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新學遇劫

第465章 新學遇劫

“哦?”老朱將信將疑,看在朱標的面上,終究將這本奏疏展開。

原本他以爲,這本奏疏上所寫的,不過是李善長投宮裡所好,表明自此支持收商稅、卑躬屈膝祈求宮裡原諒的奏本而已。

但越看,老朱的神情卻越發變得嚴肅了起來。

“來啊!去宣老五,還有劉先生來見咱!”

看完奏疏,老朱竟忍不住豁然站起,在殿內踱步思索了一番,終究喚來二虎,要他去召劉伯溫和朱肅入宮商討。

……

此時的朱肅,依然正在爲國子監的事情而焦頭爛額。

皇帝收繳勳貴兵符鐵券之事,早已在城中傳的沸沸揚揚,文人們本來皆是彈冠相慶,都以爲皇帝這是要自此刀兵入庫、馬放南山,要與元庭隔長城而治了。

本來嘛,如今大明已經收回了遼東與雲南,祖宗之地盡已在手,北元也已經是強弩之末,沒必要再爲了與元庭死磕,每年間花上那麼多的稅銀供養着這麼多的兵卒和武人。陛下行此舉動,正是效仿故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智,接下來就要禮遇文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了。

偏偏這個時候,那夜給勳貴們所畫的餅又不脛而走,文人士林們不禁大譁:不僅不是要棄用武人,反倒是要給武人分封,讓他們稱孤道寡,凌駕於文人之上?

這……這怎麼行?究竟是何人,進讒言於陛下?

然後恰巧這時,朱肅讓宋濂編的國子監教學綱領初版,《華夏論》橫空出世了,書中從西周周禮說起,歷數千年華夏之興衰,最後指出,華夏之興,在於開拓進取;華夏之衰,在於故步自封。凡讀書者,當繼先祖之學,承先民之志,篳路藍縷,拓展華夏。

此文乃宋濂嘔心瀝血,辭雄句麗,端的是絕妙好文。但卻正好捅了馬蜂窩,文人們枉顧文中知識,紛紛指責國子監妖言惑衆,進讒媚上,將粗鄙武事說的這般冠冕堂皇,這是數祖忘宗,要崇武抑文。

一時之間,國子監生在文人士林之中,竟是人人喊打,以至於之前堅持下來的監生中,多有因壓力而被迫退監者。諾大一個國子監,竟是沒剩下多少人了。

簡直成了國朝的大笑話。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作爲文章的撰寫者,宋濂氣的渾身發抖。“這些人之中也多有飽學之輩,竟是枉顧文中之意,硬要將文章扯到膚淺的文武相爭上!”

“夫華夏者,服章禮儀,冠於天下。讓海外明禮儀、知廉恥,循我華夏之制,此正是聖人所言廣佈教化、惠及天下也!豈能單純以武事論之?”

“這些人斷章取義,牽強附會……真是,真是不可理喻!”

宋老夫子氣的面色發紫。

“何必如此動怒。”已經接手教諭一職的劉伯溫好言撫慰宋濂道。“殿下此前不是早有定見,此輩讀書人,何嘗懂得聖人的微言大義,不過是以聖人之學爲晉身之階而已。連聖人之言這千年來,都被此類人等改的面目全非,何況宋兄之文乎?”

“依我看來,此事後面,必有朝中文人推手。不會那麼簡單。”劉伯溫斷言道。

朱肅聽得暗自點頭,他也算這麼認爲的。這些文人被齊齊煽動起來,固然有自己推崇的“新學”在文人之中的不滿經過積累後爆發的原因,但也必定是有人在後頭煽風點火。朱肅甚至可以猜想到這些人的身份,必定是朝中那起子文官,見李善長靠不住了,故而故意掀起波瀾,想要讓朝廷焦頭爛額之餘,顧不上他們逃避商稅之事。

“學問之事,豈可用來朝爭?”宋濂則更是生氣,國子監如今做的,是事關華夏百年、重塑聖人之學的大事,竟然有人藉此興風作浪,他更加無法容忍。

“無妨,長遠看來這件事完全不足爲患。我國子監乃是官學,那些人興風鼓譟,終究是芥蘚之疾。只要朝廷科試按照新學的路子選拔人才,那些文人便是捏着鼻子也要去學新學。”朱肅道。“只是從短期上看倒是有些頭疼,一是這生源日漸減少,國子監諾大門面,總不能鬧到最後無學生可教的地步。”

“二是對於《華夏論》的質疑之聲。雖然《華夏論》其中盡是真知灼見,必然有人能慧眼識金。但是天下人多是趨炎跟風之徒,若是不能壓下這股妖風,恐對新學傳播不利。”

“新學乃我大明百年之計,是萬萬不容有失的。當務之急,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華夏論》中的思想,最好能爭鋒相對的,將那些人的無稽之談一條一條的予以駁斥,還要能傳諸天下,讓每個人都知道那起子舊文人究竟是何壞心。”

“生源的話,我倒是有主意。”劉伯溫笑道。“孔夫子言有教無類,不如趁此機會,廣收寒門之子入監,此前我等在皇莊之中,就培養了數百莊戶之子。”

“這些孩子多聰明伶俐,正好填充國子監的名額,而且寒門人家若有機會繼續讀書,定然是趨之若鶩的。哪裡會管那些舊文人說的什麼風聲。”

“善。”朱肅也點頭。“反對新學的,其實也多是地主鄉紳、自詡耕讀傳家,實際上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家。正是我等揭露了他們千百年來抱殘守缺,不顧國家大義,只願袖手談風月,不願爲天下謀幸福的本質,這纔會遭致他們的反彈。”

“但寒門學子之中,卻多有認同我們的新學的。我們可以設招生考試,但凡能夠通過考較者,皆可免費就讀國子監。培養出我們自己的文人,方能與舊文人分庭抗禮。”

宋濂一聽,亦是點頭,老人家轉怒爲喜,撫掌道:“妙哉!如此一來,那些人抹黑我等,倒成了爲我新學甄選人才之舉了!吹盡黃沙始見金,那些三心二意的監生,不要也罷!”

劉伯溫亦是頷首。而後道:“那第二點,殿下可有定計?如今污我新學之風甚囂塵上,那些人無意與我等辯鬥,只是一心抹黑。”

“需能使我新學不至蒙受污名方可。”

“這事,我倒確實有一個法子。只是.”朱肅面露難色。這幾天裡,以方孝孺爲首的新學文人,也曾經與那些抹黑新學的學子當衆設壇辯鬥,但這些文人中的大部分顯然並不是來講道理的,這些人說白了就如同後世的鍵盤俠,他們並不在意什麼真相對錯,只是想用言語的抹黑,活生生的噴倒剛剛萌芽的新學而已。

本來對於這種噴子,朱肅是絲毫不怵的。不就是比誰的聲音大嘛,只要祭出傳單報紙這兩樣殺器,遲早能將這些噴子給反噴到丟盔棄甲。畢竟大多數人不過只是無腦跟風而已,只要掌握了話語權的風向,他們自然會向新學倒戈。

可是朱肅卻遇到了一個大問題,他如今能夠動用的流動資金,大都已經投入到鍊鋼和火器研發這兩個無底洞中去了,手中並無足以辦一家能夠供應江南全境的大報社的金錢。況且這種事關話語權的東西,他也不敢據爲己有,最好能讓老朱或者大哥朱標來出面承辦,順便以法令在一開始就禁絕民間辦報,徹底將輿論這個大殺器掌握在朝廷的手中,這樣才最爲穩妥。

否則,若是有人意識到了輿論的力量,他朱肅開了這個先河容易,讓其他人用輿論武器反制朝廷,那可就糟糕了。

要知道那些舊文人們,本來就是極爲擅長使用輿論、鉗制皇權的。

可朝廷如今,才收上來那區區十萬兩商稅。雖然老朱料理了勳貴們,但要如何查稅收稅,還沒有個定論。此事朱肅也是毫無辦法,畢竟朝廷手上沒人,御史臺終究只是些不通俗務的清高儒生,戶部的又和那些文人可以說是一夥兒的,讓他們自己查自己,能查出什麼門道來?

只能等老朱用雷霆手段,殺雞儆猴一批人,再嚇住另一批人,用這種笨辦法,才能將這商稅法的第一撥頭,給開出來罷?

“唉,說白了,還是沒錢鬧的。”朱肅謂然嘆息。原本自己只是想向便宜老爹要一些錢,鑽研發展一下基礎科技,可沒想到又是要自己弄出新學,又是整肅了勳貴,這錢卻依舊沒有影子。現在又添了重建國子監和弄報社的活兒,搞得朱肅都想慫恿老朱直接興大案抄家一波,拿抄來的浮財把事兒先給辦了算了。

科學技術始終是一個國家的第一生產力,拖延不得啊!沒記錯的話,再過幾年,倭國南北朝就要統一。若是在此之前,不能讓大明形成武器代差,擁有在北拒元庭的同時,還能威懾倭島的實力的話。

讓足利幕府順利統一倭國,大明想再謀此地,就要難上加難。

“五殿下,青田先生,陛下召見。”正想着,便聽外頭有人來稟道。

(本章完)

第207章 難知如陰第262章 兵臨城下第693章 火馬陣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292章 華夏一心,一統宇內第266章 鐵騎突出!第262章 兵臨城下第761章 法不容情第1001章 大唐故地第246章 撈魚收網第91章 擎天玉柱於少保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無畏第718章 轉守爲攻第74章 陰雲遮月第752章 立一個不如立三個第20章 咱要創造一個萬世不易的大明!第321章 登岸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993章 安南有請第199章 遊方和尚第854章 合浦南珠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賣我?第225章 貔貅鬆口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賣我?第339章 我乃燕王朱棣(下)第370章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第1130章 大征服時代第922章 周王死訊第614章 興建聚居地第166章 道德綁架第189章 潑天大案!第585章 絕戶倭地第719章 世界征服者第842章 蠻族作亂第768章 吃瓜吃到自己家第1003章 如何收服第671章 朱棣論戰第46章 狗兒第764章 城狐社鼠第113章 煉體之法第411章 宋濂:我悟了!第60章 果真是朱雄英!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254章 難纏的陳惠第1008章 在下範淮第347章 星星之火第595章 老朱的宿命第931章 貴州建制第708章 決戰序幕第153章 胡惟庸的蠱惑第416章 真正的儒家第873章 舍茲夫人第397章 回京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40章 明堆土山,暗挖地穴第920章 取死之道第940章 韃靼第57章 小公爺的敵意第1151章 寶船天塹第300章 天朝武器,恐怖如斯第962章 欲訪泰寧第737章 顛倒黑白之計第352章 牽住元軍的鼻子第24章 三百年魔咒第618章 金山堡第1019章 自入險地第661章 世風日下?非也!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悽慘宮內生活第912章 何爲功業第731章 最終決戰第858章 廉州榷場第497章 倭國來使!第693章 火馬陣第8章 爲何不再問問肅兒?第912章 何爲功業第879章 馬後病重第974章 第二口錦盒第1111章 奧斯曼落日第695章 教派抉擇第84章 醒轉第893章 朱肅入質第140章 茹太素,你找死!第284章 無雙勇悍!第405章 朱標的蛻變第261章 各懷鬼胎第562章 朱棣奔襲第249章 朱棡鍊鋼第540章 逼宮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83章 上架感言第650章 親王相迎第295章 天皇近臣第845章 接駕第301章 大明的狗培養計劃第452章 大孝子李祺第398章 朝會風雲第992章 第三口錦盒第198章 徐家姐弟第230章 殿中奏對(下)第860章 賣珠之策
第207章 難知如陰第262章 兵臨城下第693章 火馬陣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292章 華夏一心,一統宇內第266章 鐵騎突出!第262章 兵臨城下第761章 法不容情第1001章 大唐故地第246章 撈魚收網第91章 擎天玉柱於少保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無畏第718章 轉守爲攻第74章 陰雲遮月第752章 立一個不如立三個第20章 咱要創造一個萬世不易的大明!第321章 登岸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993章 安南有請第199章 遊方和尚第854章 合浦南珠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賣我?第225章 貔貅鬆口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賣我?第339章 我乃燕王朱棣(下)第370章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第1130章 大征服時代第922章 周王死訊第614章 興建聚居地第166章 道德綁架第189章 潑天大案!第585章 絕戶倭地第719章 世界征服者第842章 蠻族作亂第768章 吃瓜吃到自己家第1003章 如何收服第671章 朱棣論戰第46章 狗兒第764章 城狐社鼠第113章 煉體之法第411章 宋濂:我悟了!第60章 果真是朱雄英!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254章 難纏的陳惠第1008章 在下範淮第347章 星星之火第595章 老朱的宿命第931章 貴州建制第708章 決戰序幕第153章 胡惟庸的蠱惑第416章 真正的儒家第873章 舍茲夫人第397章 回京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40章 明堆土山,暗挖地穴第920章 取死之道第940章 韃靼第57章 小公爺的敵意第1151章 寶船天塹第300章 天朝武器,恐怖如斯第962章 欲訪泰寧第737章 顛倒黑白之計第352章 牽住元軍的鼻子第24章 三百年魔咒第618章 金山堡第1019章 自入險地第661章 世風日下?非也!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悽慘宮內生活第912章 何爲功業第731章 最終決戰第858章 廉州榷場第497章 倭國來使!第693章 火馬陣第8章 爲何不再問問肅兒?第912章 何爲功業第879章 馬後病重第974章 第二口錦盒第1111章 奧斯曼落日第695章 教派抉擇第84章 醒轉第893章 朱肅入質第140章 茹太素,你找死!第284章 無雙勇悍!第405章 朱標的蛻變第261章 各懷鬼胎第562章 朱棣奔襲第249章 朱棡鍊鋼第540章 逼宮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83章 上架感言第650章 親王相迎第295章 天皇近臣第845章 接駕第301章 大明的狗培養計劃第452章 大孝子李祺第398章 朝會風雲第992章 第三口錦盒第198章 徐家姐弟第230章 殿中奏對(下)第860章 賣珠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