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崇禎想勵精圖治幾年期望大明能夠和“南明”抗衡已經不可能,因爲大明如果能夠僥倖前進一步,“南明”恐怕已經超出十步都不止。
況且建奴虎視眈眈,流寇賊心不死,大量資本外逃,太多人口損失,天災人禍不斷,大明是否能夠穩住局勢都說不好啊!
黃勝在股東大會上宣佈即將有兩支股票同時募股,現在已經在清產覈資之中,它們的名稱是“華夏冶金”和“南華鋼鐵”。
會上,黃勝坦言這兩個股份制企業生產的產品種類目前相同,經營範圍也基本一致。
許許多多股東都不理解,既然是一回事爲何要拆分爲兩個股份?
黃勝很細緻的跟大家上了一堂課,把居安思危、競爭意識和反壟斷的種種好處給股東們講了一個大概。
投資人都明白了南王設立兩個股份制鋼鐵企業的目的就是爲了有對比,讓兩家企業在同一起跑線競爭。
現在兩家產品雷同,以後就不會了,哪一家能夠推陳出新就會更好地佔領市場謀取更多利潤。
大明商賈的理解能力槓槓的,他們紛紛鼓掌表示支持。
他們也不傻,在無法看好哪一家會勝出的情況下乾脆不花那個腦筋,兩頭下注即可。
賴以稱霸世界的鋼鐵生產企業被黃勝有意拆分成爲兩家上市公司,形成兩套獨立運轉的體系,很快就會有許多人才脫穎而出。
因爲人就怕跟人比,有阻力有競爭纔會有動力,有創造力纔會有活力。
“華夏冶金”的能耗比如果好於“南華鋼鐵”,那麼“華夏冶金”的管理團隊自然就比“南華鋼鐵”強,人員變動就會開始,當然是能者上庸者下,以後推出科學的成本倒算管理辦法指日可待。
兩家鋼鐵企業會得到大量資本注入,有錢自然有個性,蓬勃發展即將到來,不僅僅是量能的擴張還會有質的飛躍。
兩傢俱備了競爭意識的企業會不遺餘力搞新產品開發,科研團隊肯定加強技術革新,許許多多“南明”創造會應運而生,高附加值的特種鋼當然會層出不窮。
南明市場杜絕惡性競爭,大家比產品、比服務、比質量、比創新,在南明體內系比價格。
爲什麼強調在南門體系存在價格競爭?那是因爲在體系內讓價,使用者都是漢人,他們能夠獲得質優價廉的鋼材會導致太多新產品、新機械提前問世,會引領工業革命。
外銷就不可如此,優質鋼材的出口關稅會定得很高,根據用途由一倍到十幾倍不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產品得不到暴利根本對不起勤勞加智慧的漢民族。
鋼鐵這個近現代發展中最重要的要素,南明會保持領先不知道多少年,因爲黃家的鋼鐵生產不僅僅有家主開了金手指,還有大明頂尖工匠、技術員長達超過十年苦心鑽研。
擁有高質量的鋼鐵,自然會有層出不窮的精良武器,“戰神”軍隊更加如虎添翼,日不落帝國已經在招手……。
——————
王承恩得到天子委派他編練內操的任務心裡沒底,他特意求見百忙中的黃勝。
天子身邊數得上號的內臣求見,無論怎麼忙也不能怠慢,黃勝邀請王承恩對酌,因爲王承恩是個太監,無需內眷迴避,身邊留着馬香菱、柳如是親自把酒。
王承恩見已經貴爲一國之君的南王還對自己如此禮遇,誠惶誠恐。
乖巧的柳如是殷勤勸酒,還主動撫琴唱曲助興,連馬香菱都多喝了幾杯,喝得桃紅滿腮,黃勝營造了家的氣氛,讓王承恩感覺格外親切。
三五盞酒下肚,王承恩請教道:“南王殿下,奴婢請教一事,不知訓練咱們這些閹人成軍可有先例?”
崇禎王朝的故事黃勝耳熟能詳,王承恩如此發問想必歷史記載的編練內操即將開始。
黃勝笑道:“女人尚可成軍,太監的體力總不會不如女人,當然也能。”
馬香菱、柳如是都笑吟吟地瞧着王承恩,她們無法理解爲何要讓太監們從軍?大明鬚眉兒男多不勝數,犯得着如此嗎?
王承恩得到了戰無不勝的“戰神”肯定答覆,心裡有底了,把皇帝委派他訓練內操之事和盤托出。
黃勝細細聽了,建議道:“王公公,宦官的體力堪憂,訓練他們刀槍劍戟不可取,你可以讓他們練習火器,只要掌握好紀律性,經過半年苦練即可有一戰之力。”
王承恩大喜過望,站起身施禮道:“奴婢懇請殿下派出教習協助訓練內操,奴婢還要請殿下賣給朝廷一千五百支新式火銃。”
黃勝笑道:“賣給朝廷火槍小事一樁,本王一定給最優惠的價錢,可是派教習就有些爲難了。”
王承恩不解道:“殿下不派教習,奴婢找不到可以信賴的人才,奴婢渴望內操成爲如‘戰神’軍人那樣的猛士啊!”
黃勝爲難道:“本王願意派出教習,可是麾下恐怕無人願意去皇宮大內!他們都有嬌妻愛子難捨難分,本王如何強人所難?”
原來如此,王承恩羞得滿面通紅,南王麾下哪裡有戰士願意當太監,這確實強人所難。
已經有了酒意的馬香菱樂呵呵插話道:“王爺、王公公,去大內做教習的大有人在啊!”
馬香菱開口提醒了黃勝,親兵隊的女兵去訓練內操太合適了,但是他不置可否只是喝酒閒聊不表態。
王承恩見有了轉機,來到馬香菱面前施禮道:“王妃娘娘,奴婢謝謝您成全了,不知是何人願意入宮啊?”
馬香菱酒意闌珊,見大明天子近臣給她行禮口稱娘娘有些小興奮,有了顯擺的意思,帶着王承恩去看她的親兵隊操演。
難得單獨面對王爺,柳如是柔情似水被黃勝抱坐在腿上嬌羞無限,黃勝調笑道:“楊花還夢,春光誰主?晴空覓個顛狂處。尤雲殢雨,有時候,貼天飛,只恐怕,捉它不住。”
這正是柳如是的代表作之一聲聲令詠風箏上闋,懷中美人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