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回饋

“知道了,知道了。”何斌失笑道:“還是剛剛的話,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步子不能邁的太大,我們那邊總要有基本的糧食保障。等續文兄把生蕃們都說妥了,他們替我們開闢甘蔗田和種甘蔗,我想產量就會有大步的提升。”

臺灣那邊在此前是以貿易中轉和戰略基地爲主的定位,大量的工場製造的是火銃和大炮,當然重中之重中戰艦。

張瀚對臺灣的投入向來不惜工本,也是他戰略眼光超過普通人的地方。

在臺灣開拓之初,局面相當的困難,不是和記在北方的基業源源不斷的提供大量的銀兩和人手過去,又將鐵器等貿易之利悉數交給臺灣支配,焉能在幾年之內使臺灣達到如今的這種興旺局面?

要知道從顏思齊等人在臺灣笨港建立十寨,到鄭芝龍其後放棄迴歸廈門經營鄭氏水師,然後是荷蘭人在臺灣幾十年的經營,最終鄭成功佔據臺灣時已經是清順治年間,距離顏思齊開創時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

在四十多年的時間內,不管是顏思齊還是鄭氏,或是荷蘭人,對漢商和漢民都是吸引和扶植的態度。

主要是島夷勢大,當時的臺南只有近海的少量平原地方爲漢人所居之所,結寨抵抗土著。荷蘭人在大員修城前後也是不停的派人招募福建沿海的漢民,當然更重視的是漢商。

荷蘭人在臺灣殺傷甚多,但對漢人則以拉攏懷柔爲主。

一直這麼過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到鄭成功入臺時,先後又有十多萬人進入臺灣,這纔有了鄭氏在臺灣設置府縣的基礎。

其後清康熙年間攻臺,在臺北臺南分設府縣,臺灣的發展仍然落後於福建,不過也終究是定下來此地歸中國所有。

而和記經營臺灣還不到五年時間,現在已經有十多萬人口,多個城堡和大量的屯堡村寨,當然還有連片的倉儲區和工場區,造船的工場比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小型船場更是大過多少倍。

這纔有這樣的底氣和實力提前與荷蘭人在海上爭雄,並且將其擊敗!

在解決了荷蘭這個心腹大患之後,臺灣除了轉口貿易和收取海上的平安狀之外,也是開始大力從閩浙一帶進口生絲茶葉等貨物,加大貿易規模。同時根據臺灣的特點,開始大量的開闢茶山和種植甘蔗,要想完成一年幾千萬斤糖的產量,可想而知種甘蔗又需要多大的面積和多少人力消耗。

而日本人和荷蘭人,包括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需要大量的茶葉,臺灣的氣候和土地也十分適合種植茶樹,成片的茶山可能在幾年或十幾年後就會出現在臺南的大小山坡上,到時候又是獲得暴利。

兩個高層聊天,其餘的人也沒有閒着,皮島上過來的和天津來的各司人員和軍方的人彼此都在閒聊,人們或是撐傘,或是站在雨中,氣氛倒是安閒適意。

時間過去這麼久,天已經入冬,京師一帶聽說已經下了頭場雪,草原上估計都下過好幾次雪了。

對何斌這些南方人來說,北方的冬天是最爲難熬的,何斌在俄羅斯人的地界把手凍傷了,在南方還好,到了北方這氣候手就癢癢起來,但他不露聲色,只是將手往袖中縮了縮,又是繼續詢問韓通北方的情形。

有工人不停的搬運貨物,將船上的先搬下來,點清品類數量之後入庫儲存,然後分批發向各地。

韓通指着卸下來的糖包道:“這些糖一部份送到張家口,一部份入京師,一部份往西邊去。還有少量留在保定和大名府各處,應該是到開封爲止了。南邊的糖因爲向有出產,並不是太缺,我們暫且不過去和地頭蛇爭……”

“草原的情形如何?聽說燒酒賣的不錯,開始大量鋪開出售,估計明年的軍司收入會大爲增加?”何斌沒功夫理會這些,這一次是用大同左衛號這艘縱帆船運貨來,就算這船長五十五米,吃水六百六十噸位,除去運送的別的貨物,運來的黑糖和白糖數目也相對有限,主要還是先打開市場,叫天下人知道和記自己開始產糖……就象是番薯酒一樣,現在除了供給庫倫對俄羅斯人貿易之外,和記的烈酒也開始在自己的商行裡出售,此前也陸續投放一些,數量不足就先慢慢投放,主要還是造出風向。

與和記所有的出產一樣,和記的燒酒也是質量相當上乘,當時的燒酒都是小作坊所出,質量良莠不齊,有的味道可能比和記的要好,但多數都相當劣制。和記的長處和優勢就是在於精細化的管理,可以使所有的出品維持在一個標準線上,買一回和買十回都是差不多的感覺,在草原上大量種植番薯,原材料足夠之後,制酒的數量也大大增加,從天啓六年夏季開始,和記在京師等各條線上大規模投放燒酒,夏天喝燒酒的人還算少,到現在這個時候,燒酒已經開始大範圍大規模的售賣,售量在急劇增加,預計到明年夏天之前最少售出過百萬壇,以一罈兩錢銀子的純利來算也是二十萬兩以上的利潤可言。

另外還有菸草也準備對內銷售,規模也不會小。

張瀚不願大規模向國內傾銷菸草,畢意是害人的東西,可是他身邊所有男子都幾乎抽菸,北方很多婦人都吸菸,甚至大姑娘身上別個煙鍋也不算稀奇,北方苦寒,冬天下大雪時雪深過膝,除了必要之外人們都不出門,燒坑在坑上做些活計,閒聊打發時間,這時代又沒有影視書籍供消閒,閒聊之時抽一鍋煙,是惠而不費的消遣。

有鑑於此,張瀚也就不打算逆潮流而動,幾百年後的人認識到健康爲重,現在這個時候,一場感冒隨時要人命,再講什麼菸草對身體無益……還是算了吧。

加上糖類和茶類,對外貿易的規模擴大,現在連韓通這樣的貿易司的人也不太知道明年的收入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了。

“難說,也不好猜。”韓通道:“我估計明年能到千二百萬兩左右。”

“而且。”韓通又道:“也還得看你們的。”

“我們今年就已經大豐收了。”何斌笑指前方的一個個黑沉沉的箱子,說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這是何物。”

“前後兩批送銀子過來。”韓通笑道:“軍司對臺灣的投入總算有回報,大家都舒口氣,你們臉上有光,我們也高興,大家都是一家人。”

何斌也笑,說道:“此前確實是我們多吃多佔,現在也真的到了我們回饋的時候了。”

近五年時間,臺灣少說用了八百萬兩銀子,還不算對臺灣的物資和人員的援助。前年開始大造艦船,和記在北方這邊少說送了二十萬斤鐵過去,光是鐵釘都是打造好了有過百萬枚之多。

還有大量的風帆,臺灣哪有那麼多合格的布匹,還不是和記從李莊和草原的紡織廠制好了再從海路運過去?

人員上就不必提了,現在島上也有相當多的福建人,但是以屯堡農民和水師官兵爲主,陸師和水師陸戰人員七成以上都是北人。

軍官一級則九成以上是北方南下。

官吏也是一樣,福建和臺灣本地的官員最多不超過一成,倒不是和記上層有意壓制,實在是合格的人員太少了。

草原和李莊上最少已經實行了八年的識字教育課程,另外層層都有考試大家也習慣了。軍官要考,官員和吏員也都是要考試複覈之後,合格了纔有資格官上官吏。

至於商行的人也是一樣,學徒制改爲學生制,便於調動流通,也容易作養出人才。

這一次藉着北上貿易和運送物資的機會,南北兩邊也是人才大交流,臺灣那邊以南方官吏將士爲主,北方這邊則抽調回任期已久的人員,留下核心不動,大量的新人派往南方服役,將來在南洋一帶大舉拓展擴張時,這些曾經在臺灣工作和服役過的官吏和將士,將會成爲相當合格的備用人才。

張瀚是打算將呂宋和巴達維亞等國悉數納入囊中。

還有占城和暹羅緬甸,可能也直接納入殖民體系之內。

對倭國直接統治還不如間接威壓,日本這個民族的民族性相當的有趣,你不強,他就來欺負你,你若比他強大,他就真心誠意的服從你,相當的主動和自覺,間接威壓的統治方式,比直接殖民反而要省心省力。

就算幾百年後殖民體系可能會崩潰,東亞,東南亞這些國家應該都會留在華夏文明圈之內,中國的影響力絕非幾百年後的中國可以相比。

而可以掠奪的大量的財富,也可以叫中國更早的進入工業化,可能幾百年後,國際體系會以中國人的體系爲主,而不是大家都學西方的體系,中國的文官政治傳統其實在明時已經相當成熟,除去一些糟糕的東西,其實是相當的穩定,中國能成爲兩千年的大一統的帝國,雖然不斷的有朝代更迭,但也不能說這一套體系就毫無益處……

-----------

在外奔忙回家再更新,晚了很多。抱歉了各位。

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四百章 異景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一千一百四十四 掛錶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六百零九章 銀幣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第六百五十二章 統帥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鐵山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進京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難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清晨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二百二十章 期盼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尤帥第八百五十四章 要完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戰役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六十八章 報仇的感覺第二百一十六章 巡看第六十一章 中立第四百八十八章 親供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堡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第二十五章 過關引子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對決第三章 三個掌櫃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送糧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報第七百零四章 箭雨第七百六十五章 殿閣第一百五十三章 真正的變化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中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先導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恩人第九百零四章 交換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新道第一千四百零四 退走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火光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血花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兩將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心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第六百五十一章 小組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二百四十六章 陽面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兩怕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同心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樂道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七百六十一章 白衣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抽刀第六百零三章 上船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醫館第五百三十二章 糧儲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封禁第九百六十四章 士風第三百六十九章 炒花第五十四 私刑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一千七百三十四 退路第八十四章 礦工第一百六十八章 紅旗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一千章 小心第九百五十章 廢都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五五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一千四十八章 海疆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心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二百五十六章 碰壁
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四百章 異景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一千一百四十四 掛錶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六百零九章 銀幣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第六百五十二章 統帥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鐵山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進京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難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清晨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二百二十章 期盼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尤帥第八百五十四章 要完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戰役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六十八章 報仇的感覺第二百一十六章 巡看第六十一章 中立第四百八十八章 親供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堡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第二十五章 過關引子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對決第三章 三個掌櫃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送糧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報第七百零四章 箭雨第七百六十五章 殿閣第一百五十三章 真正的變化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中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先導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恩人第九百零四章 交換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新道第一千四百零四 退走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火光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血花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兩將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心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第六百五十一章 小組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二百四十六章 陽面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兩怕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同心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樂道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七百六十一章 白衣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抽刀第六百零三章 上船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醫館第五百三十二章 糧儲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封禁第九百六十四章 士風第三百六十九章 炒花第五十四 私刑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一千七百三十四 退路第八十四章 礦工第一百六十八章 紅旗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一千章 小心第九百五十章 廢都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五五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一千四十八章 海疆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心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二百五十六章 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