章 偶得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軍士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憂慮第七百七十章 黃虎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樂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來血色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二百七十五章 新車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京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部落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十八章 殺人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五百六十七章 銅礦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蕭牆第七百四十章 教徒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六十七章 責打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求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客至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遇第一千五百章 激盪第一千八十四章 排陣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傳播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投降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碰壁第一千三百六十六 選邊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五百六十章 出列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憂慮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七百五十五章 絢麗第九百九十九章 稅額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一千三百章 智慧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觀察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移動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路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義師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退隱第五百九十章 麒麟第七百一十八章 寧遠第二百一十六章 巡看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少君第八百一十九章 勸誘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師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投降第四百一十二 盟約第三十章 招徠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白塔第一千四十章 天時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七百二十一章 可怕第七百四十五章 選擇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響箭第一千六百章 城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麻煩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七百九十九章 閣中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晨曦第一百零六章 回家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悲鳴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歡騰第七百零九章 離開(修正)第五百七十三章 接送第九百三十八章 良策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亡心(昨天章節錯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塘馬第五百一十六章 司禮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醫館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二百八十九章 信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暗巷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計第五百八十三章 公司第一百八十四章 偶得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軍士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憂慮第七百七十章 黃虎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樂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來血色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二百七十五章 新車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京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部落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十八章 殺人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五百六十七章 銅礦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蕭牆第七百四十章 教徒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六十七章 責打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求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客至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遇第一千五百章 激盪第一千八十四章 排陣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