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寧遠矛盾

阿敏可是報着有利用價值來的,夢想着搞不好明皇這邊應該用他來接着遷制大金,但萬沒想到,到了北京,先是對自己仔細的檢查一番,就開始動刑,把自己的牙全部給拔了。然後就扔進了這個缸裡,每天受着京城人仕的侮辱,起先被罵急了,他還回回嘴,但現在哪裡還有那心情,天天下午就是給他灌那苦東西,讓他維持着,阿敏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能有如此憋屈的一天。

而朝廷把喜報一張貼出來,北京城很快就轟動了,皇上又打勝仗了!這是多麼的讓人興奮。這下北京城又有蒙古奴賣了。於是大家都歡呼着這絕好的消息。

這一下,侵吞遼餉的官員們,再也坐不住了,官員懂得比百姓是多了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相對也強了些,早早的就把蒙古歸化部的情報收集了一些,總共就有十萬多的戰兵,上次幾次大戰,已經摺了三四萬了,這次又被擒了二萬,看來,皇上平定歸化也就是時間早晚而已。南苑那邊的錦衣衛不斷的走出去,不是去遼東,就是去山西邊牆外。皇上的力量是在不斷的加強,這兵是越打越精;而蒙古的力量是越打越少,此消彼長的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就是說皇上定的三個月的時間,這一目的算是達到了。皇上每做一件事,雖然莽撞幼稚一些,但每每都是出人意表,最後還是讓他做成了。遼餉這事,還需要再等着皇上班師回朝再處理嗎?那時候的主動權可不一定會在自己手裡啊。

捷報的傳遞是很快的,第三天,七月十五日,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節日,既是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這一天老百姓們都是比較忙碌的,因爲信的多了。實在不知道該信誰的好了。

寧遠的情況也和這個節日一樣,不知道該往哪頭去了。接到了兵部的塘報,得知了皇上大捷的消息,擒獲二萬人,按着皇上的前例。那肯定又是拍賣了。這個應該是錯不了的。,一萬多人打跑了二十萬,擒二萬多少人,寧遠的衆人都不知道皇上這邊是怎麼擒的。這也太讓人匪夷所思了。但戰鬥力之強。可見一斑,這都不得不讓衆遼將仔細的考慮考慮。

更恐怖的是皇上那撈錢的能力,別的皇上搞個親征,那是勞民傷財,窮兵黷武。花費國庫多少多少銀子,浪費了多少民力。但這個皇上太奇葩了,後勤保障直接交給了商人,沒有朝廷、民夫的事,還把俘虜割成了宦官,明目張膽的拉回京城拍賣,有人反對,皇上理直氣壯的說是爲了保護漢族血統的純正才宮刑的,而賣人大明的教坊司一直都是。

滿朝文武竟然無法制約他。因爲什麼?有錢、有兵、有威望,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哪裡有人敢說什麼?現在雖然在岱海,但這遙控指揮的能力從上次滿北京城打漢奸就可見一斑了。有錢就有兵、有裝備,這樣的皇上纔是最可怕的。

要是放在以往,僅僅是爲遼東建言的大臣們就能逼着皇上收回成命。一句國庫沒錢。遼東那邊如果兵變了怎麼辦,就能把皇上制的死死的,再不行就搬出一些大義的話來,但大臣們對這奇葩皇帝實在是沒辦法了。國庫沒錢他有錢。遼東兵變他派兵,這讓大臣們還能怎麼說?再說他就貼黑名單。縱容着百姓去圍堵大臣,這樣的奇葩皇上誰遇上了不頭疼?

現在遼東的形式更加的複雜化了,因爲大金的信使也到了,倒是沒再提阿敏的事,估計建州那國也是已經知道了阿敏在京城的遭遇了。但下了最後通牒,若十日不降,大兵將至。這纔是讓衆遼將們不知如何是好的原因。

現在遼餉斷了,自己就成了阻擋在明朝和建奴之前的屏障,想入關內的可能性基本是零,山海關就不會讓自己過去。而再想着從明朝這邊要些援兵、物質的可能性也不大了。那剩下的就只有投降或者抵抗了,這一下真的把遼將們架在了火上烤了。

降?有皇上的戰力不斷的體現着,而且隨着錦着衛的不斷‘出師’,皇上的本錢也是越來越厚。眼前的局勢看只要平定了蒙古和陝西的內亂,皇上極有可能就揮師東進。那時候自己就要面對着皇上的怒火,李永芳進了北京就裝缸裡了,沒有一個人給他審一審定個罪什麼的,就這樣掛個漢奸的牌子種在了前門。皇上對於漢奸、賣國賊沒有商量的餘地。

抗?沒有大明的支援,錦州、寧遠這樣的大城鎮能抗一陣子,但軍堡也守不住啊,建奴那邊拿手的就是打野戰,若你不出來打,他也不攻,專搞土木工程,圍着你挖了個大壕溝,讓你交通斷絕,突圍都沒辦法突圍。即便是錦州、寧遠在沒有大明的支持下,沒有後勤保障,也沒辦法抵抗啊!

這就是遼將們進退兩難的難題,當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自有因果,自釀的酒只能自己喝。遼將們在一籌莫展之際,袁可立可是正擦拳磨掌,準備動手了。

三千錦衣衛挺進到山海關之時,袁可立興奮的表達了歡迎儀式,三千錦衣衛會水的不多,那沒辦法,只能是讓原三千錦衣衛訓訓這些新兵蛋子了。

而此時的袁可立也接到了毛文龍發來的情報,對蓋州、連雲島關(注不是島嶼,是連着陸地的)的兵力部署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只等着這幫錦衣衛能上船下海了,就是動手之時。

因爲船舶還在建造之中,自己的船隻夠運三千人的,暫時是借了毛文龍那邊的十艘運兵船。皇上所說的水泥船,造是造出來了,相當的平穩、堅固耐用,但有一條,太重了,風帆還是人力推動的都挺費力,那速度慢的不比步行快多少,並不適合遠航。倒是等打下了連雲島,放在那邊扔碼頭上當堡壘用,挺合適的。一旦建奴勢大,抵抗不住,就上船待着,船上邊把阻擊弩一架,讓建奴看着乾着急,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接到了朝廷的塘報,知道了皇上打了一個大勝仗,老袁也是打心眼裡高興,自古以來,哪一個英明神武的帝王不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一代英主就應該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抵禦外侮。

現在大明的周邊是一點都不安生,蒙古的林丹可汗更是囂張,用其戰力,打了明朝幾個耳光,幾仗下來贏得了“虜中名王,尤稱桀驁”的稱號,逼着明朝和其互市。大明也當然的硬着頭皮接受了。

連老奴酋他都不放在眼裡,遣使至後金,狂稱“統四十萬衆蒙古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問水濱三萬人滿洲國主”。結果兩家就幹了起來。大明採用了“以西虜制東夷”的策略,林丹汗更向明廷提出“助明朝、邀封賞”。明朝則每年給林丹汗的賞銀先爲四千兩,後增至四萬兩,再增至四萬兩,今年估計又要加碼了。

如今皇上打了已經給林丹可汗朝貢的土默特,估計林丹也不會善罷甘休,兩位年輕的君王,到底誰勝誰負?袁可立當然看好更加年輕的朱由校。看着身邊的兒子袁枚,這是皇上專門爲了讓自己培育接班人,而專門的讓帶在身邊的。大明的中興不能僅僅指望皇上一人,還應該有自己的一羣忠心能幹的大臣纔是。自己都到了晚年,沒想到還能有些機會搏個大捷,今生不悔矣!

七月十六日,岱海,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朱由校給秦良玉和盧象升搞了一個簡單的送行儀式,兩軍如今鳥槍換炮,成了大明帝國的騎兵,心態是相當的好。說了一些忠君報國的話語,依依惜別,戀戀不捨的踏上了征程。

而朱由校則留在岱海不斷的盯着幾支軍隊的訓練,如今的快速反應隊已經瘦身不少了,滿桂接到的任務也是一絲不苟的執行着,但凡有第三次不聽命令偷懶的,立刻清除,一點情面沒有。許多的人都黯然的離開了軍隊。

不過朱由校沒有讓他們失去了軍隊再失去收入的機會,從此搞什麼落草爲寇的勾當。如今負責水泥和地板磚生產的張經全已經被朱由校調到了大同,在哪裡設一個水泥作坊,本來以爲大同沒有河,但一查找,還真有條御河,就在大同的附近,就靠着河邊再建一水泥作坊,這裡要煤有煤,要石頭有石頭,真好合適,而這些被清除的人員,就到哪裡幹份粗活,賺的錢不差於軍餉,也能養家餬口。

另外也讓如衛生等作坊也過來了,下一步陝西那邊平靜了,打開了絲綢之路,西亞的生意還得照做,先把各個作坊開過來也沒壞處。既可以賺錢養兵養國,發展皇家產業,又可以提供就業機會,把閒散的什麼地痞流氓黑社會等人也招收進來,使社會安定團結。而絲綢之路對中國的貢獻力量也是相當大的,河套地區很大,這裡不僅僅有歸化,還有鄂爾多斯部落等。打是一方面建起來又是一方面,大西北的開發主要的還得靠絲綢之路。(。

第107章 國公怒火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227章 血洗草原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113章 御宴心態第416章 試試火槍第174章 清談誤國第309章 草原會戰4第322章 奇襲連雲第14章 滅口客氏2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58章 制羽絨服第235章 移動射擊第660章 唯纔是舉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51章 白銅大錢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491章 官復原職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700章 二條計策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241襄陽炮現1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563章 臘八節日第307章 草原會戰2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329章 建奴有炮第513章 明朝科考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730章 爭搶交卷第756章 鼠目寸光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686章 掃蕩莊子第70章 重返司禮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748章 北牆收復第566章 冰上行軍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231章 戰馬失控第356空中飛人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640章 終現陰謀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818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81章 藥店火藥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68章 夏日軍裝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19章 抄家收穫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31章 五金零件第445章 雲崗石窟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471章 薊鎮鐵血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99章 共慶大捷第43章 農場牧場第4章 災難現場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404章 緊咬不放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623章 忠義挺身
第107章 國公怒火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227章 血洗草原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113章 御宴心態第416章 試試火槍第174章 清談誤國第309章 草原會戰4第322章 奇襲連雲第14章 滅口客氏2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58章 制羽絨服第235章 移動射擊第660章 唯纔是舉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51章 白銅大錢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491章 官復原職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700章 二條計策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241襄陽炮現1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563章 臘八節日第307章 草原會戰2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329章 建奴有炮第513章 明朝科考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730章 爭搶交卷第756章 鼠目寸光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686章 掃蕩莊子第70章 重返司禮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748章 北牆收復第566章 冰上行軍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231章 戰馬失控第356空中飛人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640章 終現陰謀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818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81章 藥店火藥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68章 夏日軍裝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19章 抄家收穫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31章 五金零件第445章 雲崗石窟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471章 薊鎮鐵血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99章 共慶大捷第43章 農場牧場第4章 災難現場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404章 緊咬不放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623章 忠義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