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泰山北斗

全國範圍內推廣教育,且不談什麼油水不油水的問題,僅僅這個名,就足以讓滿朝的大臣爭的頭破血流了,孔聖人憑什麼爲聖?教化就佔了絕大的功勞。辦了此事足可以流芳千古了,有這樣的好處,還談什麼利不利的。

朱由校公佈的教育主持人名字,的確是讓人大吃一驚,萬沒想到一個被皇上救下了然後軟禁的東林黨‘智囊’黃尊素,就這樣一躍成了主持人,要知道他可是東林黨,別看東林黨是魏忠賢搞垮的,但明眼人誰不明白那是皇上的授意,而且東林黨有一個最大硬傷,那就是宮變,成功了的話,新主子還可以爲其來個粉飾一番,極力的醜化一下朱木匠,然後再把東林黨重樹一下,把什麼好事好品德之類的東西往他們身上栽,畢竟史書是勝利者編寫的。但可惜的是他們失敗了,其代價那隻能是亂臣賊子的稱號載入史冊,背上了萬苦罵名。從宮變失敗的那一刻起東林就已經成了歷史名詞,再也沒有一絲的起死回生的跡象。

但今天這種不可能卻因爲皇上的提名,變的有些詭異起來,許多的大臣立刻表現的相當不友好起來,把東林之危害大書特書起來,如此東林要人,豈可如此的就能主持全國的教育工作?這勁頭可比剛纔皇上挑戰朝廷之時要大的多了。

連孫承宗和徐光啓都持反對的態度,他們倒不是針對什麼東林黨,因爲孫承宗論起來都是東林黨人,但他們的感覺卻是黃尊素的威望還是不夠,他們推薦的是‘千秋間氣,一代完人。世曰麒麟鳳凰,學者泰山北斗,’的劉宗周。認爲唯有以劉宗周此等學者方能勝任此職,如此僅以劉宗周的名聲,就能使天下衆仰慕者。聞風而投身學校教書。而黃尊素的威望明顯有些不足,只能幫助。

這話讓朱由校深思,這黃尊素他兒子黃宗羲的學問大,可不代表他的學問就大了,以前劉宗周他倒是見過,就是和羣臣比試論語,經筵之時的主持人。印象不壞,但還真不想到,竟然有泰山北斗的稱號。看來這個名人效應的確是要用的。

衆人一聽提了劉宗周的名號,相反的也好象有自知之明一般,爭的也不是那麼熱烈了。看來還真是名符其實足以服衆啊。

現在劉宗周通政司右通政,通政司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俗稱“銀臺”。估計和信訪辦主任差不多吧。朱由校立即宣召上殿。

劉宗周是比較正統的一個人物。本來以他的成就已經很高了,所以羣臣欲將推他進入內閣。但劉宗周鑑於羣賢被逐,不願出山。他上疏推辭說:“世道之衰也,士大夫不知禮義爲何物,往往知進而不知退。及其變也,或以退爲進。至於以退爲進,而下之藏身愈巧。上之持世愈無權,舉天下貿貿然奔走於聲利之場。”他要以自己的行動,來矯正士風,砥礪氣節,爲衰世樹一榜樣。所以召集諸生,於蕺山之麓會講,認爲世道之禍,釀於人心。而人心之惡,以不學而進;今日理會此事,正欲明人心本然之善,他日庶不至兇於爾國,害於爾家。

現在皇上勵精圖治,雖然隔着千年借他之手和孔子過了十招,不過劉宗周不僅不怪。反而對皇上的聰穎才幹更是佩服,特別是廢除遼餉免天下稅收,讓大明社會從嘈亂不堪,變得穩定起來。而收了黃尊素。平息了宮變又足顯仁慈,東林黨的風波也終於平息,這手段足可以用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來形容了。

今日突然被召,卻不知何事,急急的上了太和殿,心裡卻是滿心的期望着,因爲這是皇上親征河套又薊鎮大捷之後的第一次上朝,朝議的內容還真是讓人期待,而期待之中竟然有自己的份,更顯意外。

禮畢之後,皇上讓薛鳳翔把全民教育之事給劉宗周再詳說一遍,聽完之後,劉宗周激動的全身都不自在了,嘴裡嘟嘟說‘大善大善,’然後又規規矩矩的對着皇上重新來了一遍三拜九叩之禮後說:“皇上仁德可比上古先賢,超然遠覽,以堯舜之學,行堯舜之道。免百姓之稅在先,教萬民孩童在後,此等所爲,唐宗宋祖亦有不如,皇上仁德,可昭日月、、、、、”

“劉愛卿,朕來問你,朕之設想大明上下,不分貴賤,由朕來出資,具使其有受教育的機會,如此可行嗎?”聽着劉宗周那一套套的話,聽得朱由校是一個頭兩個大,這劉宗周的確是大儒,這出口成章也不是蓋的,但說了半天,除了開頭的懂些,後面的就一句聽不明白了,乾脆的問。

“回皇上,當然可行,孔子曰:有教無類、、、、、、”

“好,劉愛卿,既然使得,那朕欲請你爲正,黃尊素爲副,主持這全民教育之事,你看如何?”朱由校不敢讓他發揮了,本來因爲等他,朝議就有些拖堂了,這肚子都有些叫了,再發揮發揮,那中午飯大家就別吃了。

“回皇上,固所願不敢請耳,臣當然欣然受之。”

“嗯,那愛卿就和黃尊素一起搭臺子吧,一應費用均有內孥負責,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朕的原則。但教育的教材,不能僅以四書五經爲主,算數、幾何、物理、地理、歷史等俱要有所涉及,此由愛卿等與求極宮的徐尚書協商編寫,下去準備吧。”朱由校直截了當的吩咐道。

下午,朱由校開始招集了宮裡從浣衣局帶來的一些雖有實權,但沒有身份的宦官,在乾清宮前訓話,他要好好的整頓一下宮廷的次序。

俘獲戰馬的管理分配工作是由幾個人乾的,都是浣衣局帶出來的,其中的頭頭就是許有軍,這樣的事實相當好查,內廠的人一出馬就查了一個水落石出,案子做的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管馬的人個個參與,無一漏網。

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46章 宋氏兄弟第202章 錦衣考覈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362章 艱難選擇第291章 錦衣屠奴6第139章 汪卿批孔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138章 散朝以後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707章 好好清算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452章 千里急行第700章 二條計策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362章 艱難選擇第421章 兄弟同心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687章 萬事俱備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313章 草原會戰8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686章 掃蕩莊子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786章 天主教來了第156章 宮廷政變1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62章 內廠成立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87章 羣測皇上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88章 玻璃現世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577章 天津港口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6章 災難預言第268章 遼東風雲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79章 火柴構想第335章 戰定再爭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763章 假手製成第51章 白銅大錢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177章 屠弩再改第125章 留聲機現第79章 火柴構想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703章 堵住撫順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339章 同樂開業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398章 林丹挺進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609章 孫老論謀第289章 錦衣屠奴4第226章 座駕將成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645章 港口添堵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524章 軍魂永傳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634章 逃出生天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323章 商船休逃第411章 步步爲營第827章 琉球久米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81章 藥店火藥第100章 名傳青州第809章 就是打不透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515章 京城規劃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700章 二條計策
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46章 宋氏兄弟第202章 錦衣考覈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362章 艱難選擇第291章 錦衣屠奴6第139章 汪卿批孔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138章 散朝以後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707章 好好清算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452章 千里急行第700章 二條計策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362章 艱難選擇第421章 兄弟同心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687章 萬事俱備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313章 草原會戰8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686章 掃蕩莊子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786章 天主教來了第156章 宮廷政變1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62章 內廠成立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87章 羣測皇上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88章 玻璃現世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577章 天津港口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6章 災難預言第268章 遼東風雲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79章 火柴構想第335章 戰定再爭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763章 假手製成第51章 白銅大錢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177章 屠弩再改第125章 留聲機現第79章 火柴構想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703章 堵住撫順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339章 同樂開業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398章 林丹挺進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609章 孫老論謀第289章 錦衣屠奴4第226章 座駕將成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645章 港口添堵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524章 軍魂永傳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634章 逃出生天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323章 商船休逃第411章 步步爲營第827章 琉球久米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81章 藥店火藥第100章 名傳青州第809章 就是打不透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515章 京城規劃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700章 二條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