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北伐東征

“愛妃無須在意這些,以後朕和愛妃還會生的多多的子女,十個八個的,圍着滿屋跑都可以。”朱由校調笑着站了起來,走到了容妃的背後,衝着鏡子裡的容妃說。容妃的心思朱由校當然的知道,但皇后這個位置,肯定不會再折騰了,倒不是朱由校不重視容妃,只是感覺她那個性格並不適合當個領導而已,反不如就這樣相夫教子來的安逸。

“皇上,袁環公光報。”這時外邊的宦官回報說。

“呈上來,”朱由校拿過了光報一看,朝鮮已經全部投降了,這可是好事啊,雖然不知道光海君和仁宗兩位是如何‘共事一主’的,但有了這第一步的投降,建奴將其作爲糧食基地對待就完全成爲了可能。再看則是經過了半個月時間的招募,三萬親軍水師已然成立,目前正在訓練之中。而六千錦衣衛也都配上了燧發槍,正積極的訓練之中。

看完了,“請孫老師進宮一趟。”

乾清宮,“孫老師,如今朝鮮果然不出所料的全線投降了,孫老師如何看?”把光報給孫宗承看完之後,朱由校問。

“皇上,朝鮮之策第一步已經達成了,朝鮮現在成了建奴的兄弟之邦,無疑就是背棄了大明,屬於絕對的反叛無論到了明年之後,,以消滅大金這個敵人的名義出兵朝鮮,朝野上下應該不會有什麼反對之聲了。如果還是按照皇上制定的壓迫建奴計劃,最大的可能就是逼其遷都。進入朝鮮,那樣,這個兄弟之邦也就不存在了。”看着這個消息,等於是皇上把朝鮮推到了建奴的那一邊去了,若袁可立帶着六千錦衣衛,守着漢陽的水陸關口,憑着他們的戰鬥力,拖也能把建奴給拖死了,但皇上偏偏的要搞驅狼逐虎的戰策,利用建奴。這個戰策的利字是可見的。害處當然也是有的,朝金合併,水陸兼有,且本來可以輕鬆一點的戰爭。則要拖更長的時間。

“孫老師說的是。朕的策略的確如此。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兵力的強大,否則這些計劃反而有害。所以朕特傳旨趙率教去訓練薊鎮鐵血隊,到了春天的時候。形成戰鬥力不難。那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正是進軍遼西的大好時機。”

“皇上,遼西地型相當複雜,還須謹慎,喜峰口之戰,皇臺吉就設下了誘敵深入的戰策,不得不防啊。”遼西這裡可不是單純的大草原,有山有水,可不是河套地區那樣的草原。

“嗯,朕明白此點,不過所謂的誘敵深入,也就是看着朕的兵馬遠離了邊牆,一是地形不熟悉,二是補給困難罷了。依趙率教那謹慎的性格,中伏的可能性肯定是沒有的。地形複雜,利於奔馬不利戰車,這是肯定的,敵人肯定會放棄陣地戰而實施遊擊。但他們卻沒有想到,我軍不僅會從薊鎮發動戰爭,還有一支大同精忠隊,還會從歸化一方向東,如此,此北有大漠,南有邊牆,東有薊鎮鐵血隊,西有大同精忠隊,這大口袋就形成了。”

指着地圖,朱由校畫了一個大圈子,這一大塊正是內蒙古的地盤,這個圈子的確是大了一些。“而依着我軍的戰鬥力,只要不以追趕爲主,而以圍殲爲主,就象是三里屯一戰一樣,由薊鎮鐵血分兵二萬分別守住了陰山山脈和大興山嶺山脈及餘脈的交匯之處,比如這裡,”說着朱由校指着‘圍場’的位置說。

這裡的圍場就是指承德市最北部的木蘭圍場,是清朝專門劃出的地方用來狩獵的地方,也是華北地區通往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要道之一。

“皇上欲從歸化東征?”這倒是孫承宗沒有想到的,朱由校雖然在對河套地區動手,也成立了大同精忠隊,感覺就怪怪的,因爲河套問題解決之後,大同的邊牆就失去了作用,似乎成了擺設。那時練大同精忠隊,應該是奔赴歸化之地的把守衛的地點向北轉移的。但現在看來皇上,訓練大同精忠隊,卻是準備着對邊牆以北動手了。

“是的,孫老師你看,北方的遊牧民族,永遠是中原地區的大患,無論是何朝何代,在國家強盛之時,尚不覺得他們的威脅,有時甚至認爲是癬疥之癢,但一旦國力衰弱了,那時就是他們南下侵擾之時。如此反反覆覆,中原的發展就形成了一個怪圈,當國力達到鼎盛之時,北方的遊牧民族紛紛表示臣服,而一旦國力衰弱,則北方就會不斷的出現寇邊,不斷的衝擊之下,讓中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防衛之上,進而使得國內民生凋零,民亂從生,進而進入了末世,就如我們大明前一段時期一樣,內憂外困,徹底的失去了中興之機。所以必須徹底的解決。”

這是中國發展永遠的痛,如同一個大循環一樣,不斷的轉着圈圈,使得中原不斷的改朝換代,而其中最受折磨的當然就是百姓了。他們不在乎誰來當他們的皇上,但每次的更替,無疑就是他們遭受磨難之時。既然來到了大明,這種歷史該結束了。

“皇上之議老臣在河套之時就已經看到了,想在得到長治久安,必須把大明這個毒瘤給摘除,皇上欲採用何種方法?”

“方法倒是簡單,要麼象唐太宗對付突厥一樣,讓這個民族徹底的滅絕;要麼,徹底的來個內遷,打亂了他們,讓其從遊牧變成了農耕,就象朕在河套那裡實施的一樣。現在河套地區只要再有明年一年的征戰,估計就會趨於平穩,但這種平穩只是一種假象,就象明初之時,大明牢牢的控制着河套,百年之後,仍然被遊牧民族,慢慢的把這地方又佔了過去。現在河套地區的這些遊牧民族也是紛紛的西遷、北移、東走,他們這是在等待,等待着下一次捲土重來的機會。所以,必須在現在兵力強盛之際,將起徹底的解決,方是一勞永逸之策,而不是把這個災禍遺留給子孫後代。所以朕欲令大同鐵血隊東征,先把歸化以東、陰山以北、燕山以西的這塊地方清空了再說。徹底的打破北方遊牧時順時叛,對我中原的侵擾,只有如此,大明方能久安。”

成立了大同精忠隊,當然不是用來看的,河套地區西自甘肅衛,北至黃河,有閻應元親征,整個河套被攪了一個天翻地覆,遊牧民族不絕的躲避、遊擊着,哪裡還有閒心情去冠邊?所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幾鎮就已經失去了作用,而新成立的大同精忠隊,就會失去作用,明年開春,只要配備上了神弩之類的兵器,就已經有了野外對抗、屠滅遊牧民族軍隊的實力,那時再不出兵,等到何時?

“皇上,從歸化開始的東征,的確可以打擊蒙古的殘餘勢力,特別是三里屯一戰,俘虜了遼西地區的八萬精兵,也着實是一個好時機,這個時機恐怕也會讓建奴抓住,吞併了那裡。”

“如今遼東正是大雪紛飛的季節,僅僅是路上的積雪,就可以阻擋住了建奴的出行。而到了春暖花開草長蔦飛的春天,那時他們想出兵,也要問問薊鎮鐵血隊願不願意了。”薊鎮鐵血隊現在正在進行着‘冬訓’,三個月的訓練時間,而且他們又比淨軍的基礎強的多,估計戰鬥力一定會更強的。到時候應該會有驚喜吧。

“明年出征的將領皇欲用哪位?”

“薊鎮鐵血隊,朕欲用趙率教爲帥,他對哪裡相對熟悉一些,而且爲人精細,不會輕敵冒進,中了敵人的埋伏。歸化兵朕欲讓何可綱爲帥,經過了此次西征歸化,何可綱更熟悉戰術上的應用,對於草原上的戰法更是熟悉。孫老師認爲呢?”

對於任用將領,的確是個問題,將才不少,但帥才太少了,倒是盧象升、秦良玉比較合適,但打完了亂民之後,他們也是各有安排。

“皇上的安排甚善,趙率教雖無勇猛,但勝在了沉穩,任總兵以來,也是多有進益,此戰乃以力克勝,只須穩紮穩打,即可成功。而何可綱則優在面面俱到,從小做起,雙經西征的洗禮,想來也是不錯的。但爲何皇上沒有考慮秦良玉與盧象升呢?”

“這兩人另有用處,盧象升會在明年隨同朕再次西征,而秦夫人則要開始朕的越南之策,那裡是白杆力最適合的地方。現在秦夫人正在領兵訓練叢林作戰,待明年有了成果之時,朕會派其出征的。”

越南是個惡夢一樣的地方,那裡婦女小孩一想上,這真讓人受不了,特別是那叢林地帶,更讓他們佔了天時地利的條件。連天朝和米國,在那裡雖然大勝,但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選擇了適合山地戰、叢林戰的白桿兵,把自己知道的少的可憐的知識編成了一個小冊子,準備交給了就要從陝西回來的秦良玉,讓他們遠去雲南那裡找地方訓練去吧。

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199章 大儒願歸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21章 大明驛站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778章 紅顏薄命第60章 青州攻略第442章 環保精神第11章 太子薨了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305章 大同將集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799章 助奴運兵第395章 應天夜行第229章 黃粱之伏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812章 進退兩難第440章 不留後患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32章 與民爭利第107章 國公怒火第438章 再見張嫣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56章 皇家傢俱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215章 河套投資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17章 賑災義賣1第579章 港口血戰第268章 遼東風雲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710章 憲鬥有淚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297章 何爲大捷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263章 大破蒙軍3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412章 營寨之設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452章 千里急行第34章 親力而爲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188章 兩臣勸帝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19章 抄家收穫第179章 驛站修路第783章 知女莫過母第745章 遼河淺了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259章 君臣失和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530章 親兵之威第94章 水井抗旱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163章 宮廷政變8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36章 酒店建設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320章 凌丹憨現第740章 宦官東進第669章 恩養漢人第31章 五金零件第190章 說服老臣1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289章 錦衣屠奴4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32章 與民爭利第25章 晚宴試金1
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199章 大儒願歸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21章 大明驛站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778章 紅顏薄命第60章 青州攻略第442章 環保精神第11章 太子薨了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305章 大同將集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799章 助奴運兵第395章 應天夜行第229章 黃粱之伏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812章 進退兩難第440章 不留後患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32章 與民爭利第107章 國公怒火第438章 再見張嫣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56章 皇家傢俱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215章 河套投資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17章 賑災義賣1第579章 港口血戰第268章 遼東風雲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710章 憲鬥有淚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297章 何爲大捷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263章 大破蒙軍3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412章 營寨之設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452章 千里急行第34章 親力而爲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188章 兩臣勸帝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19章 抄家收穫第179章 驛站修路第783章 知女莫過母第745章 遼河淺了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259章 君臣失和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530章 親兵之威第94章 水井抗旱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163章 宮廷政變8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36章 酒店建設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320章 凌丹憨現第740章 宦官東進第669章 恩養漢人第31章 五金零件第190章 說服老臣1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289章 錦衣屠奴4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32章 與民爭利第25章 晚宴試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