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遊戲

第259章 遊戲

幹清宮。

湯昊正和朱厚照二人密議。

“朱當沍是怎麼回事?”

朱厚照陡然話鋒一轉,略顯不快地看向湯昊。

“野人,藩王宗室不得掌兵,這是太宗文皇帝(朱棣)下的死命令!”

“而且說實在的,朕也不能開這個先河,給後世子孫留下隱患!”

這句話,其實朱厚照說得比較委婉。

說得直白一點,老朱家現在分爲皇室天家和宗室藩王兩大派系。

先前的皇室天家,毫無疑問是懿文太子朱標那一脈,包括朱標和建文皇帝朱允炆。

但是因爲朱允炆略顯可笑的削藩政策,硬生生將自己大好江山給削沒了,所以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殺入南京即位稱帝,皇室天家也變成了燕藩這一脈,而原本朱標的嫡長一脈也淪爲了宗室。

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奪的天下,所以當然懂得藩王對皇權的威脅,深知削藩勢在必行,不過相比於朱允炆那些可笑的削藩政策,永樂大帝的手段就顯得高明多了。

他並不急於削藩,甚至即位初期爲了得到藩王宗室的認同和支持,朱棣登基後對藩王十分優待。

除了已經自焚而死的湘王朱柏,被建文帝削奪爵位的藩王全都被朱棣恢復爵位,而且朱橚的食祿增加了五千石,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兄弟,自然在藩王宗室中爲朱棣搖旗吶喊。

一時間,藩王宗室除了個別人外,全都會朱棣心悅誠服,紛紛支持他這位新天子。

但是,永樂皇帝朱棣不同於他的父親朱元璋,他不需要依靠藩王守衛邊塞,因爲他本身就是馬上皇帝,麾下還有一大批驍勇善戰的靖難名將,而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爲王,代替武將統兵,朱棣則吸取建文帝的教訓,仍用武將統兵,鎮守邊塞,爲了加強對武將的控制,朱棣派親信宦官去當監軍。

因此,朱棣削藩是遲早的事,勢在必行。

先是齊王朱榑恢復爵位後益加驕縱,召養刺客和江湖方術之士,以護衛兵守青州城,築牆以禁止出入,朱棣抓住機會直接將這出頭鳥給廢爲庶民,朱榑與三個兒子“皆暴卒”,幼子朱賢爀被安置在廬州,齊藩一脈自此削平。

緊接着谷王朱橞開始招收亡命之徒,建造戰船,打造兵器,結果卻被他同母兄弟蜀王朱椿告發,後朱棣下旨削奪谷王朱橞的爵位便爲庶民,並且將其禁錮,與家人一同囚禁於徽州新安衛公署內,谷國被撤除,至此谷藩一脈廢除!

當然,手段高明的永樂大帝削藩,並沒有直接一刀切,而是根據藩王的不同表現進行區別對待,不聽朝廷管束、威脅到皇權的則堅決削去爵位,對沒有危及皇權的藩王,則放寬容忍度,進行優待,同時敲打遼王朱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藩王,削奪其護衛,削弱其實力,將其封地遷徙到內地!

經過這一系列一連串的削藩政策,建文皇帝一輩子奮鬥的夢想,終於被永樂大帝實現了,藩王宗室全部都被削平,手中兵權盡數還交朝廷,再加上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訓,這些藩王宗室自此徹底淪爲了混吃等死的豬玀廢物,只能吃喝玩樂再無其他可言。

在湯昊看來,朱棣的削藩政策,比之建文皇帝看起來稍顯“和平”,但是歸根結底就是溫水煮青蛙,軟刀子殺人,而且還給大明王朝埋下了巨大隱患。

他之所以讓朱當沍進入朱厚照的眼簾,就是爲了推動這大明王朝的宗藩制度改革,所以此刻自然不會猶豫,思索片刻之後,問出了一個問題。

“陛下,太宗文皇帝削藩的政策是什麼?”

“和平削藩,供養宗室!”

朱厚照脫口而出,這是皇室天家都要學習的知識,也是老祖宗留給後世子孫治理國家的經驗,所以朱厚照可以立刻回答出來。

湯昊聽後用了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那其實就跟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差不多,用朝廷財政供養這些宗室成員到老,讓他們一輩子衣食無憂榮華富貴,保證他們的世代富貴,只需要交出兵權就行了,安安心心地混吃等死,對吧?”

朱厚照皺着眉頭點了點頭。

“但站在太宗文皇帝的立場去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削藩勢在必行!”

“畢竟大明分封諸王的分封制度,這是太祖高皇帝親自定下來的,太宗文皇帝自然不可能去更改,他要顧及自己的名聲,那麼既然分封諸王已成定局,剩下的就只有在諸藩權力上面做文章了。”

“明初諸王的權勢不可謂不大,尤其是以寧王朱權爲首的九大塞王,那朱權就藩於大寧,這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爲一大軍事重鎮。”

朱厚照冷笑道。

“朱權這位寧王爺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他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如果說諸藩裡面,太宗文皇帝最忌憚之人,莫過於這位十七弟了!”

“所以,太宗文皇帝在取得天下之後,根本就不可能再讓這些實權藩王回到自己的封地,削藩也就勢在必行!”

不得不承認,朱厚照畢竟是老朱家的種,這骨子裡面的刻薄寡恩始終逃脫不了。

湯昊點了點頭,他同樣認可朱厚照的觀點。

“和平削藩,供養宗室,太宗文皇帝使用的這削藩政策,就在於“和平”二字,對吧?”

“不同於建文皇帝直接武力削藩,強行給諸王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然後削爵的削爵,囚禁的囚禁,生生逼得諸王與皇室天家離心離德,太宗文皇帝的辦法,那就是“供養宗室”,將宗室俸祿劃歸到國家財政裡面,用國家財政來供養這些宗室藩王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人,從而確保宗室藩王的利益。”

“而藩王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老老實實地交出兵權,用手中兵權換取日後的富貴,從今以後安心做個富家翁,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對吧?”

朱厚照下意識地看向湯昊,眉頭一皺滿臉茫然。

“就是如此。”

“難不成太宗文皇帝這計策還有什麼問題嗎?”

“事實證明,他老人家真就做到了,和平削廢諸王,徹底剪除了這一大隱患!”

事實就是如此,諸王自永樂以後徹底失去權勢,再也不可能威脅到皇室天家的地位,這就是事實!

朱厚照不明白,這計策有什麼問題?

湯昊覺得這些事情,不只是朱厚照一人明白就可以了,更需要動用朝廷之力去改變這一現狀。

所以他請求朱厚照召集大小九卿等朝堂重臣,一起來玩個遊戲。

要是換做其他人,朱厚照早就一巴掌抽過去了。

你他娘地吃飽了沒事幹嗎?

大小九卿人家都是各部寺監的主印官,事務繁忙衆多,哪裡有時間陪你玩遊戲?

偏偏提出此事的人,正是野人湯昊。

而且朱厚照也喜歡他這種新鮮稀奇的方式,所以立刻就准許了。

沒辦法,自己的野人,還是得自己寵着。

很快內閣首輔楊廷和、吏部尚書王鏊、戶部尚書焦芳、禮部尚書張升、刑部尚書王鑑之、工部尚書李善、大理寺卿耿瑛、都察院總憲張敷華、通政使叢蘭等朝堂重臣,浩浩蕩蕩地走進了幹清宮大殿。

這些人裡面,多出了兩個新面孔。

其一是刑部尚書閔珪被罷官去職,甚至革除了功名,只能黯然離京歸鄉,後半輩子註定淒涼。

但這都是他該得的,當他選擇極力維護那孔家人的時候,這個所謂的忠正賢良早就對不起他身上這身皮了,朱厚照對於這些人也從來都不會慣着。

說得難聽一些,閔珪就是一個“貳臣”,表面上是大明王朝的朝廷命官,整日裡高喊着什麼宗法禮制家國大義,暗地裡卻是無腦偏向維護那孔家人,好像孔家人才是他的主子一樣,所以朱厚照對待閔珪異常殘忍,直接革除了其功名!

沒有了功名在身,閔珪等同於是被廢掉了官身,這輩子都不可能再重新起復入朝爲官,而且沒有這功名特權,他們老閔家也就失去了兼併田地的最大法寶,必須老老實實地繳納賦稅承擔徭役!

這也是爲何說,功名就是這些士紳縉紳的命根子,一旦失去了功名特權,他們還不如那些耕田種地的農戶,因爲他們……不會!

新任刑部尚書叫做王鑑之,這是楊廷和主持廷推的結果。

王鑑之是會稽山陰人,乃是琅琊王氏的分支,其人六歲而孤,讀書日記千言,不待講說而知其大意。十三歲,作經義,出語驚人,家甚貧困,丁內艱,日益落魄,伯兄王鑌之想讓他幫助自己做事來維持生計,被王鑑之所拒絕,王鑑之選擇努力讀書,手不離書。 成化七年中舉但會試落第,成化十四年中進士名次不高,外放爲元氏縣令,後詔任監察御史,按治貴州,佈政有方天下聞名,離任時老弱扶攜迎送數十里不絕,堪稱一大奇景。

弘治年間,王鑑之仕途順暢,先擢大理寺右寺丞,歷任大理寺少卿,僉都御史、經略紫荊關諸邊關,副都御史、巡撫鄖陽、湖廣。

正德元年,憑藉優秀的政績,王鑑之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歷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

先做南京朝堂班子的六部侍郎,再晉升爲北京朝堂班子對應職務,這是大明王朝特有的一大政治現象。

然後若是可以更進一步,即能從侍郎晉升爲尚書,正式進入大明王朝的權力中樞,王鑑之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除了王鑑之外,還有一個生面孔,通政使叢蘭。

這位新任通政使,相比於政績卓著的王鑑之,就有些略顯平庸了。

主要原因,還是叢蘭太過年輕了,他是弘治三年的進士,初授戶科給事中,進兵科右給事,遷通政司參議、左通政,在任期間也沒有什麼卓著政績可言,結果偏偏被廷推爲了通政使!

通政使司的職權範圍十分詳細,它負責接受內外的章疏,並進行敷奏封駁。通政使司的主要職責有出納帝命和通達下情,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爲了確保下情能準確地傳達給皇帝,特設了“奏事使”紅牌,有重大事情,可以直接持此牌進入內府。通政使司的職責還包括:處理四方陳情進言、申訴冤枉、民間疾苦善惡等事,並且將所有告不公不法等事,分輕重緩急進行處理。

此外,通政使司每天早上還會引奏天下臣民及入遞所奏事,確保信息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達給皇帝。

正因爲如此,通政使司被列爲諸司之首,位列大理寺之前,顯示了太祖朱元璋對它的重視和期望。

通政使司的重要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爲朝廷的喉舌,臣民的章奏都經由它傳遞給皇帝;二是參與廷推。

所以,其最高長官位列大九卿,也是爲數不多可以直接入宮面見皇帝陛下的男人之一。

然而由於權力分割和侵奪所導致的,所以通政司的地位逐漸下滑,比如皇帝不再親政,無法直接向皇帝彙報事務;內閣的地位上升,通政司的權力被削弱;六科也侵犯了通政司的職權;此外,宦官的得寵,文書房的權力擴張,也對通政司構成了威脅等等。

以致於到了大明中後期,這個正三品的通政使司,其地位還不如正七品的六科給事中,通政使這個所謂的大九卿也淪爲了吉祥物。

恐怕這也是爲何,叢蘭可以晉升爲通政使的真正原因。

湯昊掃了一眼楊廷和,又瞟了瞟這叢蘭,似乎察覺到了什麼。

不過他也沒有多想,畢竟叢蘭在大明王朝那可是赫赫有名的軍國重臣!

一般官員朝臣,還真得不到“軍國重臣”這般超高評價,既然楊廷和有意推這叢蘭上位,這對大明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人都到齊了,朱厚照也變得興奮了起來,他這孩子心性一直都在,只是隨着年齡增長略有收斂罷了。

現在野人主動提出玩遊戲,朱厚照也是立刻來了興致。

“諸位愛卿,今日咱們一起來玩個遊戲。”

聽到這話,楊廷和、王鏊等人本能地眉頭一皺,面面相覷。

玩遊戲?

玩尼瑪……嗯,要殺頭。

大家沒事兒幹嗎,忙得都快暈頭轉向了,還在這兒陪你玩遊戲?

這皇帝陛下是怎麼回事?

英明瞭一段時間,又要舊態萌發了是吧?

但是來都來了,朱厚照也不給他們拒絕的機會,立刻就指揮着張永帶人按照湯昊的遊戲規則,在地上劃好了棋盤,然後指揮着這些朝堂重臣乖乖站進那些小格子裡面。

楊廷和當仁不讓地站在了第一個位置上面,他的任務就是數米,數出二的方數。

方數就是平方,那個小老二,。

二十的方數是多少?

楊廷和還是有些數算基礎的,所以立刻就得到了答案,是四。

然後王鏊站在楊廷和後面的第二個格子裡面,四的方數是十六。

接下來一位位朝堂重臣很快都完成了任務,但是輪到戶部尚書焦芳的時候他卻是有些傻眼。

二百五十六的方數是多少啊?

就算焦芳自問學過一段時間的數算,也不會他娘地這麼龐大的數據計算啊!

再者說了,因爲這數算對科考根本就沒用,誰會有那個精力和時間在這無用的知識上面下苦功夫啊,所以一時間焦芳就愣住了。

好在湯昊早就在一旁開始了計算,不會就慢慢乘嘛!

“焦尚書的方數是六五五三六!”

聽到這話,焦芳非但沒有欣喜,反而是臉都綠了。

六五五三六?

老夫數你娘啊!

這他娘地真是吃飽了沒事幹,在這兒數大米啊?

焦芳怒了,立刻就向皇帝陛下開口道:“陛下,戶部事務繁忙,臣這……”

他這態度已經很明顯了,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啊!

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在這兒數大米,還要他數六五五三六顆大米,天知道得數到什麼時候去!

後面這些大小九卿也開始抱怨了起來,焦芳都得數六萬多大米,他們這些站在後面格子裡的,那還不得數幾十上百萬的大米啊?

這可真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啊!

然而焦芳話還沒有說完,他就發現皇帝陛下的臉色陰沉如水,甚至隱隱可見鐵青之色。

所以,老實人焦芳不敢吭聲了。

其他朝堂重臣也察覺到了異樣之處,齊齊閉上了嘴巴。

朱厚照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大米,最後強忍着心中的驚懼不安,扭頭就看向了楊廷和。

“楊師,你看懂了嗎?”

看懂……什麼?

饒是楊廷和才智過人,此刻也是滿臉茫然。

他稀裡糊塗地被喊過來玩遊戲,現在又突然被皇帝陛下點名,哪裡能夠反應過來?

不過既然皇帝陛下開口發問了,楊廷和也不敢怠慢,立刻思索着這棋盤擺米究竟有何深意。

其他朝堂重臣也反應了過來,皇帝陛下這似乎不是在無理取鬧,而是涉及到了什麼大事。

可不管他們怎麼冥思苦想,還是難以反應過來。

畢竟措手不及之下,根本就不會有人往宗室藩王那塊去想。

不過,有一人例外,那就是戶部尚書焦芳!

焦芳其人擅長察言觀色,並且腦子靈活,他本就因爲戶部事務而苦惱,尤其是今年的宗室俸祿可謂是佔了朝廷支出的大頭,現在一看這格子和大米,腦海中立刻閃過了一道亮光!

“宗室!”

此話一出,羣臣變色!

第8章 司禮監!第294章 正德辛未條款第79章 千古罪人劉大夏!第228章 清河船廠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284章 進擊的朱厚照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第224章 楊一清第185章 血債血償!第9章 皇權半步都不能退!第220章 御前對質第95章 恢復舊制!再踹劉瑾!第22章 湯昊入殿!第95章 恢復舊制!再踹劉瑾!第151章 天津衛!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219章 反擊開始第293章 興師問罪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13章 嚴刑拷打!劉瑾又支棱起來了!第243章 響馬!第192章 衛所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69章 黨派之爭!絕不能讓天子掌兵!第157章 腥羶之藪!戶部都察院集體出動!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132章 兵圍會同館!抓了條大魚啊!第3章 誰敢動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123章 張太后設宴!小皇帝被噁心壞了!第294章 正德辛未條款第253章 奴顏婢膝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第269章 心比天高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2章 鬥惡虎!哪裡來的小屁孩?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第120章 海圖到手!許尚書做何選擇?第61章 太后召見!孰是孰非!第139章 退而求其次!湯昊的真正目的!第42章 中山侯!湯昊!第85章 那個剃髮除須的莽夫!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195章 海戰第268章 朱宸濠第116章 整改都察院!新政第一刀!第241章 暗流第264章 人選第314章 倭國罪民與東海貿易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47章 組建班底!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293章 興師問罪第283章 辦報紙啓民智第289章 屠殺開始第105章 名聲臭了?我莽夫要什麼名聲?第204章 弱小即原罪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62章 獎懲措施第246章 霸業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307章 朝堂爭鬥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181章 你們委屈什麼?一羣廢物垃圾!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95章 恢復舊制!再踹劉瑾!第28章 張懋進場!第92章 陰謀與反制!第62章 母子決裂!哀家還要感謝你?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212章 下獄!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264章 人選第42章 中山侯!湯昊!第7章 劉瑾的真正目的!第92章 陰謀與反制!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207章 朝鮮服軟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第35章 司禮監的職責!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190章 剝皮實草!王鏊抵達戰場!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71章 這內閣個個都是人才啊!第325章 罪有應得第144章 船隊規模!湯侯要剿倭!第87章 利益交換!道阻且長!第129章 除夕將至!祖祠搬過來了!第71章 這內閣個個都是人才啊!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40章 講規矩那就講三楊!
第8章 司禮監!第294章 正德辛未條款第79章 千古罪人劉大夏!第228章 清河船廠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284章 進擊的朱厚照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第224章 楊一清第185章 血債血償!第9章 皇權半步都不能退!第220章 御前對質第95章 恢復舊制!再踹劉瑾!第22章 湯昊入殿!第95章 恢復舊制!再踹劉瑾!第151章 天津衛!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219章 反擊開始第293章 興師問罪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13章 嚴刑拷打!劉瑾又支棱起來了!第243章 響馬!第192章 衛所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69章 黨派之爭!絕不能讓天子掌兵!第157章 腥羶之藪!戶部都察院集體出動!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132章 兵圍會同館!抓了條大魚啊!第3章 誰敢動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123章 張太后設宴!小皇帝被噁心壞了!第294章 正德辛未條款第253章 奴顏婢膝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第269章 心比天高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2章 鬥惡虎!哪裡來的小屁孩?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第120章 海圖到手!許尚書做何選擇?第61章 太后召見!孰是孰非!第139章 退而求其次!湯昊的真正目的!第42章 中山侯!湯昊!第85章 那個剃髮除須的莽夫!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195章 海戰第268章 朱宸濠第116章 整改都察院!新政第一刀!第241章 暗流第264章 人選第314章 倭國罪民與東海貿易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47章 組建班底!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293章 興師問罪第283章 辦報紙啓民智第289章 屠殺開始第105章 名聲臭了?我莽夫要什麼名聲?第204章 弱小即原罪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62章 獎懲措施第246章 霸業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307章 朝堂爭鬥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181章 你們委屈什麼?一羣廢物垃圾!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95章 恢復舊制!再踹劉瑾!第28章 張懋進場!第92章 陰謀與反制!第62章 母子決裂!哀家還要感謝你?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212章 下獄!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264章 人選第42章 中山侯!湯昊!第7章 劉瑾的真正目的!第92章 陰謀與反制!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207章 朝鮮服軟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第35章 司禮監的職責!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190章 剝皮實草!王鏊抵達戰場!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71章 這內閣個個都是人才啊!第325章 罪有應得第144章 船隊規模!湯侯要剿倭!第87章 利益交換!道阻且長!第129章 除夕將至!祖祠搬過來了!第71章 這內閣個個都是人才啊!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40章 講規矩那就講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