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放飯

當代善等人的兵鋒重新抵達十三山四周的時候,只有殘留的明軍陣地,到處都是空無一人,派出騎兵四處搜掠,連原本那些躲藏起來的零星漢人這一次也是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後金兵選擇了繼續圍山,不過誰都知道在山上獲得了大量補給之後,這一次的圍困最多也就是做做姿態,從戰術上來說,這種圍困毫無道理,也毫無意義了。

十三山還撤出來一萬八千多人,其中大半是老弱婦孺,這些人都是按家庭爲單位撤出,壯丁們將會在寧遠到山海關一線墾荒種地,或是加入遼鎮當兵,用來養活他們自己的家人。

相比起撤到登萊要飯討吃,或是在皮島等諸島忍飢挨餓,又或是在義州和鐵山等地辛苦求活的遼民來說,這些人已經足夠幸運了。

對此結果,以薊遼督師孫承宗爲核心的遼西高層普遍的感到滿意,不管是總督還是巡撫,或是寧前道還是各鎮總兵,副將等各地駐守的武將都是有相同的感覺,那就是在孫承宗的努力下,不僅遼西的局面穩固了,東虜在短期內不復成爲威脅,就算是沿三叉河一線到錦州和廣寧,包括西平堡等諸堡防線,可能在幾年之後都可以恢復。重中之重,就是已經在討論中的大淩河堡的重修方案。

大淩河堡是河口諸堡中最重要的一條,其地理上的重要性不用多說,現在已經有派遣尤世祿等總兵官鎮守廢錦州等地的打算,最多在半年至一年內的時間就會執行,但要想真正把寧遠到錦州連成一條完整的戰線,大淩河堡的重修就是勢在必行之事。

從援助十三山的事來看,遼鎮完全能對付小規模的後金兵力,並且與之交戰不落下鋒,而吸取了遼陽和瀋陽還有廣寧的教訓後,遼西的將領們對固守城池也有較大的信心,現在連祖大壽在內的大多數遼鎮將領都對未來的戰局持較爲樂觀的態度了,特別是寧遠城已經放置了新鑄成的紅夷大炮,將來的錦州諸城和各堡也會放置火炮,諸將都是認爲,有了強大的運輸能力和大型火炮,建虜就算八旗全至,也多半會在堅固的城防之下撞的頭破血流,十三山防守的奇蹟,未嘗不會發生在錦州或是寧遠城下!

在這種大背景下,孫承宗向朝廷報捷的文書遲了好些天才拜發,就是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在這一份報捷文書中孫閣部老大人幾乎是提出了未來一兩年內的整體戰略考量,不僅是遼西的動作,還有天津巡撫李邦華,登萊巡撫袁可立,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方方面面都是考慮到了,這份報捷文書,等於是一份重新權衡考慮過的整個大戰略變化的再次陳述,在奏摺中,孫承宗再三強調了強化運輸能力的重要性,除了再增添一個水師營外,孫承宗打算撥款六十萬之巨,再成立三個車營,全部由仿製和裕升的四**馬車來構成,每個營都有過千兩大車,孫承宗打算以車營,壁壘,水師,遼西的錦州和大淩河至廣寧和十三山的整條戰線來推進,天津、東江、登萊三方配合,爭取在兩年之內,把後金限制在遼東一隅之地,兩年之後,則是從海上收復遼

南的時機到來。

在塘馬向京城出發時,沿途已經是大量的和裕升的車隊在撤退了。

經過了短短兩三天的調整和休息,和裕升的輜兵和工兵們修復了大量受損的馬車,購買更換了一批挽馬,淘汰的馬就地發賣,然後把剩餘的糧食交割遼鎮,同時覈算了自己的費用和開銷,幾天之內,孫承宗的案頭就有了和裕升全面的詳細的戰事經過和費用開銷的報告,林林總總,十分詳細。

從這一點來說,孫承宗的感覺是十分震驚。

不要說軍鎮的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軍頭們了,就算是大明那些充斥着兩榜進士和舉人秀才文吏的衙門裡頭,哪個衙門的主官敢拍着胸脯說幾天內能做到和裕升這種程度?

到這個時候,孫承守才隱隱感覺到和裕升這個商人建立的勢力與他過往見識和經歷的一切不同的地方,但他的感受也就只到此爲止了,在孫承宗複覈了帳單,並表示會照價給付之後,和裕升的車隊開始撤離了。

在從十三山驛到錦州,松山、杏山,塔山,再到寧遠,一路上的道路上絡繹不絕都是車隊和行走的人羣,由於車隊數量過多,雖然有一些損耗,超過百輛大車損壞後被取下零件放棄了主部件,還是有超過一千四百輛大車從十三山一路逶迤向山海關的方向進發,由於過了寧遠到山海關只有一條大型官道,這一條官道兩側的人們這些天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車馬往着關門的方向進發,一路上駐軍很多,但幾乎沒有哪支軍隊的將領會那麼不開眼的去認真核查這支車隊……誰都知道,這一次十三山戰事和裕升的車馬立下了多大的功勞!

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着,七月的天在很多地方還是十分炎熱,但在關外的遼東大地上早晚間已經頗有些涼意,到了這種雨水不斷的日子,更是叫人感覺秋意十分明顯,有些入秋時的蕭瑟之感了。

官道上滿是水漬和泥坑,哪怕是這麼一條重要的道路也不曾認真修葺過,孫承宗是一個很能幹的官僚,是大明官僚集團中少有的幹練之才,但他也有自己的侷限性,象修橋補路這些事,在王朝的盛時還容易做些,到大明末年這種時候,已經是修個黃河都是地方和工部戶部無限扯皮的循環,更不必提遼鎮單獨的力量去做這樣的事了。

薊遼督師手中的銀錢雖多,但每筆帳都要對上交代,象是拿二十萬給姚宗文這種人去募兵,這種開銷沒有問題,雖然姚宗文到最後也沒有聚到一支象樣的兵馬,銀子也打了水漂。寧前道袁崇煥似乎也有這方面的問題,遼餉是一塊大餅,大家都虎視眈眈的拿刀等着切一塊下來,彼此分潤,在這上頭較真的人定然會死無葬身之地,哪怕是孫承宗也只能儘量把錢花在重要的地方,對底下這些分大餅的人則是睜眼閉眼,畢竟老孫頭心裡也是明白,水至清則無魚,這種事,就算皇帝來了也沒有辦法的……

在官道上,和裕升的三百多輛大車逶迤向前,高大的車後輪濺起了不少泥水。

一些輜兵沿着車隊兩側走着,他們時不時

的要幫大車翻越泥坑,或是提醒車輛小心地面溼滑,注意道路寬度。

輜兵們身上披着油衣,每人要連續走兩個時辰,不過他們並不太累,因爲每個人都是徹底輕裝,連火銃都沒有揹負在身上,就這麼兩手空空的行走而已。

這種程度的勞累,在這些經歷過艱苦訓練,又剛剛在前線狠打了一仗的輜兵們來說,又算得了什麼?

“看到塘馬沒有?”

副隊官張仲明對身邊的幾個軍官們道:“背插紅旗,是去京師報捷去了。”

中隊長李宏浚道:“今天才去?已經走的很晚了。”

副中隊長馬陽道:“咱們的帳報上去,人家總要複覈,趁着報捷順道報帳,上頭高興了不會說話。”

張仲明用譏諷的語氣道:“瞧瞧,咱們打了勝仗,遼鎮上下高興的跟什麼似的,咱們也就是實報實銷,沒落個啥好處,他們倒是彈冠相慶……”

馬陽道:“孫閣部倒不是那樣的人。”

李宏浚也道:“仲明太刻薄了,咱們的好處就是救援了十三山上的兄弟,你就當遼鎮給咱們打下手不就得了。”

“這說的也是。”張仲明哈哈大笑起來。

軍官們臉上都露出微笑,各人都是心情很好的樣子。

輜兵們也差不多,由於不在戰區,士兵在執行任務時只要按令執行,也並不禁止他們談天說話,在軍官們聊天的同時,也傳來陣陣士兵們的說笑聲響。

“停車,放飯了!”

聽到炊兵的叫喊,一輛輛大車慢慢停了下來。

這是接近東關驛的地方,前頭就是廣寧中後所,再往前是高嶺驛,然後就可以看到關門了。

“入關之後,車隊就要分開啦。”張仲明打開一個牛肉罐頭,裡頭是大塊的牛肉和黃豆,罐頭煮的很粘稠,最上層有一層明膠層,一股濃郁的香味瀰漫開來。

每人都是一個罐頭,然後有人吃蒸的很軟的白麪饅頭,就着罐頭吃,也有人喜歡用鐵盒蒸些高粱米飯吃,京師到山海關這裡,麪食當然還是主流,不過北方人吃米飯就象是南方人吃包子一樣,算是偶然吃一些新鮮花樣,通州大倉裡盡有南方送到北邊的稻米,想吃的話,比在大同可是方便多了。

各人都是站在車廂邊上吃,車廂一壁被掀起來了,可以擋住雨水,叫大家吃飯的時候從容一些。

輪換休息的輜兵和軍官則是盤腿坐在車上吃,他們也在車廂裡不停的說笑着,氣氛十分的輕鬆。

車隊在過通州後就會分散,輜兵主力已經接到命令直接回大同休整。這也是和裕升的傳統了,打過大仗苦戰過後的部隊有權力得到休整和放鬆的時間,士兵和軍官都會分批放假回家,他們可能是帶着獎勵和勳章回家去的。

就算是因爲輪換會導致一些兵力不足的問題,張瀚在這一點上也是十分堅持的。

可能也正因爲這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和裕升才能成爲今日的和裕升。

(本章完)

第九百二十章 不足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四百七十五章 突騎第六百三十六章 道士第八十五章 縣衙第八十二章 書信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二百七十八章 年禮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昂揚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三百六十八章 向東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覺悟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力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泥漿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圍第五百三十九章 狐疑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三人第一千七十三章 門路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七百一十九 威力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獵騎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議和第五百六十六章 布匹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來血色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五百六十五章 巡視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六百零一章 船隊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五百一十八章 僞折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退隱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路邊第六百六十章 圍山第一千七百一十 流賊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六百九十章 洗白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部族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福肉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看法第五百四十七章 爭吵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岸第一百二十五章 漢商第七百九十六章 遺憾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九百六十二章 夜行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二百一十章 發餉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七十章 驚馬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騎銃第三十六章 沉重的思索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二百七十二 接任第一行四百三十七章 義士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玉璽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上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憋屈第七百五十五章 絢麗第三百四十四章 壓制第八百九十六章 收縮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林中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情報第九百零四章 交換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恩人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新道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北途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幫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準備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報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臺北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醫館
第九百二十章 不足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四百七十五章 突騎第六百三十六章 道士第八十五章 縣衙第八十二章 書信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二百七十八章 年禮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昂揚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三百六十八章 向東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覺悟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力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泥漿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圍第五百三十九章 狐疑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三人第一千七十三章 門路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七百一十九 威力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獵騎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議和第五百六十六章 布匹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來血色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五百六十五章 巡視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六百零一章 船隊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五百一十八章 僞折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退隱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路邊第六百六十章 圍山第一千七百一十 流賊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六百九十章 洗白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部族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福肉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看法第五百四十七章 爭吵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岸第一百二十五章 漢商第七百九十六章 遺憾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九百六十二章 夜行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二百一十章 發餉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七十章 驚馬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騎銃第三十六章 沉重的思索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二百七十二 接任第一行四百三十七章 義士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玉璽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上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憋屈第七百五十五章 絢麗第三百四十四章 壓制第八百九十六章 收縮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林中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情報第九百零四章 交換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恩人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新道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北途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幫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準備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報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臺北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