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可立召兵

萊州登州的百姓、漁民的眼光都在關注着一件事,那就是萊登水師開始招水兵了。而且這次招的可不是一般的水師,還是天子親兵的水師。天子親軍,現在只要是通信功能稍強的地方哪裡有不知道天子親軍的到底代表着概念的,特別是萊登這個地方,萊登巡撫袁可立,率領着三千、六千天子親軍錦衣衛,三戰建奴大捷、抗朝扶正,那是何等的風光,那六千錦衣衛,就是天子親軍,那是何等的待遇?何等的威風。

親軍又豈是好進的,對於老兵那是相當難的,天應軍是用鐵和血殺出來的,大同邊兵費了那勁,個個在身上刺字,還只是個大同精忠隊,薊鎮邊兵殺退了建奴的進攻,也只是撈個,薊鎮鐵血隊。現在萊登的百姓卻有希望一下子成爲親軍,這是天恩啊。

(其實輕易成爲天子親軍的,不僅僅是這裡,天雄軍是招募的直接就成爲了天子親軍、錦衣衛的近五萬人也是招募的,白桿兵同樣也是地方武裝招募的,他們都是一步到位的成爲了天子親軍。因爲朱由校太需要力量了,但在需要的同時,更需要忠心和能力。顯然邊兵並不能夠讓其放心,因爲在朱由校的眼裡,遼東系的吳三桂、祖大壽等以及毛文龍那邊的山東三礦徒,顯然是不足信的。而西北的兵士不僅不堪一擊,被李自成等一步步的坐大,更加因爲他們的匪性,根本不得民心。所以對於邊兵這種老油子。朱由校反而是不信任的。錦衣衛、宦官雖然也是一樣,但他們卻勝在忠心,有明以來還沒有錦衣衛、宦官叛變的。如此才成就了淨軍、錦衣衛。而從地方上來的新兵,因爲是一張白紙,可塑性相當強,所以就出現了親軍對於新兵容易入,而老兵難的局面。其中更有對軍隊首領盧象升、秦良玉、袁可立的絕對信任。)

袁可立招手水師親兵的數量是三萬定額,年齡就是按照錦衣衛的標準,以船工優先。這一次招募,一網打盡了萊州、登州、威海衛、靈山衛四地。三代良家子的青年們紛紛報名。山東半島上這些沿海的漁民可是得到了一個重大利好消息。爭着把孩子送了過來,加入親軍。水勇對於體力的要求當然也是高,這一點袁可立同樣照抄了皇上的八十里長跑爲基礎。

農民、漁民的體力當然比京城的附近的人要好的多了,所以。報名的八萬多人中。竟然有近五萬人在二個半時辰之內跑完了八十里。袁可立一聽更喜,以名次爲基礎,又接合着特長。挑出了三萬名。

雖然名落孫山的人一個個的垂頭喪氣,但名額有限,袁可立許諾,這只是第一支親軍水師,還會有第二支甚至是第三支,讓大家接着強身健體,爭取下次機會。

如今的萊登水師正在拼命的造着船,水泥廠已經開設了二處,在青州也找到了數處的鐵礦、煤礦開始了挖掘,已經派人建了鍊鋼作坊。規模雖然不大,但有着強大的經濟基礎,招兵買馬加上產量也不是困難之事。水泥船的生產已經再不斷的加碼了,因爲皇上說現在的水泥本來就是初創階段,所以質量方面並不是太合格,所以冬天水泥凝固問題,就成了大事,如果用在平常的鋪路方面還不是什麼大事,但用在了海船之上,卻有了相當大的問題。所以還是先把鋼鐵的骨架給造好了,等着來年開春暖和了,再澆灌不遲。正好水泥可以用來給水師親兵們蓋營房了。

袁可立這時正在整理着奏摺,向皇上彙報成軍事宜。並把這段時間得到的消息一同報於皇上。建奴那邊倒是無須擔心,沒有水師的他們大海對於他們就是天塹。而朝鮮那邊纔是此次戰略的重點,所以現在就等着朝鮮方面的消息。光海君到底會在何時被建奴或者說仁宗所滅。(注:光海君、仁祖或者仁宗,這些都是死後封的溢號,當時不是如此稱呼的,本書爲了方便,所以如此寫,其實是極端錯誤的。)

幾支萊登水師的海船就在海邊快要結冰的時候到了,他們帶來的消息,光海君已經頂不住了建奴的攻打,正式投降。

皇宮裡的朱由校這段時間異常的輕閒,周圍的宦官幹個活也是十分的賣力氣,用有一點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覺。陪着已經挺着老大肚子的容妃,聽着留聲機裡傳來的瑤琴音樂,感受着自己的下一代,品嚐着,皇莊玻璃大棚裡生產出來的反季節瓜果,心裡着實的美。

大明的吃食的確是不少,但到了冬天,除了大白菜,基本上就沒有綠色了。有限的暖房裡種植的反季節蔬菜水果,買的可是比肉都要貴上好幾倍。今年可是大不相同了,因爲有了玻璃的出現,皇莊裡這玻璃溫室扣的倒是不少,雖然滿足不了老百姓的需要,但對於有錢人那可是供應十足的。充分把物以稀爲貴着實的演譯了一番。這個冬季,三十六個皇莊的反季節收益,足足的是皇莊十年的收益。僅黃瓜、西瓜兩項就讓朱由校掙了一個盆滿盂滿。

容妃在穿衣鏡前,照着自己的那變形的身材,驕傲的撫摸着肚子,對皇上說:“皇上喜歡是個龍子呢還是龍女。”

“朕無所謂男女,都喜歡,相比較而言,對女兒更喜歡一些,”朱由校啃了一口黃瓜說,這話說的基本上就是初爲人父的話了,雖然前任生了四個、胎死腹中一個。

“臣妾還是喜歡皇子多一些,那樣,皇上的江山社稷就會更加的穩固。”容妃想的是不錯,如果誕下一位龍子,雖然不能算是嫡長子,這個長子的身份可是定下來了。就算是皇上不給自己皇后的位置,進可以爲太子,退可以封王,自己也足可以母憑子貴了。而幾次試探想要封后,皇上均沒有獲准,這讓他已經有所失望了。)

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339章 同樂開業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386章 城外包圍第451章 建奴異動第810章 可憐的命中率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93章 信王祭母第100章 名傳青州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382章 值得一提第67章 送行應升第554章 夾牆之內第463章 明金接招第85章 大明銀行第514章 官員實習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95章 川貴總督第634章 逃出生天第24章 八千淨軍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573章 軍事制度第52章 鑄幣權回第70章 重返司禮第408章 雲與泥比第391章 峽谷鬥智第21章 大明驛站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798章 大明氣節第114章 京源糕點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586章 百姓談雷第418章 又見百姓第659章 大勝之後第125章 留聲機現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2章 再臨死亡第522章 理論大儒第688章 欲擒故縱第60章 青州攻略第57章 東廠情報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688章 欲擒故縱第138章 散朝以後第252章 大同休整第231章 戰馬失控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563章 臘八節日第454章 總體佈局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313章 草原會戰8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617章 漢奸免進第53章 巾幗英雄第32章 與民爭利第286章 錦衣屠奴1第813章 上帝與我們同在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251章 商人逐利第45章 揮刀問情第62章 內廠成立第821章 相互宮刑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757章 普富消費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227章 血洗草原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548章 好大手筆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559章 被發現了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617章 漢奸免進第713章 親軍體系第108章 合法採礦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16章 造衛生紙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477章 大明硬幣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679章 此爲何意第535章 困鎖蛟龍
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339章 同樂開業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386章 城外包圍第451章 建奴異動第810章 可憐的命中率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93章 信王祭母第100章 名傳青州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382章 值得一提第67章 送行應升第554章 夾牆之內第463章 明金接招第85章 大明銀行第514章 官員實習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95章 川貴總督第634章 逃出生天第24章 八千淨軍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573章 軍事制度第52章 鑄幣權回第70章 重返司禮第408章 雲與泥比第391章 峽谷鬥智第21章 大明驛站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798章 大明氣節第114章 京源糕點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586章 百姓談雷第418章 又見百姓第659章 大勝之後第125章 留聲機現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2章 再臨死亡第522章 理論大儒第688章 欲擒故縱第60章 青州攻略第57章 東廠情報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688章 欲擒故縱第138章 散朝以後第252章 大同休整第231章 戰馬失控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563章 臘八節日第454章 總體佈局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313章 草原會戰8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617章 漢奸免進第53章 巾幗英雄第32章 與民爭利第286章 錦衣屠奴1第813章 上帝與我們同在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251章 商人逐利第45章 揮刀問情第62章 內廠成立第821章 相互宮刑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757章 普富消費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227章 血洗草原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548章 好大手筆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559章 被發現了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617章 漢奸免進第713章 親軍體系第108章 合法採礦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16章 造衛生紙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477章 大明硬幣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679章 此爲何意第535章 困鎖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