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

剛剛笑出聲,就趕緊憋了回去。

朱舜倘若在遼東邊軍沒有什麼背景,內閣首輔的兒子來了,祖大壽都敢譏諷他的不知死活。

朱舜可就不同了,他可是曹文詔的妹婿。

現在的曹文詔可不得了,雖然他被貶官了,但他在遼東邊軍的地位卻是越發的高了。

仰仗着家裡源源不斷送來的銀子,還有妹婿朱舜送來的滑膛槍,曹家軍已經成了僅次於關寧鐵騎的驍勇精銳。

大軍頭滿桂見了曹文詔都是滿臉笑容,何況他祖大壽。

祖大壽過去還能憑藉手裡有銀子,麾下軍士吃的飽穿的暖,經常譏諷窮的叮噹響的曹文詔。

現在整個遼東邊軍誰不知道曹文詔家裡富的流油,不,流銀子,一個月可以紡出二十萬順天大幅布的曹氏織布廠,足足有三家。

現在的曹家軍可不比以往了,那些跟了曹文詔多年老兄弟,全都在山海關買了新宅子納了小妾。

這才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曹文詔就從遼東邊軍有名的窮鬼,變成了財大氣粗的財主老爺,真是世事無常。

單單是曹文詔給朱舜撐腰,祖大壽的嘲笑都出聲了,也會繼續笑出來。

但是朱舜的另一重身份就嚇人了,大軍頭滿桂的救命恩人。

滿桂不像袁督師來自兩廣,滿桂本來就是邊關人,在邊關的宗族勢力很大,再加上個人當世之傑的軍略,成爲了大軍頭之一。

敢嘲笑曹文詔的妹婿,滿桂的救命恩人,左良玉、黃得功這些軍頭將官們,全部憋着笑注視祖大壽,讓你平時嘴損,現在嚐到惡果了吧。

巴不得袁崇煥身後那一撥人去送死的滿桂,當場就嚇了一跳,他滿桂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他恩怨分明。

朱舜是他的救命恩人,這份恩情,滿桂這輩子都還不完了,趕緊攔了一句:“朱僉事,海州衛可是有三千八旗兵,千萬不能魯莽行事。”

“僉事要想立些功勞回去,回頭本總兵派人去割二十幾個建奴的頭顱送給僉事便是了。”

“海州衛,萬萬去不得。”

對於遼東軍來說,駐紮了三千八旗兵的海州衛誰去誰死,關寧鐵騎拉過去也是一盤菜。

朱舜手裡不僅有步兵營,還有一支火箭營,從趙鬥米發明了火箭燃燒彈以來,炮廠一共偷摸製造了一千隻火箭燃燒彈,還有儲備的四千只東風1型火箭炸彈,全部拉到了遼東。

不好好釋放一次,朱舜都對不起四弟子的發明。

朱舜笑了笑,問道:“滿桂兄可知道東林黨私下裡怎麼稱呼本官。”

那個響徹京城的諢號,滿桂倒是知道:“災星。”

朱舜笑的更加開懷了,看來自己的名氣還挺大,遼東邊軍都清楚了:“這一次的大淩河堡修築過後,怕是要多一羣畜生稱呼本官爲災星了。”

滿桂和在場的參將遊擊們一時還沒反應過來是什麼意思,不過在場的都是聰明人,想到東林黨的慘狀,很快就引起了鬨堂大笑。

朱舜在京城完成的一件件不可能,這些總兵參將遊擊們可是早有耳聞,尤其是親眼見識了燧發滑膛槍的威力,還有那沒有任何焊接跡象的銃管。

再加上朱舜面對三千八旗兵淡然的態度,十有八九是早有準備,已經想好了怎麼攻克海州衛,要不然哪裡敢大言不慚。

要是沒有任何準備,這一趟就是黃泉路了,傻子纔會去。

曹文詔卻沒有笑,反而是在想着怎麼把妹婿攔下來,他可不想讓湘瑛年紀輕輕的就守寡。

他們曹家人丁興旺,兒子生了一大堆,女兒可是少的可憐,他們幾個兄長最是寶貝年紀最小的湘瑛妹妹了,說破大天了也不能讓朱舜去海州衛。

還沒等朱舜開口,袁崇煥便答應了下來:“朱舜接令。”

朱舜走出去,鄭重下拜。

袁崇煥拿出一支令箭交給了朱舜,命令道:“三日後,率領鄉勇營進攻海州衛,限你半個月以內摧毀建奴的輜重糧草。”

聽到接令兩個字,曹文詔急的就要站起來,卻被旁邊的曹文耀握住了手臂:“兄長莫急,妹婿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又經過我與應升兄的多日謀劃,最終敲定了這個計策。”

曹文詔雖然很放心二弟的才幹,但那可是腹地中的腹地海州衛,還是站起來請命道:“督師,不如由末將帶領曹家軍進攻海州衛,這樣也穩妥一些。”

“畢竟,朱舜從未領過兵,鄉勇營又是一堆少爺兵,還是末將去。”

朱舜知道大舅哥這麼貶低他是爲了什麼,無外乎想要代替他去襲擊海州衛,不過說再多都毫無用處。

袁崇煥心裡排在首位的軍務,只有一件事,修築大淩河堡。

曹家軍在遼東衆多邊軍裡僅次於關寧鐵騎,利用價值比鄉勇營要高多了,以袁崇煥的秉性,不會讓曹家軍替鄉勇營送死的。

袁崇煥面無表情的說了一句:“軍令如山。”

這句斬釘截鐵的話落下,誰也改變不了袁崇煥的決定了,滿桂想也沒想,站起來請命道:“本總兵帶上五百家丁,一起前去。”

袁崇煥權衡了一下利弊,五百家丁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對於大淩河堡的戰局影響不算太大。

去了海州衛就不一樣了,以滿桂的悍勇和遠超常人軍略,說不定還真有可能完成奇襲海州衛的謀劃。

至於朱舜,在海州衛也可以當做一個誘餌,分擔大淩河堡的壓力。

多爾袞對他可是恨之入骨,一定會親自率領一部分八旗兵回援海州衛。

利大於弊。

袁崇煥面色無情的說道:“準了。”

曹文詔這下心情更差了,又讓滿桂給搶了先,咋的,你家也有妹子嫁給朱舜。

想到滿桂那五大三粗的體格子,他家的妹子估摸着一個比一個強壯,朱舜能看上纔有鬼了,還是自家妹子好看,心情好了一些。

不過,前往海州衛只能是自己這個自家人,容不得外人插手,曹文詔請纓道:“督師,末將也可以率領五百家丁前往。”

這次請纓,毫無意外的又被袁崇煥否決了。

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庫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十六章 衙蠹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
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庫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十六章 衙蠹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