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

“與閹黨之事,當快到破局之時了吧?”葉向高拿汪言也沒有辦法,索性就直接換了個話題。

“難。”汪言向來自信的臉上也露出踟躕之色,他皺着眉頭道:“魏閹看似心中無底,往韓閣老府上去求和之事更證實此點,然而一切還是着落在皇上身上,要緊的還是要看皇上的心思到底如何。”

葉向高輕輕點頭,近來因爲政爭之事,朝廷很多事情都要停擺了,只有遼東之事事關軍國大政沒有耽擱,別的軍政事務多半都停滯了,這也是他對汪言設計和裕升之事不以爲然的原因……多少軍國大事朝廷都摞開手了,大家主要的精力都用在黨爭之上,這一次大家上了擂臺,一定就是要爭一個你死我活,如果東林黨失敗,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保不住冠帶功名,也不知道有多少朝廷要角從此消失於官場之上,這樣生死存亡之際,緊盯着一個根基已經挪到草原上的商家做什麼?

“聖上的心思老夫也沒有辦法揣摩。”葉向高搖頭道:“只能靜待聖裁。”

“不能靜待。”汪言臉上露出戾氣,他道:“嘉靖年間舊事,閣老尚記得否?”

“你是說大禮議之爭嗎?”葉向高不悅道:“當年可是臣慘敗。”

“那是嘉靖爺。”汪言道:“恕在下萬死敢言,今上是沒有辦法和嘉靖皇爺當年相比的,相差太遠。”

這說的倒也是事實,嘉靖的性子實在是天生的陰鷙又帶着果決,又有一點“蠻”,擰起來不顧一切,又善於把握人心,在大禮儀上,幾百官包括輔楊廷和在內都拿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天子沒有辦法,因爲嘉靖很清楚的知道,太監在自己一邊,軍權也在手中,臣雖然把控一切,但只要進不來紫禁城,在外頭鬧騰的再厲害也是白搭。

大禮儀之爭,朝廷幾萬官抱團,數百官叩闕死諫,結果嘉靖就是敢幾百人一起廷仗,最多一次打死十幾名官,大量的官員,包括楊廷和的兒子楊慎在內被皇帝流放,從此蹉跎一生。

這件事鬧的沸沸揚揚,嘉靖雖贏,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從此君臣隔膜,終嘉靖一生沒有建立起君臣互信,其實以嘉靖的聰明才幹,常年居於深宮之內,讀青詞修道,國事因爲江河日下,也是一件叫人扼腕可惜的事情。

嘉靖的聰明,剛愎,自信,陰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當今天子年齡已經比當初大禮議時的嘉靖皇帝還大幾歲,但從這幾年給人的印象來看,當今天子處理國政是越來越純熟老練,但天性豁達仁厚,凡事有一點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豁達勁頭,如果不是被臣諫官逼急了的話,皇帝也少有大雷霆的時候,對朝廷的臣武將,天啓皇帝也是比其祖父要厚道的多,比如對孫承宗的信任倚重,對東江鎮以內帑支持的大方和信任,對袁可立的支持等等。

這幾年來,皇帝算是深明抓大放小的道理,對遼東之事無比重視,諸多舉措都很精準到位,對其餘的各種事情,則是大而化之,總體來說,朝政並無太大起色,民間的負擔在天啓二年之後變得很重,遼餉開支越來越大,已經使遼西那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輸送集團……但總體來說,今上還算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至於任用太監,後世人常以此事非議天啓,這倒真是純然的誤解,大明的祖制恰恰就是除了洪武年間的太祖高皇帝之外,任何一朝都是拿太監來延展君權對抗外朝,用以制約平衡,天啓任用魏忠賢可是沒任何錯誤,錯便錯在自嘉靖之後大明官結黨之風盛行,官自己分成諸黨內鬥不止,失敗者不顧以前的規矩投入閹人麾下,黨爭擴大化和白熱化,導致耽擱軍國政務,嚴重影響了大明的國力,這屬於另一個層面上的事情,也不能把黑鍋叫魏忠賢一個人給背了去。

而天啓皇帝對朝政的控制力是遠不及嘉靖,嘉靖年間嚴嵩能一家獨大,牢牢把持政權,主要就是嘉靖在內廷的支持,而當今皇帝雖然支持魏閹,魏忠賢一黨卻始終被東林壓的死死的,而皇帝對東林黨原本是有香火之情,導致天啓四年之前東林黨勢力急劇膨脹,後來天啓支持閹黨,也未嘗沒有拿閹黨制衡東林的打算,結果沒想到東林黨絲毫不體諒聖心,對閹黨毫無容忍之意,一直喊打喊殺,東林掌握着朝廷和民間的輿論,閹黨確實也是立身不正,這兩年被東林抹黑的厲害,連帶着天子也被民間非議,也還好當今天子秉性寬厚,廠衛力量也遠不及當初,不然就憑東林諸君子抹黑天子的行徑,擱在洪武,永年年間,不知道已經有多少人掉腦袋了。

是以不管怎麼說,當今皇帝對朝堂的掌控力還是不足,不僅遠不及開國的太祖高皇帝和太宗皇帝,也遠不及嘉靖年間,倒是和其祖父一脈相承,朝廷內外鬥了個烏七八糟,朝政異常混亂。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葉向高沉吟着道:“不過不到要緊關頭,還是不要行過於決裂激切的舉動。”

汪言明顯是要學嘉靖和萬曆早年那樣,鼓動君臣一起圍到宮門外叩闕鬧事,皇帝要麼學嘉靖一仗打翻幾百官,要麼就得低頭屈從羣臣的意志,以汪言對今上的瞭解,估計這事多半能成。

“終究是行險。”葉向高嘆道:“聖意越難測,不比當初。近來,連老夫也很少被召到華殿奏對了。”

天啓的態度確實是越來越模糊,此前雖有警告御史不得以黨爭壞國事,甚至還處置過幾個不知好歹不知進退的御史,但總體來說天啓對東林黨還是留有幾分情面,畢竟當初奪門移宮時東林黨確實立有大功於前,但這點香火情越淡了,皇帝心思難測,哪怕是地位高如葉向高者,也是心中惴惴不安。

“在下猶自留有後手。”汪言卻是一臉的無所謂,他道:“一時得失亦不必縈懷,請閣老放心吧。”

……

日暮時分,汪言與葉向高將閣中輔負責的奏疏全部寫出處理的節略貼黃,然後由司禮監的人取走,內閣中其餘諸閣老,包括韓爌和朱國楨,顧秉謙等人在內,雖有政務分配,但用樞筆貼黃的權力,只在葉向高一人之手。

除了值班人員之外,內閣中人在宮中下錢糧之前都要離開,汪言是除了幾個閣老之外最受人矚目的一個,誰都知道他是東林黨的謀主之一,很多事情可以一言而決,甚至權勢在很多東林黨的大佬之上,在汪言往外走的時候,天街上不少六部和各寺卿的官員都是步行,由隨員拿着衣包跟着,衆人見汪言向長安左門的方向走,不覺奇怪,有一些人趕緊上來拱手致意,汪言臉上神色淡淡的,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人們也向來知道他爲人倨傲,拱手之後也就都退開了。

到了皇城之外,自有家下人擡來一頂四人擡的轎子,這本是四品京堂以上的高官纔有的待遇,汪言卻是坦然用之,當然也不會有人敢出來挑他這個禮。

在轎中跺了跺腳,汪言道:“去信王府。”

信王府就在原本的十王府的範圍之內,由宮中派人打掃修葺,在永樂年間替皇子們修了一大片的建築羣落,原本是在京封王還沒有之國就藩的親王所居,也是給諸王定期入京朝覲時居住方便,到英宗之後,除了襄王曾經入京朝覲之外,其餘諸王再也不準入京,一直到天啓年間,二百多年來再無親藩入京,諾大的一片王府區荒蕪下來,只有如信王這樣的年幼親王,年齡既到了不能住在宮中的地步,又因爲種種原因不能之國,只能暫居於京師中的臨時王府,將就着過日子。

汪言的隨從十分機警,以外臣身份擅見親藩是極大的忌諱,他們的主子可以不在乎細節,隨員們卻是極盡小心,在街市中繞了一大圈,一直到天黑之後,轎子才落在信王府門口,由側門通報了。

“汪先生真是貴客。”王府太監曹化淳匆忙趕出來迎接,叉手向汪言問好。

“不敢。”在內閣都橫着走的汪言對信王府的人卻十分客氣,長揖還禮之後,從容道:“外臣來的匆忙,不知道殿下是否有空接見?”

“未知汪先生此來有什麼要緊的事情?”爲了避嫌,信王也並沒有第一時間決定接見,着曹化淳出來,當然也是打聽汪言的來意。

“在下此來是因爲和裕升的事情……”汪言簡短的解釋了幾句,他相信曹化淳會明白自己的意思。

“原來如此。”曹化淳立刻道:“請先生到內裡先稍候片刻,咱家去回奏信王殿下知道。”

汪言含笑點頭應了。

信王太年輕,太幼稚了。

由於經常在人前表露出一些明顯的傾向,信王同情和傾向東林,這已經是人所周知的事實。而對和裕升的惡感,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雖不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什麼,但汪言知道信王的態度便已經足夠了。

第八百二十六章 寶島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五百七十章 長進第四百九十六章 手銃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八百六十章 工業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積弊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一千一十二章 決斷第六百六十章 圍山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河邊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衰朽第六十二章 遇襲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覺悟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術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四百七十八 變化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一千零七章 密談第七百七十二章 風向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二百零二章 新槍第三百七十三章 長槍第一千七十四章 拜見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心氣第七十六章 入鐵場第四百一十二 盟約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激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控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一百二十二章 比試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斷流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五百一十六章 司禮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報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燈火第八百六十八章 笨港第八百一十章 營救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郡縣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瘋狂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三百四十六章 守備第三百一十七章 談資第七百三十九章 禁閉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羣英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八百六十章 工業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彈壓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會戰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賀喜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雲錦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二百一十七章 爭水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六百七十章 短兵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四百七十七章 歡迎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九百一十二章 馭下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一千四十八章 海疆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九百三十一章 算盡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五百八十二章 故地第七百六十一章 白衣第六百五十七章 中軍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開口第八百三十六章 禮炮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九百零八章 故舊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四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棋子第七百零九章 離開(修正)第一千八十七章 擺開
第八百二十六章 寶島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五百七十章 長進第四百九十六章 手銃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八百六十章 工業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積弊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一千一十二章 決斷第六百六十章 圍山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河邊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衰朽第六十二章 遇襲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覺悟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術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四百七十八 變化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一千零七章 密談第七百七十二章 風向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二百零二章 新槍第三百七十三章 長槍第一千七十四章 拜見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心氣第七十六章 入鐵場第四百一十二 盟約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激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控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一百二十二章 比試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斷流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五百一十六章 司禮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報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燈火第八百六十八章 笨港第八百一十章 營救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郡縣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瘋狂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三百四十六章 守備第三百一十七章 談資第七百三十九章 禁閉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羣英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八百六十章 工業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彈壓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會戰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賀喜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雲錦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二百一十七章 爭水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六百七十章 短兵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四百七十七章 歡迎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九百一十二章 馭下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一千四十八章 海疆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九百三十一章 算盡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五百八十二章 故地第七百六十一章 白衣第六百五十七章 中軍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開口第八百三十六章 禮炮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九百零八章 故舊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四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棋子第七百零九章 離開(修正)第一千八十七章 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