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文藝之重
“讀……讀書?”朱標有些愕然。
他敏銳的捕捉到,朱肅所說的“武人”,並非單是指將官、佐貳,指的,是包括軍卒在內的所有武夫。
“這,爲何要如此?”朱標傾着身子問朱肅。
在這個整體識字率不超過兩成的時代,讀書識字,毫無疑問,是被視作了上級階層的某一種特權。只有家中有錢財,才請得起塾師教諭,買得起筆墨紙硯。而習得了讀書識字之人,也會在底層社會受到普遍的尊重,替人寫個字、算個賬,都能謀得一份不錯的生路。
而當兵的……說來不好聽,但確實大多都是些生計無着、刀口舔血的粗人。做的,也是拔刀子殺人的買賣。要他們讀書?他們能讀的進去嗎?
讀進去了,又能如何?有了更好的生路,當個逃兵回鄉賣字畫嗎?
“大哥您啊,是陷入了一個誤區……要想締造仁義之師,要改造的,不該是軍法,而該是軍魂。”朱肅道。“軍法者,規也。以規束之,要是有了空子,軍卒們自然會鑽。”
“規矩多了,還會傷及軍心,使軍卒們不願意幹。”
“而仁義之師的‘仁義’二字,卻是德。有規無德,如何能真正算得上仁義之師?只要遠離京師,天高皇帝遠,或是規矩不嚴,將主不以爲然,軍卒們自然放任自流,將‘仁義’二字拋之腦後了。”
“今人總分文武,認爲文武不能合流,似乎文武之間,務需涇渭分明,文官不能殺敵,武人不可讀書……然百年之前,世人何分文武?文武之別,當在其職,而不該在其識也。”
“當在其職,而不該在其識……”朱標低頭思忖,握在手中的酒杯已送到了脣邊,卻是久久未動。他忽然擡起頭來,道:“五弟要新學子弟重拾君子六藝,使讀書人皆懂騎射御三藝,也是做如此想麼?”
“當然。”朱肅笑道。“秦漢之時,儒生亦能拔劍殺敵,多有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者。先人如此遺風,我輩安敢落後?”
“同理,文人可學武,武人爲何不可學文?學文可通理,若是軍中人人皆識仁義之理,那麼這支軍隊,可不就是兄長所說的仁義之師?”
朱標再次露出沉思之色,雖然朱肅說的很有道理,但作爲已經執政多年的他,還是感覺朱肅所言有些流於表面。他問道:“如此雖然甚好,卻實難以實現。”
“我大明軍卒數量,何止鉅萬?怎麼可能教所有人讀書……去何處找來這麼多的教書先生?”
“況且,若真如此,朝中又要增設多少職位?增添多少開支?若能有所成果,那也就罷了。可若毫無建樹……”
“何必增設?”朱肅笑了笑。“如今軍中,不就有十分適合教軍士們讀書的職位麼?”
“嗯?”朱標一愣。“是何職位?”
“監軍。”朱肅道。
監軍,這個對軍隊而言臭名昭著的職位,在歷史上,着實留下了許多的罵名。
歷史上,有太監監軍,有文官監軍,一般而言,皇帝信任文官,文官便是監軍,皇帝信任太監,太監便是監軍。 因其職務,便是替皇帝,牢牢掌握住這支軍隊的所有權。故而,手握監察之權的監軍,在某些層面上,往往也使得一軍之主將忌憚不已。
因監軍手握大權,在關鍵時刻,往往能夠節制主將,甚至變更整支軍隊的決策。故而,在歷史上,就出現了許多監軍以外行指導內行的戰例,因爲監軍害得大軍全軍覆沒的,不在少數。
老朱對此深惡痛絕至極,因此,大明雖設置了監軍之職,卻也有各種不成文的條條框框,嚴格約束監軍在軍中的行止。因而,明初時候的監軍,往往都是些泥雕木塑的閉口菩薩,在軍中時,只充作是皇帝的耳目,是閒的不能再閒的閒職。
朱肅的主意,就是給這些徒領薪俸、沒什麼其他用處的監軍們加上一層職能……
“你是說,讓監軍給將士們說書、講故事、組織大家夥兒唱戲?”朱標瞠目結舌。
軍中?說書?唱大戲?這是戲班子還是官軍?
“不止說書,還有幫助將士們辦夜校、寫家書,向將士們解讀朝廷的政策、講解軍法的深意等等。”朱標道。“大多數將士們大字不識,這也就限制了他們的見識,只知曉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明白朝廷的大義所在……那就得要有一個人教他們才行!”
“尋常的教法,必會引致士卒不滿。但說書、唱戲這些,不也是讓人們懂得事理的好手段?”
“咱們想讓將士們讀書,不是要讓他們拜夫子、考秀才,文質彬彬,而是想要讓他們明事理、識大義,而這些,說書唱戲,通過各種他們喜聞樂見的戲文、戲曲,正是最好的引導他們心性思想的良方。”
“至於夜校,則可以進一步培養將佐,或可使得我大明,能夠出現更多允文允武的良將。將爲一軍之膽,若是將領得通事理,還擔憂軍卒不知仁義麼?”
朱肅的法子,是將監軍的職能,與後世軍隊中的“政治委員”與“文藝委員”相結合。左右監軍這個職能放在軍中,不是拖主將的後腿,就是閒置着白白耗費朝廷的薪俸……若是貿然增設新職,大明上下還不知要起多大的動靜,而讓監軍來做這等事,正可以將改制的動盪降低到最小。
這個法子,是已經被後世給證明過的,朱肅對此十分具有信心。
朱標卻是疑竇重重,有些動心,又有些不敢置信:“這……當真能成嗎?”
“軍中設置曲藝,真不會使得士卒們玩物喪志?”
“如今應天府內,人人嚮往開疆,世間遊俠,亦多有爲我大明出力者,這還不足以使大哥釋疑麼?”朱肅道。
“一本三國,使得人人尚武;一本射鵰,使得豪俠爭相爲國,足可說明文藝之重,可引導社會風氣。”
“兄長以內閣將報社、戲園等納入朝廷管轄,就是爲了掌控大明上下風氣……今日軍中風氣不靖,因何沒想過用同樣的法子改善軍中風氣?”
“監軍負責軍中文藝,掌管軍中輿論,百利而無一害。大哥何不先試試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