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巧治大臣

而針對滿朝文武的瞎起鬨,朱由校當然明白所爲何事,利益的相同點,讓他們和遼東諸將有了共同的目標,所以才使得他們不顧什麼國家利益、民心所向等等,爲的就是趁此良機讓自己收回承命,恢復遼餉。其心當誅!這樣的臣子自己還真不敢用,也用不起啊,哪裡有遼餉那樣的數額讓他們年年去貪污?

想想這些人如此的不要臉皮,那就再給他們加點碼吧。傳旨給魏忠賢,但凡有提議恢復遼餉者,在其立於前門的效忠書之後,註明其提議恢復遼餉。讓田爾耕和劉志選都動起來,把漢奸賣國賊的言論倒向做足了,讓他們誰提議恢復遼餉,誰被百姓罵去,有個過激一點的行爲,讓田爾耕他們也收着點,任由百姓鬧。朱由校倒要看看,人至賤則無敵的他們,在面對整個大明百姓的指責之時,又將如何個無敵法。

不把他們弄老實了,這大明就永遠不安生,讓魏忠賢逼着他們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自己再寫一份文字性的東西,表明態度立場,再給他掛後面備註。

而對田爾耕所言的京城百姓人心惶惶之事,倒是讓朱由校認真起來,民心的向背是明末最爲關鍵、重要的事情。什麼天災、外敵等矛盾,如果百姓們都心向大明,那都是不足爲道的,一億半的大明百姓完全可以蕩平一切困難。但就是沒有人注意這些社會基石的感受,把他們拉過來。

朱由校對於此點相當的在乎。從搞義賣、送壓水井、撤銷遼餉,直到免捐稅。就不斷的想着讓百姓們給自己加分,把他們拉攏到自己的身邊。這次民心惶恐不安,當然也要當作大事來辦了。

他決定讓田爾耕做一份給全國百姓的公告書,大體就是告之他們遼東之事,從以前的188衛的淪陷,到如今山海關以東的這幾個軍堡丟失。而只需要要固守住山海關和薊門一線,從東面建奴是沒辦法入關的。而自己已經派了上萬錦衣衛和一千淨軍去固守,所以讓全國的百姓不必要擔心。

而皇上現在在蒙古草原。正在收復失地,一旦打完了蒙古,就會開始對建奴實施清剿,大明的人口有一億半,而建奴的人口只有區區二百萬,就算加上那些投降的漢奸,也不足五百萬。大明三十個人打一個人。也能把他打趴下了。重要的是團結起來,在皇上的帶領之下,直搗黃龍,徹底的消滅他們。

現在皇上在撤銷遼餉之後,爲了讓百姓免受稅收之苦,又免了各種捐稅。也一起公告了,讓百姓慢慢的過上富足安穩的生活。

大體意思寫完了,以後就是田爾耕如何組織語言了,總之就是借這個機會安天下百姓的心,讓他們不要害怕。好好過日子就行。

這一天斷斷續續傳來的消息終於處理完了,朱由校伸了個懶腰。走出了主帳,打算游泳。看着湖面上不斷穿行的水筏,那是用來捕魚的,由蒙古人扔掉的盾牌等木器改造的,現在的樹木還是挺多的,又因爲帶着許多戰車修理工,所以木工比較多,造這些東西比較簡單。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片湖域的水產豐富,吃得淨軍倒是讚不絕口。

現在絕大多數的淨軍、錦衣衛都不會水,弄得朱由校大嘆不已,依着他的想法,在這靠着大湖的地方打陣地戰,不把湖用上,那真是一大損失。利用湖水的天然阻隔,利用歸化城方不會水的特點,形成一塊安全地。以及阻擊弩那千米的射距,簡直就是天賜良機。但這條因爲淨軍絕大多數不會水,而不得不放棄絕大部分建水軍的計劃。

六月二十七日,京城,前門外,貼出了錦衣衛的一份公告,公告上的內容一是宣佈了皇上的蒙古大勝,收復內套地區指日可待;二皇上撤銷遼餉,不再以全國之力去供給一地,免去百姓負擔;三是皇上以宮中金花銀替百姓認捐、農稅,任何人等不準再行收取農稅、小商小販的稅收,如有違抗,視爲欺君之罪必嚴懲;四是遼東之失在皇上意料之中,已經派天子親軍錦衣衛萬人前去守山海關了,確保山海關不失,建奴無法入關內半步;五是建奴並不可怕,以前只是大明的一些奴才而已,機緣巧合之上發展了起來,佔了遼東188衛,本身並沒什麼本事,不是什麼三頭六臂,也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的普通人,白桿兵就可以打敗他們,皇上更可以消滅他們,皇上北定河套之後,將再行親征收復遼東地區,徹底滅了建奴及漢奸;六是大明有一億半人口,是泱泱大國,只因不團結、有爲了自身的利益一小部分漢奸走狗,比如山西八家晉商和遼東投降建奴的一些將士,如李永芳爲第一個明朝邊將投降努爾哈赤者,這些人是爲大明所有的漢族所不恥的,漢奸不僅以前有,以後也會有。但在大明偉大英明的聖天子的帶領之下,君、官、軍、民等同心同德,怎麼任由一個小部落的欺侮。

公告書不僅前門一處,每處城門均有張貼,而且通過驛站系統分發向全國各地。此公告一經貼出,引起的轟動效應那可是一時無兩的。

公告上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遼餉和稅捐之事了。撤銷遼餉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就是免徵農稅也是有所耳聞,但這也太快了吧。就這樣一字通告,以後大家就不用再去納捐納稅了,這幸福來的也太快了吧?!百姓們看了之後是陣陣歡呼,從此從田裡刨的食再也不用上交了,全是自己的。這是京城,等傳到一些主動放棄耕地,爲的就是實在受不了那捐稅折磨的流民,肯定會在第一時間跑回家中種地去了。

而那個讓百姓談虎色變的建奴,原來只有二百萬人口,我們大明是他們的七十五倍,就算是加上了漢奸,我們大明也是他們的三十倍。這樣的比例讓百姓們鬆了一口氣。而且白桿兵的事蹟他們也是聽說過的,這樣一看,建奴這個昔日大明的奴才,也沒有什麼好怕的。

昨日,因遼東失了幾個軍堡而引起的恐慌也漸漸的平息了許多。

而前門外的另一事,卻讓一些別有用心的大臣們,更加的心慌了,紛紛的在下午時分,找到了魏忠賢。

因爲皇上的聖旨,魏忠賢把昨日朝會上,積極建議恢復遼餉的官員名單列了出來,並附在了他們的效忠書之後。這一下,趕過來看公告的人,很快就發現了這個新鮮事。

皇上這邊撤遼餉,遼將們就丟軍堡,然後大臣們就提議恢復遼餉,稍微有點政治常識的人,也能看出這裡面的貓膩。那公告上可是剛剛貼出來第一個投降建奴的遼將李永芳,那是漢奸,是大明的敵人,而遼東軍堡失了那麼多,那些遼將也同樣是漢奸、賣國賊。而大臣們卻爲了這些漢奸服務,那他們算什麼?

於是,凡是看的人、講的人、聽的人,對這些名單在的大臣是左罵右罵。放在平日裡,敢當街辱罵朝廷官員,錦衣衛、順天府差役早就把人給法辦了。但今天,旁邊的錦衣衛都成了聾子,任你們怎麼罵,也不理會。

這樣一來,很快在這四九城,罵聲就傳了個遍。一些大臣的家僕豪奴們還因此打了人,但很快被順天府、錦衣衛抓了起來。

田爾耕什麼樣的人?那揣摩個聖意是一揣一個準,皇上要撤銷遼餉,你們不讓撤,那就讓你們自己好好享受一下吧。有了皇上的授意,那還不可勁的折騰一下那些平時就和自己不對付的文臣們嗎?

到下午之時,那些大臣們都發現了事態的嚴重,這一上午的時間已經有人往自己家門前扔大糞了,長此以往,這還了得?自己怎麼在這北京城混下去,這可是一句又一句的漢奸、賣國賊罵着,順天府、錦衣衛都不管,而自己的家奴一動手,他們卻管上了。這拉偏架拉的是如此的明顯,更加助長了那些刁民的氣焰,更加的肆無忌憚。如此下去,可真沒辦法呆在京裡了。

這以往,無論是順天府還是錦衣衛,見了自己雖說不象老鼠見貓似的,但態度還是比較謙虛的,現在可好,一個個避而不見。田爾耕沒什麼好說的,只能死挺挺的跟着皇上混下去,換個皇上就是他的死期。而劉志選,自從得了上次礦山之爭的好處之後,那個橫勁就別提了,一副我是帝黨我怕誰的樣子。

魏忠賢見他們的時候也挺客氣,這事根不在他這裡,他就皇上一奴才,他能怎麼樣?但含蓄的告訴這些官員,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謹言慎行。如果處理不好,後果如何真的不好說。

一聽後果不好說,這些大臣們真是玲瓏之人,醬從哪裡鹹、醋打哪裡酸,當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們把遼東失地的事歸結到撤銷遼餉之上,要求恢復遼餉。而皇上就把遼將叛國之事拿了出來,把他們的政治主張公諸於世,雖然沒指明他們的漢奸,但這和指明瞭有什麼區別。這一下引起了這麼大的民憤,完全就是皇上在幕後推動的。

第666章 空城之計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463章 明金接招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29章 玻璃課堂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275章 免稅開始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346章 冰河新城第609章 孫老論謀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428章 亂石之中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694章 血腥報復第741章 海選過八關第809章 就是打不透第778章 紅顏薄命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476章 憲鬥之計第316章 岱海苦訓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205章 張嫣從商第295章 錦衣屠奴10第561章 直指閹黨第770章 老魏請罪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282章 邊兵西征第615章 糧草功略第297章 何爲大捷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75章 大明求極第115章 銀行水泥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209章 朝臣認慫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198章 雙耳之失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482章 水師親軍第527章 韃靼之計第381章 大兵壓境第405章 賴皮反擊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620章 防禦特徵第33章 割股療親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803章 大明關稅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83章 合法權益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241襄陽炮現1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489章 義務教育第316章 岱海苦訓第56章 皇家傢俱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655章 臺吉傻了第83章 合法權益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642章 架架大鷹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54章 天子親軍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756章 鼠目寸光第32章 與民爭利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549章 一己之私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674章 主奴易位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65章 勝利油田第12章 準備造紙第452章 千里急行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746章 一箭雙鵰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64章 天軍罷訓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728章 殿試製度
第666章 空城之計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463章 明金接招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29章 玻璃課堂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275章 免稅開始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346章 冰河新城第609章 孫老論謀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428章 亂石之中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694章 血腥報復第741章 海選過八關第809章 就是打不透第778章 紅顏薄命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476章 憲鬥之計第316章 岱海苦訓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205章 張嫣從商第295章 錦衣屠奴10第561章 直指閹黨第770章 老魏請罪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282章 邊兵西征第615章 糧草功略第297章 何爲大捷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75章 大明求極第115章 銀行水泥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209章 朝臣認慫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198章 雙耳之失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482章 水師親軍第527章 韃靼之計第381章 大兵壓境第405章 賴皮反擊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620章 防禦特徵第33章 割股療親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803章 大明關稅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83章 合法權益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241襄陽炮現1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489章 義務教育第316章 岱海苦訓第56章 皇家傢俱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655章 臺吉傻了第83章 合法權益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642章 架架大鷹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54章 天子親軍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756章 鼠目寸光第32章 與民爭利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549章 一己之私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674章 主奴易位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65章 勝利油田第12章 準備造紙第452章 千里急行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746章 一箭雙鵰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64章 天軍罷訓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728章 殿試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