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遼軍主力的到來,讓鐵山礦區沸騰了,無數的漢人漢子涌到臨時的軍營前,要求加入復遼軍殺奴。這樣的場景讓所有的將士感動,讓齊飛感動。
齊飛最大的能力就是走到哪裡都能擴軍,不管是在薩爾滸兵敗之後被困遼東,還是派駐朝鮮抗擊日本。這一次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了。
於是,他召集了所有礦坑帶班的班頭,召開了一個擴大會議。
幾十個礦坑的班頭齊集一堂,帶着興奮的心情等待齊飛的收編。
齊飛笑眯眯的先給諸位施禮:“本將軍感謝諸位兄弟殺敵報國的忠義之心。”
下面的工頭就紛紛拍着胸脯回答:“咱們都是漢人,怎麼能給原先的奴才們做奴才?當初咱們礦徒就有反抗建奴的歷史,纔有了東江鎮的根基。我們這些同樣的礦工,來自四面八方被大帥收留,讓我們過上有飯吃有衣服穿的好日子,讓我們的一家得到溫飽。現在建奴又來了,想要讓我們回到原先的苦難之中,我們怎麼能甘心?所以,將軍放心,只要你接受我們,我們就一心殺奴絕對沒有二話。”
又一個工頭站起來:“將軍不要擔心我們的戰鬥力,我們每一天吃的飽,挖礦鍛鍊身體好,平時我們也進行簡單的訓練,而且我們自然而然就以一個工頭,成爲一隊,只要將軍發給我們武器,我們就能立刻上陣殺敵。”
“對對對,請將軍給我們武器,我們不怕死,我們寧願血灑疆場。
齊飛很滿意,作爲工人,天生就是有組織性,這比臨時招募百姓要順手多了。
“那麼就請大家報一下願意參軍殺敵的人數,不過我現在可事先聲明,軍餉我手中暫時沒有,這需要欠着,等戰爭結束了,連本帶利一起還給大家。”
這羣漢子就爽朗的回答:“軍餉不軍餉的無所謂,只要能打跑建奴,能讓大家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武器我也只帶來了2萬件,數量有限。”在齊飛的心中,能裝備起來2萬礦工,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結果這些工頭就繼續承諾:“只要將軍給我們配備懂得戰爭的人員,指揮我們戰鬥,武器不是問題。說句實在話,我們手中的鐵鍬,上陣殺敵,威力絕對比大刀大,我們喜歡那傢伙也順手。再說了,我們開山的炸藥雖然比軍隊上使用的威力小一點,但也相差不了哪去。只要將軍派出熟悉的人員,教導我們捆綁炸藥包,炸建奴一個人仰馬翻,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齊飛點兵多多益善,這是他的性格。既然什麼都沒有問題,那就有多少要多少。
結果大家最終報上名來,竟然有10萬之多,幾乎佔據了整個礦區礦徒的一半。這實在是太多了,多多益善,也不是這個多多益善法。
於是經過底下幾十個工頭臉紅脖子粗的爭論一番之後,最終齊飛定下5萬的上限。
將配給自己的第一營營長劉興基,和抽調出來的一千百戰將士,留下來做他們的骨幹,經過簡單的兩天整編,一支有戰鬥力的大軍,就算形成了。
將劉興基叫到自己的密室裡,對着這個躍躍欲試的屬下交代:“現在你們幾個兄弟,全部被大帥重用,現在就看你的了。只要這一戰你能取得勝利,升爲副將就是手拿把掐,到時候,你就是整個東江鎮最多10個副將中最年輕的一個,前途無可限量啊。”
東江鎮是個怪胎,連年征戰不休,但是個人的品級升遷卻極慢。這也是不得已,如果按照朝廷的軍功封賞規定,就憑着不斷的戰功,估計連個小兵都應該是遊擊將軍了,而這幾個四樑八柱,尤其是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相當於現在的******了。那真要滅了後金,真就封無可封了,那還了得?
所以到現在,就連毛承祿毛有德張盤等等都不過是一個副將,相當於副軍區司令,而且現在不足10人。不過經過這場大戰勝利之後,這10個人就絕對能補齊。
劉興基聽到齊飛這樣的許諾,不由得一笑:“將軍不將軍的,我都不在意,只要我能打上這一仗,我就心滿意足,我怕的就是不能殲滅眼前的這股建奴。”
齊飛就一笑:“你還真就說對了,你還真就不能將眼前的這股建奴全部殲滅了。”
當時劉興基大惑不解:“有我這5萬大軍,加上朝鮮的5000,在東面出擊,四將軍在城內裡應外合,打垮以奴才爲主的圍城敵人,然後我們合兵,再佔據鐵山,對進攻我們根據的敵人進行打擊,這一戰定然勝利。”
齊飛就笑着搖頭否定,然後再做賊一樣的四處觀察了一番,確定隔牆都沒耳朵之後,才刻意的壓低聲音:“我之所以這麼決定是有我的目的的,朝鮮小朝廷蠢蠢欲動,朝鮮的百姓對我們也有借建奴驅趕我們之心,各地暴動不斷。其實,那是他們沒有了解建奴的兇殘啊。這好人壞人是不比不知道的。所以,要想讓朝鮮百姓知道誰纔是他們的大救星,就得比比看啊。”
齊飛說的平淡,但劉興基聽的心中是拔涼拔涼的。
“所以,我將帶上兩萬礦工兵繼續北上解救鎮江之圍,而你只要在這裡牽制住敵人不能全力攻擊皮島和鐵山就算完成任務,到時候,一個參將我給你保下來。”
劉興基就艱難的嚥下了一口唾沫。
“而我得到增強之後,和二將軍合計六萬大軍,阿敏就沒有了一點北歸的退路,到時候。宣州已經洞開,他唯一的去路就是去朝鮮就食。到時候,就讓朝鮮人刻骨銘心的感受下建奴的恩德。”
看着劉興基不忍的表情,齊飛語重心長的道:“這是我們繼續穩定朝鮮唯一不再被朝鮮抱怨的方法,只要經過這一次,朝鮮就會在幾十年,乃至上百年,都將成爲我們的安穩綿羊。”
劉興基的思路徹底的斷當了。在他的教育裡,上位愛民,不管他是自己的臣民還是敵國的臣民。
但是自己能在救百姓於水火的時候,卻故意將他們推進水火,這怎麼讓他忍心?
齊飛看到了他的糾結,最終無奈的嘆口氣:“好吧,既然你心中不忍,那我也不強求,我換一個人代替你吧。”
劉興基大驚失色,這句話雖然不包含抱怨,但絕對錶現出對自己的不信任。於是仔細的想了下齊飛的理由之後,最終挺起胸膛:“爲了大明百年的安全,爲了東江鎮的長足發展,末將一定完成將軍的佈置。如有差錯,末將將提頭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