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整軍

這一次於孝天下旨裁撤左良玉麾下的兩萬兵馬,左良玉聞訊便立即率兵謀叛,帶兵猛攻襄陽,試圖攻下襄陽然後控制周邊府縣,以此來和朝廷抗衡,短短十幾天時間,就攻佔了南漳等地,強行裹挾民壯加入叛軍之中,短時間便將兵力擴至四五萬人的規模,大有要鬧一出大戲出來給於孝天看的架勢。``

左良玉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擁兵自重,以無力抗衡朝廷,也就是於孝天,試圖拖延下去,讓於孝天感到他這塊骨頭不好啃,最後招安他,那麼他就可以繼續擁兵自重,作威作福下去了!

但是於孝天對左良玉豈能不防,提前已經在襄陽城派駐了部分於家軍坐鎮,左良玉領兵攻打襄陽城,這些於家軍就據險而守,接連擊退左良玉叛軍的進攻,接着孫傳庭受命領兵對其進剿,以孟飛等武將爲輔,迅速的堵住了左良玉朝周邊擴張的勢頭,並且分兵幾路,將左良玉所部堵在了襄陽府境內,並且連續將其擊敗數陣。

左良玉最終被堵在了南漳縣城一帶,一萬多於家軍“包圍”了左良玉所部的三萬餘兵力,將其圍困在了南漳縣境內。

左良玉見勢不妙率部試圖突圍,逃入四川境內,但是孟飛豈能給他這樣的機會,率軍對其發動了最後的猛擊。

左良玉所部叛軍基本上都是臨時裹挾的民壯,裝備質量極差,和武裝到牙齒的於家軍放對,簡直就是找死。

結果雙方一接戰,左良玉麾下的叛軍便當即大潰,最終左良玉也被孟飛生擒活捉,隨即將其舉家打入囚車送往襄陽城之中進行處置。

孫傳庭按照於孝天的吩咐,將左良玉凌遲處死,其家人舉家滿門抄斬,包括那些跟着左良玉混的軍將,也一併滿門抄斬,殺了個人頭滾滾徹底撲滅了左良玉的兵亂。

左良玉所部被剿滅,也大大震懾了其它那些地方武將們,原本一些地方武將還打算跟着起兵作亂,也指望着回頭能逼得朝廷對他們做出讓步,重新招安他們,使得他們保留下他們的武力。

但是當聽說左良玉從起兵到被剿滅,總共不到兩個月時間,左良玉包括手下軍將一個個全家老少都被滿門抄斬,遭受了滅頂之災以後,這些武將們之中原本一些不安分的傢伙,頓時打消了起兵作亂的念頭。

現在朝廷當權的可不是以前的崇禎皇帝了,現在可是於孝天這個大煞神當政,這傢伙手黑不說,心更比崇禎黑幾百倍,更何況他手上現在擁有近二十萬精銳無匹的於家軍,雖然在各地駐軍都不算太多,兵力上似乎並不佔優,但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覷這些於家軍,他們裝備實在是太好,手中的火-槍實在是太犀利了,往往都善於以少勝多,極難對付。

左良玉號稱十萬大軍謀叛,但是於孝天只派出了一萬多點於家軍給孫傳庭,就把左良玉輕鬆給滅掉了,他們這些人手頭上擁有千八百兵將,就想和於家軍抗衡,簡直就是自尋死路,他們死了不要緊,搞不好老祖墳都可能被刨了,所以這些地方武將,最終也只得接受了裁撤命令。

於孝天也沒有太爲難這些武將,原來他們的家產都給他們保留下來,另外每個人給了一筆不菲的遣散費,讓他們可以置辦田產,起碼當個小財主沒有一點問題,一些地方的大將,還特許他們原有的田地免賦三年,算是特別優待。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地方武將,也很是不情不願,因爲於孝天在裁撤地方軍隊的時候,收回了原來那些軍方的屯田,將其分給了那些遣散的兵卒們耕種。

而原來這些衛所的屯田,基本上都被這些武將世代掌控着,那些兵戶們基本上算是他們的農奴,只能給他們做事。

現在這些當兵的都分掉了他們控制的屯田,一下子就讓他們失去了賴以中飽私囊的土壤,他們如何能不肉疼。

可是在於家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不答應也不行,起兵謀叛更是直接讓他們舉家老少去送死,不管他們樂意不樂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裁撤掉這些地方的官軍之後,於家軍便成了大明真正的武力依仗,成爲了唯一的軍事主體,於孝天一改大明以前的兵戶制度,將軍隊全部改爲募兵制,大幅度提高兵將的收入和地位,使得兵將們可以活的更體面,雖然繼續要求軍隊不干涉地方政務,但是同時也不讓地方官員去管束這些軍隊。

這些新的官軍,是國家的軍隊,只聽從兵部的調遣,不再聽令於地方官員的節制,但是在必要的時候,兵部可以把部分地方駐軍,交給地方官員臨時節制使用,整體上讓軍人的社會地位拔高了一大截。

這一點雖然文官們有點不爽,覺得以後這些丘八們可以和他們平起平坐,實在是有辱斯文,但是於孝天現在乃是大明監國,本身就是武將出身,他們也不敢指望以後還騎在於家軍的腦袋上爲所欲爲了。

而且於孝天在朝中說過一些話:“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人連最起碼的地位都沒有,連最起碼的尊重都無法獲得,那麼誰還能指望這些軍人爲國家效命,誰還能指望國家在受到威脅的時候,能讓當兵的奮勇當先?

ωωω .Tтkд n .C ○

所以軍人乃是國家的利劍同時也是堅盾,他們必須要有尊嚴,那麼國家纔能有尊嚴!……”

於家軍的兵將上下人等聞之之後,各個都十分感動,就連一些以前大明官軍的兵將聽到之後,都覺得這話聽着實在是順耳,特別是那些普通的士卒們,心中暗想,要是早一點遇上於監國的話,那麼他們的日子哪兒還會像以前那樣過的如同牛馬一般!

在於孝天這番話傳遍大江南北之後,於家軍再募兵的時候,不少農村的青壯,都開始踊躍報名。

現在當兵比起以前可算是好太多了,先是他們不用擔心入了軍籍之後,就世代成爲軍戶,其實也跟賤民差不了多少了。

而且現在當兵也的待遇也相當不錯,一個月可以拿到足足的二兩銀子,而且無人敢於剋扣他們的軍餉,同時當兵一天可以吃三頓飯,每年還發給兩套軍服,可以說是吃得飽穿得暖,還能養活家人。

最重要的是他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處處受人鄙視,當面稱他們軍爺,背後就戳着他們的脊樑骨罵娘,起碼現在他們穿着全新配發給他們的軍服,敢擡起頭當人了,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於家軍現在雖然名義上已經算是大明正牌官軍,但是私下裡當兵的卻還是都認同自己乃是於家軍的一員,這一切都是於孝天賜給他們的,所以他們生是於家軍的人,死也是於家軍的鬼,對於於孝天差不多都是忠心耿耿,毫無二心可言。

雖然現如今大明整個官軍數量比之以往降低了很多,但是戰鬥力卻比之以前強悍了不止數倍八倍。

至於他們的裝備就更不是問題了,隨着於孝天的掌權,原來海狼的軍工廠也隨即開始獲得大量的訂單,開始在福建、廣東、北直隸、山東等地紛紛設立新廠,爲新軍全力以赴的生產各種新式武器。

各種陸軍用的火炮以及步槍,現如今早已擁有了成熟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另外也培養出了不少技術工人,加之淡水和泉州的機械廠,現如今已經可以生產出精密程度相當不錯的水力機械。

這些新式水力機械不斷的被投入使用,也不斷的擴建原來的老廠,使得現在淡水和泉州兩地,都形成了兩座大型的機械廠,所生產的各種專用機械,被源源不斷的運往各地的新軍工廠之中,安裝使用。

這些兵工廠很快便開始源源不斷的爲新軍制造出了大量的新式武器,然後裝備到了新軍之中。

這些新式武器被嚴格監控起來,每一件武器都打上了編號,出廠之後交由新組建的兵部之下的後勤部進行分配。

這些新式火器全部只裝備給於孝天直轄之下的新軍使用,像以前大明的舊式軍隊,是根本不可能獲取到這樣的武器的。

而且武器下發到部隊之後,也實行了極其嚴格的監管制度,所有武器嚴格的進行了登記造冊,隨時可以查到任何一支編號的步槍甚至於刺刀的去處,然後軍中的糾察官分別前往各地對各處的部隊定期進行武器清點,任何一支槍都必須要落實到位,戰損的武器必須在戰後戰後說清楚戰損原因,如果是損壞的話要有東西在,纔可以換取新的武器。

如果是戰場上丟失或者被敵軍繳獲,那麼就必須要說得明白,有足夠的人證明才行,這也就杜絕了以前明軍之中,那些軍將們偷偷摸摸的把庫房之中好的武器賣掉,然後換上一堆破爛濫竽充數的情況。

而現在由於海狼集團生產的步槍已經全部採用了新式的火帽擊發,彈藥生產方面,也非常嚴格,特別是生產火帽的工廠,實行了最嚴格的管控,包括後勤部門配發彈藥的時候,火帽都屬於監管最嚴格的火工產品,絕不容輕易流失。

這麼一來,就算是軍中的一些火-槍在戰場上被敵人繳獲或者是遺失被普通人拿到,這些步槍也因爲沒有火帽,而無法進行發射,離開火帽的話,就是一根燒火筒,一點用處都沒有。

所以幾年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下來,雖然這些新式步槍也在戰場上有所遺失,但是卻極少能被敵人重新利用,就算是丟一些火帽,只要敵人用完了這些火帽之後,這些步槍也就同時失去了作用,成爲一根廢鐵。

第172章 耍猴第68章 海狼出獵第235章 休兵罷戰第76章 模壓工藝第133章 意外訪客第27章 獻策第73章 硝石之困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279章 毛遂自薦第63章 叛軍來了第5章 扮豬吃老虎第217章 惱羞成怒第10章 戰兵登陸第24章 開箱驗貨第68章 人頭買賣第12章 放手一搏第103章 膠州第259章 撫第275章 最後通牒第108章 改漕爲海以工代賑第68章 破釜沉舟第97章 代價第144章 手榴彈第114章 拉一家打一家第70章 再犯西山村第130章 科舉改制第132章 死鬥1第108章 挺進平度州第250章 水泥第117章 老大來了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36章 炮匠雷第39章 天怒人怨第211章 兵發圍頭灣第15章 整合第18章 顏思齊的求援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167章 意外消息第214章 亂炮齊發1第57章 親赴臺灣第23章 轉舵向北第76章 治癒第188章 節外生枝第9章 崇武所第131章 顏思齊第74章 極限性能第81章 倒逼第203章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第138章 大炮對決第126章 是福是禍第29章 立威第211章 不眠之夜3第209章 謀叛第125章 求援第56章 第一次實地偵察第9章 李宜來賀第316章 火炮升級第177章 韋特的擔憂第113章 苦逼的皇太極第241章 彼得眼中的淡水城第202章 攻寨第56章 土窩子第198章 全殲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209章 灰飛煙滅第196章 混亂第139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28章 痛打落水狗第61章 強攻1第119章 成交第76章 途遇同行第68章 雞公車第126章 改元大中第113章 苦逼的皇太極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111章 限期建造第66章 等什麼第15章 整合第43章 藉機發難第69章 局勢危急第58章 知州求援第187章 人心惶惶第199章 直撲南日島第78章 奴僕和炮臺草案第80章 君臣相見2第273章 熊文燦的小動作第99章 惡鄰登門第107章 新秩序第15章 強行出關第102章 封鎖第259章 恩斷義絕第54章 玻璃第52章 殘酷的旖旎第16章 淡水民政第47章 遇阻第275章 最後通牒第16章 淡水民政第6章 錢鬆故去第78章 李家管事第140章 歷史謎案
第172章 耍猴第68章 海狼出獵第235章 休兵罷戰第76章 模壓工藝第133章 意外訪客第27章 獻策第73章 硝石之困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279章 毛遂自薦第63章 叛軍來了第5章 扮豬吃老虎第217章 惱羞成怒第10章 戰兵登陸第24章 開箱驗貨第68章 人頭買賣第12章 放手一搏第103章 膠州第259章 撫第275章 最後通牒第108章 改漕爲海以工代賑第68章 破釜沉舟第97章 代價第144章 手榴彈第114章 拉一家打一家第70章 再犯西山村第130章 科舉改制第132章 死鬥1第108章 挺進平度州第250章 水泥第117章 老大來了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36章 炮匠雷第39章 天怒人怨第211章 兵發圍頭灣第15章 整合第18章 顏思齊的求援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167章 意外消息第214章 亂炮齊發1第57章 親赴臺灣第23章 轉舵向北第76章 治癒第188章 節外生枝第9章 崇武所第131章 顏思齊第74章 極限性能第81章 倒逼第203章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第138章 大炮對決第126章 是福是禍第29章 立威第211章 不眠之夜3第209章 謀叛第125章 求援第56章 第一次實地偵察第9章 李宜來賀第316章 火炮升級第177章 韋特的擔憂第113章 苦逼的皇太極第241章 彼得眼中的淡水城第202章 攻寨第56章 土窩子第198章 全殲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209章 灰飛煙滅第196章 混亂第139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28章 痛打落水狗第61章 強攻1第119章 成交第76章 途遇同行第68章 雞公車第126章 改元大中第113章 苦逼的皇太極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111章 限期建造第66章 等什麼第15章 整合第43章 藉機發難第69章 局勢危急第58章 知州求援第187章 人心惶惶第199章 直撲南日島第78章 奴僕和炮臺草案第80章 君臣相見2第273章 熊文燦的小動作第99章 惡鄰登門第107章 新秩序第15章 強行出關第102章 封鎖第259章 恩斷義絕第54章 玻璃第52章 殘酷的旖旎第16章 淡水民政第47章 遇阻第275章 最後通牒第16章 淡水民政第6章 錢鬆故去第78章 李家管事第140章 歷史謎案