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初露頭角朱由檢

對於孫承宗的保舉袁崇煥和馬世龍,天啓就坦然道:“一切人事任免,便都有老師傅一言而決,只要上我這裡報備一下就行了。”

這就是天啓用人的態度,自己最信任的人,他就任你如何去做,給你絕對的信任,比如說現在的孫承宗,馬上的魏忠賢。

“還有一件事情想和萬歲說一說。”孫承宗這時候神情變得嚴肅起來。

“前線潰敗需要收攏安撫,畢竟廣寧之戰的失敗,其實罪不在士兵,而他們都是經過軍營調教的,只要赦免了他們的罪,安定了他們的心,他們就可以再次上陣殺敵,所以懇請萬歲降下詔書,赦免他們,並且給他們安置的費用,補發這幾個月他們不在軍營時候的軍餉。”

結果還沒等天啓說話,朱由檢就再次接話:“據我所知,關寧士兵只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奔跑,不要說望風而逃,沒有看到敵人就已經跑得不見蹤影,尤其這次這樣的慘敗,這些士兵士氣已經沮喪,對建奴已經心生畏懼,失敗的情緒已經在他們的心中紮根,如果再用他們,下一場的大敗也一定會再次出現。”

對於朱由檢這樣胡亂的插話,主要是他和他的哥哥親密無間,還有一點就是這裡不是在朝堂,這裡是在宮中的書房,也算是家人聊天,所以書房中的孫承宗就沒有拿出老師的身份來批評他。

不過朱由檢的這一番論斷,卻讓孫承宗震驚了,因爲的確朱由檢說的對。一個13歲的娃娃,竟然能說出如此深刻的道理,而自己卻在這方面反倒是欠了考慮,這不由得不讓孫承宗刮目相看了。看來真是聰明出在帝王家,聖人誠不我欺啊。

知錯就改,不頑固的堅持己見,這也是孫承宗的性格,既然這個孩子能說出如此見地的話,孫承宗也就端正了態度,竟然虛心的向這個孩子請教。

“那依照你的見解,這個該怎麼辦呢?”

對於弟弟的聰明,天啓也不由得嚴肅起來,他真的沒想到自己的弟弟竟然有比自己高的見解,等到孫承宗詢問,他也來了興趣。

“用遼人治遼人,在遼東的那些難民裡挑選合格的青壯組成新的隊伍,一定能收到奇效的。”

這個建議一出,立刻讓孫承宗和天啓震驚了。因爲在這個時候,滿朝的文武都認爲遼東漢人已經做了建奴的順民,熊廷弼就有一句經典的話“遼人不可信。”所以現在的關寧兵,全是從全國各地抽調過來的,雖然有烏合之衆之嫌,但大家使用有種感覺放心。

然而朱由檢卻提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意見,這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還沒等孫承宗詢問,天啓就饒有興趣的問道:“皇弟你提出的這個建議,根據是什麼?”

朱由檢就仰着臉,對着自己的哥哥道:“年前年後,總是有毛帥大勝的消息傳進來,我就一直很納悶,國朝在山海關前,陳兵不下20萬,而且還都是帝國的所謂精兵,每年靡費的錢糧數以千萬計,然而每次面對建奴都是丟城失地,一敗再敗。然而毛帥只帶着他的200多個家人親戚深入到遼東,先奇襲鎮江,再林畔七戰七捷,而後廣寧之戰中,又在沒有朝堂嚴令的情況下,主動帶着剛剛慘勝的將士再次出兵遼東牽制後金,才讓努爾哈赤不得不在即將兵逼山海關的情況下,讓努爾哈赤不得不抽調主力回去對付毛帥,而不得不擔心自己的老窩被毛帥搗毀,放棄已經佔領的遼西退回了遼河,而這次四路出擊,毛水就在強敵環視的情況下,爲朝廷立下了大功,又取得了鳳城,旋城,險山,鎮江四次大捷,斬敵過千,解救幾十萬遼東難民,這是爲什麼呢?”

說到這裡的時候,朱由檢竟然小大人一樣,就在御書房的地中間,揹着手,低着頭,一邊思考一邊回答,。

看到他這樣的舉動,孫承宗和天啓沒有笑話,反倒更認真的等待他的下文。

“我沒有權利看毛帥和山東送上來的軍情稟報,我不知道整個戰鬥的過程經歷,這讓我非常痛苦,好在我還有出宮的權利,於是我就經常去毛帥的舅舅沈光祚沈大人家走動,詢問毛帥的消息故事。”

孫承宗和天啓就互相看了一眼,眼睛不由得一亮。

朱由檢沒有看到兩個人的表情,繼續說着自己的話:“沈大人對我沒有隱瞞,不但詳細的向我介紹了毛帥取勝的經過艱難,同時還將毛帥寫給他的家書讓我看,就在這些沈大人的故事裡,在毛帥的家書裡,我總算找到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今天在這個時候就不由自主的說了出來。”

“你發現裡什麼問題?”天啓和孫承宗就一起探出頭來緊張的追問。

“我發現毛文龍,他手下所有的將士都是遼東出身,而這些將士身上都揹負着和建奴的血海深仇,正是有了這樣的,背景,這些遼東人,想要跟隨着毛帥打回遼東老家去,想要跟隨着毛帥,爲自己的情人報仇雪恨,有這兩個關鍵因素在,那麼那些將士們怎能不死在拼命?所以,毛帥就帶着他們,沒有用國朝的一兵一卒,沒有,領取國朝的一粒米,沒有獲取國朝的一把刀槍,憑藉着簡陋的木棍,就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績。”

說完這些,揚起臉透過與書房的窗戶向東南張望:“我看到毛帥寫給舅舅的家書裡,曾經說到,在林畔一戰,其中犧牲在冰天雪地裡因凍餓而死的將士就足足有上千,在撤退朝鮮的路上,難民和將士過處,因凍餓而死的百姓和將士,鋪滿了沿路的道路。在象關一戰,3000將士爲了能堵住6000女真主力,2萬漢人奴才兵的進攻,最後的殘兵沒有選擇逃亡,而是選擇了點燃了所有的炸藥,和敵人同歸於盡,這是何其壯哉。有這樣的能戰敢戰,願意死戰的將士,怎麼能不取得連連的大捷?”說到這話的時候,朱由檢小小的拳頭緊緊的握緊,眼圈裡已經有熱淚滾動,是因爲毛文龍說的那種動物悽慘而心酸,爲他那幾千將士前仆後繼的赴死之壯舉而感到。

天啓和孫承宗也不由得被朱由檢的敘述,一會兒黯然神傷,一會兒熱血沸騰。

朱由檢猛的轉身,雙眼很沒有禮貌的盯住了自己的老師:“毛文龍不過區區兩三萬由遼人組成的將士,在沒有朝廷的支援情況下,都能取得如此的大捷,如果老師傅在這些遼人的難民裡,招募那些身上揹着血海深仇的青壯當兵,告訴他們,朝廷將帶着他們打回老家去,朝廷將爲他們報仇雪恨,如此在朝廷的錢糧全力資助之下,編練成10萬大軍,收復遼東還有何難?”

天啓和孫承宗就一起沉默了,朱由檢觀察的準確,他說的也非常對,如果真的如毛文龍那樣,用遼人制建奴,朱由檢說的收復遼東不太現實,但抑制住建奴的進攻,然後徐徐圖之是可以實現的。

還沒等孫承宗說什麼,天啓已經一拳砸在書案上決斷:“吾弟所言極是,我們就按這個辦法來辦。”

孫承宗也改變了想法,點頭贊同。

天啓就指着朱由檢道:“你現在就去沈光祚家,將所有毛文龍寫給他的書信全部給我拿來,我要仔細的研究。”

朱由檢歡快的答應一聲,一溜煙兒的就跑了。

看着他消失的背影,天啓不由的感嘆:“吾弟真奇才也,可惜有祖宗之法限制,否則必將是一個有作爲的雄主。”

聽到這話,孫承宗當時大驚,立刻打住了天啓的話:“萬歲慎言,慎言啊。”

天啓就淡然一笑:“說說罷了。”

看到老師嚴肅起來,天啓也不敢再斜躺着了,趕緊坐正了身子:“老師還有什麼要求?所請無不尊從。”這樣就岔開了話題。

孫承宗也不想再談論這事情,就開列自己的條件:“按照剛剛在遼人中招募士兵的辦法,那麼我最少要訓練出十萬遼兵,所需——”

“只要老師開列所需,吾無不同意,戶部不給我內帑出。”

“後金以騎兵爲主,所以我需要戰馬,訓練出一支騎兵與其相抗。”

“所需照辦,我內帑擔負全部。”

“人員調動——”

“不必向我請示,老師傅做主。”

孫承宗提出一項,天啓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一項,沒有半點反駁。可見天啓對老師的信賴之深,期望之切。

孫承宗感謝了皇帝的信任之後言道:“王再晉雖然在這事上沒有什麼見識,但畢竟並沒有什麼大的錯誤,將他立刻撤換,會讓更多的人對遼東經略這個職位位置畏之如虎,所以我請求,先不要撤換王在晉。”

這樣的請求是合理的,但也讓天啓爲了難,最終變通道:“那老師就任薊遼督師吧。”

督師要大於經略和巡撫,也就是說,遼東經略和巡撫要歸孫承宗管,這就照顧了所有的方方面面。因爲毛文龍的舉薦,孫承宗擔任這個職位這比歷史早了四個月。

但這不是更加的疊層建屋了嗎?不過這個年代就是這樣,求的就是一個層層管轄,求的就是一個互相掣肘,是的,是掣肘。

第287章 我要資敵第855章 新薩爾滸之戰第027章 最後時刻第551章 偶見孫元化第240章 功過之論第474章 反咬回去第573章 信王出更第708章 狗急跳牆的晉商第1238章 打倒宿敵第576章 情況不妙第1198章 藩鎮的養成第1274章 行不通的戰略第097章 一炮之威第463章 沒落的勳貴第345章 刺殺第1250章 暗中佈置第1381章 鎮江大捷第059章 突聞噩耗第357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1327章 決死一戰第191章 堅守鎮江第1192章 勢力遍佈天下第426章 無兵無將第1305章 錦州之戰第1347章 鐵山失守第785章 匯兌天下第1316章 遼西鏖戰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1207章 逍遙的日子第818章 提出條件第310章 分兵出擊第1376章 接收新兵的方法第187章 挑起仇恨第1014章 議論廢立第1204章 相約內應第1321章 遼西落幕第455章 父子相認第183章 向袁巡撫討債的手段第287章 閱兵迎客第1158章 大裁軍第1333章 徵召第1210章 皇帝被圍第1108章 延平海戰弟1234章 募集第303章 搶灘登陸第257章 區別對待第852章 暗夜突圍第1348章 堅守城牆第409章 巡撫袁可立第641章 拒絕投降的藉口第1320章 援兵第1689章 決死反擊第1015章 利弊決斷第1143章 洪承疇的勇敢第1175章 躺着論道第087章 前路茫茫第320章 扈爾汗的評估敵1217章 天啓託孤第138章 擴展人脈第593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156章 東林第算計第1690章 虛空的告別第849章 舉國歡騰第309章 莽古爾泰的擔心第1262章 國士歸心第297章 略作調整第1116章 決戰勝利第1198章 藩鎮的養成第931章 戰場訓將第1380章 火燒敵營第147章 開鎮東江第303章 搶灘登陸第407章 胡攪蠻纏第717章 百官接風第825章 進退兩難第1248章 我委屈着呢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09章 朝鮮拒入第1384章 戰爭 政治第743章 謠言四起第821章 王師出擊第023章 陣斬奴酋第347章 繳獲第1424章 恢復實力的滿清第716章 特殊的恩遇第003章 義士張盤第1211章 不可收拾第231章 冰堡破了第406章 總結得失第947章 袁崇煥的小人之舉第683章 監軍太監第106章 軍之根本第1227章 改革 深入皇宮第775章 皇后出馬第913章 皇帝和督師的嫌隙第1212章 朝堂應對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972章 絕不動搖第1281章 動彈不得第793章 毛文龍的指導思想
第287章 我要資敵第855章 新薩爾滸之戰第027章 最後時刻第551章 偶見孫元化第240章 功過之論第474章 反咬回去第573章 信王出更第708章 狗急跳牆的晉商第1238章 打倒宿敵第576章 情況不妙第1198章 藩鎮的養成第1274章 行不通的戰略第097章 一炮之威第463章 沒落的勳貴第345章 刺殺第1250章 暗中佈置第1381章 鎮江大捷第059章 突聞噩耗第357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1327章 決死一戰第191章 堅守鎮江第1192章 勢力遍佈天下第426章 無兵無將第1305章 錦州之戰第1347章 鐵山失守第785章 匯兌天下第1316章 遼西鏖戰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1207章 逍遙的日子第818章 提出條件第310章 分兵出擊第1376章 接收新兵的方法第187章 挑起仇恨第1014章 議論廢立第1204章 相約內應第1321章 遼西落幕第455章 父子相認第183章 向袁巡撫討債的手段第287章 閱兵迎客第1158章 大裁軍第1333章 徵召第1210章 皇帝被圍第1108章 延平海戰弟1234章 募集第303章 搶灘登陸第257章 區別對待第852章 暗夜突圍第1348章 堅守城牆第409章 巡撫袁可立第641章 拒絕投降的藉口第1320章 援兵第1689章 決死反擊第1015章 利弊決斷第1143章 洪承疇的勇敢第1175章 躺着論道第087章 前路茫茫第320章 扈爾汗的評估敵1217章 天啓託孤第138章 擴展人脈第593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156章 東林第算計第1690章 虛空的告別第849章 舉國歡騰第309章 莽古爾泰的擔心第1262章 國士歸心第297章 略作調整第1116章 決戰勝利第1198章 藩鎮的養成第931章 戰場訓將第1380章 火燒敵營第147章 開鎮東江第303章 搶灘登陸第407章 胡攪蠻纏第717章 百官接風第825章 進退兩難第1248章 我委屈着呢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09章 朝鮮拒入第1384章 戰爭 政治第743章 謠言四起第821章 王師出擊第023章 陣斬奴酋第347章 繳獲第1424章 恢復實力的滿清第716章 特殊的恩遇第003章 義士張盤第1211章 不可收拾第231章 冰堡破了第406章 總結得失第947章 袁崇煥的小人之舉第683章 監軍太監第106章 軍之根本第1227章 改革 深入皇宮第775章 皇后出馬第913章 皇帝和督師的嫌隙第1212章 朝堂應對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972章 絕不動搖第1281章 動彈不得第793章 毛文龍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