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毛文龍的決斷

本來是一個好好的,歡天喜地的勝利總結會,卻因爲李光春提起張盤殺了定有功而弄得不歡而散.這其實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但更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掩蓋的矛盾總是要揭破的。

當初毛文龍帶着難民南下的時候,在半路上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卻遇見了被朝鮮驅趕出來的東山礦徒,這讓毛文龍加強了實力,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但是當時毛文龍,身邊只有不到2000的真正將士,而加入的礦徒足足有1萬人,在當時的狀況下,礦徒的首領李光春,願意接受毛文龍的指揮,加入鎮江軍。

當然,在那個時候是有局面的侷限性。第一,礦徒不過是一羣反抗壓迫的百姓,他們被建奴屠殺了家人,屠殺了3萬多兄弟,已經和努爾哈赤這樣的建奴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畢竟整個叛亂失敗了,不得不退進朝鮮。然而他卻沒有名正言順的名義,不被朝鮮人所收留,而且是視他們爲動亂的根源,所以才從鐵山驅趕了他們。

就在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遇見了毛文龍。

在當時,毛龍畢竟是大明正經的官軍,代表着名義上的正統,並且雙方都有着共同的敵人,所以雙方合作起來相當愉快,象山一戰,礦徒不惜付出2000人的傷亡代價,最終爲大家爭取了生存空間。

患難見真情,在最痛苦的時候,最困難的時候,大家心無旁鷲,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纔有了現在的東江鎮。

但正所謂,患難容易享福難,隨着東江鎮的局面打開,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軍餉錢糧豐足,隨着一次又一次戰爭的勝利,那些原先最苦難的礦徒也開始平步青雲,官階不斷的被提升,他們也開始享受到了高官厚祿的權力味道。

在這個世界上,毀壞一個人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他升官,只要升官了,權力的味道就會啄食他們的思想和靈魂,頗指氣使能夠讓他們感覺到高高在上的優勢,從而忘記了自己上一個“農民的兒子”。

在這個世界上,大家一直認爲,智慧的腦袋決定屁股,其實是恰恰相反,根本沒有一點思想的屁股反倒是決定腦袋的。

當一個人嚐到權力的味道,當一個人坐在一個高高在上的椅子上,他的腦袋絕對不再自己思考,而是由屁股來替他想東西。

原先東江鎮的主力是礦徒,隨着戰爭的勝利,東江鎮的礦徒士兵有着大批的因爲軍功被提拔,慢慢就充斥了整個東江鎮的軍隊,雖然毛文龍在努力的稀釋着這個集團,但是事情並不能因爲人的意志而轉變。

當初爲了安撫這些礦徒組成的10個營,除了前三個營之外,全部是以礦徒爲營頭,鎮江的老人爲副手,結果當時的綏靖政策危害,終於在現在爆發了。

這是毛文龍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必須接受的。

不歡而散的會議結束了,大堂裡只剩下錦衣衛的王洪亮,東廠的馮世寶,還有就是袁可立和沈有容幾個人。

袁可立捂着腦袋沉思了半天,最終還是長嘆一聲:“黨爭讓一個煌煌的大明走向了衰落,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然而卻不被人們吸取這個血淋淋的教訓,反倒樂此不疲。朝堂上的黨爭,現在竟然滲透到了無所不在的地步,真的讓人悲哀氣餒。”

沈有容是個深受其害的人,以他的資歷能力,他早就應該進入兵部,成爲一方大佬,但就因爲他當初是楚黨中人,深陷黨爭之中,不管有多大的能力,最終被東林黨排除在外,做了山東的一個總兵官,這和他的資歷戰功是絕不匹配的。

但又能如何?當初站滿朝堂的東林黨人,對武將是極其鄙視的,而最根本的,還是黨同伐異,現在提起黨爭的問題,派系的問題,沈有容只能長嘆:“東江鎮的局面我多少知道一些,所以我準備決定辭職致仕,來東江鎮養老,我希望用我的威望之力,能夠幫助振南一下,但現在看來,我的想法倒是一廂情願了。”

毛文龍沉思了許久,最終將拳頭輕輕的在桌子上敲打:“兩位老大人的想法,振南心領了,但是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要有派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幾個人就跟着長嘆,卻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東江鎮是復遼的主力軍,在這裡,一切的目的必須全是以這個大局爲根本,我是絕對不能讓派系這個東西,攪亂我的整個安排局面。”

聽到這樣的話,深陷黨爭之中,也知道這其中危害的袁可立,不由得秫然而驚,當時就大驚失色,連忙阻止了毛文龍:“振南不可,現在是非常時期,東江鎮絕對不能亂,否則一切大事就將徹底的崩壞。”

袁可立這麼一說,其他人也立刻明白了毛文龍想要做什麼,即便是不太想事情的馮世寶也大驚失色,連連規勸:“毛帥千萬三思,東江鎮絕對不能亂,這一點我們必須堅持。”然後難得的正色道:“我作爲東廠監視各地官員的太監,我有權阻止你做任何魯莽的動作。”

難得這個太監正色起來,毛文龍就輕鬆的哈哈一笑:“事情並不像你們想象的那麼嚴重,我也知道現在的東江鎮,絕對是不能亂的,如果我要輕舉妄動,勢必會引起朱明將軍,單藎忠將軍,還有剛剛加入的劉家四兄弟的反感,這和大局不相符合,大家放心,我準備明天晚上,找李光春推心置腹的談一談,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輝煌,如果這樣離心離德,最終還是會壞了大事。”

得到了毛文龍這樣的答覆,袁可立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宰相心裡能撐船,要想做大事者,必須包容一切,如果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那就是小人,是做不成大事的。”教導了一番毛文龍之後,袁可立輕鬆的對毛文龍道:“整個戰事已經結束,戰爭的結局出乎了我們的意料,我們的收穫是巨大的,對敵人的打擊也是巨大的,這一點,我會向皇上請求對大家的賞賜,我們兩個人來到這裡已經很長時間了,山東方面事情繁多,我們也準備回去了,剩下的事情就由振南決斷吧。”然後鄭重的警告毛文龍:“一切以平穩爲大事,切記切記。”

毛文龍就謹慎的受教。

一場熱鬧的送行宴,依舊在這個大堂裡舉行,東江鎮所有的將校全部參加,整個場面熱烈而融洽,再也看不出原先的裂痕。

心滿意足放心的袁可立和沈有容,放心的坐上爬犁,越過海冰回到山東去了,天啓三年的局面,就這樣平靜的過去了。

第1353章 皮島危機第1259章 收買計劃第171章 我們要當兵第1405章 整治遼西第552章 收買科學家第382章 黔驢技窮第600章 戚家軍近況第205章 耐心教導第194章 搬遷的目的目標第854章 再回薩爾滸第1261章 滅清 清君側第1376章 接收新兵的方法第174章 驅奴爲兵第852章 暗夜突圍第284章 袁崇煥的拜訪第530章 論開皮島港事第1222章 廷推首輔第1280章 範文傑的心思第088章 何去何從第817章 好感頓生第151章 逼民逃亡第529章 形勢大好第594章 都是烈士第1340章 多擇第1087章 集體升遷第465章第720章 皇上內閣的心思第394章 勤快辦事第1281章 山東投降第12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866章 困死正紅旗第903章 賺點小錢第1218章 兩皇陣前會第435章 被逼的衝鋒第1359章 死戰卻敵第687章 長袖善舞張繼先第895章 兵變失敗第115章 興師問罪第436章 輕鬆平滅第905章 駐兵鐵山第593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612章 邊軍的騷動第133章 摸清底細第1142章 出賣老兄弟第129章 該殺的熊廷弼第1252章 局勢很嚴重第1174章 都是王爺好啊第910章 完美的野心第285章 銀錢動人第439章 意義深遠第1201章 休整的目的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1702章 君臣攤牌第1033章 平壤出事了第1078章 齊飛的心思第398章 接待降將第1101章 慘烈爭奪第1347章 鐵山失守第882章 密謀兵變第822章 再破鎮江第500章 黨派本質第818章 提出條件第1439章 環環相扣第1436章 擴軍備戰第1157章 義子相聚第1168章 讓人氣餒的對比第734章 捐與稅的區別第1305章 錦州之戰第338章 邀戰第936章 輕鬆佔領第1440章 堅定的信念第340章 裹挾第905章 駐兵鐵山第724章 建立銀行第281章 招商引資第908章 聖旨到第1335章 發動第840章 二老坐鎮第293章 利益交換第225章 大肆採購第443章 行賄信王第1149章 尋死覓活的曹文詔第092章 誰願赴死第1032章 戰神張盤第1158章 無奈的決定第368章 改進辦法第282章 初露頭角朱由檢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292章 困難重重第550章 拜見徐光啓第455章 父子相認第736章 改革稅制第612章 邊軍的騷動第546章 賢妻良母第494章 憤怒的青年第966章 殖民海外第1372章 目標林丹汗第1251章 抓住曹文詔第707章 萬分危急第070章 經撫應對
第1353章 皮島危機第1259章 收買計劃第171章 我們要當兵第1405章 整治遼西第552章 收買科學家第382章 黔驢技窮第600章 戚家軍近況第205章 耐心教導第194章 搬遷的目的目標第854章 再回薩爾滸第1261章 滅清 清君側第1376章 接收新兵的方法第174章 驅奴爲兵第852章 暗夜突圍第284章 袁崇煥的拜訪第530章 論開皮島港事第1222章 廷推首輔第1280章 範文傑的心思第088章 何去何從第817章 好感頓生第151章 逼民逃亡第529章 形勢大好第594章 都是烈士第1340章 多擇第1087章 集體升遷第465章第720章 皇上內閣的心思第394章 勤快辦事第1281章 山東投降第12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866章 困死正紅旗第903章 賺點小錢第1218章 兩皇陣前會第435章 被逼的衝鋒第1359章 死戰卻敵第687章 長袖善舞張繼先第895章 兵變失敗第115章 興師問罪第436章 輕鬆平滅第905章 駐兵鐵山第593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612章 邊軍的騷動第133章 摸清底細第1142章 出賣老兄弟第129章 該殺的熊廷弼第1252章 局勢很嚴重第1174章 都是王爺好啊第910章 完美的野心第285章 銀錢動人第439章 意義深遠第1201章 休整的目的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1702章 君臣攤牌第1033章 平壤出事了第1078章 齊飛的心思第398章 接待降將第1101章 慘烈爭奪第1347章 鐵山失守第882章 密謀兵變第822章 再破鎮江第500章 黨派本質第818章 提出條件第1439章 環環相扣第1436章 擴軍備戰第1157章 義子相聚第1168章 讓人氣餒的對比第734章 捐與稅的區別第1305章 錦州之戰第338章 邀戰第936章 輕鬆佔領第1440章 堅定的信念第340章 裹挾第905章 駐兵鐵山第724章 建立銀行第281章 招商引資第908章 聖旨到第1335章 發動第840章 二老坐鎮第293章 利益交換第225章 大肆採購第443章 行賄信王第1149章 尋死覓活的曹文詔第092章 誰願赴死第1032章 戰神張盤第1158章 無奈的決定第368章 改進辦法第282章 初露頭角朱由檢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292章 困難重重第550章 拜見徐光啓第455章 父子相認第736章 改革稅制第612章 邊軍的騷動第546章 賢妻良母第494章 憤怒的青年第966章 殖民海外第1372章 目標林丹汗第1251章 抓住曹文詔第707章 萬分危急第070章 經撫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