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

“臣顧秉謙叩見皇上。”

“臣魏廣惠叩見皇上。”

“諸位先生免禮。”天啓在御座上輕輕一點頭,叫幾個閣臣都起來。

顧秉謙年過花甲,鬚眉皆白,方面大耳,兩眼有神,站立之時腰背挺直,看起來一點兒也不象花甲老人。

其餘幾個閣臣都很年輕,魏廣徽四十左右,馮銓也剛過中年,都算是年富力強的人物。

現在內閣裡沒有一個東林的人,更沒有別的黨派,全部都是閹黨的中堅人物。

顧秉謙這個首輔都是認了魏忠賢當乾爹,內閣的其餘閣臣當然也是唯魏忠賢馬首是瞻。

和兩年前內閣中黨派分明的情形不同,但又有相似之處,就是閣臣之間還有勾心鬥角,比如馮銓和別的輔臣就相處的很糟糕,很多人認爲馮銓想謀首輔之位,近來馮銓編制三朝會典之事很得皇帝的賞識,魏忠賢也表示了對馮銓的認可,因此就算馮銓有些囂張跋扈,別人也只能隱忍下來。

在天啓皇帝面前,魏忠賢也不和內閣的人有所交流,司禮和內閣的交流更多的是公事層面,而且是皇帝不管事的公事,在御駕之前,司禮還是內官身份,而內閣側偏重於外臣。

“朕召先生們至此,還是插漢部事。”天啓道:“先生們看,和記與張瀚還有插漢部,哪一方更強一些?”

顧秉謙眯着眼看一下馮銓,此人在內閣中公認的博聞強記,這事還是由馮銓來說較好。

但馮銓象是沒有看到,從道理上來說也不能怪他,首輔的尊貴處除了有獨家的票擬權之外,就是奏對時的首對權,首輔不說話,其餘閣臣才能越次奏對。

顧秉謙無奈道:“臣只記得萬曆中時圖門汗與炒花共犯遼東,其後又有遼鎮總兵李如鬆陷插漢部被殺,此後插漢部與喀爾喀部並無再大舉犯邊之舉,因此近年來對插漢部實力並無詳細記錄。”

魏廣徽上前補充道:“數年前林丹汗與前撫臣王化貞達成約定,年收銀四萬兩,其部爲我大明所用,然其並未出兵,是以究竟其兵力如何並不能詳知。”

馮銓此時方道:“王化貞逃出廣寧之後三個月,林丹汗率兵四萬餘至廣寧,後建虜兵至,林丹汗未敢戰而退兵,再天啓五年秋,林丹汗率三萬餘兵進逼科爾沁,薊遼總督王象乾奏報東虜率兵往援,林丹汗未敢戰,率部退走。其先,萬曆四十七年,派宰賽臺吉率騎兵萬餘,多爲內喀爾喀部兵往瀋陽,被東虜所敗,諸臺吉被俘,林丹汗未敢戰,後內喀爾喀派人以牛羊將諸臺吉贖回。”

馮銓不愧有博聞強記之稱,從萬曆中期到萬曆後期,再到天啓年間的過往,插漢部的一些軍事行動和集結,人數多少,統帥爲誰,基本上都記憶的相當清楚。

魏廣徽等人的神色自是有些難看,馮銓也太愛表現自己。

以此人的年齡和經歷,表現出來的能力,可能過幾年之後顧秉謙就得致仕讓位給此人了。

天啓也很高興,眼眯着看了看馮銓,臉上露出笑容。

不過皇帝並未誇讚,只是道:“馮先生說的這些,諸先生可明白了?”

“臣明白了。”顧秉謙道:“皇上的意思是,插漢部的丁口越來越少,能號令的諸多北虜部落也越來越少了。”

“臣也是這樣想的。”馮銓多少有些悻悻的跟着說道。

天啓微微點頭,一時沒有出聲。

幾個閣臣當然也不會說話,站在御座之下,對面相視。

顧首輔可能在想着晚餐,這位老大人是有名的美食家,和宮中的一些太監都相與的不錯,經常一起探討美食,客老太的家膳菜譜,居說有顧首輔的一份功勞在。

另外幾個,可能想着宴客,美酒,或是剛納的小妾,只要把自己的份內事按規矩做好,誰願操勞太多?

想太多,做的太多,容易衰老啊……

整個殿閣裡寂寂無聲,天啓內心有些不滿,他是見過優秀的首輔來着,當年的方從哲就是明顯的一個,估計在入宮之前,方從哲就會通盤考慮,然後在面君時拿出一整套的方案來。不管皇帝是否接受,這纔是一個稱職的首輔應該做的。

眼前的這些大臣,倒不似東林黨人那樣沒事喜歡找麻煩,大言欺君,但似乎也太因循被動了一些。

天啓淡淡的道:“着人查一下,故大學士張四維的諡號封贈。”

這事倒真的不必派人,連顧秉謙都記得,當下道:“追贈銀青光祿大夫,柱國,贈太師,諡號文毅。”

“文毅?”天啓知道張四維是突然暴疾而死的,這個諡號似乎有一些傷其驟然暴死的感覺。

皇帝問道:“還有誰諡號爲文毅的?”

“故成化年間大學士商輅諡文毅。”

“哦,朕知道了。”

看來張四維的這個諡號是美諡了,當然比文正差一些,身爲大學士,諡文是必然之事,和後人想象的不同,單諡爲文並不算太好,文楨和後來改稱的文正纔是文臣美諡第一,也是大明會典裡明確規定下來的諡號序列。

文臣以文正爲第一,其次爲文貞,然後成、忠、獻、瑞、毅、定、簡、肅、憲、莊、敬各諡不一定,總體來說是根據各大臣爲官的經歷和人格品性來決定,並沒有一定之規。

諡爲文正的,在大明也並不多,赫赫有名的方孝孺是其中一個,還有的就是李東陽等著名的文臣也是諡文正,此諡非尋常臣子可得,著名的新建伯王陽明,心學的創始人,不管是當官還是學術成就都是頂尖,諡號也就是文成而已。

張四維諡文毅,以其成就來說就算是美諡了,何況還有贈太師,更是文臣頂峰,無可超越。

除非是封爵,而文臣除了開國的那幾位之外就只有以軍功封爵,成化年間尚有文官以總督立戰功封爵,然後就只有一個妖孽般的王陽明,以擒拿寧王之功封伯。

天啓又陷入沉思之中,諸位閣臣都沒有明白眼前這位皇帝陛下的心意,追不上皇帝的心理當然也不可能隨意發言。

這樣的沉默其實有些尷尬,如果不是皇帝沒有明確的表示,顧秉謙理應帶着衆閣臣行禮退出了。

“對張四維追諡爲忠肅,加金紫光祿大夫,特進,上柱國,賜牌匾,由地方官由大同一路護送至蒲州。”

天啓面無表情的吩咐着,旁邊的魏忠賢卻是眼睛一亮。

這果然是神來一筆,雖然未必有多管用,但最少也是朝廷在主動出招,比起之前的完全沒有辦法,好歹也是在釋放一種信號。

朝廷知道張瀚的強勢和實力了,也明白現在並沒有好的辦法來對付和記,甚至不敢撕破臉皮。不然的話,在草原上打林丹汗的幾十萬和記團練,轉過頭來攻擊大明的九邊,那到時候樂子可就大了。

就算宣大加薊鎮,還有榆林,甘肅,寧夏,陝西,山西,這些軍鎮加起來的幾十萬兵馬能擋住和記的進攻,可是軍費從哪裡來?

財政已經破產了,再加上綿延千里的戰線,到處要兵要餉,朝廷會變魔法不成?

還有要緊之處就是山西和陝西等地和記有良好的根基,朝廷的影響力已經不及和記。而近年來年年災害,四處都有流民,和記幫着官府做了很多善後賑濟和安撫的工作,一旦起了戰事,那幾十萬上百萬的流民四處流竄,想想這場面就能叫這些現在滿頭大汗的閣臣們全身發冷。

可以說和記現在的威脅已經遠在東虜之上!

馮銓第一個反應過來,朗聲道:“皇上聖明,和記現在並無反跡,表彰故輔臣張四維,諡以忠肅,對其不軌之心能稍加約束。”

魏廣徽聽到此人說話就是氣不打一處來,當下冷然道:“臣以爲若是加諡號就能杜絕反意,那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反逆了。”

馮銓盯了魏廣徽一眼,眼神中充滿藐視:“魏廣徽此言差矣,公道自在人心,和記勢大難制,朝廷反釋以善意,以忠節相勵之,地方文武官員,士紳富商,百姓黔首,安能不知朝廷之意,和記上下,又豈能盡無心無肺目無忠義,不忠君上之流?”

馮銓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方面大耳,一副美髯垂於胸口,朗聲而言洪亮的聲音在大殿嗡嗡震響,其他人事不關已,都是冷眼旁觀,魏廣徽見狀知道不能力敵,當下略一思索,還是道:“皇上,諡號表鄣只是小節,朝廷還需多做些事方能安心。”

“然,魏先生所說甚是。”天啓面色顯露出一些欣然之色,今日閣臣爭執並沒有叫天啓不悅,這總比死水一潭要好的多。

“宣大總督,內閣要推舉一個敢於任事,能力出衆,操守亦信的過的去任。並三邊總督亦一併撤換,俱要操守能力出衆的,人選推上來給朕看。”

“京營之中,參將以上,操守,能力都過的去的,推上來給朕看。”

“太原鎮總兵張全昌在任上久了,調任。”

“大同鎮總兵,調任。”

“宣府總兵楊國柱,調任。”

“甘肅總兵尤世祿,調任。”

天啓站起身來,神色冷淡而疲憊,這些將領,有的是操守值得信任,但能力不足,比如楊國柱,有的則是已經靠不住了,比如張全昌,有的則是還可以用,但放在甘肅榆林等地已經不太叫人放心,只能再行調任。

想到宣大到寧夏,甘肅,這些總兵級別的將領俱不可信,而不少都是將門世家出身,原本是大大明廷可以最信賴的將領,結果居然變成這副模樣,天子心中豈能不怒!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退卻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二百三十九章 前窺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大勢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右翼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遮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具裝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妄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心氣第五百六十一章 京觀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三百四十四章 壓制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白塔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局面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逼迫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壓制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移動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套索第二十六章 騾馬行第一百六十章 首輔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財稅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四百零三章第七百六十九章 烈日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憤怒第八百二十章 剃鬚第一千三十章 木頭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疾衝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六百一十七章 寶錢第五十一章 震懾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怒吼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八百二十章 剃鬚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後宅第三百二十五章 披甲第三百二十四章 突襲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岸邊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麻煩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愛好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野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逆流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決心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佈局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九百四十二章 機會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御史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線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糧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一百七十七章 震撼山嶽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五十章 綁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四百六十九章 隔絕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六百五十七章 中軍第九百一十一章 發作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城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衰朽第六百零一章 船隊第一百四十章 皇太極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易幟第七百三十七章 逆流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九百三十七章 對峙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南面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八百四十八章 副署第七十三章 靈丘第二百四十三章 宿營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軍情第六百七十九章 證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好說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交接第一千一十三章 態度第一千三十三 決心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追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結緣第一千九十三章 多心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退卻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二百三十九章 前窺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大勢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右翼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遮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具裝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妄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心氣第五百六十一章 京觀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三百四十四章 壓制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白塔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局面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逼迫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壓制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移動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套索第二十六章 騾馬行第一百六十章 首輔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財稅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四百零三章第七百六十九章 烈日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憤怒第八百二十章 剃鬚第一千三十章 木頭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疾衝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六百一十七章 寶錢第五十一章 震懾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怒吼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八百二十章 剃鬚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後宅第三百二十五章 披甲第三百二十四章 突襲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岸邊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麻煩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愛好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野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逆流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決心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佈局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九百四十二章 機會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御史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線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糧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一百七十七章 震撼山嶽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五十章 綁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四百六十九章 隔絕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六百五十七章 中軍第九百一十一章 發作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城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衰朽第六百零一章 船隊第一百四十章 皇太極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易幟第七百三十七章 逆流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九百三十七章 對峙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南面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八百四十八章 副署第七十三章 靈丘第二百四十三章 宿營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軍情第六百七十九章 證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好說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交接第一千一十三章 態度第一千三十三 決心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追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結緣第一千九十三章 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