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交還遼餉

這樣死皮賴臉的無賴打法,完全拋棄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尊嚴,但對付建奴,卻是口口到肉,次次見骨,憑着建奴那二百露頭的牛錄,能經得住幾次折騰?一擊必中抽身而退再行伺機,別說是建奴了,誰遇見誰頭疼,比毛文龍那點小兒科,強了無數倍。

所以錦州的失守,皇上根本也是漠視的,只是守住了山海關一線而已。看來這就是皇上對遼東的基本戰策了,建奴這架戰車如果再不尋求‘出路’的話,在這場龍虎鬥中,註定是要敗的。

這是寧遠衆將分析的結果,因爲負責來給他們聯繫招降事宜的莽古爾泰已經改道南下蓋州,所以那十日之限又延長了。

吳襄回來了,當然是和祖大壽他們先談了皇上的蒙古大捷,這可是第一手的消息,沒有任何傳媒的傳染、加工。聽的祖大壽等也是感同身受,大嘆皇上的戰鬥力是越來越強了,如此下去蒙古戰略肯定會越來越順。因爲兵是越打越強的,老兵和新兵的差距有多大,是每個人都知道的。

當吳襄把皇上最後的好自爲之四之說完,衆遼將已經驚的是冷汗直流了。特別是從山海關那邊回來的祖大樂,聽到皇上的軍隊以一二包圍了兩萬多蒙古大軍後,硬逼着蒙古人不戰而降,就不由的打了一連串的冷顫。因爲他想到了山海關,那時的錦衣衛可是控制了四個城門的,與包圍何異?如果那時候真有什麼兵變之類的,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皇上這是在給遼將留個機會,也是在給自己留個機會或者說是藉口,如果還依重遼將守疆衛土,還好說一些,但他連那已經到手的蓋州都放棄了,又怎麼會在意他們去守衛錦州、寧遠呢?這樣的情況讓衆遼將真的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了。

最後,祖大壽無奈的說:“諸位。如今的形式,皇上只會越來越強,其才智高絕,利用木匠的特長,創造出了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武器,更剋制住了那衝車。所帶之兵也在不斷的戰鬥中成長,這樣的戰力。只會越打越強。而現在不難看出,在對金之戰中,皇上也是着重人口和物質的爭奪,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袁可立利用其遠洋能力,就這樣不斷的找尋突破口。一擊而走,這種倭寇式的戰法對於沒有水師的大金卻是致命的威脅,兩次大捷均在三江口附近,假設有一天,袁可立沿江而上,大金如何?而若要發展、建立水師,那也非一朝一日之功。無論是財和人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在這場明金之戰中,某看不出結果,但傾向於明皇,扼住了出海口,對於不事或者說不善生產經濟的大金,更是與周邊交惡的,能有什麼法子能夠解決?如今降了大金故然是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但若建奴垮了。吾等又將如何?”

一席話說完,遼將們沒有多大的反駁,他們是漢八旗的漢奸是不錯,但分析能力還是有的,否則的話押寶也不能押的如此之準。現在他們又將面對着一次押寶,雖然沒有人喜歡牆頭草,但正是因爲立於牆頭。讓他們看的稍稍的遠了一些,所以只有牆頭的草在歷代的改草換代中挺立不倒,那些在牆下邊的,卻只能等死。

最終遼將們妥協了。如此下去,兩邊不討好不說,現在就要面臨着大金的圍城。現在遼將的力量比起遼餉事發前更是不如了。一旦大戰,那將很難抗敵。

由祖大壽負責起草了一份請罪書,準備好了五百萬兩銀子,向皇上表達自己的錯誤。表示願意洗心革面,從此再不想什麼遼餉之事,一心爲國守邊。

陝西,盧象升和秦良玉的人馬辭別了皇上,每日的行軍速度都很快,五日就趕到了陝西府谷,這裡的確有點戰亂的感覺了,看着無論是田地還是建築物,均受到了大小不一的破壞。有點千里無雞鳴、河水縈帶羣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羣的戰後感覺。

盧象升倒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淒涼的景象,但秦良玉卻早已司空見慣了,只要是流民四起的地方,哪裡不是一副人間末世。破壞總比建設要容易的多。

看着到處的殘牆斷壁,盧象升就是不明白,你無論是造反也好,草寇也罷,毀了房子作甚?難道這些房子和你們都有仇嗎?項羽在入關後竟然燒了阿房宮,那是多少人的心血啊!現在這滿目的蕭條景象,真讓人心酸。這些房子可都是花錢蓋的,以後老百姓們回來,還要重新的花錢蓋,這些‘匪徒’!

見過了這次的‘剿匪總指揮’武之望,也瞭解了一下如今的情況。見到了秦良玉,武之望很高興,人的名樹的影,秦良玉的戰績在那裡擺着呢。現在能過來剿匪,又是清一色的騎兵,這機動能力更是剿匪的有利條件,武之望當然的是相當的歡迎。

本來指望着老了就辭官歸田,做一個郎中,在家裡輕閒之際,也能救死扶傷,但沒想到被派了一個剿匪的差事。說實話,自己真不是當官的材料,自己真心的也對官位不是那麼的留戀。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道理武之望當然深知。指揮起來也是有板有眼,沒有絲毫的大意。

但這幫亂民太過狡猾,裡面軍隊裡的逃兵實在是太多了,深知官兵的路數手段,數次圍堵均沒有多大的效果,他們根本不跟官兵正面作戰,只是在這深山老林裡,而且還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

自己帶的這二三萬官兵還不能太過分開,一旦分開了,他們在有絕對優勢之時,就會設圈套打埋伏等,衝上來反把官兵吃掉。這樣的事也不是發生一回兩回了。

沒辦法,自己只能控制住幾條進入關中的山谷,也率主力一點點的搜索。一是兵力二是心力,玩這種捉迷藏的確是捉襟見肘力不從心。

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98章 亂點中醫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49章 皇莊改制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593章 長街送行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560章 左公平反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694章 血腥報復第634章 逃出生天第40章 衆無名白第24章 八千淨軍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613章 文龍之害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418章 又見百姓第279章 陣地佈置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745章 遼河淺了第445章 雲崗石窟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98章 亂點中醫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118章 收何可綱第226章 座駕將成第356空中飛人第646章 建奴撤兵第18章 賑災義賣2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226章 座駕將成第817章 不嘬死不會死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233章 大明留聲第372章 新政通過第133章 礦權所有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611章 毛帥來了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212章 淨軍出征第369章 燧發槍現第442章 環保精神第825章 三族會盟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551章 抓捕鰲拜第19章 抄家收穫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102章 制望遠鏡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18章 賑災義賣2第679章 此爲何意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648章 建奴炮陣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29章 玻璃課堂第123章 求極之始第292章 錦衣屠奴7第113章 御宴心態第428章 亂石之中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523章 大明軍校第112章 羣候聚會第12章 準備造紙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96章 信王選秀第223章 總督府前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宮廷政變3
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98章 亂點中醫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49章 皇莊改制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593章 長街送行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560章 左公平反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694章 血腥報復第634章 逃出生天第40章 衆無名白第24章 八千淨軍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613章 文龍之害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418章 又見百姓第279章 陣地佈置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745章 遼河淺了第445章 雲崗石窟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98章 亂點中醫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118章 收何可綱第226章 座駕將成第356空中飛人第646章 建奴撤兵第18章 賑災義賣2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226章 座駕將成第817章 不嘬死不會死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233章 大明留聲第372章 新政通過第133章 礦權所有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611章 毛帥來了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212章 淨軍出征第369章 燧發槍現第442章 環保精神第825章 三族會盟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551章 抓捕鰲拜第19章 抄家收穫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102章 制望遠鏡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18章 賑災義賣2第679章 此爲何意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648章 建奴炮陣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29章 玻璃課堂第123章 求極之始第292章 錦衣屠奴7第113章 御宴心態第428章 亂石之中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523章 大明軍校第112章 羣候聚會第12章 準備造紙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96章 信王選秀第223章 總督府前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宮廷政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