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

孔敏行一臉的鬱郁之色,剛剛的言談歡笑一掃而去,那種不得志和扼腕之態纔是他的真性情,這人中舉人後一直跟着徐光啓在天津學習農事,原本自是想做出一番成就和實績出來,讀書人有千般萬般不好,但報國之心總歸是有的,這一點和純粹的商人或是勳貴完全不同,只要不是那種百無用處的腐儒,青年士子把才幹用的對路子了,肯定也會有所成就。

可惜農學在大明實在不被人所得視,孔敏行此前花費的功夫完全浪費,等若在奔騰的江河中投擲了一塊小石子,激起的浪花無非就是徐光啓所書的《農政全書》,這本書在當時也並不爲人所重視,只有一些對農學有興趣的士子纔會研讀,幾百年後,後人才發覺了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和《天工開物》一樣,都是劃時代的著作,可惜,全浪費了。

張瀚起身,替孔敏行倒一杯酒,自己舉到眉間,鄭重的道:“這一杯酒,敬玄扈公和至之兄濟國利民的仁心。”

孔敏行大爲感動,舉杯一飲而盡,笑道:“有文瀾的這句話,我感覺那幾年的光陰沒有白白浪費掉。”

張瀚又道:“農政全書我還沒有能看到,自當會叫人去買來研讀,另外有至之兄的介紹,想必這本書對我的幫助會很大……我的和裕升大肆收糧,也會鼓勵我收糧的區域廣爲種值番薯,如果玄扈公的諸多辦法有效,等於活了數十萬生民,要知道,大同和西北各地,已經連續多年受災,陝北那邊,已經饑荒的厲害,如果能推廣番薯和玉米種植,活下來的人就太多了,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華夏千年以降,就是有玄扈公這樣的砥柱人物在,才薪火相傳,文明不絕,若有機會,一定當面跪敬玄扈公一杯纔是。”

孔敏行有些吃驚的道:“文瀾這話說的重了。”

張瀚心中確實有些激盪,穿越久了,和本時代的人相處的久了,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感情。原本是拿自己當一個遊戲玩家的心思都淡了很多,甚至隱隱間,張瀚也想着能幫大明和華夏一把,要知道,他現在接觸到的人和事,多半會在明亡清興的大變革中被催殘的一絲不剩,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死難,多少美好的事物消亡,就拿張瀚來說,他已經接受了自己身上的服飾和髮型,接受了很多明人的生活習慣,試想二十多年後要剃髮易服,心裡也是有難免的彆扭感覺。

可惜自己到底是人微言輕,而且這麼久下來,見到的官員不是貪污就是庸人一個,士紳也多半隻顧自己的利益,無視其它,終於叫他見着一個值得尊敬的華夏的讀書人,雖然孔敏行只是徐光啓的弟子,可言論間展露出來的東西,已經足以叫張瀚心生佩服了。

徐光啓這樣的士大夫,才無愧“讀書人”這三個字,纔是華夏人一提起來就敬服的這個階層的代表人物。

可惜就是這樣的

人,在大明的朝堂倍受排擠,所著的學說和付出的努力幾乎白費,就象徐光啓在農學上的成就,如果是朝廷牽頭來做改善良種,推廣種植的事情,二十年間就能解決小冰期的乾旱帶來的災害,使幾百萬人免於餓死的命運,使千萬人不必在農民起義的戰火中流離失所,使北方防線穩固,女真人沒有機會侵略進來,華夏的文明進程,不必再一次被打斷。

其實真的是一件小事,只要皇帝能重視,官僚集團能下決心,有強力人物推進,如張居正在萬曆初年實行條鞭法和重新訂立黃冊,那是多麼困難的事,一樣能做下來,可徐光啓在農學上的努力,幾乎沒有人關注,無人重視,更不必說花費精力來做這件事了。

不論是楚黨浙黨或是東林黨,在萬曆晚期所重視的就是三大案帶來的政爭,皇帝賭氣,官僚集團暮氣沉重,爭執的就是“大義”,象徐光啓這一類雜學所代表的成就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可能,誰會理?

天降英才而不得用,這纔是華夏文明的痼疾所在,也是文明總是被外敵打亂,陷於內耗的重要原因。

只是交淺不能言深,張瀚的有些話連自己親孃也不好明說,更不必提孔敏行,當下“咳”了一聲後,臉上已經是職業化的微笑,當下從容道:“至之兄可以問下遵路兄,看我收糧的盤子有多大,如果雜糧能夠增收,那可真正是天大的好事,我的話,不爲誇張啊。”

李慎明聞言點了幾句,孔敏行這才知道張瀚收糧的範圍確實極大,而且目標是每年數百萬石,這樣的範圍影響確實不僅限於大同一地,應該是整個晉北和宣府到薊鎮一帶都會受影響,而且晉南和河南也可能是未來的收糧範圍之內,農民增收了,張瀚收的糧食自然也多了,收入也是大爲增加,從這裡來想,張瀚的激動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張瀚的打算是和北虜做交易,對孔敏行來說也不是什麼犯忌諱的事,本朝士大夫滿嘴仁義的私下放印子錢的比比皆是,多位重臣在主持薊鎮宣大事務時也曾經和蒙古貿易,甚至主持走私糧食,一個商人指望以大義出發,禁絕與北虜的貿易,想來也不可能。

就算孔敏行自己,也不曾覺得貿易這一塊有多大的事。

舉國之戰,民族生死存亡,總體戰,貿易戰,經濟封鎖,這些詞彙在明朝是不存在的,自然也不會有人想到其中的意義,對明朝來說,禁絕對蒙古貿易只是防止“資敵”,而更多和更深的意義是不會有人想到,自然也不會有人太在意。

既然不反感,孔敏行反而很敏銳的感受到了一些東西,他想了想,對張瀚道:“有一件事,暫且不好對衆人說,出於我口,入諸兩位之耳,就不要傳給第三人知道了。”

張瀚和李慎明當然點頭,孔敏行才接着道:“遼東那裡局面很壞,朝廷已經派了楊京甫

爲督師,前往遼東督戰,然而楊鎬初至不久東虜又從鴉鶻關進犯清河,大明又有萬餘邊軍戰死,副將鄒儲賢也戰死了,皇上賜給楊京甫尚方寶劍,着他整頓遼兵,同時督促各路援兵趕緊赴遼,預備與虜決戰,一舉滅虜。遼東巡撫和原本的薊遼總督俱不稱上意,可能俱要更換,最近,文公得到消息,可能朝廷有意叫他去接薊遼總督。”

文公就是現任的大同巡撫文球,老資格的邊塞巡撫,在大同任上也算知兵,近來遼事敗壞,萬曆皇帝對現任的薊遼總督汪可受十分不滿,去職是遲早的事,文球以大同巡撫接任總督,資格資歷都是足夠,也不是叫人十分意外的事。

張瀚十分機敏,當下道:“若商道打通到遼東和遼西的北虜諸部,少不得要請文公照拂一二纔是。”

“這事我估計軍門會答應,”孔敏行道:“具體怎麼分配,這事就由遵路去跑好了。”

“感激不盡。”李慎明舉杯笑嘻嘻的道:“大同,宣府,都跑的通,薊鎮和遼鎮就有些困難,有文公幫着搭橋,事就容易辦的多。”

現任的宣府巡撫和總兵李慎明都搭的上線,薊鎮和保定加上遼鎮,這幾個鎮隔的太遠,關係也很難搭的上,李慎明前一陣出去跑了一圈,也只是把宣府的線搭上和鞏固了一下,離薊鎮還遠的很,如果文球這個大同巡撫調任薊遼總督,那麼事情就真的容易的多了。

“怎麼會選楊鎬督師呢?”

楊鎬督師導致薩爾滸大敗是後世人盡皆知的史實,張瀚讀書時百思不得其解,現在好歹也算半個局中人,一時忍不住嘀咕起來。

“楊京甫在現在的歷任巡撫和朝官之中,也算是知兵了啊?”孔敏行反是奇怪,反問道:“楊京甫在參政任上實心任事,屯田頗有實績,後來和薊鎮總兵董一元突襲炒花立下大功,在朝、鮮雖有小挫,也有多樁實績,任遼東巡撫時與李如梅等人多次親身出戰,文臣統兵者,多半不知將,不識兵,楊京甫敢於親身上陣,膽氣算壯了,況且歷任兵備和遼東巡撫,熟知遼將與遼兵,這樣的關鍵時刻,不用此人,又用何人呢?”

張瀚默默點頭,任用楊鎬從朝臣推舉到神宗首肯,都沒有任何波折,看來後世人對楊鎬的看法是因爲這人打輸了薩爾滸,這一場關鍵的大戰失敗纔是楊鎬臭了名聲的重要原因,而此時的人看來,楊鎬有豐富的統兵經驗和資歷,又是遼東出身,遼事敗壞,用這人統馭遼將征伐女真,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至於張瀚很佩服的熊廷弼,在實績資歷上確實要弱楊鎬不少,怪不得明神宗在此時也是屬意楊鎬,對其信之不疑。

不過神宗在楊鎬失敗後也迅速調整,任用了熊廷弼,挽回了遼東的局面,如果神宗再多挺兩年不死,估計就是努兒哈赤死了。

(本章完)

...

第四百章 異景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陣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來血色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七百八十六章 敗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千五百五十一 論帥第八百三十五章 景色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擔當第四百一十一章 模型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八百章 爭位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雪野第四百八十九章 時機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死鬥第九十章 出鐵水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英雄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力第五百二十九章 廢村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大勢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九百三十章 信義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遺詔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六百零三章 上船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壓制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三百六十九章 炒花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七百九十章 變招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王者第一千二十章 羣狼第七百一十五章 密談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六百二十四章 吹號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糧發段感言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艦隊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七百九十七章 放飯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求戰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四百七十四章 缺口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一搏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愉悅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五百八十八章 軍醫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營區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對陣第一千三百六十六 選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觀訓第一百三十八章 科爾沁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山坡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俱降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怒潮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銅號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任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五百三十一章 故人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七百九十六章 遺憾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三十七章 銀光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擊殺
第四百章 異景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陣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來血色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七百八十六章 敗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千五百五十一 論帥第八百三十五章 景色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擔當第四百一十一章 模型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八百章 爭位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雪野第四百八十九章 時機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死鬥第九十章 出鐵水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英雄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力第五百二十九章 廢村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大勢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九百三十章 信義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遺詔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六百零三章 上船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壓制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三百六十九章 炒花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七百九十章 變招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王者第一千二十章 羣狼第七百一十五章 密談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六百二十四章 吹號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糧發段感言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艦隊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七百九十七章 放飯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求戰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四百七十四章 缺口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一搏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愉悅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五百八十八章 軍醫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營區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對陣第一千三百六十六 選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觀訓第一百三十八章 科爾沁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山坡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俱降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怒潮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銅號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任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五百三十一章 故人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七百九十六章 遺憾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三十七章 銀光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