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

第1097章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

朝會持續了半個上午,對於“復開恩科,開啓民智”的事,百官都沒有拿出個定論。——反對者自然還是甚衆的,但卻已經凝聚不起足夠的力量。

他們雖在朝會前便做好了準備,但那準備,乃是爲了反對皇帝推倒恩科名次、強自扶持北方舉子高中的。

現在朱標另闢蹊徑,開啓民智,和另設恩科,這兩個組合拳雙管齊下,頓時讓他們不知道該反對什麼好。

反倒是北方官員們,大都欣喜若狂。

朝堂之上南方籍的官員太多,在南北兩地士子爭鋒相對的事情發生後,這樣的傾向也難免的影響到了朝廷的官員身上,官員們各自爲家鄉士子發聲,在朝中其實已經有了涇渭分明的趨勢。

而北方籍貫的官員們因爲人數太少,毫無疑問是弱勢的。現在陛下要單獨爲北人開恩科,他們自然是抱成團的鼎力支持。

他們雖然人少,但卻是一條心。此消彼長之下,南方籍的官員竟是辯不過他們,被他們駁斥的丟盔棄甲。

“……好了,既然衆位愛卿都說不出確切的反對理由,那麼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放任朝中這些南北官員們辯鬥了一陣,作爲裁判的朱標一錘定音,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宣佈了此事的結果。

“六部與內閣,本月內就此事拿一個條陳出來,送至謹身殿待朕查閱……退朝!”說着,揹着雙手,便起身離開。

一衆還在苦思如何破局的官員,如同驟然被扼住了咽喉一般,即使有想說的話,也只能被迫嚥下去了。

心中想着回去之後,務必要洋洋灑灑的寫一篇長篇大論,遞至皇帝案前,好教他收回成命。

不過,他們雖然可以寫奏疏,皇帝卻也有留中不發,假裝沒看到的權力……朱標已經決定,接下來只要是有關阻礙再開恩科和勸阻開啓民智的奏疏,自己就全部留中,務必要推動此事了。

……

皇城之中的朝會劍拔弩張,而皇城之外,對於這一次朝會的結果,也是翹首以盼。

如今,是南北方士子對立的如火如荼、幾乎不死不休的時候。

北方士子們在京城戀棧不去,都在等朝廷爲自己討一個“公道”,甚至多有人攔截官員,要告御狀的。

南方那些已經中舉的進士們,也因爲這件事的影響而聲名大損。且,若按照洪武朝時候的舊例,這個時候的他們,應該已經得到了吏部的告身,爲他們安排了具體的官職,然後遠赴各方前去赴任了。

但現在,卻因爲這件事的影響,朝廷遲遲沒有爲他們賜下告身。

沒有告身,也就象徵着他們還不是官。若是皇帝心念一動,認同了今科科舉存在舞弊,他們的進士身份也就會被收回。

即便是沒有得中的南方士子,其心中,也未必沒有在期待這次的恩科成績取消……畢竟,恩科若是重考,證明了他們也會再有一次機會。

事情已經是越鬧越大,各方都在等着皇帝的定論。而這次的朔望大朝,自然也是萬衆矚目。

那些滯留在京的書生們,有門路的,都心懷忐忑的在家中來回踱步,等待着上朝的長輩帶回來的消息。

而沒有門路的,也都聚集在消息最爲靈通的茶館妓樓之中,等待着獲取第一手的消息。

“你等可聽說了嘛?今日朝會……”

“怎麼?陛下已經有定論了?科舉是要重開還是?”

“什麼重開,是再開!朝廷準備再開一次恩科,專爲北方士子的恩科!”

“真的!皇恩浩蕩,皇恩浩蕩啊!”

雖然不是自己先前料想而來的模樣,但這樣的結果無疑更符合北方士子們的心意,而且,得知自己的成績不會被取締,已經取中的南方士子們也舒了一口氣。

至少在士子們這一層面看,一切皆大歡喜。矛盾自然也隨着新恩科的消息而煙消雲散。

應天城,劉府。

劉三吾的府邸在應天南城,摻雜於一衆平明與商人的民居之中。

他家的院落不過區區二進,論及由來,還是洪武十八年的時候被茹瑺舉薦入京時,老朱爲示自己禮賢下士,賜給他的。

門上鉚釘斑駁,院子裡許多陳設皆已陳舊。可以說,劉三吾確實是一個兩袖清風的儒士清官。

此時,這間劉府不大且陳舊的院子裡,卻是聚攏了許多身穿官袍的官員。因爲人數多達十餘人,甚至顯得院子有些擁擠。

這些人大都眉頭緊皺,長吁短嘆。

“劉師,這……此事接下來該當如何,您該拿個主意啊!”

“是啊。恩科之後又開恩科,陛下這不是……這不是胡鬧嘛?”

“而且要開民智……小民素多奸猾,若識了字,還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端!”

“啓民智,則民難制……我大明而今一派昌盛之景,真不知陛下爲何會突然想出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若真的開啓民智,恐怕我大明日後,就要江河日下了。”

比起士子們只關心恩科和自己的功名,已經成爲士大夫的他們,明顯對朱標所說的“開啓民智”更加關心。

他們是統治階級,是這個龐大帝國統治者羣體和既得利益羣體之中的一員。在他們看來,要想使得這個帝國數量龐大的百姓能夠長治久安,培養他們的“順從”是第一要務。

逆來順受的百姓,纔是最好的百姓。百姓們只會知道周圍十里範圍以內的事,他們一生的行動範圍,大多也不會超過十里。這樣的百姓是最好鉗制的,因爲他們連反抗的方法也不懂得。即便遭遇了什麼事故,他們往往也只有一種處理方式,那就是“忍”。

識了字,知道了更加廣闊的天地,百姓們的心氣自然也就會高起來。這樣,遇到了不滿意的事情會想着鬧事,遇到了空子漏洞就會想辦法偷奸耍滑,遇到了不公他們甚至會學先人起義……他們會學到許多反抗官員的辦法,這樣的百姓是不好鉗制的。

只有愚昧的百姓,才最容易統治,最符合統治階級的喜好。商鞅之所以能夠強秦,其核心只在兩句:“國富而貧治,民愚則易治。”對這兩句話其實很多讀書人是奉爲圭臬的。

但現在,皇帝居然想開啓民智……明明皇帝纔是最大的統治階級,所有人都是愚民才最符合皇帝的利益,但這個皇帝卻想要開民智……

他們甚至想說,“大明藥丸”,但終究還是沒敢真正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來。

“唉。”作爲這些官員之中最年老德昭者,在宋濂離開應天之後,應天府最有實力的大儒,劉三吾對“維護聖道”,是有自己的自覺在的。

他覺得朱標想要開啓民智,是違背了聖人之言,是棄老祖宗的千年教誨於不顧。

這件事在他心裡,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了南北士子爭執之事,變成了動搖國祚道統的大事了。

“陛下……早年間亦是勤奮好學,頗有仁主之相,怎麼如今,竟是變成了這副模樣。”劉三吾搖頭嘆息。“莫不是有奸臣向陛下進了讒言。”

劉三吾深深皺眉,臉上閃爍着憂國憂民的神色。看到一位年輕人正在角落裡沉思,遂向他問道:“維喆,觀你神色,莫不是有什麼想法?”

維喆,是戶部右侍郎夏原吉的字。夏原吉做事穩妥,政績斐然,已經是年輕一代裡如魁首一般的人物。

劉三吾是新學大儒,而夏原吉則是出自五皇子朱肅任教時候的國子監,是根正苗紅的新學門下,因此與劉三吾素來頗有私交。劉三吾知道夏原吉的才學能耐,故而此時問話,其實也帶着幾分討教之意。

“劉公……我只是在想……”夏原吉斟酌着用詞,“開啓民智,當真便全是弊端麼?”

“我輩幼時,也曾有目不識丁的時候。是讀了書,知曉了道理之後,方纔爲己立志,方纔爲國效力。”

“既然我等讀了書,能夠明白道理,爲何就一定要覺得,百姓們讀了書,就一定會作奸犯科?”

“我在國子監時,便曾聽五殿下說過:‘人才是國家興盛的基礎,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

“開啓民智,這也就意味着,華夏將會涌現出源源不斷的人才,推動着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不斷的進步。”

“爲何就一定要以爲,開啓民智,反而會使得民不聊生?反而會使得天下大亂呢?”

“……”夏原吉的話,使得這個略顯擁擠的小院裡陷入了一番詭異的沉默,劉三吾眼神震驚的看着夏原吉,道:“維喆,莫非,你是支持陛下開啓民智的?”

“我覺得陛下所言確有道理。”夏原吉點點頭。“從古至今,天下或有盛世,不過也只是數十年光陰便止。”

“陛下想要開啓民智,或許這是一條能使我華夏永遠強盛的嶄新道路……”

“愚昧!”劉三吾陡然變了臉色,怒斥道:“你不過看見了表象,如何敢就此斷言!”

“若是百姓皆可讀書,他們如何會服從我等官府御民?心中必然不忿。”

“心中有忿則怨怒生,怨怒生則生事端……書生生事,比之武夫要可怕百倍!”

“君不見史書黃巢起事乎?”

夏原吉張了張嘴,正想辯駁,劉三吾已喝道:“夠了!”

“道不同不相爲謀。既已非爲同道,還請你夏維喆,離了老夫這地。”

夏原吉被驅逐出了劉府,他倒是並沒有發怒,只是好整以暇的整理了一番衣裳,而後面帶淡然的離開了。

這番自己被逐出劉府,必然被許多人看在眼裡。那麼日後清算之時,也就不會波及到自己了。

冢中枯骨……

夏原吉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然後選擇置身事外。

此事,陛下必然已有打算,自己只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出面,幫助陛下爲此事蓋棺定論就好。

屬於懿文朝的時代,看來要在民教上拉開帷幕了。

……

劉三吾會集諸官,在府中商議了一夜,終於統合了大部分南方官員的口徑。第二日,南方官員們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送到了朱標的案前。

內容皆大同小異,無非是,陛下不應偏視南北。若要開設官學,該當南北一同開設。

新開恩科,也當對南北學子一視同仁。

若是不能做到如此,便是朝廷不公。

劉三吾人老成精,也並非是完全的不知政事。舉凡直接抨擊開啓民智一事的奏疏,全都被朱標留中了。

他自然便知道,朱標已經是鐵了心要做這開啓民智的事。那麼他要做的,便是在事實上教這件事無法做成。

讓恩科對南北學子一視同仁,是爲了讓朝廷經受壓力,使得南方士子能夠和北方士子再次同場競爭。作爲上次恩科的主考官,劉三吾深深知道,論學問,北方士子的底蘊是拍馬也及不上南方士子的。

只要恩科之時取中的又大部分是南方士子,那麼,北方士子定然更加怨憤,羣情激盪之下,南北士子之爭會以比現在還要更加嚴重千百倍的勢頭爆發出來。

到那時,朝廷未必還有餘力推動開啓民智。而北方士子躁動,也可以作爲開啓民智遺禍的一則反例,用來日後陛下準備再談此事時反對所用。

而南北一同開設,則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要知道,之所以陛下想要只先在北方做這件事,是因爲朝廷如今只有在北方做這件事的餘力。

要知道,開設官學,官學建設時的投入、供養教諭的俸祿,每一樁都要從國庫之中支出。北方人口稀疏,不必開設太多官學,便能滿足所需,而南方人口稠密,若要開設官學,數量定然要倍於北方。

到時候,即便是以朝廷如今的財力,陛下也必然要掂量掂量。總不能爲了一個虛無縹緲的開啓民智,陷國庫於枯竭的境地。

爲了使朱標對他們的奏疏重視起來,這幾日裡,劉三吾甚至還煽動了南方諸士子們,讓他們學着先前北方士子反對科舉結果的時候,大肆反對朝廷恩科只惠及北方,只招收北方士子。

既然陛下因北方士子做出了讓步,想出了再開恩科的主意。現在比北方士子人數更多數倍的南方士子們不滿了,陛下也應當會讓步纔對。

劉三吾如是想道。

第72章 落水第923章 計劃失算第500章 能打倭國,頭香都是我的!第157章 突如其來的相親第34章 專克神童第686章 海上作戰的精髓第976章第303章 你國貴人,皆是我天朝之後!第907章 朱標之志第316章 赴倭屠龍第1057章 威嚇第114章 量產夜不收!第713章 戰壕天塹第1022章 鳳鳴風物第874章 靄翠獻土第143章 便由你太子殿下來罰他吧!第716章 狙擊小隊第1089章 治國顯學第464章 李善長倒戈第967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4章 朱棣夜訪第598章 禍亂朝綱第73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059章 請君歸西第819章 事有蹊蹺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871章 貴地諸官第235章 夜宴第1100章 絆腳石第95章 重啓分封制第168章 爲非作歹的勳貴子弟第48章 沐英第396章 應天宮中第61章 休養生息,亦或是開拓進取?第46章 狗兒第1068章 神勇無敵李文忠第556章 徐達!直取元庭!第836章 佔據三佛齊第405章 朱標的蛻變第786章 白蓮餘孽第332章 五殿下的分兵昏招第629章 烏格齊哈什哈之死第282章 不留活口第552章 高麗反了!第948章 大明第一次文藝匯演第879章 馬後病重第888章 入城門第302章 二哥,你知道武俠小說嗎?第141章 趕鴨子上架第330章 兵將離心第1002章 攪動風雨第78章 悲哀的朱棣第865章第1021章 怨忿的寒門第1102章 劉三吾悟道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732章 萬軍斬將第1082章 勸說朱標登基第662章 西夷野心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708章 決戰序幕第112章 就莊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773章 孤注一擲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421章 左司郎中呂本第380章 背刺北元皇帝之人第837章 將士歸國第413章 明哲保身劉伯溫第788章 白蓮淨土第720章 守候時機第684章 寶島局勢第645章 內應第707章 兄弟相爭第1015章 範淮獻策第956章 苦悶的遼王第498章 倭國 高麗,兩面爲難第306章 爹早就在惦念倭國金銀礦呢第808章 援軍馳至第154章 送上門的冤大頭第723章 牽制第658章 百密一疏第44章 朱棣夜訪第222章 鴻門宴第947章 人才濟濟戰俘營第776章 談判第1103章 興學之議第877章 貴陽立城第1020章 野心第443章 爲國立言第453章 告密第449章 受氣尚書第288章 張定邊劫牢第1087章 老朱教子第411章 宋濂:我悟了!第377章 大明的正統性第320章 風暴!第493章 設立武學
第72章 落水第923章 計劃失算第500章 能打倭國,頭香都是我的!第157章 突如其來的相親第34章 專克神童第686章 海上作戰的精髓第976章第303章 你國貴人,皆是我天朝之後!第907章 朱標之志第316章 赴倭屠龍第1057章 威嚇第114章 量產夜不收!第713章 戰壕天塹第1022章 鳳鳴風物第874章 靄翠獻土第143章 便由你太子殿下來罰他吧!第716章 狙擊小隊第1089章 治國顯學第464章 李善長倒戈第967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4章 朱棣夜訪第598章 禍亂朝綱第73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059章 請君歸西第819章 事有蹊蹺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871章 貴地諸官第235章 夜宴第1100章 絆腳石第95章 重啓分封制第168章 爲非作歹的勳貴子弟第48章 沐英第396章 應天宮中第61章 休養生息,亦或是開拓進取?第46章 狗兒第1068章 神勇無敵李文忠第556章 徐達!直取元庭!第836章 佔據三佛齊第405章 朱標的蛻變第786章 白蓮餘孽第332章 五殿下的分兵昏招第629章 烏格齊哈什哈之死第282章 不留活口第552章 高麗反了!第948章 大明第一次文藝匯演第879章 馬後病重第888章 入城門第302章 二哥,你知道武俠小說嗎?第141章 趕鴨子上架第330章 兵將離心第1002章 攪動風雨第78章 悲哀的朱棣第865章第1021章 怨忿的寒門第1102章 劉三吾悟道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732章 萬軍斬將第1082章 勸說朱標登基第662章 西夷野心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708章 決戰序幕第112章 就莊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773章 孤注一擲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421章 左司郎中呂本第380章 背刺北元皇帝之人第837章 將士歸國第413章 明哲保身劉伯溫第788章 白蓮淨土第720章 守候時機第684章 寶島局勢第645章 內應第707章 兄弟相爭第1015章 範淮獻策第956章 苦悶的遼王第498章 倭國 高麗,兩面爲難第306章 爹早就在惦念倭國金銀礦呢第808章 援軍馳至第154章 送上門的冤大頭第723章 牽制第658章 百密一疏第44章 朱棣夜訪第222章 鴻門宴第947章 人才濟濟戰俘營第776章 談判第1103章 興學之議第877章 貴陽立城第1020章 野心第443章 爲國立言第453章 告密第449章 受氣尚書第288章 張定邊劫牢第1087章 老朱教子第411章 宋濂:我悟了!第377章 大明的正統性第320章 風暴!第493章 設立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