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信王就藩

馬維忠趁熱打鐵,投其所好,繼續利用皇上和內閣,推行自己未雨綢繆的計劃:“應對千年難遇的大旱,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未雨綢繆的計劃,整個大明內部,將全部爲這個龐大的計劃運轉,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萬歲和內閣居中調度,南北需要配合,但是這裡有個關鍵,就是中樞樞紐必須有人坐鎮。”

還不等馬維忠說完,皇帝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正想利用這件事,達到自己的目的:“連接南北的樞紐要道,通衢之地河南南部信陽,東連安徽,西、南接湖北,爲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間的戰略要地,鄂豫皖區域性中心城市,同時又連結北方山陝。成爲這裡的關鍵之關鍵,當派一位重臣要員坐鎮。”

信陽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大家都心知肚明,要是將大明比喻成一個人,那麼信陽就是這個人的肚臍眼,這是命脈所在,其關鍵遠大於南京。所以,天下像點樣的城市州府都被各個大明的王爺郡王所佔,有的都塞上好幾個,但獨獨信陽成爲不封之地,可見大明防備再來一個靖難之變之心多重了。

當天啓一提這個位置的時候,滿屋子裡的閣員立刻警惕起來,因爲大家知道,在這個房間裡,就站着一個叫信王的小傢伙,而這個小傢伙精明伶俐,睿智果斷,說實話,其能力要高過他的哥哥,這個大名的皇帝。

原先封朱由檢爲信王的時候,按照當時的規矩,在封王之後,諸位大臣一起強烈要求讓信王就番。

但不管大家怎麼說,皇帝就是不放這個弟弟出京,按照皇帝的說法是,天下就沒有一個帶信字的城市和自己弟弟的封號沾邊兒,所以有沒有地方安置他,他只能留在自己的身邊。

其實這就是強詞奪理,那福王也沒有和他封號沾邊兒的呢,結果還不是去了洛陽,周王也不是也去了開封,怎麼到了你這裡就必須要和他的封號沾邊的城市才成,不但不讓弟弟出京就番,而且乾脆還留在宮裡不放出來,這簡直就亂了規矩綱常,就連皇后對這件事也不加反對,弄得外面風也風,還是不好聽。

最終還是諸位大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將這個信王弄出宮來別居。但天啓卻允許信王隨時進宮,結果這個信王一天800次進宮,兩兄弟依舊膩在一起形影不離,而這個皇帝有什麼事情,還和這個兄弟商量,儼然有培養下一代的意思。

這當然不是好事,這當然被大臣反對。

但是天啓皇帝叛逆的心態過於嚴重,原先被東林架空,這個皇帝乾脆就不務正業地當起了木匠,竟然還讓他做的成效斐然,名聲遠播,成爲天下木匠抄襲的榜樣,現在看一看,上到重臣,下到平民百姓,哪一家裡沒有這個木匠皇帝發明的傢俱?

結果對於放出信王,讓他遠離京城的意見,當然再一次引起了皇帝的逆反心理,不但拒絕了大臣們擔心的提議,反而變本加厲,將原先在豐潤之戰中救駕有功,後來在草原上歷練過的勳貴子弟們,一股腦的都交給了自己的弟弟,這一下事情就更要了命,這就等於給這個信王組成了一個新貴集團的第四方勢力。

那個炙手可熱的英國公世子,就當然的成了勳貴子弟的首領,整日和信王形影不離,而英國公現在已經是孤臣黨的黨魁,毛文龍和信王又走得極近,一旦未來有不可言之事發生,這兩個已經結合在一起的集團,必將成爲信王的堅強後盾,那時候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子?誰也不敢再想,不敢再說。

但是事情終於有了轉機,那就是皇帝有了龍兒,這讓那些中心的大臣們立刻看到了改變局勢的希望,於是不約而同的上書請冊封太子,就是要逼迫信王出京就藩。

結果這時候,皇帝突然提出來要派一個重臣坐鎮天下樞紐信陽,其心中所想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那就是他的這個弟弟。

天下藩王都是要被像豬一樣的圈養起來,強制規定他們不得出封地城池一步,就連登上城牆向外張望一眼都不行,而且這些在各地的王爺郡王,每一日必須向當地的知府報告自己日常生活起居情況,隨時接受知府對他們的彈劾,更有那強勢的知府隔三差五的就跑去王府,訓誡一番這些王爺,目的就是怕他們造反,結果在這樣嚴格的規矩下,大明朝廷近百的王爺現在只能做兩件事,斂財和生娃,一個個變成了豬,也成爲大明朝廷最沉重的負擔。

結果看現在皇帝的意思,不但不會讓自己的這個弟弟去養豬生娃,而且還有讓他掌控樞紐,調度南北的權力,這還了得。

正在大家準備要據理力爭的時候,天啓似乎是看出了大家的意思,於是就先拋出了一個大家力爭不得的東西,“諸位閣員都是大明的股弘重臣,需要堅持中樞之地,隨時匡服朕的缺失,那麼現在朕就決定,在朕的龍兒百日之時,冊立太子。”

聽到這樣的決斷,滿屋子的重臣全部跪伏在地,欣喜的高聲歡呼。這是他們爭論已久的,但皇帝一直不表明態度的要緊事。現在終於拿出了明確的態度,這說明,大家擔心的兄終弟及故事不再出現,整個王朝的規矩又走向了正統。此決心一下,開始混亂浮動的朝堂輿論就將再次平息,這樣的結局,怎麼不讓左右爲難的內閣諸臣歡喜呢。

然而就在大家歡喜的時候,另一件讓大家擔心的是就真的出現了,“同時在冊封太子的時候,我將同時冊封信王爲八賢王。”

一個信王還不夠,這怎麼又出來了一個八賢王,那麼按照道理,可就應該稱呼他八千歲,和萬歲就差兩千歲了,而太子不過纔是一千歲,這就等於天下2日,沒太子什麼事情了。

於是滿屋子的閣老們,趕緊再次趴在地上磕頭反對。

天啓鄭重的道:“我知道朕的這個弟弟的能力,所以要效仿先賢,冊封我的這個弟弟爲八賢王,斧正我這個哥哥皇帝,同時確立君臣名份,讓他未來輔佐太子。一旦上天厭棄我,太子登基即位,年幼無知,就需要我的弟弟兼國輔政,這不好嗎?”

這就是明白的向忠誠表示,自己現在徹底的放棄了兄終弟及的想法,確立信王和太子的君臣名份,讓大明走向正統,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大家只能暫時接受,因爲大禮儀之爭在這個大明朝,已經爭論了幾十年,其造成的危害之烈大家是有目共睹,差點將這一個老大帝國,直接推進萬丈深淵。而天啓皇帝和他弟弟的關係,如果不能確定,就又會掀起一場更大的大禮儀之爭,其結果,一定是將這個老大帝國徹底的覆滅。

現在總算定下了這個名份,也就等於是消滅了未來可能造成亡國的大禮儀之爭,也是意外之喜。

於是大臣們決定暫時隱忍這件事情,等以後這場災難平息,大家得好好的說道說道,剝奪了這個信王不合規矩的所有權利,讓他做好養豬生娃那個有前途的工作,於是不斷的高呼:“萬歲千秋鼎盛,不可妄言。”

第914章 較勁的師徒第987章 世仇的爆發第408章 惡客上門第899章 大炮兵主義的野望第378章 皇太極的皇權神權第1046章 緊急佈置第1195章 朱由檢的處境第302章 不做奴才的百姓第1181章 意見分歧第1257章 城下之盟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605章 勝利閱兵第1430章 蒸蒸日上的滿清第938章 假仁假義第1205章 樹倒猢猻散第1095章 陳忠的迂腐第654章 林丹汗的野心第1425章 前功盡棄第304章 絕望與希望第513章 拉人入夥第1222章 壕溝鎖城第229章 強弩之末第853章 努爾哈赤的麻煩第1333章 徵召第836章 兵臨赫圖阿拉第1393章 罪與罰第1051章 到底誰勝了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873章 透露天機第284章 密謀不成了第396章 溫馨的感覺第1114章 金川解圍戰第1032章 戰神張盤第543章 幹票大的第1086章 叛國者與愛國者的界定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584章 破釜沉舟第736章 改革稅制第1158章 無奈的決定第905章 駐兵鐵山第685章 四處遊走的國舅第1320章 援兵第081章 慷慨赴死第222章 堵門之戰4第12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1087章 集體升遷第1045章 新的條例第276章 孫承宗巡邊第1243章 巡視張家口第1382章 戰略方向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1127章 移交平壤第962章 暗控西北第108章 前無去路第787章 內閣心聲第415章 雄師強軍第924章 踏上朝鮮第120章 事不能爲了第186章 再佔鎮江的後果第610章 雞毛令箭來了第999章 李旦顏思齊第1704章 皇位繼承的改變第024章 全無退路第1184章 重回天津第130章 分贓方案第373章 默契配合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439章 意義深遠第293章 利益交換第938章 假仁假義第1427章 大封功臣第851章 奴才 不再是同胞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041章 準備迎敵第1028章 逼死國王第806章 朝爭落幕第1311章 親身誘敵第037章 深深悲哀第731章 錢多無用論第784章 全方位收買第1415章 歹毒的計策第278章 暴跳如雷第734章 捐與稅的區別第182章 搶佔城牆第597章 天啓來書第1172章 官威無用第972章 絕不動搖第537章 開海啦第377章 火器發威第1392章 調換能將第1273章 密議和談第362章 虎頭蛇尾第1267章 即將餓死的君臣第184章 死守缺口第431章 整軍出征第1215章 故做糊塗第1241章 有你無我第701章 兄弟間的辯論第871章 絕不過河第539章 合作的道理
第914章 較勁的師徒第987章 世仇的爆發第408章 惡客上門第899章 大炮兵主義的野望第378章 皇太極的皇權神權第1046章 緊急佈置第1195章 朱由檢的處境第302章 不做奴才的百姓第1181章 意見分歧第1257章 城下之盟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605章 勝利閱兵第1430章 蒸蒸日上的滿清第938章 假仁假義第1205章 樹倒猢猻散第1095章 陳忠的迂腐第654章 林丹汗的野心第1425章 前功盡棄第304章 絕望與希望第513章 拉人入夥第1222章 壕溝鎖城第229章 強弩之末第853章 努爾哈赤的麻煩第1333章 徵召第836章 兵臨赫圖阿拉第1393章 罪與罰第1051章 到底誰勝了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873章 透露天機第284章 密謀不成了第396章 溫馨的感覺第1114章 金川解圍戰第1032章 戰神張盤第543章 幹票大的第1086章 叛國者與愛國者的界定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584章 破釜沉舟第736章 改革稅制第1158章 無奈的決定第905章 駐兵鐵山第685章 四處遊走的國舅第1320章 援兵第081章 慷慨赴死第222章 堵門之戰4第12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1087章 集體升遷第1045章 新的條例第276章 孫承宗巡邊第1243章 巡視張家口第1382章 戰略方向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1127章 移交平壤第962章 暗控西北第108章 前無去路第787章 內閣心聲第415章 雄師強軍第924章 踏上朝鮮第120章 事不能爲了第186章 再佔鎮江的後果第610章 雞毛令箭來了第999章 李旦顏思齊第1704章 皇位繼承的改變第024章 全無退路第1184章 重回天津第130章 分贓方案第373章 默契配合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439章 意義深遠第293章 利益交換第938章 假仁假義第1427章 大封功臣第851章 奴才 不再是同胞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041章 準備迎敵第1028章 逼死國王第806章 朝爭落幕第1311章 親身誘敵第037章 深深悲哀第731章 錢多無用論第784章 全方位收買第1415章 歹毒的計策第278章 暴跳如雷第734章 捐與稅的區別第182章 搶佔城牆第597章 天啓來書第1172章 官威無用第972章 絕不動搖第537章 開海啦第377章 火器發威第1392章 調換能將第1273章 密議和談第362章 虎頭蛇尾第1267章 即將餓死的君臣第184章 死守缺口第431章 整軍出征第1215章 故做糊塗第1241章 有你無我第701章 兄弟間的辯論第871章 絕不過河第539章 合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