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要完

這麼多年下來,可算是泥沙俱下,有一些實用的點子都用上了,多半是民用方面的,也有火器局的工匠在槍炮製造上的革新被認可的,獎勵都很重。

由於被獎金吸引,幾乎每天都有人到軍司來講技術革新的事,其中不乏空想,甚至有很多人壓根就是妄想。

爲了對付這些人,也是成立了專門的技術專利所,只要有真本事,銀子就肯定會給,只是可惜,這麼多年下來,真正能在這裡拿走大捧銀子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宋應升自己就是研究所的人,也在專利所掛職,隔一段時間就去掛職一次,見多了荒唐的人和荒唐的說法,他心中也是有些不安,害怕兄弟給的辦法並沒有想的那麼成功,如果見到自己往常見到荒唐人時的笑容,那可就是太丟臉了。

他們居住的地方是給中層人員居住的宿舍區,出門時都是鋪着青磚的小道,兩側有大花盆種着花草樹木,路邊有一些殘雪未曾化盡,中間卻是早早就有軍司安排的雜役人員掃乾淨了,從小巷裡出來到大道上,走的人多了,大道上的積雪也一樣有人掃過,有一些積雪很厚又結冰的地方,雜役們用大筐擔來粗鹽曬在上頭。

儘管多次見到這樣的場面,宋應升還是心中頗有感慨……這些鹽在江西的貧民百姓家可是難得的昂貴物品,尋常人家的鹽都是很難夠吃,甚至這種粗劣的粗鹽也是很多百姓之家不能盡情消費的高價貨,而在這裡,卻是用來化雪!

和裕升在草原上發覺了幾個大型的鹽池,青海等地原本就是出上好青鹽的地方,比普通的鹽池所出的鹽要昂貴幾倍,可惜這幾個鹽池多半隻能出粗鹽,而且就算是細鹽,張瀚也不打算去挑戰各地將門和士紳的傳統的利益地盤。

在大明,鹽茶是專賣的,控制的很嚴,各地的鹽商都有通天的關係,在西北軍鎮這裡,鹽利也是很重要的利益來源,早就被各大將門世家和大士紳還有親藩們瓜分乾淨,張瀚就算有鹽池產鹽,也儘量不往這方面考慮,和裕升目前的發展都是創造出新的利潤來給合作者更多發財的門路,而不是虎口奪食。

就算現在商團軍已經可以橫掃西北諸鎮,但在造反之前,還是不要惹毛這些原本的合作者比較好。

大量的鹽被提取出來,細鹽給核心控制區的軍民百姓食用,價格很低,算是半賣半送,粗鹽則用處不大,下雪天融雪就是很好的用途。

人們漸漸走到路頭,這時居住的都是各軍司的中層官員,只有在這種時候,人們才驚覺和裕升已經發展到了如今的地步,光是中層的官員就已經絡繹不絕,一眼都看不清楚其數字。

大量的載人輕便馬車等在路口,當然不可能每人一輛,馬車也是和裕升創收的重要棋子了,軍司已經放開指標,不再象以前那樣搞飢餓營銷來推高馬車的價格,降低一些裝飾上的花銷,降價銷售,同時推出小型化的四輪馬車,儘可能的多賺取一些利潤。

眼前的馬車,就算是標準的減配版,其實也就是減少了很多奢華的配飾和內部的一些用具,就算這樣,成本也降低了最少三成。

走到路口時,官員們已經分途而行,各個軍司的馬車分別停在不同的地點。

整條路上到處都是車馬,大量的馬車在路上也並不擁擠,在李莊這個核心區最少有超過五百輛常駐的馬車,包括軍司自用和軍隊的運輸車隊,還有公司商業部門的運輸車輛,可以說這裡是大明最早搞交通管制的地方了,交警的角色由軍法司的鎮撫官執行,一開始這些鎮撫也摸不着頭腦,還是張瀚親自培訓,左右分行,路口分批放行等等規則大家都是現學現賣,經過長達一年以上的交通管制後,現在從李莊出去的馬車已經自覺偏右行車,在其餘地方,馬車和轎子都是昂然走在大路中心的。

宋應升上車的時候,習慣的和幾個同僚打着招呼。

好歹都是中層的身份了,當然不會和小吏的馬車那樣十幾二十人擠在一輛車裡,每輛車裡最多五六人,而且車裡的座位下還是有炭火燃着,由於生了火和保暖做的很好,車廂裡十分暖和。

外頭儘管陽光普照,是一個大晴天,但北風凜洌,氣溫很低,從路邊的草堆上結的冰凌就能看的出來氣溫有多低。

道路兩邊的水渠都冰凍起來了,不遠處宏偉大堤下的南北渠也結了冰,不少放了寒假的小孩子在冰面上跑來跑去,發出陣陣歡快的笑聲。

一個胖胖的馬車所的官員微笑着道:“也就是咱李莊這兒,和裕升的治下,小孩子不是讀書就是玩兒,換了別處,這天沒下雪,還不趕緊去路上拾糞,要麼就是軋草什麼的,哪能叫他們閒着。”

“可不是。”

“關鍵是飢寒交迫啊。”另一個氣質方正的官員是舉人出身,人是陝北過來的,他是籌建中的商務司的中層官員,以這個人的氣質經歷原本不適合在商務司來管理公司的諸多事宜,但這個人精於算學,原本財務局也要他,不過商務司初建,需要人才,所以把這人給要了過去。這個商務司的舉人一臉痛苦的道:“前一陣在下剛回過一次老家,慘,慘,太慘了。所見真是觸目驚心。我們晉北這裡,別處地方好歹因爲和裕升的存在要好很多,收成不低,還能做些散工活計,貼補家用,陝北那裡就不行了,去年不少地方都是減收了七成,偏偏朝廷加了遼餉,地方上更是橫徵暴斂,百姓已經流離失所,不少人淪爲乞丐。而且恕在下直言,這樣的情形再有三五年,恐怕百姓要易子而食,到那時,距離揭竿而起就不遠了。”

衆人都很注意聽這個商務司的官員說話,宋應升也很關注,但他完全想象不到,怎麼陝北那邊會到這個人所說的這種地步。

而且據此人說,不僅是下層的百姓難以生存,小地主和普通的生員士紳,生計也十分困難。邊軍和驛卒一類的靠朝廷供養的生活也大成問題,因爲朝廷把主要的財力都往遼東傾斜過去,在陝北到晉北和甘肅這些軍鎮,軍餉要麼遲發,要麼乾脆幾個月半年不發一次,軍士能有多少繼續,只能借貸生存,如果到借貸都借不到的地步時,就只能賣妻賣兒了。

陝北籍的軍司官員最後道:“榆林鎮的不少邊軍妻子,都做了‘半掩門’的生意,賣兒子換一口袋雜糧的,也不在少數啊!”

車廂裡傳來一陣嘆息聲,終於有人疑惑道:“朝廷便是這樣不理嗎?”

“遼餉要緊啊。”有人用譏誚的聲音道:“加賦是萬曆年間的事,現在說是衆正盈朝,首輔,次輔,還有都察院,六部,多半是東林黨的人,你看他們誰提出來要不徵遼餉了?當初萬曆年間神宗皇帝四處徵收礦稅商稅,你看東林的人是怎麼和萬曆皇帝硬頂的,現在呢?”

“遼餉徵了有用纔好,只怕是如我們大人所說,徵的越多,越是容易徵出藩鎮來。”

“我看,大明!”

“也不至如此。”宋應升不以爲然的道:“我們江西那邊這幾年風調雨順,家裡寫信來說城裡車水馬龍,館子里人滿爲患,金銀鋪子門口停滿了馬車……陝北這幾年遭災是慘了些,不過諸君要知道大半地方還是很富足的。”

“富足?”有人反駁道:“北直,河南,山東,哪裡不是災害嚴重,河南的情形我也聽人說過,真是傷心慘毒。”

“而且不止是民間窮困,朝廷用度越發不足,軍鎮連邊軍的軍餉也發不上了,這樣下去,朝廷必定武備廢馳,不發餉械則軍鎮漸有自立離心之意,恐怕真的是。”

宋應升聽的滿心不是滋味,他來自江西,在明代也屬於江南一脈,文風和民間的各種風氣和江南相差不多,百姓的收入當然遠不能和江南相比,但勝在也是漁米之鄉,百姓的生活還是過的去的。

不僅是江西,還有湖廣,也就是後世的兩湖地區在大明末期是最高產的產糧區,百姓生活就算不那麼富裕,總歸還是吃的上飯。

兩廣地方,廣西要窮困些,廣州也是相當富足。

江南地方,更是富的流油,百姓就是由妻子在門口用一架紡機,就能養活一家老小,不僅生活過的下去,還能過的相當不錯。

後世一些文人筆記關於萬曆年間的記錄,都是十分追憶當時的生活,民間富足,文風鼎盛,思想鉗制的高壓消失,可以說隆萬年間的江南百姓,他們生活在一相十分富足和文明的國度裡頭,對他們來說,過去是最美好的回憶,什麼戰亂和饑荒都是遠離他們的傳聞而已。

第七百七十二章 風向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瘋狂第五百八十三章 公司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一千五十七章 貨物第五百一十一章 暗格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樂道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六百三十七章 擴編第九百一十五章 遭遇第五百六十一章 京觀第六百三十五章 破產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三百零七章 對峙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豬羊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六百九十二 求見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六百六十三章 拉攏第六十六章 割頭第五百三十二章 糧儲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說定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照會第四百八十五章 銀蛇第三百二十章 新婦第一百零六章 回家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十章 小市內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炮擊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三百九十六章 船貨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七百九十九章 閣中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水門第四百二十六章 侮辱第五百七十章 長進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送糧第十六章 擲還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別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震撼第二百五十章 歡喜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賁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中路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長富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和第九百三十七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九百一十一章 發作第八百八十八章 趨勢第四百三十九章 刮目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八百八十章 文明第二百章 各司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越溪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九十四章 發動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河邊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敗報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二百九十四章 訂貨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同心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四十八章 加徵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九百二十五章 擠兌第四十五章 圍店第二十間 蒲州張氏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一千六十章 引導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利劍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好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珍珠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二百一十四章 帶走第三百九十三章 爬犁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議和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巡
第七百七十二章 風向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瘋狂第五百八十三章 公司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一千五十七章 貨物第五百一十一章 暗格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樂道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六百三十七章 擴編第九百一十五章 遭遇第五百六十一章 京觀第六百三十五章 破產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三百零七章 對峙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豬羊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六百九十二 求見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六百六十三章 拉攏第六十六章 割頭第五百三十二章 糧儲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說定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照會第四百八十五章 銀蛇第三百二十章 新婦第一百零六章 回家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十章 小市內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炮擊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三百九十六章 船貨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七百九十九章 閣中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水門第四百二十六章 侮辱第五百七十章 長進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送糧第十六章 擲還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別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震撼第二百五十章 歡喜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賁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中路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長富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和第九百三十七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九百一十一章 發作第八百八十八章 趨勢第四百三十九章 刮目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八百八十章 文明第二百章 各司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越溪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九十四章 發動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河邊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敗報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二百九十四章 訂貨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同心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四十八章 加徵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九百二十五章 擠兌第四十五章 圍店第二十間 蒲州張氏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一千六十章 引導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利劍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好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珍珠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二百一十四章 帶走第三百九十三章 爬犁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議和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